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8989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演讲】
这个时代,需要当众表达的时刻太多了,一次讲话就是一次机会,演讲已经成为个人成长核心技能。甚至连高考作文也要求写演讲稿,演讲能力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掌握了演讲技巧,就掌控了更光明的未来。
【你的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如何上台不紧张,从容应对各种当众讲话场景?
如何表达有条理,清晰传递自己的观点?
如何调动场上氛围和观众的情绪,告别台上激情四射台下昏昏欲睡的窘境?
从恐惧害怕到掌控全场,解决你在当众表达时的核心痛点。
【学真本事,还是得看专业的】
陈飞老师常年从事演讲教学,多次担任全国演讲大赛总决赛评委,学员遍布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学习了陈老师的课程后,学员们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容应对大小场合。
演讲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技能,它应用的场景很多:求职面试、岗位竞聘、工作汇报等等,演讲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
演讲的目的是更顺畅地沟通与合作,而非输赢。作为全国演讲大赛评委、演讲培训讲师,陈飞老师在本书中提炼出演讲能力训练的33个方面,梳理了沟通的十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提升演讲力和沟通力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有两大亮点:一是知识结构化,多学科支撑,层层探明沟通机理,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内容场景化,覆盖了90%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推荐序
做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光体/伍刚 / V
演讲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国生 / VIII
演讲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王建清 / XII
自序
演讲,你也可以 / XV
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演讲? / 001
演讲无处不在 / 003
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的演讲? / 009
演讲是“术”与“道”的结合 / 018
带着内驱力去演讲,你也能成为高手 / 024
第二章
准备工作:有备而“战”才能出口成章 / 029
方向:明确演讲的目标 / 031
立意:了解观众需求 / 039
话题:从观众角度策划内容 / 046
标题:瞬间抓住观众眼球 / 054
素材:“自我”是一种特色 / 061
结构:画好“地图”,搭建思维架构 / 067
讲稿:模拟场景,边说边写 / 084
道具:此时无为胜有为 / 090
第三章
内容输出:有效表达的秘密 / 099
逻辑:用“三段论”来展现你的思维 / 101
开场:一开口就征服观众 / 108
故事:演讲的灵魂 / 115
人称:让表达更有温度 / 124
结尾:简明扼要,掷地有声 / 133
第四章
亮点打造:让你的演讲令人难忘 / 137
共情:引发观众的共鸣 / 139
修辞:让语言更灵动 / 147
幽默:瞬间拉近与观众距离 / 154
金句:从头到尾都抓魂 / 160
细节:渲染主题,彰显力量 / 166
第五章
台上风采:全方位秀出你自己 / 171
服饰:穿什么演讲很重要 / 173
形体:此时无声胜有声 / 179
手势:让演讲更有张力 / 184
声音:让观众听得见、听得清、听得懂 / 194
语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 210
情绪:恰当控制,自然展现 / 216
表情:让情感表达更到位 / 221
心态:甩掉紧张,轻松上场 / 228
控场:忘词时的应对方法 / 234
第六章
场景应战:生活处处有演讲 / 239
自我介绍:展现你的与众不同 / 241
工作汇报:让你在职场如鱼得水 / 251
竞聘演说:说服观众,脱颖而出 / 260
会议发言:体现个人独特见解 / 267
经验分享:让彼此都有收获 / 273
项目路演:坚守初心,塑造价值 / 282
后记 用演讲开启人生新征程 / 287
自序
演讲,你也可以
什么是演讲?
我每次在我的讲座里问这个问题时,收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一个人站在舞台上面向众人讲话。这大概就是我们心目中所想象的演讲的样子吧。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演讲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会自然地认为:演讲里的“演”是指“表演”,演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
但这却是对演讲的误解!
