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67985
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提到孟婆,你脑海中闪出的形象可能会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褶皱的老妪。然而孟婆传奇中的孟婆,却不是一个人。每届的孟婆人物都有一个不可说的过去,她的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更多是心中有一个无法忘却的执念。每个孟婆的设定不同以往的形象,打破了人心中固有的思维,让人深思。在每个孟婆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个过去曾经执着、迷茫的自己。
这任孟婆举止优雅,礼数到位,浑身上下自是透露出一股子高贵典雅的气韵。
她似乎永远都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只是手掌端着一碗孟婆汤,轻轻立在一旁,无论双方开始如何僵持,战败的总是那些需得再入轮回的鬼身。
目录
001 节
010 第二节
018 第三节
030 第四节
040 第五节
050 第六节
061 第七节
072 第八节
081 第九节
091 第十节
101 第十一节
113 第十二节
123 第十三节
135 第十四节
144 第十五节
155 第十六节
165 第十七节
178 第十八节
190 第十九节
199 第二十节
210 第二十一节
219 第二十二节
227 第二十三节
238 第二十四节
248 第二十五节
261 番外篇:林冉冉
284 番外篇:一念城
序一 青鸾舞镜与孟婆牺牲
在北京电影学院给学生上课时,我讲过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刺客聂隐娘》是一部古装武打电影。中国古装武打电影有很多,其中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在精彩的武打背后,有着我们中国和东方的神韵。但是,我认为,侯孝贤导演拍的《刺客聂隐娘》更胜一筹。
为什么《刺客聂隐娘》更胜一筹?《刺客聂隐娘》拍摄的故事背景是中国唐朝,唐朝是中国历伟大的时代之一。《刺客聂隐娘》表现了唐朝的精神。唐朝的精神是唐朝伟大的根本原因,体现在它的胸怀,它的壮阔,它的海纳百川。从人物角度讲,《刺客聂隐娘》中的人物窈七、道姑和公主身上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唐朝精神。窈七是为爱情而牺牲,道姑是道家的行规和准则,公主是为国献身的伟大情怀。电影中更描述了青鸾舞镜的故事。
“罽宾国王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见影悲鸣,终宵奋舞而绝……”
青鸾不舞,是因为没有同类。看到镜中的另一个青鸾(自己的影子),它误以为是同类,一夜起舞身亡。
青鸾起舞是为精神而死,为知音而死。不与鸡犬之辈同流合污,这正是伟大的唐朝精神。
女作家李莎的小说《孟婆传奇系列》中的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物。李莎书写的孟婆的故事惊心动魄、优美动人。在李莎的笔下,孟婆不仅仅是美丽、善良、助人、达观的美的化身,如同《刺客聂隐娘》中的窈七,是性格刚烈、忠贞不贰的女中豪杰。又如同《刺客聂隐娘》中的青鸾,三年不鸣,见到同类,终宵奋舞而绝。
《孟婆传奇系列》中的孟婆形象的光彩夺目、与众不同,与李莎的女作家身份相关。李莎是我中欧商学院电影课程的学生。她对电影的理解,独到深刻,感悟极佳。春节前夕,李莎告诉我她要将她的小说《孟婆传奇系列》改编为电影剧本。
祝贺李莎,那必将是一部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讴歌女性的电影,如同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一样。
苏牧
2020年4月5日于北京
序二 着眼当世,一心向善
孟婆或许应该算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名字之一了,而相对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我更愿意把她看作是古老中国文明体系中的极为关键的角色,因为她承接了生与死之间的桥梁。
对死亡的探究应该是每个人类文明为着迷的话题之一,因为我们渴望了解生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在追求死亡的本质。在这个星球近35亿年的历史当中,无数的生命在生生死死之间更迭,活过一世,完成传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直到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阴差阳错地突然小小地打破了一下这个困住所有生命的当世的牢笼,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将来,我们意识到了将来,拥有了希望,拥有了对永生的渴望,也开始畏惧死亡。
