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53641
《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一书生成于疫情时期的特定环境中,是一拨不甘寂寞、胸怀责任感的年轻律师有感而发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刑辩律师蹒跚前行四十年来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的归纳、梳理和应对。无论人们对其中的观点如何评价,其可读性和使用价值一定不可忽视。
本书是无讼学院“战疫直播课”系列之“刑辩律师核心技能”,共六讲,按照刑事辩护核心业务的程序顺序,分为接待会见、阅卷调查、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审前辩护与庭前准备六大核心技能,每一讲的核心技能,都由三位刑辩“大咖”以与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分享,采用全新的“三人谈”模式,通过三位刑辩大咖的交谈,对刑事辩护律师需要掌握的核心辩护技能以及实务中办案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向广大刑辩律师传授真正有用的实务办案技能。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接待与会见
一、接待准备005
二、接待要求013
三、合同签署021
四、会见准备030
五、有效沟通038
六、依法依规077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阅卷与调查
一、阅卷的分歧点090
二、阅卷的技能点101
三、调查的痛点123
四、调查的技能点131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庭审发问
一、我国庭审发问与英美交叉询问的区别161
二、我国庭审发问在庭审和辩护中的局限性166
三、庭审发问的准备171
四、如何进行庭审发问和庭审对质197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举证质证
一、质证工作的现状254
二、质证工作的准备261
三、证据分析工具280
四、质证与辩论表达方式的区别296
五、质证常见不适当表达307
六、推荐使用质证的结论用语315
七、举证思路 319
八、证据要求324
九、举证方式325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法庭辩论
一、法庭辩论的基本原理339
二、法庭辩论的基本内容343
三、辩护意见的结构与方法356
四、技能技巧358
五、法庭辩论阶段的实践难题363
刑辩业务核心技能:审前辩护与庭前准备
一、强制措施辩护379
二、提交证据与申请调取证据394
三、与司法人员沟通401
四、申诉与控告409
五、庭前会议413
六、开庭前准备420
无论人们对《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这本书中的观点如何评价,其可读性和使用价值一定不可忽视。该书的一些参与者也就是对谈者们,虽被我视为年轻的一辈,却都是在刑辩沙场上骁勇驰骋的律业精英,其学识、经验和切身感受的铭心经历,足以使人们进入一种感同身受的境界之中而从中受益。
田文昌(京都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名誉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
学习15名刑辩律师的思想激荡,就如感受一次浓缩的刑辩大咖养成记。这里面有对于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有面对案件化繁为简的智慧,更有对于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很多思维和方法,不仅仅刑辩律师可以使用,从事法律行业的同行都可以从中吸收到养分。
蒋 勇(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无讼网络科技创始人)
律师同行之间的交流,要避免普及知识和理念更新这两个不是执业律师擅长的领域,一定要定位到实践经验的分享和业务操作的规范领域。于是,我们想到了围绕刑事辩护业务的主要核心技能,包括:会见接待、阅卷调查、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以及审前辩护与庭前准备这6个方面,这样才能基本覆盖刑事辩护业务的全部重要环节,让大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韩嘉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秘书长)
序 一
以“三人谈”形式成稿的《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一书即将问世,这使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与张军检察长和姜伟副院长一起“吵”出来的《控辩审三人谈》。记得当年我们在一起策划和对谈那本《控辩审三人谈》的时候,只是偶发灵感,还没有意识到“三人谈”这种形式的魅力。在对谈过程中我们更是随性而谈,既无顾忌,也无牵强,连个完整的提纲都没有,而是边谈边修正边完善,事后再把有些过于发散的话题拉回来归纳整理。后来我们发现,正是这种随性而谈的气氛会使我们在无所顾忌的发挥和争论中相互启发,从而碰撞出一些闪光的火花来,赋予这种谈话以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更强的生命力。
