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69274
1.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并充分利用个人能力与魅力,使手下的大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死心塌地追随。
2.她果断决策,改组军机,建立现代海关,废除科举制度,推动君主立宪。对俄、对日、对法都独有一番应对。
3.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她顺时而变,引进西方教育,开设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馆,公派留学生、驻外使节,并且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此举被誉为“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4. 在政治上她既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又极力维护封建旧制。她为维护皇权、不愿丢皇家面子,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条约,把中国拖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以雷霆手段,发动辛酉政变,将年幼的儿子推向了皇帝的宝座,借以“垂帘听政”执掌晚清47年。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并充分利用个人能力与魅力,使手下的大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死心塌地追随。 然而,她却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入侵,还有英俄两国支持下的新疆叛乱,回民暴动……她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在种种危局面前,她力排众议派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曾支持过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她既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又极力维护封建旧制。她为维护皇权、不愿丢皇家面子,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条约,把中国拖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本书试图从慈禧降生说起,探寻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脉络和根源,找出她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开那些由她带给清王朝深刻影响的难解之谜。
章兰儿入宫
1.扑朔迷离的身世
2.来自叶赫的诅咒
3.受封兰贵人
第二章青云直上
1.圆明园受宠
2.家事国事的喜与忧
3.母以子贵
第三章觑视皇权
1.恼人的“剿匪”与“夷务”
2.内忧外患解君愁
3.遗恨圆明园
第四章辛酉之变
1.咸丰帝的心结
2.权力的制衡
3.一场迅疾的政变
第五章两宫同治
1.整肃朝纲的恩与威
2.重用汉臣“剿贼”
3.支持洋务运动
第六章专权之路
1.打压恭亲王
2.安德海殒命
3.母子生隙
第七章君臣母子
1.收复新疆与国防政策
2.东太后慈安之死
3.改组枢、译两署
第八章太后归政
1.老佛爷五十寿庆
2.归政动议与“颐养”
3.光绪帝的婚事
第九章甲午之耻
1.海军衙门与颐和园庆寿
2.陆、海军建设
3.从“甲申政变”到“甲午战争”
第十章百日维新
1.决意“单干”的光绪帝
2.帝后两党明争暗斗
3.“六君子”遇害
第十一章废帝训政
1.废帝风波
2.义和团运动的滥觞
3.“庚子事变”的朝廷
第十二章屈辱外交
1联军入侵京城
2珍妃死亡之谜
3逃亡岁月
第十三章立宪流产
1“新政”变法
2玩政治“跷跷板”的人
3浅尝辄止的立宪
第十四章同赴黄泉
1.离奇死亡的光绪帝
2.老佛爷病逝
3.无尽身后事
前言:中国历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延续了276年,于1912年被中华民国所取代。考察这个由满族建立的王朝,人们不难发现,其开始兴盛和末期衰败的历史与两个女人有关。这两个影响清朝兴衰的女人就是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她们都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后的谥号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文皇后”意为文皇帝皇太极之皇后),赞美之词仅16个字此处16字不包括“文皇后”三字,因“文皇后”是按皇太极尊谥“文皇帝”而称。同理,慈禧的谥号22字也不包括“显皇后”三字。;而叶赫那拉氏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显皇后”意为显皇帝咸丰之皇后),溢美之词长达22个字。依清朝惯例,帝后谥号字数越多,意味着此人的地位越高、功绩越大。然而事实却是,孝庄皇太后辅助顺治、康熙二帝开创了清朝盛世,名垂青史;而慈禧皇太后却让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死后骂声如潮。慈禧生于1835年11月29日,名兰儿(杏贞),1852年选秀入宫,咸丰帝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咸丰帝体弱多病,加之当时的清朝外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让他心力交瘁。1856年,懿嫔生下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懿贵妃工于书画,咸丰帝时常口授让她代笔批阅奏章,并允许她发表自己的意见,懿贵妃由此插手政事。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她悍然发动“辛酉政变”,将年幼的载淳推上皇帝宝座,借“垂帘听政”执掌大权。慈禧很有政治头脑,也很有才干,否则也不可能20多岁就权倾天下。她在宫廷倾轧的权力斗争中,堪称以弱胜强。她之所以能通过政变登上权力,是因为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为权力不惜牺牲一切,同时充分利用个人魅力。她手下的贵胄大臣如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对她死心塌地。如果说慈禧在执政的47年中,对国家、对那个时代有所贡献的话,或许是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刘铭传、冯子材与法国作战,一定程度上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她一生的成功或许在于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持的权力。