人类文明的传承一直都在尝试着去理解生与死的本质以及背后隐藏的秘密,而对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们努力地试图打通生死之间的壁垒,建起一座跨越生死的桥梁,衔接起生与死的世界。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不会消亡,会以灵魂的方式存在,因此他们将死者制成木乃伊,而死亡女神伊西斯(Isis)会引导亡者的灵魂依附于其上,带着所有曾经的过往,以这种形式继续存在。古希腊人也相信灵魂不死,但是他们觉得死亡或许是一场净化之旅,能够使人们洗脱罪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遗忘平原(Lethe)以及后来在但丁的《神曲》中拥有同样名字的遗忘之河(Lethe),都是为了洗净灵魂中那些罪恶的记忆,而将美好永存下去。古代中国则用另外的形式诠释着生与死之间的承接,对个体来讲,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意味着抛开所有的过往,重新开启生命新的旅程。不仅是人类,万灵万物都被包含在这个宏大的轮回体系当中,重复却又独特地有序运转着。因此,或许古埃人及相信的永生是换了一种存在的形式,而古希腊人的永生意味着洗净罪恶以美好的形式留存。
古代中国文明则是彻底抛开所有的过往,无论美好还是罪恶,以全新的独立的个体继续存在。孟婆作为由死至生的后一个环节,则是在奈何桥头用一碗特殊熬制的孟婆汤,使所有的灵魂忘却前世种种一切,重新开启新的轮回。在那个重启的轮回里已经不再是当世的这个我,所以在古老的中国文明传承中,人们会着眼当下,追求当世的长生,甚至超越轮回的永恒不灭成了个体跨越生死的重要的手段。但是着眼现世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不同轮回中的个体其实并不是两个独立不相干的个体。在这个系统当中还有另外一个真正贯穿始终而不变的基本的规则,那就是因果报应,恰恰是这个规则使得整个轮回系统成了一个圆满的体系。
灵魂对前世的忘却只是个体层面的忘却,但是系统还存在着因果循环这个宏大的规则,记录着每个个体的因果,从而把无数个独立的轮回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何为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何为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这样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敬畏因果、行为向善的特质。因此,中国人活在当世,着眼当下,但是却又讲求报应,一心向善。在这个轮回体系中,孟婆居于关键的起承转合的位置,正是因为这个角色使得这个体系有序地运转。
李莎笔下的《孟婆传奇系列》恰恰描述了这种传统的文明特质,在她的故事里,孟婆作为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个体,在一个宏大的前生今世的故事中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李莎讲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使我看到了在这所有的文字背后始终流淌着的“经历当世,一心向善”,从而促使我想到了上面的这些文字。
而我也相信,每位阅读者都会从李莎的故事中获取自身的不一样的感悟。因为,或许孟婆是一个使得个体忘却前生故事的人,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收集故事的人。她经历了在这个世间存在过的所有个体的一世一世的记忆,阅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切种种,那么她定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从传统的中国文化来讲,每个人心中孟婆的故事可能都是携带有自己前世的过往,今世的精彩以及对后世的理想吧。
毛利华
2020年4月8日于北京
作者自序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孟婆。或许,每个人想象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汤”的滋味和功效,也是众说纷纭。想象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汤时的心情和生发的感慨,大概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在尘世活过的人,每个人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际遇与感悟。
写这本书的初衷源自2019年初,彼时我正和清华积极心理学班的两位同学一起聊天。人到中年,大家都忽然感叹起现在社会上似乎很多人越来越缺少敬畏心。面对这种信任危机,好像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变。
说起这些,忽然觉得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是现在的青年人关注得比较多的东西,如果能把这部分的力量好好使用,或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更深的世间法则的自然运行。在我们忙碌的日子里,是否会在夜里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执着感受天道万物自然的运行呢?
想到这里,我忽然就决定以“孟婆”的故事来做基点。孟婆汤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名词,我也曾经想过,若是将来自己终老之时,会不会不舍得喝下那碗孟婆汤,会不会对前世的生命还有所眷念?其实也想过,若是自己可以选择性遗忘,会遗忘哪段回忆呢?细细思量了很久,觉得自己哪段回忆都不该去遗忘,哪怕是痛苦的、伤心的、失望的。这些都是构成现在的我的基础要素之一,既然是我的一部分,又怎么能随意地遗忘呢?只不过换种心态去看待过往的回忆罢了。这样想来,就没有那么多情绪的起伏和纠葛了。