其实,演讲里的“演”并不是“表演”的意思,而是指“演
绎”。“演绎”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指的是从某一个前提条件出发,通过推导,得出一个结论。
演讲从本质上说,是为了传达一种观念,以达到分享或说服他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和朋友聚会聊天,我们常常需要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其实已经不经意、不自觉地处于演讲的状态中了。
与日常说话不同的是,演讲是一种有目的的说话行为。演讲的时候,我们通常带有清晰的目标,所以真正的演讲更需要运用“思维”的方法,而不是运用“表演”的技巧。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演讲没有舞台。比如,为了考入名校,为了求职,我们需要通过大大小小的面试;参加公司会议时,我们可能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言;给客户介绍产品时,我们需要让客户了解产品的优点和亮点;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口才为自己赢得爱情;和亲友聚会时,出色的演讲能力可以让我们成为全场的焦点……
演讲早已不局限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而是已经成为我们处处可见的生活日常,成为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工具,就像人们使用计算机和手机一样普遍。
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在高考作文中出现“演讲稿”写作,向我们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人才,不仅要会写,还要能说。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过去一个大型商场一年的销售总额,今天一个网红主播“双十一”一天就可以实现。过去,主播是一个只属于少数人的精英职业;今天,打开抖音,人人都是超级主播。过去我们如果想创业,需要先筹钱;今天我们如果想创业,需要先学演讲。
“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霍弗曾说过一句话:在剧变的时代,学习者掌握未来。博学的人往往会发现,他们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存在了。
作为演讲教练,我常常为全国人大代表、劳模工匠辅导演讲。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深的,就是这些优秀人物,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专家,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宝贵的成功经验,但是,如果不擅长演讲,他们就无法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法更好地参与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有的时候,一次好的发言能够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老师,我也很想学演讲啊,可到底怎么学呢?我就是一个演讲‘小白’,能学会吗?我也可以面对众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讲出自己内心所想吗?”
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演讲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你所看到的那些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名人“大咖”,也都曾经历过演讲时紧张、焦虑、无奈等糟糕的状态。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在初演讲时,曾感到自己“脸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脏都在颤抖”;马克•吐温次站在台上演讲时,觉得自己“嘴里好像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奖杯时的百米赛跑”;英国前首相迪斯累里曾说,他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议院发表一次演讲……但是,这些状态并没有阻止他们成为出色的演说家。
可见,演讲是可以学会的,他们可以,你也可以。
但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走近演讲,了解演讲,进而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语言重在思维习惯的训练。这是我在武汉大学读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时候领悟到的,那时我兼职给外国留学生上汉语课,也给大学生上大学语文的通识课。我曾经在我的课堂上探索使用“演讲”这种语言教学形式,我发现演讲带给人的,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有自信、乐观等心理素质的提升,演讲带给人的成长是巨大的。我在毕业论文中用大量的数据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和使用优势。对语言教学而言,演讲应该成为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
投身演讲教育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演讲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我的讲座《演讲的力量》走进了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不论是在全国、全湖北省的各大演讲大赛中担任评委,还是去参加全国省级演讲协(学)会会长论坛,我都会提及演讲普及化这一观点。演讲是一种基础能力,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掌握这种能力,大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想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那么,学演讲难吗?很多人问我:“老师,你觉得我多久能学会?”
我会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下功夫,一个星期就可以有很大改变,前提是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多人觉得,我在家里对着镜子天天练,是不是就可以练成?我要说的是,恐怕这不是练习演讲有效的方法。或许你在课堂上举个手,在会议上主动发个言,就能胜过你在家对着镜子练习好多天。
演讲能力,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言由心生,你的心里想什么,你的嘴里才会说什么。思维没建立,语言就出不来。所以,学习演讲的步就是建立思维架构,培养思维习惯,确立正确的演讲目标;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学会提炼自己的观点;接着根据你的观众去选择不同的演讲思维路径,收集和整理演讲素材,撰写演讲提纲;后,认真地练习你的演讲。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顺序,每一步也都必不可少。这些准备工作其实也是在帮你训练和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告诉你在任何情况下,拿到任何话题,应该怎样去思考。只有做足准备工作,你才有可能成就一场精彩的演讲。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害怕演讲,并不是因为没有胆量,而是因为无话可说。“天哪,让我讲5分钟,我哪有那么多话可讲啊!”这种担忧其实来自演讲内容的匮乏。
在任何时候,演讲都要以内容为王,有价值的永远是内容,人们想听的也是你要传达的内容。好的演讲可以在一分钟内征服观众,而失败的演讲可能讲一个小时也是“雁过无声”,这就是表达的有效性问题。演讲所追求的境界就是有效表达,说一句是一句,逻辑清晰,没有废话。
所以,我们要从演讲标题着手,在开场的“黄金30秒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熟练使用演讲“三段论”结构,充分利用逻辑、故事、人称、亮点、金句等,给观众送上一份有逻辑有力度、有情感有温度、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演讲“大礼”。
当然,真正好的演讲所追求的境界,还包括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的完美结合。充实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有美好的外在来呈现,毕竟人也是一种“感官动物”。在我们站上演讲台的那一刻,我们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练就良好的台风,能够在演讲过程中展现出既恰当又良好的姿态、礼仪、声音、手势、表情等技巧,让这些外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演讲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了解临场的各种应变技巧,学会处理现场难以预料的各种突发情况。
学好演讲,实践很重要。演讲者要有强大的内心,敢于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实践。演讲就像游泳,你不亲自下水,就永远体会不到游泳是什么感觉。所以也别指望看了一本书、理解了一个理论、掌握了一种技巧,就真的学会了演讲。
后我想说的是,学习演讲,“内功”很重要。演讲打通的是语言表达的后一公里,也就是说,演讲搭建的是一个思维架构,这就像一个衣橱,你给每一件衣服都准备了一个空间,使用这个衣橱能让你更清晰、更快速地取放和搭配服装,以应对不同的场合。但衣服是你自己的,没有的话,你需要自己去买。衣服可以去商场选购,而演讲内容却需要你的真才实学。“内功”怎么练?你曾经读过的书、你的经历、你的经验、你的感受,终都会变成你的演讲“内功”,爱读书、多积累是练习“内功”好的方法。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敢面对多少人讲话,就有多大成就。
一个擅于演讲的人,也必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学演讲,让我们一路同行!
