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098966
当你放过自己时:★ 4 0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简单到不可思议的 “抗抑郁自救指南” 。
★ 全书通过分享40个简单可行的生活建议,通过一些水滴石穿的小小改变,教给读者在陷入抑郁时如何有意识地进行自省和自控,从而一步步地从抑郁的泥淖中挣脱,终重获新生。
★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作家,同时也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因此这不仅
是一本心理学知识丰富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取材真实、令人耳目一新的实操手册。无论你处于
抑郁的哪个阶段,这本书里,总有一些方法能帮到你。
不在乎的勇气:
- 问题不是这个世界怎么样,而是你怎么样!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拥有不在乎的智慧的人!
- 日本超人气心理咨询师从自身的心理成长痛感发出:放轻松,不在乎才是一个人该有的终极智慧活法!
- 蔡康永、杨绛、樊登读书、《奇葩说》、大杨扬等一致推崇的生活理念!
- 在这个繁复的世界里必须刻意不在乎。你总给自己添堵?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有些事,确实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不要总顾虑这顾虑那,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要为自己设立心理结界。
- 日本亚马逊读者高分好评推荐!真正强大时,不是坚持时,而是你可以不在乎时!
- 《钝感力》实践版!翻开本书,就会给你不在乎的勇气!日本超人气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给出了64个现身练习,帮助你摆脱忧郁、焦虑……
你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人际关系上客气小心
深怕不礼貌会被白眼
对自己没自信
常因旁人一句话,深陷负面情绪
碰到他人觉得没什么的小事总想很多
当你放过自己时:这是一本能有效地帮助读者摆脱抑郁困扰、重新夺回生活主权的心理学书籍。全书通过分享40个简单可行的生活建议,包括“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抑郁症唱反调”“逮着机会就休息”“列希望清单”等,教给读者在陷入抑郁时如何有意识地进行自省和自控,从而一步步地从抑郁的泥淖中挣脱,终重获新生。
不在乎的勇气:在乎他人的看法,是因为期待被认可、被赞同、被喜爱,但这样容易受伤,“他人意见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重要”。日本超人气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大岛信赖从自身心理成长痛感发出:“真正讨厌的人是过于在意他人的人,而不是不在意他人的人。”大岛信赖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给出了你64个现身钝感练习,帮助你摆脱忧郁、焦虑、郁郁不乐,找到内心安定的自己。
当你放过自己时:
章 你并不孤单
向好友求助
筛选朋友
告诉他们,你得了抑郁症
听听其他抑郁症患者的故事
想象一下那3亿多人
分享你的故事
交谈和倾诉
做一些小小的善事
第二章 抑郁了,但你还会笑
感受你独有的快乐
看看喜剧
来点儿黑色幽默
尽可能地让自己舒服
培养一个爱好
列一个“感激清单”
列一个“希望清单”
第三章 那些无声的反抗
识别抑郁症的声音
把抑郁症想象成某种外来事物
不要听信它的谎言
向那些粗鲁的咒骂发起反击
发很大很大的火
睡一会儿
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和抑郁症唱反调
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正念练习”
警惕那些异样的信号
告诉自己:我还好
告诉自己:我只是不舒服
第四章 我该怎样放过自己
少喝酒
逮着机会就休息
当你感觉好点儿时再做事
记录你迈出的每一小步
以“秒”为单位
服用副作用小的药
克服“自我恐惧征”
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接受它的存在