小说中想表达的只有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我亲爱的大舅舅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可惜他走得早,没有看到这部小说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灵一样可以感受到这本书承袭了他的一部分的观念,亦能得知他永远活在爱他的亲人朋友们心中。
人生不如意为常态,小满即可。无论一生有何种经历,终人还是要与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天道自然,人道自为。
小说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学文化为基础,以孟婆的经历为故事主线。小说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众生一体之中我们总能窥见自己的身影。
很感谢能邀请到我的两位老师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苏牧教授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毛利华副教授,来为整个“孟婆传奇系列”写序言。两位良师都是启迪我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灯塔。
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家人与朋友们,因为你们的支持,才让我可以尽情地学习探索,发掘那些未知的领域,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同时也以此书纪念所有我已经逝去的亲人们,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同样是一段全新的旅程。
天下人与事,都因岁月而物换星移。
李莎
2019年于广州工作室
节
众人素来如此评价三界天界多寂寞,冥界多悔恨,人界多繁华。在漫长得仿佛无尽的仙人岁月里,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寥冥界在悠悠轮回的通道,也总有些痴情之人踱步,留恋生前的悲欢或离合人生寥寥几十年,命数无常,天机难测,所以人们宁愿在红尘辗转,自是不愿辜负人间活的这一场。
而仙人们时常会羡慕人间的繁华热闹,却不愿意放弃永生的高贵凡人也多羡慕仙人无愁无恼,却惧怕冥界的召唤。凡事总有不如意之处,此事自古两难全。为仙虽好,却无嗔无喜,只能枯燥无味地度过漫长时光。为人一世,功过是非,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终也不过是以朱红之笔在生死簿上轻轻勾勒几抹痕迹。
七月半,地宫中元赦罪,鬼门大开。
夕阳残照,余晖炫目,铺满天边似火,洒落人间似金。
“爹爹娘亲,你们在干什么?”一个总角年岁的孩子用稚气的声音问道。
这个孩子生得粉妆玉琢,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稚嫩的童声轻启,眉眼似月牙一般,让人见之欢喜。
进出忙碌的大人们听到这声脆生生又惹人怜爱的小儿呼唤,不禁将温柔的目光投向身前扎着两个小牛角辫、身高不过五尺的幼子。
孩童的娘亲放下手中的活,半蹲着身子,露出跟小孩一个模子刻出似的月牙眉眼弯,柔声道“我们在送祖啊,老祖宗回来迎回家里供奉了那么多天,今天该送走了,七月半子时,老祖宗们要回去逛逛鬼市呢。”
听了娘亲的话,稚儿仍然不太明白,胖乎乎的小短手摸了摸脑袋,脸上写满了迷茫。
门外则是传来了父亲低沉的吩咐声。
深蓝色的对襟短衫,同色的小袴,被胖胖的身体塞得满满东东,小孩扶着墙边稳稳地踩下阶来,一阵风似的扑进了父亲怀中。父亲正忙着归置纸钱与纸元宝,见小儿奔了过来,忙换过手来接他。被这稚子一搅和,刚才要烧的东西散了一地,一叠纸钱被风卷了去,秋叶似的漫天乱舞。
小孩的娘亲见状忙去捡拾,父亲则把小儿揽过,单手抱了起来,在半空中一扬,又稳稳地接进怀中,逗得他咯咯直笑。
过后,他又指着地上那些个大小不等的用炕灰画出来的圆圈好奇地发问。
父亲慈爱地刮了刮他圆圆的鼻尖,为他解释道“这些圆圈是接下来为烧纸而准备的,把它们各自围成几个圈,老祖宗才不会弄混了。而那个小小的圈,是给孤魂野鬼的。”
“孤魂野鬼是什么?”稚儿机灵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孤魂野鬼就是那些死后香火不继,无人给他们烧纸钱的鬼魂。他们没得用没得吃,如若没有人供奉他们的话,他们就会抢别人的吃食。所以为了阻止他们抢了老祖宗的供奉,每年都要给他们烧上一份,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父亲慈爱地解释道。
稚子眨巴着眼睛,望着父亲道“那我们给他们多烧一点儿好不好?”
娘亲拾了纸钱回来,听到这句话,不禁与夫君相视一笑。她一边把纸钱放好,一边走过来揉了揉孩子的头,“自然好了,你说烧多少就烧多少”。
父亲顺势握住了母亲的另一只手,两人相视一笑,只听他道“柳娘,你辛苦了。”那女子摇摇头,两人将目光投向稚儿,眼中皆是充满了对如此纯善孩儿的赞许与欣慰。
三人这样站着,在落日的余晖中,如同是一幅温暖美好、令人不忍移开视线的天伦之乐图。
夕阳渐渐隐于山间。暮色四合,不知从谁家挂起盏灯开始,各色的灯饰也陆续被挂了起来,旖旎蜿蜒的彩灯在不同的彩纸后面发出微弱的火苗,映射出不同色彩的光,各色的微光交织在一起,仿若仙界的五彩霞衣。
鬼门大开之时,人们放花灯祈求祝福的活动已经结束,此刻已是返家歇息时分。
人间的街道上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燃烧着的欲灭未灭的纸钱堆,和空气中丝丝缕缕的香线燃烧后宜鬼的香气,整个街道的氛围都有些幽暗玄静。此时正是一天交界之时,阴阳的混合处,浩浩荡荡的鬼魂从各处聚集而来,似是往同一个方向赶去。