慈禧所处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她的一生几乎与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战乱重叠,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入侵,以及英俄两国支持的新疆叛乱、回民暴动……战事频频,让清政府难以招架。面对种种危局,她镇压农民起义,残杀改革派,因废帝引来外国势力的“干涉”,心生不满而向十一国开战……她在政治上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决策错误,更因为她极力维护封建旧制,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她心中只有朝廷和统治者的至高权力,却没有国家概念,她把国家的一切都视为私物。所以,每当要在皇权和国家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她总是选择皇权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宁愿割地赔款也不丢皇家颜面。国家任人宰割,百姓备受荼毒。那一段悲痛的历史,让我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女人。 而作为女人,慈禧受到的咒骂更多:阴险狠毒、冷酷自私、专横跋扈、生活糜烂、骄奢淫逸、妖媚惑主、愚昧守旧……其实,慈禧原本是一个性格温和、刚柔并济、情感丰富之人。正因为她才貌双全、善解人意,才深得咸丰帝的宠爱。她个性鲜明而张扬,主张女人要有尊严和优雅地生活,强调女人的独立精神;她还认为女人应该读书识字,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她喜欢美,喜欢丰富的色彩,喜欢淡淡的兰香。她生活的寝宫不允许有任何异味,终日散发着水果的清香。在宫中,她爱打扮,也极为时尚。作为女人,她得到了让无数女人艳羡的一切:爱、高高在上的地位、钟鸣鼎食的生活。 但慈禧也有惆怅和无奈,她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那些恨她的、对她有偏见的人,那些稗书野史,把她说成是风流成性、放荡淫乱的女人,显然有故意污蔑、丑化之嫌,不过,慈禧晚年的确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同时,作为一个母亲,为了掌控皇权,她不择手段,导演了一场场皇家悲剧。 慈禧的一生与晚清的历史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当我们今天回顾与品评她的功过是非时,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她复杂的人生。本书从慈禧出生说起,试图探寻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探寻她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开发生在她身上的未解之谜。只有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以人性化的视角,细心考辨史实,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看清慈禧的真实面目。用个人魅力。她手下的大臣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等,都对她死心塌地,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如果说慈禧在执政的47年中,对国家、对那个时代有所贡献的话,那就是她力排众议派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曾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的影子。慈禧所处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她一生几乎是在战乱中度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到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入侵,以及英俄两国支持的新疆叛乱、回民暴动……战事层出不穷,让清政府难以招架。面对种种危局,作为统治者要想做到决策正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镇压农民起义,残杀改革派,因一时之气和皇家脸面而向十一国挑战,扩大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但她在政治上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决策错误,更因为她极力维护祖宗之法和封建旧制,对权力有着病态的渴求。她心中只有朝廷和统治者的权力,却没有国家概念,她把国家的一切都视为私物。所以,每当要在皇权和国家利益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她总是选择皇权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宁愿费银子也不丢皇家面子,任帝国风雨飘摇,她自岿然不动,因此丧权辱国,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那一段悲痛的历史,让我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女人。 而作为女人,慈禧受到的咒骂更多:阴险刻毒、冷酷自私、专横跋扈、生活糜烂、骄奢淫逸、妖媚而愚昧守旧……其实,慈禧是一个性格温和、有刚有柔、情感丰富之人。正因为她色艺双全、善解人意、千娇百媚,所以才深得咸丰帝的宠爱。她个性鲜明而张扬,主张女人要有尊严和优雅地生活,强调女人的独立精神;还认为女人应该读书识字,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她喜欢美,喜欢丰富的色彩,喜欢淡淡的兰香。她生活的寝宫不允许有任何异味,终日散发着水果的清香。在宫中,她爱打扮,也极为时尚。作为女人,她得到了女人想要的一切:爱、高高在上的地位、钟鸣鼎食的生活。 但慈禧也有她的惆怅和无奈,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那些恨她的、对她有偏见的人,那些稗书野史,把她说成是风流成性、放荡淫乱的女人,显然有故意指污、丑化之嫌。不过,慈禧晚年的确是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同时,作为一个母亲,为了掌控皇权,她不惜母子反目,甚至生出杀心,导演了一场场被她说成是“家事”的皇家悲剧。慈禧的一生与晚清的历史相始终,大清国“从黄金时代一路堕落到黑铁时代”有其必然的规律。当我们今天回顾与品评她的功过是非的时候,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和情感来评价她复杂的人生。本书试图从这位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降临人间起,探寻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脉络和根源,探寻她成长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开发生在她身上那些给一个王朝、一个时代带来深刻影响的难解之谜。只有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以人性化的视角,细心考辨史实,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看清那个时代和慈禧的真实面目。