增加生活的意义感
偶尔感受一下抑郁症带来的全部痛苦
找到你的力量之源
为自己仍然活着而自豪
后 记
不在乎的勇气:
章 为何受伤的总是你
专挑关键时刻前来打扰的人们······· 002
无法开始新的工作············ 003
内心的噩梦不断扩散··········· 006
谦虚有时未必就是美德·········· 008
优先考虑他人的原因··········· 008
谦虚之后便是噩梦的开始········· 009
他人的言行未必有深意·········· 011
“谨慎之人”的构造· ··········· 014
因为不想被旁人厌恶··········· 015
无法想象自己堂堂正正的样子······· 016
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噩梦之中······· 019
“过于敏感”的人不会成功· ········ 022
即使工作出色也得不到认可········ 023
在出人头地之前爆发··········· 024
被周围人逐渐超越的经验········· 026
变得钝感一点儿,道路就会变宽······ 027
第二章 练习钝感力
分清哪些该在乎,哪些是不必的······ 032
在意会对自己造成不利·········· 033
试着找找“有钱人”的感觉········ 036
攻击型人格背后的“嫉妒”· ········ 039
嫉妒就是一种“宣泄”· ·········· 040
无意间进行的嫉妒宣泄·········· 042
嫉妒“不如自己的人”· ·········· 044
父母叱责孩子也是一种嫉妒········ 047
带有“家教”感的嫉妒·········· 048
容貌美丽却不自信理由·········· 051
转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055
自己也会在不觉中嫉妒他人········ 056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 058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互相吸引· ····· 060
职场上那些“受虐狂”受虐的成因····· 062
痛苦会促使脑内麻药分泌········· 063
脑内麻药的不良症状··········· 065
摆脱受虐体质,培养成功体质······· 066
彻底摆脱地狱般的“受虐者”形象····· 069
为什么要“赔笑附和”· ·········· 071
无冲突地摆脱“受虐者”形象······· 073
一冲浪就治好了过敏症? ········· 077
你想多了
懂得真正无视的重要性·········· 082
焦躁不安的真相············· 083
明明未犯错,反省无济于事········ 085
COLUMN 1一冲浪就治好了过敏症? ········· 077
第三章 你想多了
懂得真正无视的重要性·········· 082
焦躁不安的真相············· 083
明明未犯错,反省无济于事········ 085
表面上倾听,实则毫不在意········ 088
装作已领受对方善意··········· 089
表现出邻家奶奶样子··········· 091
责备的模式①怪兽级的抱怨者······· 094
倾听到让吐槽者流泪··········· 095
巧妙应对获得信赖············ 097
责备的模式②净说难听话的上司······ 100
嫉妒只因你拥有上司未有的········ 101
大脑会模仿周围的人··········· 103
对嫉妒电流进行反击··········· 105
责备的模式③总发火的妻子········ 107
男子力与女子力············· 108
妻子牢骚是“女子力”供给源······· 111
责备的模式④喋喋不休的丈夫······· 113
别在意丈夫“指责”· ··········· 114
丈夫应学会示弱············· 115
COLUMN 2 为何失败会反复——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 ·· 119
第四章 华丽地忽略掉生活中棘手的人
讨厌被无礼对待············· 126
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如孩童般天真······ 127
就当对方是个孩子,不用加以理会····· 129
认真对待发作之人会疲惫不堪······· 131
“发作”和醉酒时的状态相同· ······· 131
无视也会使身体状况转好········· 133