一片荒凉的野地里,隐隐约约升起一片绿莹莹的灯火,看着有些像人间的集市,却又时时透露出一股可惧的魍魉之色。只见那横纵巷道之中,正升起一些摊子,好像还能听得到一些声线刺耳诡异的叫卖之声。集市上的东西琳琅满目,有面如玉色、身高如常人的男女人偶,有径自发光旋转、不用线提就漂浮的美丽灯花,更有衣物鞋子之类的日常商品。但这些都是后人们供奉祭祀烧来阴间的物什。
市集间有一道窄窄的巷子路,一些轻飘飘的身子穿梭游荡于此,大部分鬼魂的身上都还挂着后人供奉的包封,中间装着大把的阴钱和金元宝,今日他们收获颇丰。如果你再细心一点儿,便还能在隐蔽的角落之中看到一些脸上挂着粉墨油彩的闯入者。宽大的绣袍下,和客人手臂你来我往的比画着,进行着一场场不为人知的交易。
牛头马面兄弟俩吩咐完了规矩后,还是喜欢到阳间去寻些酒来喝一喝,再上它这鬼市游上一游。
他俩在别处已然用过了一巡酒饭,此刻醺然酒醉的他们自然不会去理会这点小小的动静。二人摇摇晃晃,打着饱嗝向鬼市走去。冥界难得有什么好节日,这七月半算得上鬼市的大年,必定是要热热闹闹玩一番的。
牛头马面兄弟俩的乐趣,便是歪倒在市集一角的一棵老树下,编写惊悚奇异的故事,诓骗那无知的新鬼。
虽然两鬼差都是混出名堂的老油条了,但还是觉得那些离奇故事有趣。吓到的那些胆小的新鬼,他们就会把他们的马屁拍得脆响,又得战战兢兢地献上些好东西,如此就可以拿回去讨好奈何桥上那位美人孟婆,倒不是说他们对这位孟婆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美的事物天然就有吸引人的力量。那孟婆的绝色姿容,总是令众鬼差站在一旁恭候着悄悄打量,哪怕只是说上简短的几句话,都会被鬼差们认作是自己的荣幸。
鬼市里有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售卖。因此神秘幽昏,有些人类也会伪装混迹进来。那些未曾去投胎的新鬼旧鬼,还有一些专门找来的人,都会在鬼市中做些交易,交易内容骇人听闻。比如,有挖坟掘墓倒斗来此处售卖的,有拿健康换运气的,有用良心换寿命的,还有金子换身体部位的……不知道马面使了个什么障眼法,聚拢在二人周围的人鬼都被吓了一跳。牛头马面目的达到,捧腹大笑,拿过小鬼呈上来的小钱和鸡腿,再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这回,牛头马面算是玩了个尽兴。令人觉得有趣的是,这些故事他俩多少年间也未曾更改一字,这些鬼魂,每次都还听得一惊一乍的。
两人的游戏玩到了头,凉风吹得头也痛了起来,便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要打道回府去了。
不承想一旁的一个鬼婆子听了他们二人的这些浑话,竟然当了真,目瞪口呆地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眼见牛头马面要走,她慌忙跟在两鬼差后面,想要详细打听他们刚才说的话。牛头马面此时醉醺醺,也懒得理她,只是将她一把推开。鬼婆子跌倒在地上,依旧心有不甘,就像魔怔了一样,嘴里念念叨叨。此时,路上的行鬼来来往往,终于有一个黑衣人注意到她,向她随意指点了两句,便拂拂手,悠然而去。
这个时候,牛头马面正站在一边,抱着本来要送给孟婆的小礼物,神情有些讪讪。这孟婆虽然生得极美,待人却十分清冷。众人接近她时,她总是客气又疏离,叫人完全挑不出毛病,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如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便是她全然没有上一任孟姐姐的热情和活泼。
这任孟婆举止优雅,礼数到位,浑身上下自是透露出一股子高贵典雅的气韵。她花容月貌,倾国倾城,额间一点艳丽的朱砂并不增加妖媚之气,反而让人觉得雍容华贵。
的确,此任孟婆除了貌美,额间还点着一粒朱砂。这眉心的朱砂在雪肌花颜的映衬下,更生出几分异域风情。
孟婆在冥界是不需要用前世姓名的,当然,如果孟婆极力坚持也可用。即使用本来的名字,也不过只有寥寥几人才敢直呼其名。
如今的这位孟婆自称桑黛,但她将姓名相告也不过是平常心态,对此并不十分在意。她总觉得姓名不过是平常事,是在凡间帮人还愿时用一用罢了。
此任孟婆在地府的时间还未满百年,福报珠子却已经有好几颗了,运气相当不错。若此时她愿意投胎,定然也能投胎在一个书香门第人家安稳度日。可惜,她并不愿意这样做。牛头马面不明所以,只是时常见她出神时,整张曼妙容颜上流露出来的冷清之色,实在令他们胆寒,自然也不敢与她多开玩笑。
却说牛头马面逛完集市,沿着忘川水一路行来,途经三生石,穿过两生花丛,又通过曼珠沙华丛,一路来到奈何桥前。
牛头远远看着正在发呆的孟婆,一把拉住抱着礼物想要上前去跟她打招呼的马面。
马面转头看了眼牛头,眼中露出了然的神色。
此刻的孟婆身着一件素白丝织长裙,裙边系着豆绿色的宫绦,一头华发如黑墨一般垂到腰侧,上半头发用一支碧玉簪子随意挽起,如谪仙一般娴静悠然。
她每日的公务便是熬汤、归置奈何桥秩序。如今,忘川中的妖兽和她管辖范围内的恶鬼都十分安宁。等她日常下职便回屋,或者坐在桥头独自出神凝望,并不见有执念爱恨欲念之态。
其实这些年来,她度化的人中,也有许多故人。有认出她来欲上前与她搭话,她都轻轻闪开,一脸漠然有人指着她的鼻子大骂畜生,亦不见她有半分愠怒抑或不快。她似乎永远都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只是手掌端着一碗孟婆汤,轻轻立在一旁,无论双方开始如何僵持,战败的总是那些需得再入轮回的鬼身。
“孟婆又在出神了。牛头,你说现任孟婆怎会这般冷淡呀,她前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马面拉拉牛头的衣角低声道。
“我倒发现一个好玩的事。”牛头笑了笑,答非所问。
“什么事?”马面好奇地问。
牛头同马面悄悄耳语道“你不觉得,孟婆看到那些转世轮回的母亲时,她的表情会变得格外温柔吗?”