多年来,这种“三人谈”的形式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并被推广,对此我深感欣慰。同时,我认为,在形式之下更重要的还是内容。近年来,一些对谈形式的著作陆续问世但效果各异,原因即在于内容有所不同。
《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一书生成于疫情时期的特定环境中,是一拨不甘寂寞、胸怀责任感的年轻律师有感而发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刑辩律师蹒跚前行四十年来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的归纳、梳理和应对。无论人们对其中的观点如何评价,其可读性和使用价值一定不可忽视。该书的一些参与者也就是对谈者们,虽然被我视为年轻的一辈,但他们都是在刑辩沙场上骁勇驰骋的律业精英,其学识、经验和切身感受的铭心经历,足以使人们进入一种感同身受的境界之中,进而从中受益。
希望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必过多在意其表达方式和文学价值,而要在正视法治环境现状的语境中去体察和品味刑辩律师的作为和心态,去辨析各种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寻求有效答案。
刑辩技能是刑辩律师的基本功,但是,由于中国律师的历史过于短暂的特殊原因,作为一种因经验而形成的刑辩技能在中国律师面前却是一个新课题。曾几何时,甚至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并不认为刑辩是一种专门技能,以至于认为凡是学习过法律的人都可以从事法律实务中的各项工作。所以,刑辩技能长期处于被很多人忽视和轻视的状态,甚至有人轻蔑地声称刑辩业务人人都能做,将刑辩业务视为一种“鸡肋”般的低端业务。这种认识误区的真正悲哀,并不限于对刑辩业务的贬损,更在于对被刑事追诉者人权的践踏。从深层次意义上看,这是一种法治的悲哀!
时至今日,中国律师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生成期,四十年后的中国律师应当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发展期。相应之下,刑辩律师也应当从无经验可循的摸索前进中走向规范化发展的新的征程。为此,研究、探讨并在实践中迅速提升刑辩技能,应当是中国刑辩律师当前面临众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我相信,这本《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的问世会引发律师界对刑辩技能的进一步重视,进而引发全社会对刑辩律师的重视。
我更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陆续问世,在众多刑辩律师更广泛的互动中,促进刑辩律师整体素质的共同提升。
田文昌
2021年2月4日
序 二
刑事辩护:法律之路的初启蒙
三十多年前,当我步入中国政法大学校园时,脑子里充满了庭审威严的正义想象,为课本的法治理念心潮澎湃。在学校的时候,我有幸跟随田文昌老师一起办案,当时真的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事无巨细地口传心授。有一次,田老师让我去送一个材料,那时北京马路上跑的都是清一色的黄色面包车,我手里拿着田老师给的打车费,在学校门口站了半天不知道如何打车。直到现在,我招手打车的动作还是和田老师学的。毕业前夕,带着对于刑法学的几个疑问和未来发展的困惑,我给当时刑法学界泰斗欧阳涛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老先生亲自用格子稿纸一笔一画地对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给予了一个年轻人未来发展的叮嘱和勉励。
刑辩律师这个职业凝结了我在求学初期对于法律行业的想象,虽然后来在执业过程中我主要从事民商事业务,但是刑事法律人的伟岸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成为我法律之路的初启蒙。
直播分享:终于圆了我为刑事同行做点事情的心愿
从当律师开始,为刑事律师同行们做点事情成为我执业以来心心念念的一个愿望。2020年,突如而来的新冠疫情对于法律人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充电成为这个阶段的选择。当时武汉还处于比较焦灼的战疫阶段,我和无讼的小伙伴们商量以“直播学知识,课酬献战疫”的形式为武汉贡献法律人的一份心意。于是,我们筹划邀请全国14位不同领域的法律人,用两周的时间尝试一下无边界的线上直播集体学习。
法律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显然是刑事辩护,我给老朋友韩嘉毅律师打了一个电话。韩律师是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律协刑诉法委员会主任。他担任过很多大案要案的辩护人,在协会中一直为推动行业发展、培养年轻刑辩律师而殚精竭虑。在收到我的邀请后韩律师一口答应,并以《刑事辩护业务的规定动作》为题进行分享。机会难得,韩律师直播的当晚我把所有的工作都提前安排好,静静守候在屏幕前,兴奋地等待韩律师开讲。而一进入专业领域的授课状态,韩律师马上将几十年的一线经验、深入思考后的凝练总结通过屏幕呼啸而出,从发现到展现,从战略到战术,从理论到实务,从法规到案例,在两个小时内一气呵成,让人大呼过瘾。评论区点赞、朋友圈转发、社群中提问,成为法律人线上学习的一个现象级课程。