棘手的人们①频繁邀请喝酒的上司····· 136
自认为是为加强沟通上司········· 137
满面笑容地拒绝············· 139
棘手的人们②喜欢八卦的同事······· 141
以牙还牙,击退刨根问底前辈······· 142
想提建议的同事············· 144
棘手的人们③施加高压的客户······· 147
认为未被重视的客户··········· 148
认为自己吃亏的客户··········· 150
棘手的人们④纠缠不休的骚扰言论····· 153
简单的嫉妒发作············ 154
内心缺乏自信的男人··········· 157
棘手的人们⑤执拗地要求交往的同事···· 159
为何他没主动放弃呢··········· 160
“不拒绝”的婉拒方式· ·········· 162
COLUMN 3 “总想不能对无能之人放任不管”
时的应对策略·············· 164
第五章 现在这样就很好
不要总想着用自己力量去解决问题····· 170
无视自己的失败············· 171
人人都有无视技能············ 174
他人力量超出你想象··········· 177
学会依靠周围的人············ 179
无视能带动周围人············ 181
并非要成为一个令人厌恶之人······· 184
令人讨厌的究竟是哪种人········· 185
回首曾经那个不懂无视的自己······· 187
结束语· ··········· 191
当你放过自己时:
第三章 那些无声的反抗
识别抑郁症的声音
你是不是感觉你的脑袋里有一个声音始终在辱骂你,告诉你你一无是处,说你患上这种病都是自己的错?那是抑郁症,是病魔在说话,不是你。
识别出抑郁症的声音对你很有好处,这样你就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在说话了。当我的抑郁症突然冲我大喊大叫时,我经常会愣住,因为那声音听起来和我内心的声音几乎一模一样,我得花点儿时间才能缓过神儿来:“哦,原来又是你。我一直希望你已经走了,但你还在这里。我知道那是你,你伪装成了我的样子,我听出来了,你这讨厌的家伙。”
当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声音,熟悉了它那些标志性的措辞和句式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对付它。这有点儿像学习另一种语言:起初,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但当你逐渐熟悉了这种语言的单词和韵律之后,你会掌握更多关于这门语言的信息,你也因此更能游刃有余、铿锵有力地反击。我的法语很糟糕,有一次我在巴黎歌剧院买了张包厢票,原因是我把“便宜”和“昂贵”两个词搞反了;在西班牙,我好几次在要账单时要成了油炸玉米饼;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发不出波兰语中数字“6”的发音。但我对抑郁症的话语体系掌握得炉火纯青,我知道很多它经常使用的单词和语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它越发了如指掌。
我们经常被告知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会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问题是,抑郁症会偷走我们的直觉,所以我们不能全信自己的直觉。如果我们轻信了自己被抑郁症掌控的直觉,它就会告诉我们要责备自己、羞辱自己、伤害自己。
一旦我们习惯了去辨认哪一种声音是抑郁症的、哪一种声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就可以更多地倾听自己的声音,忽略或咒骂抑郁症的声音。这需要练习,也不容易做到,但这么做大有裨益。起初,你只能听到抑郁症的声音,因为它叫唤得声,但是那些嗓门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政客们)往往也是我们不应该服从的人,抑郁症的声音正是如此。
我经常需要坐下来思考:那究竟是我的声音,还是抑郁症的声音?通常来说,要识别抑郁症的声音还是有迹可循的。例如,抑郁症的声音里总是充满了批评、辱骂和的话语。如果我突然冒出强烈的念头去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那肯定是抑郁症让我去做的;如果我突然决定怒气冲冲地跑出公寓,那肯定也是抑郁症这样指使我的。