“我倒觉得孟婆看那些母亲的眼神会格外凶残。”马面否认道。
牛头马面站在曼珠沙华丛中,竟在一时之间争论起来,借着酒力,谁也不饶谁。
说话间,却见到奈何桥上来了一位老妇人,正是之前跟在他们后面烦人絮叨的鬼婆子。牛头马面二鬼面面相觑,他们不过把那件事当个笑话说,没想到这鬼婆子非要认真,竟然还追到这里来了。
牛头马面正要过去把她撵走,不想推搡间,老妇人竟说,她想要还阳去圆个愿望,听得这里有这种买卖可做,才会寻到此处来。没来得及去想此鬼是如何得知这些讯息的,但知道她所言非虚的牛头马面闻讯如此,倒也不敢做主,只能转头向孟婆望去。
孟婆本站在一边,远远望着三人,凭她的脾性自是不愿去管这闲事,此时听到这老妇人要做之事与自己密切相关,便把一双秋水之瞳转了过来,看向那倒在一旁的鬼婆。
素白的衣袂翻飞之间,孟婆已用灵力扶起了那鬼婆。随即奈何桥上幻化出一把座椅,孟婆请老妇人坐下,轻声问她有些什么前缘,有些什么心愿欲要她协助完成。
见老妇人将要答话,孟婆又轻声道“您可要想好了,虽然我并不知晓您是从何处听来此事,抑或是有何种心结。但了结因果原非小儿玩闹,这魂飞魄散福报散尽的交易,可不是要人不经思考就胡乱选择的,此处往来的鬼众有多少不甘者,都是一碗孟婆汤下肚便俱能忘却的,您又何必挂怀呢。”
那老妇人闻言,只是哀声垂泪道“若是不曾听闻这里有这番交易,倒也罢了。但魂归阴间,徘徊往来,不知往何处去,心愿未了亦不甘,也不曾轮到自己投胎,听闻有此交易,实在心中难安。想到真能了愿,便是要我做什么都好。你说这交易是魂飞魄散、永入忘川,我这老太婆也不知道那是如何的一番光景,就像是我死前亦不知我死后来到这阴间,竟然会是如此际遇。如此想来,魂飞魄散,亦是无甚要紧了。”
孟婆轻笑了一下,这老婆婆看似粗鄙,但说话竟然也能有几分素养与道理,自是与那些只剩欲望的痴男怨女大为不同,便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那鬼婆见自己得到了孟婆首肯,便放松了许多,絮絮叨叨说了起来。孟婆安静地听她唠叨完,心中想着,不过是些普通的人间家常。既然这老婆婆自己愿意魂飞魄散,便也随她。孟婆确定她心意坚定,便和她达成交易,愿意陪她还阳去完成那愿望。
距离集市不远处的地方,有一所简陋的屋子。这房子破败凋敝,怕是已经许久无人居住。室内有些窸窸窣窣的声响。不一会儿,一个绰号“豆芽菜”的男伢仔便睡眼惺忪地提着裤子,从屋子里晃晃荡荡地走了出来。他揉了揉眼睛,四下张望了一番,见周遭无人,便走到屋后隐蔽处,撒开裤子尿了起来。尿意纾解后,那豆芽菜自是舒怡地打了个哆嗦。只见他伸着懒腰哈欠接连吐了好几个,方才慢慢清醒了些。他目光散漫地朝着周围看,不看还好,这一看,可着实把豆芽菜吓了一跳,不远处竟然飘着一片片绿莹莹的鬼火,再定睛一看,更是吓煞人也。
只见那集市之中,竟有飘飘忽忽的人影穿梭其中,他家住在荒野,附近哪来的集市,况且还是在这夜半之时!道是撞了鬼的豆芽菜心中一颤,立即仓皇地撒腿便跑。此时的他心中惊恐万分,“啊”的一声惨叫出声,整个人跌摸爬撞地向屋中爬去,慌忙躲进被子中瑟瑟发抖。
牛头马面兄弟二鬼被近处的怪叫声吓得背脊一僵,他俩相互对视一眼,知道是这鬼市惊到了生人。没想到在荒郊野岭的鬼市,居然还有人住在附近。能看到他们的也定然是些童男童女,若是成人,除非阴气十足、体弱多病者,或是灵媒体质又或是气运极低之人才能看到些许,这也无妨,毕竟大人对孩子们的话,向来都是半信半疑。
牛头马面并未理会那吓跑了的人,一般只要不是蓄意打扰到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冥界空寂,终日不见日光,无甚乐趣。只有到这七月开始,鬼门方始打开,让未投胎的鬼众们四处走走看看,体验一下人间的繁华,看望一下亲族朋友。他们也有他们的规矩,在此期间,不可以刻意影响生人的生活,更不可恶作剧地去恐吓、骚扰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亦不能去寻仇。所有因果承负都在冥府清清楚楚记录着,待此人阳寿尽了,到了冥府判官自有审判。还有些屈死的厉鬼、怨气太重的孤魂野鬼也在外面各处晃荡着,有时会引人做替死鬼,自己收了人家的魂魄去投胎有些偷了人家魄去,弄得别人变了痴傻之状,这些若是给四处巡逻的鬼差遇到,自然是要治罪的。但是大利面前,鬼和人一样,也会动心,总有铤而走险的鬼众。所以这七月既是冥府的节庆日子,也是鬼差们辛苦巡逻的日子。正如凡间的庆典一般,在庆典上人人欢愉,但衙门当值的衙吏们却要辛苦操劳地各处巡防,只怕稍有差池会出什么乱子。
