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67490
曹操的《观沧海》、郦道元的《三峡》《水经注》、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江河日记、晚明霞客游记……
英语世界***综述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专著
展现文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空间观念
探寻古人寄情山水时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
石听泉、卜正民、王立群、梅新林、徐永明等海内外学者联袂推荐
上迄魏晋南北朝下至晚明,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数量众多,写作风格多样,其写作目的又因时代、个人视角变化而差异巨大。深入挖掘游记文学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既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上的挑战。
通过对众多经典游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腻文本解读,结合各时代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知名汉学家何瞻剖解经典游记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叙事结构,勾勒了游记文学的体裁演变,结合真实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还原游记作者的行旅过程和观览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讨论游记作家与读者观众、文学环境和社会文化机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序言
说明
中国朝代和历史时代表
总论
章 六朝的发端
第二章 唐代的发声
第三章 宋代的成熟
第四章 金、元、明代早中期的转变与创新
第五章 晚明:游记的黄金时代
后序
注释
参考文献
词汇表/索引
中文版序
我清楚地记得, 上小学读书时, 我对地理很感兴趣, 特别喜欢学习美国与中国古代地名的历史和来源。 到后来上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 在老师的指导下, 我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 尤其是宋代 (960-1279) 散文, 也很有兴趣。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 我研究生时期的老师、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罗郁正教授告诉我, 有一种叫 “游记” 的古代散文文体就能把文学与地理结合在一起。 我听了非常高兴, 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游记, 直至现在。 我之前出版的大部分著述, 都是跟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有关的。
2004 年, 梅新林与俞樟华合著的 《中国游记文学史》 出版后, 我颇有兴趣地阅读了这本专著, 得知游记的发展是与时代的进步密切相关的, 但游记的价值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我当时就萌生了把 《中国游记文学史》 译成英文的念头, 因为当时学界还没有一部用英语或其他任何欧洲语言写成的关于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专著。 阅读 《中国游记文学史》 的收获很大, 我从中学了不少知识, 比如游记发展的历史、 游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游记的写作要素, 等等。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游记的诸多看法与梅新林和俞樟华时有不同, 如功能、 内容、 价值等。 结果, 我下了决心: 用英文写成一本新的游记文学史, 游记文学的时限, 上至六朝时期 (220- 589), 下至明朝 (1368-1644) 晚期。 拙著已于 2018 年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要对冯乃希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她所做的中文翻译比原来的英文版本好多了!
我真诚地希望, 本书的中文版可以让中国学者和读者了解到外国学者是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游记文学史的。 虽然有时我的观点和梅新林、 俞樟华两位先生的看法不一样, 但这不是说他们 “错了” 或者我 “正确”。 我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这只能说, 我们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有时不同而已。 我真诚地相信, 如果读者愿意阅读 《中国游记文学史》 和拙作 《玉山丹池: 中国传统游记文学》, 那么, 他们对这一长久以来被人忽视的文体的价值就会有更充分的认识。 假如有读者受激发, 写出另外一本新的 《中国游记文学史》, 那更是本人之至愿。
饮水思源, 我恭敬地将这本书献给梅新林教授和余樟华教授。
何 瞻
2019 年 8 月 1 日于法国戛纳市
何瞻先生对中国古代游记史的研究极具开拓性,他对中国古代游记的推介可以让更多的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一个个中国历代学人对自己国家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的记述。——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游记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把中国名胜风景的真实描绘与独具诗意的艺术眼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成为自传文学的主要形式。何瞻教授历时几十年研究中国古代游记散文,颇有深造独得之见。通过对悠久中国游记散文创作历史的介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学体裁风格不断翻新、形式多样化演进的动态历程。他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文本互相影响的重要性,并对古代游记文学的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本书的读者可以充满信心地迈开脚步,与著者一起游览中国*为重要的名胜风景。——石听泉(Richard E. Strassberg),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
山水不仅启发了中国画家,也启发了中国作家。何瞻是位优秀的导览,带我们跨越山水,前往未知之地——在这一路上,他慷慨地与我们分享着这些文学瑰宝中闪烁的愉悦。——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哈佛中国史》主编
游记可谓是空间诗学与心灵地图相互交融的产物,这一独特文体发端于魏晋六朝,恰与中国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相契合,然后又在不同时代的时间流程与空间流向中向着诗化与科学两个维度不断得以深化和美化。《玉山丹池》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将游记文学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载体加以重新定位,而是更加关注游记文学*为本质、蕞具特色的核心元素与独特品质,关注不同游记作家个体如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个人趣味与内在需求,从而将游记文学研究推向新的境界。——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游记文学史》作者
本书的作者何瞻教授是著名的美国汉学家,他撰写出版了英语世界*本中国游记文学史作品《玉山丹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西方学者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关注点和视角与中国学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是我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生活在台湾,汉语相当了得,是个中国通。一次我们一起逛书店,恰逢俩女孩在讨论是否要买《庄子》一书,其中一个说:“庄子太老了。”何瞻教授听闻,便道:“庄子不老,老子才老。”我听了,不禁为何瞻教授的幽默和学识所折服。——徐永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臣之首——宋濂传》作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