如果你已经和抑郁症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找到自己的声音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不去聆听它。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你那真正的自我不会因身体不适而消失,你只是找起它来有些费劲罢了。
我敢打包票,真正的自我就藏在你的身体里,你内心真实的声音一定会出现。
把抑郁症想象成某种外来事物
我的抑郁症是一只杜鹃。
是的,就是那种野蛮的、喜欢欺负人的鸟。它会在你虚弱的时候霸占你的巢穴,成家生子,繁衍生息。然后,它会让你觉得它霸占了你的家都是你的错,还想方设法让你为此感到内疚和羞愧。
我们需要试着把杜鹃踢出巢外,或者至少要求它给你腾出地儿来,即使你可能需要和它共享巢穴。
把抑郁症想象成某种“其他”东西、某种外来的事物,这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想象力是一种和记忆力一样强大的工具,当我们把想象力运用在抑郁症身上时,它会将抑郁症固定拟化成我们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也更有助于帮助我们意识到抑郁症是身体里的外来侵入者。
你可以选择杜鹃,但其实什么形象都可以。温斯顿·丘吉尔选择了黑狗,在我看来,这对黑色的狗狗有些不公平,但随他去吧。我想杜鹃也挺无辜的,但这种鸟的举止实在不讨人喜欢。我总想对它们说:“伙计,自己搭个窝吧。”
不要选择你所喜爱的动物,这么做会让效果大打折扣;也不要选择那些非常可爱的动物。你不可以把一只名叫“笨笨”的五周大的小狗看作抑郁症,也不能把一只在河岸上向你挥手的水獭宝宝看成抑郁症。即使在这样的比喻中没有任何动物会受到伤害,可我建议你好还是选择一些你不会投入太多感情的动物,所以熊猫宝宝或大眼睛的小长颈鹿就别考虑了。
我的杜鹃会啄我,有时甚至啄上一整天,把我弄得生疼。它还会斥责我,对我大喊大叫或是吐唾沫,它对此很享受。有时我为了忍耐下去而选择忽视它,假装不在乎,然后继续过好我的生活。我会去工作或看电视,以此来反抗它不断提出的荒谬的要求。有时它感到无聊了就会去睡一会儿。
不过,通常我会照着杜鹃的脸来上一拳。不要惊慌!就像我说过的,在你的脑海中殴打一只鸟没什么大不了。我会一拳打在它的嘴上,它的嘴会被压扁,歪向一边,头顶上有星星冒出来,就像你在动画片里看到的那样。“尝尝这个,你这只蠢鸟。你以为今天能进入我的脑袋吗?哼,想得美。”我“砰”地一拳打下去。“再尝尝这个,你自己疗伤去吧,别来啄我。看你还得意不?嗯?”“砰”地又是一拳。
愤怒和暴力让我感觉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别担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不会打杜鹃或其他鸟,以及其他任何东西。我觉得我获得了更多的掌控感,我觉得我拥有了更多的力量和能量,我不再只是我脑海里那只任由杜鹃攻击的沙袋。
想一想,你的抑郁症是什么动物?它可以是鸟类、神秘物种或怪兽之类的。让它在你的脑海里具象化。如果你愿意,还可以给它取个难听的名字,然后,快戴上你的拳击手套吧。
不要听信它的谎言
我们都会撒谎,对不对?
当然,我们一般不会扯太离谱的谎,类似于“我家那只黄毛吉娃娃连续得过6次奥斯卡奖”或“我其实是一名乌克兰卧底宇航员”这种谎话我们一般不会说。但我们会出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目的而撒一些温和的谎,比如:“不,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没有收到你的信息。”“我从来不看电视,有那工夫我宁可一整晚冥想,再喝上一碗清汤。”
抑郁症是这个世界上可怕的骗子,是。
抑郁症总能让你信以为真——它是你能遇到的的行骗高手。那些在街边行骗的家伙跟抑郁症相比简直不值一提。那些承诺能帮你退税的诈骗邮件?在抑郁症面前也只是小儿科。那些承诺能帮你年入35万美元的传销组织?在抑郁症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抑郁症对你撒的谎包括:
你永远也好不起来了。
你是个一文不值的废物。
别人都能痊愈,但你不行(而且你性格古怪又丑陋)。
无法康复是你的错。
这个世界非常非常糟糕。
你承受不了这种痛苦的,赶紧放弃吧!
所有你爱的人都觉得你是他们的负担,而且你的名声臭不可闻。
这些谎言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抑郁症会用卑鄙的声音、以分贝的音量冲你喊出这些谎言,同时它还会用滚烫的拨火棍戳你——好一套组合拳!