熬到七月半,鬼门大开。鬼市开在这阴阳交合之处,亦是十分有趣且热闹。这个时候的鬼差们也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大多数的鬼众都在各地的鬼市中徘徊交流,子孙的祭品让他们个个口袋鼓鼓囊囊。钱壮鬼胆,有了元宝之后,那些平日里唯唯诺诺的鬼众们,腰杆子也变得硬气起来,各自挑选着自己中意的物件,还有互相赠物的。有些是做鬼之后认识的朋友,有些是做鬼之后爱慕的鬼。还有些是生前不敢表白的,到了死后,也不怕旁人说三道四了,该表达的自是一吐为快,要是人家坚决不接受,或者面露厌恶之色,大不了喝碗孟婆汤投胎去,这也是潇洒至极的选择。所以,每年鬼节之后,总有一批慷慨投胎的鬼众,有些是心愿已了,有些是再无眷恋、还有的是赌气去博个更好的来世,有些是随着爱慕之人、亲友共同去投胎。总之,每次七月之后,孟婆都一段时间忙着熬汤,以打发一众鬼众,好生辛苦劳神。
牛头马面已经在阴间当差历久,看惯了人生百态与生离死别,心中早已没了太多的波澜起伏。中元节这样的日子,不过是寂寞里热闹的安慰。
可这二鬼虽阅尽世事,却也真的活进了世事。如今,他们更加通透,懂得及时行乐,从不浪费每一寸光阴。
每到中元节,牛头马年便会带着一群初出茅庐的小鬼,在鬼门前给他们讲述来去人间的各种规矩,顺势对其进行一番暗示。
伶俐的小鬼自然知道他们是何意,从人间回来后,便给牛头马面带些香。人间的人情世故,在冥界照行不误。但凡身处五行之中、三界之内,情分和规矩都是难以逃脱的环节,无论仙与人、神与鬼。
其实,牛头马面也会提醒那些要准备节后投胎的鬼众们,千万莫忘偿还自己的阴债。阳债好欠,阴债那是欠不得的。越早还给了曹官,就越早能安心了事。
何来的阴债呢?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很多因果孽债,其中有一种债叫受生债。阴债即每个鬼众投胎前问地府借的银两,每个人转世之前都要到地府曹官那里去借钱,培植自己的福慧资粮。因此,每一个人出生后才会有粮吃有衣穿有钱花等诸多福报,人生需要还的个阴债就是受生债。希望早还此债,以消灾解厄,事事顺利。
人生在世,自然会遇到一些坎坷。有人官途不顺,会埋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此生志未酬便已白头有人嫌弃姻缘,觉得此生难遇到知心人,一颗真心坠寒冰有人财运曲折,囊中羞涩,为家财四处奔波,此身漂泊,羁旅天涯,安身无处,劳累度日却难有积蓄。种种因缘多不胜举,命途波折,难说究竟。
其实,若能有得道之人指点,那么受挫者可能会明白这些波折皆是来自冥界的警示,是有人催你去还阴债。若去道观做一下法事,还些阴债,所受之厄运便会少很多。
在受生经中,是根据人出生的年份天干来计算填还多少,又根据人生的地支把所欠之债还交到阴曹地府的某一库中。此为人受胎下生后所欠阴债,其目的是使人了却今生前生及长辈多欠的阴债从而消减罪孽、消除业障。
所以,生人必还此债,一般情况下,凡人成年之后就可自行去那道观查询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对应的阴债和对应的曹官后,便赶紧还了,省得这债欠的人不安心。也有父母做得仔细,孩子刚出生就去道观,做了法事科仪给他还了那阴债,孩童成长期间,自然也少些磨难。牛头马面也心存善意,怕人们喝了孟婆汤后将这阴债忘得一干二净,遂有许多人在其反复提醒之下,即便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记这重要的契约。
但是,更多人是真的忘了个干净。特别是这一任孟婆熬的汤,简直就是强效版,比以往任何一位孟婆熬的汤的药效都强许多,众鬼差也不知为何,那古方子还是一样,熬制时间也没改变,如何效力就如此之强。然而眼下,依然是谁也不得而知。
第二节
