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12977170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在政治上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克太平军,平西捻军;年近七十抬棺西征,收复新疆,迫使俄国归还伊犁,使六分之一的国土回归祖国怀抱。他在军事上眼光长远,兴办洋务,创办江南造船厂,统筹海防,形成近代海军雏形。他在经济上运筹帷幄,推行社会改革,重文教、兴学堂,重农而不轻商,振兴民族工业……功勋卓著的背后是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忠心与赤诚,是他身先士卒、不畏列强的战果。
当我们翻开史书,了解左宗棠的生平,难免会感到惊讶: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在四万万生灵中,在列强横行的中华大地E,满朝勋贵,肉食者数不胜数,为什么左宗棠——一个寒门子弟、科举失意者、倒插门女婿——却能从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又是如何抓住时势,逆风翻盘并挽救民族危机,捍卫民族尊严的?
《左宗棠全传》以近代世界格局为经,以左宗棠的家庭、成长、事业、婚娴、家风为纬,以史实为依据,全面描述了左宗棠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立体展现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文人情怀,更体现出他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爱国壮举。
《李鸿章全传》:
1840年后的大清王朝。国门洞开,风雨飘摇。主权沦丧。割地赔款接连不断,两方列强大肆瓜分中国。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破屋裱糊匠”。周旋于列强之间。竭尽全力在万难之中为清王朝争得一分之利。但在弱肉强食、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无论是进是退,他都摆脱不了“卖国碱”的骂名。
作为清末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李鸿章一生功不可没,但是在封建皇权体制下,“惜英雄未造时势”,他无法实现自身抱负。反而留下了“汉奸”“卖国贼”的骂名。这也是旧时代带给李鸿章的烙印,他的自我奋斗终究无法脱离历史的进程。
《李鸿章全传》以史料为据,生动详细地叙述了一位“万里长江作浴盆”的英气少年一步步跻身封疆大吏的传奇人生,读者从中可以一点点地探寻历史的真相,了解到淮军子弟的战绩功勋、困囿于历史往复的忧虑无奈、浮沉无依的辛酸苦楚。听到一个为民族的强盛而呕心沥血、在莫大的屈辱中仍极力为国争利的老臣的残喘声……
《曾国藩全传》:
评价曾国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曾国藩说:“足为吾人之师资。”也有很多人评价曾国藩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与卖国贼”。自清朝开国以来,对于一个人的定论反差如此之大,恐怕难寻第二人。仅凭这一点,便足以激发读者对曾国藩传奇人生的探索兴趣。
《曾国藩全传》将带领我们穿越到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追随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全面、真实、立体地了解他集功过于一身的人生历程。
出身于普通农家的曾国藩天资一般,仅秀才就考了7次,故他一生崇尚勤能补拙。27岁时,他中进士进京入翰林院,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见识与观念上相形见绌。
为求上进、补短板,他自律自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换得官职十年七迁。在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之际,他**湘军,镇压围剿太平军,屡战屡败,数次轻生,人生陷入低谷。在为父守制期间,他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如何做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后,他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山,采取“结硬寨、打硬仗”的战术,步步为营,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位极人臣后,他又自剪羽翼,主动裁撤湘军……他眼光长远,纵观全局。深知着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打破守旧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力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做到了从“笨人”到“圣人”的成功转型,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和儒家文化的后一个偶像。
《左宗棠全传》:
章 科场受挫,潜心求学
年少有大志
艰难的科考之路
知行合一的“湘上农人”
第二章 受荐人幕,初露锋芒
决意出山
两湖助解危局
备受信任的巡抚高参
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樊燮构陷风波
第三章 襄办军务,独当一面
曾国藩纾解困局
奉命募练楚军
皖赣的“救火队员”
第四章 浙闽用兵,肃清残敌
赴浙江督办军务
连克坚城
稳收浙江全境
闽粤剿清“余孽”
第五章 兴办洋务,自谋船政
力倡设厂造船
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六章 陕甘剿捻,屡败屡战
谋定而后动
疲困的剿捻行动
……
第七章 且剿且抚,平息回乱
第八章 高瞻远瞩,寸土必争
第九章 西征新疆,收复失地
第十章 惠泽西北,为民生利
第十一章 人值军机,总督两江
第十二章 出师未捷,遗恨台湾
参考书目
《李鸿章全传》:
章 簪花少年
“熊砖井”的传说
李家的大脚媳妇
刚猛的少年秀才
三千里外欲封侯
第二章 潜龙在渊
翰林离京办团练
书剑飘零旧酒徒
投身曾府青胜蓝
临危受命组淮军
第三章 沪上崛起
淮军出师战上海
师西夷练兵练器
痞子手段治上海
情真意切得新欢
平吴杀降惹风波
第四章 功名之争
让首功名声更盛
任钦差挂帅剿捻
走后门需讲窍门
……
第五章 青云直上
第六章 兴办洋务
第七章 甲午风云
第八章 曲线外交
第九章 暗自凋零
附录 李鸿章年表
《曾国藩全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经过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下,清朝逐渐走向积贫积弱、妥协求生的末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外国的坚船利炮,林则徐、魏源等先知先觉者不遗余力地呼吁世人“睁眼看世界”,清廷中的有识之士陆续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争取民族独立、自强和近代化成为当时开明人士的奋斗方向。
清代同治朝由此涌现了一批以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四人为代表的中兴名臣,他们都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尽心竭力,想方设法使中国免受外国欺压。其中,左宗棠尤为国人敬重,为外国侵略者忌惮,更被后人尊称为“战神”。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一生以诸葛亮为榜样,其生平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年韬光养晦期(1812-1852)、平定国内动乱期(1852-1873)、驱赶外部侵略期(1873-1885)。
左宗棠早年科场坎坷,三度进京会试皆不中,因家境贫寒,遂绝意仕进,转而钻研舆地、水利、兵事、农桑等实用之学,并在湘阴老家开展小规模试验,颇有心得。在此期间,他备受陶澍、林则徐、贺长龄、贺熙龄等开明人士的器重和推崇,渐有名气。这一阶段,通过与名士交往,他逐渐萌生出为国家的独立自强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另外三位中兴名臣出身进士不同,左宗棠41岁时以举人身份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做师爷,自此开启他的军政生涯。时值太平天国起义如洪水猛兽般席卷江南地区,朝野震骇,国内动荡不宁。左宗棠应时而动,先后在湖南巡抚幕府、曾国藩大营、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任上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又奉命担任陕甘总督,征剿西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他还注重战后安抚,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并大力兴办洋务,“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等,为创建近代化工业做出有益尝试。
国内起义基本平定后,外部威胁日渐严重,列强环绕域外,虎视眈眈,民族危机一触即发。这一阶段,左宗棠把主要精力转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上:先是镇压与外国偶有勾结的陕甘回民起义,接着督师西征,剿灭阿古柏叛乱集团,粉碎英国、俄国的分裂图谋,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然后不顾70高龄,南下督办福建军务,指挥抵御法国侵略者。为巩固战果,他力谏清廷在新疆和台湾建省,加强中央管辖力度。与此同时,他继续兴办洋务,创办甘肃织呢局、开采徐州利国驿煤铁矿、架设近代交通等。这些功绩都是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立场上建立的,是左宗棠深厚爱国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让他彪炳史册的有力见证。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及陕甘回民起义;二是大力兴办洋务;三是恢复地方经济,开发西北;四是反抗外来侵略,促成新疆、台湾建省。而贯穿始终的是一条思想主线——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兴办洋务主张“权操在我”,西征回民军要求“剿抚兼施”,面对英俄挑衅苦劝清廷寸土不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