直播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给韩律师打了一个电话,兴奋地说:“我已经被你圈粉啦!”沿着这次分享我和韩律师讨论,是否有可能邀请更多的刑辩同行们加入到这次讨论中来,以对话的方式将刑辩业务的主要核心技能进行一个大盘点,内容以“讲操作、讲经验、可复制、能见效”的方式设计,来一次实务领域的“头脑风暴”。
精雕细琢:15位刑辩大咖的思想激荡,连续六周的不眠之夜
刑辩律师平日都是事务繁忙的“空中飞人”,如果能够请大家将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来一场思维激荡的“华山论剑”,那将是多么过瘾。在这样的初心邀请下,包括韩律师在内的15位大咖律师欣然赴约,决定每周四晚线上相聚,并准备从会见接待、阅卷调查、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审前辩护与庭前准备六个方面用六期的篇幅展现刑辩技能的全景图,每个话题由三位律师进行对谈展开。因为平时经常和全国的律师同行进行授课分享,我深知做好一门精品课程需要“硬功夫”。一个人分享尚且需要将逻辑和材料比较核对,将技能和理念萃取提炼,并在脑海中进行反复排练,那三个人的分享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以交流的模式授课,既要将一个主题下的要点全部覆盖到,又要保证形式上的活跃性,激发与谈嘉宾的即兴思维灵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将内容展示完整,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三位律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心力。
在大群和大家打过招呼后,我便“潜水”在各个主题交流群的小群中。这让我有机会全程体验“三人谈”是怎样炼成的。在确定主题后,三位律师开始讨论主题项下的分享提纲,在一位律师形成初稿后,三位律师分别进行多轮修改,再将大家展示的案例和主要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经常在凌晨时分,群里忽然又更新了一版修改意见。在分享正式开始前一天的晚上,各位律师还会“真刀真枪”地演练一次,有的是在律所办公室,有的是在家中书房,有的是在出差的快捷酒店中,有的干脆就在奔波途中的车上。多次结构上、细节上的打磨,反复对基本方法求同存异的调整,六期的分享,终于在刑辩领域形成了每周四晚上守候无讼直播晚八点的口碑相传。
理想律师:从理念、思维到实操细节的一次全景呈现
这次参加对谈的嘉宾都是“身经百战”的一线律师,大家的每一个经验都可以对应还原到现实办案中,并且当下可用。正如陈雄飞律师在谈到“程序辅导”时说:“我们今天谈的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其他好多律师也做到了,并且做得很不错,所以我们才把成功的经验讲给大家。”
理想中的刑辩律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韩嘉毅律师在谈到“会见细节”时说:“刑辩律师应该像一个战士,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应该像个救火队员一样,随时准备奔赴火场,你闻到了战斗的气息,闻到了火警的气息,马上就要跳起来,投入到工作中”;林东品律师在谈到“接待倾听”时说:“刑事律师要悲天悯人,要有同情弱者的情怀,要有底层人的立场,要有生命的关怀,刑事律师是要跟当事人及其家属一起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薛火根律师在谈到“优秀律师”标准时说:“优秀的律师应该既是全科医生,又是专科医生,既是博学家、神探、又是心理学家,这样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案件,发现真相,准备把握各方的心理状态”;在制度理念和办案思维上,顾永忠老师深究概念,从“中国庭审发问”和“英美式交叉询问”的区别谈起,真正将一个热词还原到中国法的语境中来,从而正本溯源,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门金玲律师在回答“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等新制度对于律师的影响时,其独到的见解让人印象深刻,指出了刑辩律师的可为方向;朱明勇律师在谈到“庭审发问”技能时表示,庭审经验不是像下象棋一样,老师告诉“马走日”“象走田”就可以去“打仗”了,每一个学过象棋的人都知道是这么走,但是每一次对手先出的前几招可能都不一样。为了印证这个观点,朱律师还在对谈中播放了一段自己真实的庭审录像,边放边进行“实况解说”,让人们再次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到招数后面的内功;尚伦生律师在谈到变更强制措施申请时,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即中国人思维中的中医思维:个体化思维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同一个病人、同样的症状,不同的中医可以开出不同的药方。所以在变更强制措施阐述理由时,一定要把各种可能影响办案机关决策的因素都写进去。