人对生活的期许不同,所求自然也不一样。
有的人心怀苍生,愿意自坠忘川,拯救百姓于水火有的人追逐此生真情,愿用无尽的等待,换来一年的痴恋有的人辗转红尘后看破红尘,不愿再入轮回有的人放不下子女,用灰飞烟灭来换取刹那的守候有的人心中有恨,定要亲眼看见仇人服刑斩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许,或许是情,或许是义,又或者是怨,让他们愿意在忘川中徘徊辗转,与长久的孤寂相知相守。
孟婆常想起冥帝与她说过,情深不寿、太上忘情。他说的时候略有些惆怅,也不知道冥帝是否也有他难以忘情之人或事。桑黛其实很想询问他,只是每每问题到了嘴边,又被她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冥界有冥界的法则,礼法是不能逾越的,毕竟他是冥帝,自己只是他手下的一个鬼差而已。冥帝对历任孟婆都十分优待,其他鬼差也会卖三分面子给孟婆。这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各分属一块,去勾新死之人的魂魄。
黑白无常与她打交道比较少,这两位鬼差人称七爷、八爷,亦如她一般,办起差来言语不多,素来只是抓人后便往黄泉路上带,也不与新亡魂交代开解几句,弄得他们带来的鬼众每次喝那鲜美的孟婆汤时,都有些不情不愿。牛头马面在这点上,就比黑白无常细心得多,他们一旦勾到魂,这一路之上都会好生劝慰那亡魂,让那即将投胎转世的亡魂明白,这只是自己无数轮回中的一世。
因为,这新亡魂自觉做得不够好,又或是负了什么人、亏欠了什么人、又或者对谁心怀感恩之心,这些情绪极易变成执念。一旦执念太深,自是很难投胎。所以,牛头马面二鬼心地善良、耐心细致,在回冥府的路上,一直各自开导、劝解亡魂,如此一路下来,很多亡魂到了奈何桥,心绪皆已放下。既然放下,喝起孟婆汤就甘心了很多,也少了孟婆强灌鬼众这一节,鬼众的痛苦也自然大大减半。
因牛头马面体贴,有一次,孟婆便忍不住感谢了牛头马面他们兄弟俩的善意与善心。倒是牛头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其实,他们就是爱聊天罢了,也没想这许多。每次看着新鬼众的眼神从害怕、不解、紧张、恐惧、到逐渐释然的神态,再到坦然地喝下孟婆汤,牛头马面心里都会有一种平和温暖之情,特别是每逢故友再次转世轮回,看着他们已然忘记了往昔的平和神态,牛头马面也是感慨万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
而孟婆每次接了替人还愿的任务,自然也要先到冥帝处先行报备。
毕竟,这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有时,她许多年也等不到一个客人,还有时,有些客人虽然愿意,但是做完交易之后,到手的福报珠小而无色、光泽黯淡无奇,也就知道这颗福报的分量并不足。但毕竟每一个做交易的鬼众并不知道自己的来世福报的大小,不到后一刻,孟婆自己也不知晓这趟生意是否值得去做,只是本着了结了那鬼众的心愿,让他无须执念缠身,也权且当是做了件好事。
每次去冥帝的府邸之前,孟婆都要仔细地收拾一番将平日里闲散垂落的头发高高的挽起,梳了庄重的九鬟仙髻,佩戴上华美的宫花装饰。一袭淡紫色的衣裙,依旧素雅但又不失庄重。
要觐见自己的上级之前,这任孟婆在礼数上向来如此周全。
只见她轻整衣袖,两手交叠藏在袖下,垂肩颔首地从忘川河畔款款走来。
守在冥府门口的鬼差远远见到孟婆走来,皆是收起平日里的闲散,挺胸站立。
平日里,这些鬼差向来比较闲散,毕竟他们是魂魄,不能做到像红尘中的凡人那般谨言慎行。
这任的孟婆光华贵气,对谁都彬彬有礼,既不刻意疏远也不曾过分亲近,总是让众鬼差觉得,这任孟婆就像一块高雅的美玉,令人不可亵渎。
众鬼差见她过来,慌忙低头行了一个不太规范的礼,鬼差行礼的姿势有些滑稽,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已经习惯这样的姿态太久,这些个鬼差们大概是改不过来了。