书评:在男人专权的政治舞台上,她展现出高人一筹的政治手腕,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慈禧以垂帘太后的身份正式登上清朝政治舞台,然而,一生对权力有着病态追逐,在屡战屡败的清王朝,权利并没有带给她安全感,内患外患局势使她吃尽苦头,在历史上,还找不出几个*权力者被打得离宫别庙,流落他乡。在列强环伺的风雨飘摇中,她果断决策,改组军机,建立现代海关,废除科举制度,推动君主立宪。对俄、对日、对法都独有一番应对,但被世人一笔勾销,因为历史不能给一个丢掉自己的权力,不惜民国家利益,签署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的历史罪人抹金。胜利者一切都好,失败者一无是处,在慈禧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清王朝仿佛“从黄金时代一路堕落到黑铁时代”,但其中自有其必然性。这些历史的欠账,计在慈禧一人头上,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她逃脱其咎。当我们尝试评价她的功过是非时,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和情感来解构她复杂的人生。本书以传主的生平为主线,以权威史料为据,正本清源,讲述了慈禧皇备受争议的一生。既描述了她铁腕阴狠,多谋善断的独裁史,又讲述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柔媚与才情史。读懂慈禧,看透晚清。
兰儿坐在镶蓝旗的排车上,心里既激动,又有些忐忑不安。清朝的选秀制度严苛,仅通过户部的海选就很不容易。首先必须是满蒙血统,而且只有八旗官员家中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少女才能列为入选对象。兰儿虽然符合这一标准,但17岁的她已到了选秀年龄上限。其次,容貌端庄,品行端正。秀女不一定非常漂亮,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是基本要求。后,门第越显贵,入选的希望越大。兰儿的父亲只是一个从四品道员,优势不大。她只能尽量不去想这些,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阅选中好好表现。
阅选主要由皇太后、皇帝进行“面试”,宗人府、内务府也派员参加。参选秀女一般按八旗的顺序,七八个人站成一排,每排都列有名单,称为“秀女排单”,由皇帝、皇太后阅示、问话后选出优秀者。初次阅选被挑中的秀女名字会被写入一张单子,由两府存档;没被看上的落选者,会被赐给皇室的诸王爷、阿哥们。
这次阅选,从六十个秀女里共选出二十二人。落选者或在宫内做侍女丫鬟,或分派到皇亲国戚的府邸去。运气好的可以成为王妃,就是大福晋、侧福晋之类,运气不好的则可能一辈子做丫鬟,能否飞上枝头变凤凰全看她们的造化。
同年五月,二十二名留牌的秀女被通知在启祥宫后殿平台接受咸丰帝的“复试”。这次皇贵太妃没有参加,她正为自己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后而生气呢。这也使咸丰帝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他把这些秀女仔细比较一番,封了两位嫔,即贞嫔和云嫔。贞嫔为钮祜禄氏,其父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穆扬阿:满洲镶黄旗人,慈安太后之父。,虽然只是一个道员,但他有世袭爵位三等承恩公,是真正的贵族。而且,钮祜禄氏在咸丰帝即位之前就服侍过他。云嫔武佳氏则是咸丰帝在藩时的侍女,她比任何人都了解咸丰帝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咸丰帝和她有感情基础,封她为嫔也在情理之中。咸丰帝还封了四位贵人,其中一位就是兰儿。咸丰帝发现她纯朴而秀气,既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清新可爱,又神态自若,落落大方,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且她声音柔美,眼眸有摄人心魄的灵动,性如幽兰,高雅而不俗,于是封她为兰贵人。一起受封的其他三位贵人是丽贵人、婉贵人、伊贵人。丽贵人他他拉氏,为主事庆海之女;婉贵人索绰络氏,为左都御史奎照之女;伊贵人伊尔根觉罗氏。
按清朝宫闱定制,后宫妃嫔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兰儿属第六等,品级较低。尽管如此,她心里依然欢欣雀跃,毕竟跨进了皇宫的门槛。
刚入宫时,兰贵人整天无所事事,既不用服侍别人,也没有人服侍她。虽然紫禁城很大,但她品级低,没有专用的宫殿。除非有内务府的通知下来,否则她一般也见不到皇帝,更别提承受皇帝的雨露之恩。兰儿也知道后宫处处弥漫着争宠斗狠之气,在未来的日子里,摆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竭尽所能获得皇帝的宠爱,平步青云;二是听任命运摆布,这样很有可能成为后宫倾轧的牺牲品,孤独到老,默默无闻地死去。她的心更偏向条路。可兰贵人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她如果不争取主动,不另辟蹊径,根本见不到皇上,更别提荫庇家人和族人了。她心高志大,绝不容许自己湮没无闻。十月,贞嫔已被立为皇后,皇帝新封的嫔、贵人,每一位都不容小觑,要想超越她们实属不易。况且三年后还会有更多的新秀入宫,这让她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就在兰贵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时候,忽有噩耗传来:她的父亲惠征因督导“剿匪”不力,擅自逃到江苏避难而被革职,后多方寻求官复原职未果,抑郁病倒,月余竟一命呜呼。父亲的棺柩运到京城后,她也没能去看父亲后一眼。因为她的品级太低,皇太妃和皇帝都不可能破例恩准她回劈柴胡同(慈禧娘家住址,1905年改名为辟才胡同。另有一种说法称慈禧娘家在锡拉胡同)一趟,这成为她一生中的憾事之一。
父亲的病逝令兰贵人悲痛万分,也给她的前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的两个兄弟照祥和桂祥都指望不上,他们既没有爵位也没有本事,很难跻身仕途,即使做了官也难有升迁。而且,他们根本没打算发奋图强,整天不务正业,提着鸟笼子到处溜达,一家人勉强靠田产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兰贵人心里明白,娘家靠不住,今后的路只能自己走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