各位大律师们在对谈中更是讲述了办案细节的实操心得。翟建律师在谈到辩护词写作时,提到他的辩护意见从来没有长篇大论,他向全体律师介绍了一个非常简明扼要的自测方式,即尝试给这个辩护词加一个题目,能够画龙点睛,点到律师要说的东西,从而检验文本观点是否聚焦;刘玲律师在提到庭前准备的时候,“三纲一词”(发问提纲、质证提纲、举证提纲,辩护词)的写作思路令人印象深刻,文本构思的过程恰恰是庭审前在头脑中进行的数轮模拟攻防;许兰亭律师谈到如何将材料读薄的功力,曾经有个案件有两千多本案卷材料,检察院起诉到法院的时候是用搬家公司的车来拉的,如何“窥一斑而见全豹”,找到重点又能快速判断,这里面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方法;徐宗新律师在谈到质证文本制作时,讲到质证文案不仅仅会对证据“三性”进行分析,还要在每一节事实中有一个总结性评论,并且会准备两个版本,一个是口头版本,一个是书面版本,口头版本用于现场发言保持简洁明快,抓住庭审焦点,而书面版本则可以附在辩护意见后,让法官审查比对;李贵方律师在谈到强制措施轻与重的问题时,用数字、理念、实务落地的方法透彻地将羁押和非羁押措施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和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沟通的技巧倾囊相授;王亚林律师将发问的要领总结成“简明扼要、拆分问题、明知故问、避免重复”十六字要诀,并用一个真实承办的案件带着要诀直接验证;焦鹏律师根据实践中的规律总结,将质证常见的不适当表达总结了一个包含17个方面内容的表格,形成了一个质证的负面清单,令人一目了然,并且将质证结论的律师处理意见和理由提炼成12个方面,将问题模型化,让人影响深刻。
听到这些精彩的分享,就如感受一次浓缩的刑辩大咖养成记。这里面有对于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有面对案件化繁为简的智慧,更有对于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很多思维和方法,不仅刑辩律师可以使用,从事法律行业的同行都可以从中吸收到养分。
跬步千里:中国法治未来需要职业共同体的持续努力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将各位律师的思想进行分享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播的创新,也是大家怀着促进行业发展的初心给刑事行业的一份礼物。这六场刑辩三人谈凝结了15位刑辩大律师多年的心得精华,不仅凝结了数万名律师同行的提问互动,更凝结了未来成为刑辩大咖的思维密码。在直播结束后,保持直播对话原汁原味的场景,将那些一个个夜晚的精彩落纸成铅字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经过各位律师的再次校对、反复斟酌,《刑辩三人谈:刑辩业务核心技能》的纸质书终于捧在了大家的手心上。
落笔至此,法律人在朋友圈开始刷屏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该规划中,有对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行统筹的规划。当我看到“健全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的规定时,在感叹国家对于律师更加重视的同时,我更加知道,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有如刑辩三人谈的律师同行们用一声声呼吁、一次次会议、一个个案件、一堂堂授课所争取的努力。
蒋勇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
无讼网络科技创始人
2021年2月6日
序 三
如何让一个刑辩律师全方位地掌握刑辩技能?如何把众多优秀刑辩律师各自的一技之长集中起来供大家分享学习?如何提升整个刑辩律师行业的技术水准?这是我有幸在律协任职以来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020年初,年终岁尾之际之时,一场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律师行业也未能幸免。原本习惯于奔波忙碌、游走四方的同行们也不得不停下脚步,蜗居蛰伏。律师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这一特殊时期,通过网络开展的各种业务培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以蓬勃发展,给爱学习的律师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时间,一次精彩的分享,吸引数以万计的同行围观已经不足为奇。当然,这也更坚定了我博采众长的想法。
正在此时,天同律师事务所的蒋勇律师跟我联系,他的想法更加成熟。我俩一拍即合,一个由各有所长的众多律师参与,每次三名律师一组,以对话形式进行系列分享的培训应运而生。这种对话可以避免律师个人认知的局限性,也不回避律师之间的观点冲突,让大家兼听则明。并且,我们一致认为,律师之间的分享、交流,要避开知识普及型和理念更新型这两个我们并不擅长的领域,要定位到实践经验的分享和业务操作的规范领域。于是,我们想到了围绕刑事辩护业务的主要核心技能,从会见接待、阅卷调查、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以及审前辩护与庭前准备六个方面展开辩论,从而基本覆盖刑事辩护业务的全部重要环节,让大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现有的律师网络培训有三种类型,即知识普及型、理念更新型和实务操作型。无论是律师个人的直播分享,还是以一个律师事务所为平台,集合数位律师开展的系列讲座,每一位分享者都会拿出自己擅长、得意的部分与大家分享。毋庸置疑,此番培训大潮对整个刑辩律师行业的能力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让众多刑辩高手的观点、技术、经验,在一个时空里进行直面对话和碰撞,并集辑成体系、成系统的分享,岂不更过瘾!