孟婆习以为常,又或是自带修养,便对众鬼差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而后便踏入冥府,空留下转瞬即散氤氲香风。
对众鬼差而言,她仿若是高处枝头的玉兰,花心向着清风明月,蜂蝶难及,从不取悦于观花人。可观其形,可闻其香,却绝难攀折。
穿过弄堂迈上九重石阶,孟婆在石柱暗涌的流光中踏入大殿,轻盈的脚步在空旷大殿中有细碎的回响。背立于案前,似是在欣赏金顶上图腾的冥帝闻声回过身来,孟婆俯下身子,得到冥帝和墨的示意才站起身来。
和墨瞧她这副样子,面上不动声色,心下竟有些失笑。的确,融入骨血的东西,很难放下。看样子,这又是一个痴心人。
“可是有了什么任务?”冥帝轻咳一声,平静问道。
孟婆神色寡淡,云淡风轻地回道“正是,一鬼婆要回阳间去找回女儿,我已劝过她了,可她还是执意要做这交易。她既然心意已决,我也只能陪她走这一趟了。”
冥帝和墨并没有急着回答她的问题,而是不着痕迹地看了她一眼,见她衣衫上沾了一滴孟婆汤,心下顿时了然。这孟婆从来都是纤尘不染,尤其是向他请示问安之时,总要拿出完美的姿态,绝不会允许自己失礼半分。而今看来,孟婆心绪纷乱,甚至是乱了她如湖底深渊般平静无波的心弦。
至于到底是何事,自是与这老婆婆有关。准确来说,是与这老婆婆沦落忘川也不忘寻回女儿一事有关。如此看来,孟婆心底仍有纷扰,或许此次是她了此执念的契机,和墨心想。
“既是如此,你且随她去吧。”说话间,冥帝从案前拿起凝时珠赐予孟婆。
说起这凝时之珠,并非任意予之。首先要看与孟婆签订此份契约的灵魂是否方便与孟婆共用一体,再者,也要看凝时珠结出来的多少。凝时珠这种能保住肉身不腐之物,自然是从忘川极阴之处凝结出来,一甲子才生出一颗。
这颗凝时珠今日刚结出来,莹莹之光尚未散去,孟婆便来了。冥帝觉得,也许,这也是一种缘分。便是历任孟婆,能赶上刚刚凝出来的凝时珠的也并不多。而且这颗凝时珠淡淡的光晕与孟婆身上的衣服极其相配,仿佛就是为她所备。
这老婆婆年纪大了,一路跋山涉水寻亲,自然很是困难,让孟婆化出身来同行更加方便,而且让孟婆与那老人家相处,或许能够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感情,冥帝心想。
孟婆接过珠子藏入袖中,又道了谢。
冥帝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像一个掌管众生的神灵,原本朱笔轻描,人界便可翻云覆雨,而今却越来越多地为他人计较了。想到此处,冥帝嘴角轻轻一弯,但也不过片刻工夫,谁也不曾看见。
冥帝掌心轻叩着桌面,似是不愿结束谈话,孟婆见状便侍立一旁,静待他示下。
“此番你们欲往何处?”
没想到冥帝会问及此事,孟婆一时间不由得怔了怔。但是很快,她便柔声回复冥帝道“还阳处是在巧山,但任务是要去往洛河镇把她女儿带回来。”
“洛河镇?”冥帝闻言,淡淡一笑,“那岂不是回到了你的家乡了?这可是一趟好差事啊,故地重游。”他话音落下的瞬间,似隐藏着一丝试探。
孟婆听后,也只能苦笑沉吟道“桑黛不过一缕魂,承蒙冥帝看得起,在这冥界得以安家,平日里熬着孟婆汤,过得还算清闲。而今已近百年,物是人非,哪里还有什么故地?”
虽语言婉转,却也反驳了冥帝,似乎提起此事,孟婆便不似平日那般温顺。
冥帝却并不以此为意,只是笑得云淡风轻。能成为孟婆的人,又怎会温顺?平日里表现出来的顺从,也只不过是自身的修养底蕴罢了。
只见和墨淡然笑道“《道德经》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是大善无情。你可知何为大善无情?”
见孟婆神情,冥帝知道她并未听懂,便自顾自地说起了自己的见闻“当冥帝时间久了,心中总是存着一些我自己也快要生疏的事情。记得当日有个身份尊贵的太后,死后来到冥府,说自己一生吃斋念经不杀生,是善行之人,理应来世投身个官宦富贵人家,再享一世荣华。判官当时看完她的因由簿却明明写的她只能投生小农之家,于是二人便为此争执了起来。我恰巧路过判官府,听二人喧闹得甚为有趣,便进了府衙去看个究竟。
“我一进府衙,见这太后倒也生得慈眉善目,也不像那心肠歹毒之人,便细细翻查了她的因由簿,自然想看看到底有何缘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