我上学时有个朋友,他满嘴都是些极其荒诞的谎言。开始的几个谎言我都信了,但后来的谎言越来越荒唐,我便强烈怀疑他说的都是假的。当他那可笑的谎言进行到第九个时,我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是个骗子,而且骗术并不高明。他说他的父亲是皇家海军的长官,他的姑妈在好莱坞拍电影,等他18岁时将从他的祖父那里继承一笔财产,而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糖果制造商。我问他,他的父亲在皇家海军中的军衔是什么,他只能说出“中尉”“上尉”“中校”“上校”这类词。我问他,他的姑妈拍过什么电影,他说:“和玛丽莲·梦露一起拍的。”(当时玛丽莲·梦露早就过世了。)我问他,他祖父的糖果品牌叫什么,他说是一种钻石形状的糖果,名字是“巧克力甜心”。他当然可以用逝世的好莱坞影星和编造的海军军衔将一个11岁的男孩儿耍得团团转,但我当时确信他说的那种“巧克力甜心”糖果是假的。我这个朋友撒谎成性,但他这些厚颜无耻的谎言与抑郁症那持续不断、令人作呕的谎言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抑郁症撒的谎之所以如此可怕,是因为人们很难对这些谎言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甚至很难意识到它们是谎言。所以,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抑郁症这种疾病具有怎样的欺骗性,并承认它所说出的谎言极具杀伤力——就跟那个同学似的:一开始他的话似乎非常可信,但当我开始刨根问底时,一切就都原形毕露了。
你可以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抑郁症:为什么你会是这个星球上让人讨厌的家伙?你所爱的人真的觉得你是个讨厌鬼并且不喜欢你待在他们身边吗?就真的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吗?如果把抑郁症放到会有那种测谎仪的节目里,那么测谎仪显示的图形比受到可卡因刺激的跳豆跳得还要快。
花些时间,把抑郁症告诉你的那些谎言都写到纸上,然后在旁边用大字标出:
这些都是谎言!
谎言!!谎言!!!
有句俗语是:“谎话谎话,裤衩烧光。”所以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些冒着火的裤衩。
我把我的“谎话清单”贴在了冰箱上,当抑郁症冲我嘶吼时,我就会看看这张清单,并提醒自己那些都是谎言。
记住,你在脑海中感受到的那些想法,都是抑郁症对你撒的谎。
不在乎的勇气:
父母叱责孩子也是一种嫉妒
当一个人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恶意攻击,还表现得 小心翼翼、非常害怕时,就会让周遭的人认为“这家伙不如我”,这会促使他们发动越来越猛烈的嫉妒攻击, 从而使其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但是,当我反思自己这 种“战战兢兢”的性格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形成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从记事起,就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每次听到他们说的话都感觉非常害怕”。
我深入地思考了一下“嫉妒”这件事,突然意识到 “原来我的父母也曾对我发泄过嫉妒”。其实说到底,父母也是动物,也有感情,自然也会像动物一样宣泄自己的嫉妒情绪。
带有“家教”感的嫉妒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正无忧无虑地“哇!哇”叫着、乱跑着玩儿,我的母亲忽然过来“啪”地打了我一耳光。她说:“我小时候根本就不会像你这么吵闹地玩耍”。
如果认真地接受这种批评,就会将它解读为“吵闹的小孩是坏孩子,他们不考虑别人情绪,会被别人讨厌的,妈妈这是在帮我纠正这种坏习惯”。
可如果把这种行为看作“嫉妒的宣泄”的话,会发现父母是将“孩子”放在低于自己的地位,认为明明孩子不如自己的地位高,“凭什么他比我更自由!他可以这样愉快吵闹地玩耍”,于是,愤怒的火苗燃烧起来,内心的嫉妒忍不住发作,变身成了破坏型人格,想着“我非得扇他一耳光,让他痛哭不可”。也就是说,这其实并不是为了我的成长而进行的教育行为,“只不过
是对我产生了嫉妒”做出的反应而已。
提起母亲的这种“家教”式嫉妒行为,我还回想起了另一件事。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似乎是因为带孩子太过劳累需要休息,父亲就开着他的小卡车把我带到了他的工作单位,一直待到了很晚才回家。
回来的时候太困了,我的头靠在副驾驶的车门上睡着了。到家的时候,母亲毫无征兆地突然打开了副驾驶的车门,我整个人就大头朝下“咚”的一声摔到了地上。我吓了一大跳,“哇”地哭了出来,父亲紧忙跑过来看我怎么样了,而母亲却对我呵斥道:“你干什么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母亲没有任何表情,整张脸像能面具一样狰狞,透着烦躁和愤怒。
这也是因为她觉得“这种爱哭鬼明明比自己地位要低,但是他一哭就能得到父亲的同情”,从而认为“他居然拥有我没有的东西”,于是一时冲动、嫉妒上头,变成破坏型人格,只是站在那里一股脑地发泄自己的嫉妒,根本没想到要过去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摔伤了。
当时,我还觉得“自己明明是去陪父亲工作的,怎 么可以睡着呢?都怪自己在车里睡着了”,一直带着这种罪恶感不停地责怪自己,而这件事我也介意了很久。 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虽然“自己小时候没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都享受到了”这种事情是值得高兴的,可是毕竟父母也是动物,可能也会觉得“我都没有拥有过,凭什么他有!太没道理了”,从而勾起心底的