和蒋勇律师敲定之后,我便开始联系经常与同行交流、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同行。很高兴,我们的这一想法立刻得到诸多同行的响应,于是我邀请到了十四位律师同行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是:
陈雄飞律师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法学博士,他实践经验丰富,是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经常参与全国律协的各项司法改革活动,是全国律协出台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的主要执笔人。
林东品律师原来是上海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并连任了好几届,现在是上海律协的副会长。博和律师事务所举办的博和论坛,在理论界、实务界影响很大,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国刑辩律师的方方面面。
徐宗新律师带领的靖霖律师事务所做业务非常细致、踏实,他们所关于业务操作的很多指引,深入刑事辩护业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他在做业务的同时,还是一个思考者和传播者。还有两位律师,同样是思考者和传播者。一位是江苏南京的薛火根律师,曾任江苏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另一位是安徽合肥的王亚林律师,是安徽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他俩都是全国律协刑委会的委员。这三位律师共同的特点是,在办案的同时不停地思考问题和总结经验。他们写的有关刑辩业务实务操作的书,真正做刑辩的中国律师,每个人的书柜上至少有一本,甚至可能同时有好几本。他们长期以来,都乐于与同行分享,喜欢业务交流,所以我邀请他们过来。
尚伦生律师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他是一位更具影响力的律师行业的引领者,是一位藏书多、读书多、喜欢学习和思考的刑辩律师。
翟建律师来自上海,是全国律师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也是一位在刑事辩护领域深耕多年的刑辩律师。上海律协组织的东方大律师评选,让翟建律师的名字与东方大律师的称谓紧密相连。
还有北京的两位美女律师。一位是刘玲律师,现任北京律协刑诉法委员会的副主任。她曾经是一名资深的检察官,现在是刑辩律师。她特别喜欢在办案的同时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写了很多精彩的刑辩律师执业感悟。另一位美女律师叫门金玲,是一位法学博士、副教授。她经常与同行们分享观点,结合具体实践把高深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她思想睿智、语言犀利,很受律师同行喜爱。
朱明勇律师来自北京,是一位深刻领悟刑事诉讼规律的律师。他实践经验丰富,有一种不把案子办到精彩誓不罢休、毋宁死的精神。他非常喜欢在每一次分享中“坦白”他的办案秘笈。
焦鹏律师也来自北京,是刑事诉讼法的法学博士,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他参与了全国律协有关司法改革相关文件的起草,是一位把自己的学识具体应用到办案过程的典型代表。
还有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的三位副主任:许兰亭主任是刑事诉讼法博士,李贵方主任是刑法博士,顾永忠主任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年来,刑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包括田文昌老师,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不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他们的功底、他们的造诣、他们的影响力,在业内,包括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因为他们具有担当精神,不断推动着我们国家的司法文明和进步。尽管我们的法治化进程距法律人的期许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长期以来,全国律协刑委会的几位主任,对于律师行业的业务培训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全国律协和地方律协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深厚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精彩、受欢迎的。