嫉妒展现出人格中破坏性的一面,叱责自己的孩子。
另外,可以说嫉妒的宣泄与“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完全无关,这是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更棘手的是,当父母在向孩子宣泄嫉妒的时候,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变成了破坏型攻击人格,反而感觉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这么做的”。
明明是嫉妒自己的孩子,却坚信“自己做的这些都是正确的,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孩子”,这消除了自己心里的顾虑,导致他们无意识地不断宣泄嫉妒。
人在发泄情绪的时候,脑内电流 a 过剩,还会导致前文中所提到的“失去那段记忆”的现象。与这种情况一样,人在宣泄嫉妒时,过剩的电流经过大脑皮层,也会使人产生“我做的是对的”的错觉,做出那些“全都是为了孩子好”的伤人举动。
容貌美丽却不自信理由
有一次,我的一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女性朋友对我说:“其实我对自己的容貌非常不自信。”我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你明明长得这么漂亮啊?”但她不这么想。她因为对自己的长相没有自信,听到别的女性在背后议论她“那个人化的妆是不是看起来怪怪的呀”,却没办法把那些话当成耳旁风,心里非常介意,一直都在烦恼,甚至晚上都失眠了。
在和这位朋友详谈之后,她和我说起曾经被自己母亲说过“你真丑”的经历。
她的母亲几乎从未化过妆,平时的穿着打扮也都是“乡下大婶”的风格。
所以,当这位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只不过是自己的孩子,别人却都夸她比我可爱,真让人火大”的时候,便不由得愤怒起来,发泄着自己的嫉妒,转换成了破坏性人格。她之所以对女儿说出“你是丑八怪”这种伤人的话,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女儿好”。这位母亲身处破坏型人格时,认为“这孩子长得这么好看,会引来坏男人的!为了不让她日后被欺骗,干脆告诉她
是‘丑八怪’好了”。
另外,这位母亲还觉得“为了不让这孩子变成只会显摆自己长相的蠢女人,现在就必须打消她的想法,把她培养成谦虚的日本女性”。可是,从宣泄嫉妒及变身破坏性人格的角度来看,这位母亲只是单纯地因为“孩子比自己长得好看,太让人嫉妒了”。
当然,大人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会嫉妒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都坚信着“我不可能说了什么让孩子为难的话”。可是,嫉妒毕竟属于本能的行为,只要满足“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条件,就必定会发生。
于是,孩子在父母无数次发泄嫉妒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嫉妒行为十分敏感”的条件反射。即使她身处远离家庭的环境中,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战战兢兢”的弱者形象,并对对方的嫉妒攻击做出反应,对方愈演愈烈,终让她受到更过分的攻击。
父母的嫉妒非常难以辨别,所以,孩子就会过度地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好”,当来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也会去在意他人的言语举动。
常见的情况就是,当孩子回到家,对母亲说“在学校有人欺负我了”,母亲的反应却是反问:“是不是你做了什么坏事了?”给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伤了孩子的心。
事实上,这是因为母亲觉得“这种程度的小事算不上校园欺凌”,而“他才受了这点儿欺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和怜悯,自己则从来都没有拥有过这些”,所以才会产生嫉妒,说出伤人的话。
但因为这是种发泄行为,父母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所以他们一直坚信自己“这么说都是为了孩子好”。
脑内电流:人脑有时候会在情绪低落、紧张,或是供血不足时候出现的情况,偶尔会出现幻听,像是电流
的声音。
棘手的人们③施加高压的客户
有一位女性接到了制作店铺网页的委托,经过周详的商洽,确定了预算后决定开展此项工作。在工作进行中途,忽然被提出“要在网页中增加搜索功能”这样额外的要求。当向客户传达出“若按原有的预算则无法增加此项工作”时,客户说出了“算了!那找别人做好了”这样令人无法接受的回复。
而且,对于目前已经制作的网页和已进行的工作耗时,客户也无付款的意向,并以“当初以为你有这个技术能力才委托的”为由转嫁责任,并要求“在现有预算内完成这项工作”。
迫于无奈,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便连续彻夜工作,但客户却又以“为何不按期交货”为由而怒气冲冲。当向客户解释“由于增加的项目太多,所以花了不少时间”后,对方却又一次不负责任地说:“既然知道这样,没好好计算工期,这是你的问题!”