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十四位律师参与这样的活动,这让我激动不已。更让我感动的是,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分享,从网络设备调试,到确定每一期的分享内容,再到相互之间的分工配合,事无巨细、孜孜不倦,这让我们的对话在质量和信息量上都有了保障。
我们的这次分享,紧紧围绕实践和操作、围绕技能和技巧、围绕规范和防范,与讲理念、讲法律解读的分享截然不同。来自实践经验的分享,能够让同行迅速应用到自己所办理的案件之中,能让许多同行少走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论如何,次采用这种对话形式的直播分享,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作为律师,都喜欢把自己的观点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三个人对话时,受各自表达习惯的影响,存在节奏控制不紧凑的问题,会有信息量的不足,也会有信息的延迟、分散,这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一个人分享虽然可以控制时间、控制话题、控制重点,但远不如三人对话所谈的内容更丰富、更丰满、更立体,所以我们宁愿选择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方式来尝试分享。
不言而喻的是诉讼有规律,诉讼有技巧。在法治成熟的国家,一代一代的诉讼律师潜心研究了几百年,无论是法庭外的准备工作,还是在法庭上的发问、质证、辩论等,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把展现和说服做到了精致、极致。在我们国家,法治建设仅有四十年的历史,从无到有,无论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都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于是我们看到,在不同地区、在不同法院、甚至在不同的时期,律师的诉讼活动差异很大。面对百花齐放的操作方式,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符合诉讼规律?哪些是有争议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显然相比其他国家的同行要多很多。我们既没有历史,也没有传承,每一个诉讼律师都在按照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式,在摸索中前行。从整体来看,律师的抗辩在专业技术上略显不足,在控辩审的三方角色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律协的培训活动,开始关注执业律师的技能技巧培训,大家都在积极做出努力。
让我们欣慰的是,每一期的对话都吸引了大量的同行围观、点赞,当然也有批评的声音。当我们的对话进行到第二个主题时,就有同行私信给我,希望我们能将此次系列分享整理成文字出版。为了便于深入学习,这次对话分享活动结束后不久,深圳的傅政杰律师就带领自己的团队,将所有的对话内容整理成文字,让我们十分感动。感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减少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促使我们将此次分享进一步整理成书稿。
截止到本书定稿之时,在无讼的网络平台上,已经有801717人次的观看,可见我们的分享还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通过此书和无讼永久免费开放的网络平台,传播得更远、更久,成为同行执业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感谢所有关注这一话题的数以万计的同行,大家的关注是我们分享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刑辩律师行业正在努力前行的标志和希望。
感谢接受邀请与我共同参与分享的各位大律师,在法治建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去探索符合我们国家诉讼规则的刑辩律师诉讼技巧和核心技能。发现和总结诉讼经验,不仅关乎刑事辩护事业的继往开来,同时也是在记录我们国家一段鲜活生动的法治发展历史。
感谢无讼,感谢蒋勇律师和他的团队,在疫情施虐的时候,为了法律人心中的那份法治理想,他们胸怀大志、不计得失、海纳百川,为刑辩律师们提供了好的免费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同行的温暖和力量。
回顾人类社会法治发展的历史,法治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一代代的法律人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法律人世代相传的接力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没有好,只有更好。每一个法律人都要努力做好当下、守住本分、添砖加瓦,恪尽职守才是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希望刑辩律师的整体执业能力变得更强大一些,在我们国家法治前行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韩嘉毅
元旦伊始写于寓所
2021年1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