“真是受够了!”这位女性差点儿就想要放弃这次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工作。
认为未被重视的客户
首先,当感觉到“被提出了无理要求,非常麻烦”时,即为这人已发作的信号。如果没有意识到“发作”
而认真对待对方的要求,则会不断地增加难题,发作犹如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像这样发作起来就给别人出难题的人,一般都是由于觉得“自己没有被特别对待”而引起的。具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不会要求“特别对待”,但是自尊心意识低下的人一旦觉得只受到了“普通对待”则会以为“受到了愚弄”而引起发作。
所以,当认真回复对方所说的话,例如使用“如果是一般的客户”或是“其他客户”等词汇来说明时,则会让其感到“这不是特别对待”而引起发作并不断增加无理的要求。
对方一旦“发作”变成破坏型人格后,则会在“时间”和“金钱”方面发难。
但是发作的本人还以为是“用合适的价格做好了工作”,因为发作的电波歪曲了脑内的金钱观念和时间观念。
当了解了这种发作机理后,这位女性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给予“增加的项目按特别价格来处理”这样的回应,并在提交的报价单上将“特别优惠”的字样用红色标注。
于是,客户收敛了发作,回答“这样呀!好的,那就这样办吧”并支付了增加的金额。
当再次提出难办的要求时,则给予“明白了!那就不按普通的价格来算,给您特价”这样的回复,于是客户就说“啊,那这次就算了吧”,不再发作,而是撤回了要求!这位女性非常惊讶,“发作起来真的是让人变得非常麻烦呢”。
认为自己吃亏的客户
另外一家公司的职员 A,接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订单。
通过协商,基本商榷了大家都可接受的价格,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的时候,不料对方却与A之外的其他业者继续交涉,后向A提出了“再次降价”的无理要求。即便客户也明白其他业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选择,但仍然恶意地提出要求,致使A觉得这个订单陷入了令人感到“麻烦”的境地。
此时,若A向顾客说明“我们有着其他业者无法赶超的优势”,对方则会提出“是否可以再削减一部分成本”或是“是否可以提供额外服务”等要求,这些无理要求完全不符合供应商实际情况。于是A对该客户产生了抵触情绪:“再这样的话,我就不接待这客户了!”
我向A这样解释:“你这种情况就是遇到了喜欢施加高压的客户了。”
这个客户是由于感到“自己吃亏了”而引起了发作。如果继续耐心地向其说明成本问题,其越发会觉
得自己“吃了大亏了”而越发“发作”,歪曲常识性知识,使成本计算和提高质量之间产生矛盾。
碰到这种情况,在与客户协商时,公司的职员需要连续使用“这很划算哟”这样的词汇。于是,原本意见僵持的客户,表情也会变得柔和,一边乐呵呵地问“真的吗”,一边停止了发作。
只要理解了引起“发作”这一现象的原理,应对就会变得简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