内文
当我问你什么是演讲时,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大大的报告厅、舞台、灯光、大屏幕、精美的PPT,以及一个站在舞台中央侃侃而谈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演讲的样子吧。
但是,演讲一定要有舞台吗?一定要有PPT吗?一定要有演讲稿吗?到底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的演讲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各地同时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人物,其中西方著名的人物就是苏格拉底。他貌不惊人,甚至略显丑陋,既没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没有悦耳的声音,更没有任何著作,但是,他却是一位真正的演讲家。
每天,苏格拉就站在雅典广场上,以跟人闲聊的方式探寻哲学问题。他的思维独特而犀利,常常驳得人哑口无言,而这种提问与探讨式的说话风格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他的演讲也常常引得路人驻足围观。久而久之,苏格拉底所在的广场角落形成了一个演讲场,很多平民百姓、达官贵人都慕名前来,参与其中。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辩论进行整理编撰,我们后世人才得以了解了他的语言魅力。
同时代,在东方,印度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释迦摩尼。传说他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并带领弟子四处传教,用演讲的形式传播佛教思想,为苦难中的人们带去精神慰藉。
而在我国,当时也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孔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孔子膝下弟子三千,但他与苏格拉底一样,所有思想皆是靠对话、问答等口头传播形式,后人了解他的途径就是通过《论语》。这部著作也是孔子的弟子根据他与弟子们的对话进行记录和整理而成的,皆以“子曰”的口头语言形式组成。
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和孔子的语言传播形式就是演讲初的样子,从这些大家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演讲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可以凝聚人心,甚至可以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既然演讲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到底来自何处?作为一名普通的演讲者,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演讲更成功、给别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简而言之,什么样的演讲,才是真正优秀的演讲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这些先贤哲人身上寻找答案。从他们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好的演讲具有三个相同点:
? 强调交流性,有问有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都是完全即兴的,事先并无讲稿;
? 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言语精炼,发人深省。
这三个特点,就是让演讲成功的终极秘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进行逐条分析:
1.好的演讲类似于聊天,但又不同于聊天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印象中出色的演讲是什么?是乔布斯的演讲,还是TED的演讲?那些被人们无数遍点赞和传播的演讲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在大多数时候,那些成功的演讲者站在舞台上就像是在与观众聊天。他们表情轻松自然,开口谈笑风生,但却能深深吸引着观众,让观众由内而外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洗涤。同时,好的演讲也必然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我们在聆听之后有深深的感触和启发,似乎无声无息之中我们的大脑里就被种下了一颗思想的种子。
这种聊天就像苏格拉底与众人的聊天一样,但很显然,它已经不是普通的聊天,而是演讲。可见,演讲有时看似聊天,实际上是形似而神异。
那么,演讲与聊天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两者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聊天一般都是漫无目的的,想到哪里聊哪里,想聊什么就聊什么,而演讲的本质是什么?是思想性和目标性。没有舞台,苏格拉底站在雅典广场的角落里也能演讲;没有PPT,用一个个提问来引导,一样可以有逻辑。但是,演讲却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观众,更不能没有观点和思想。相比而言,那些富丽堂皇的舞台、PPT演示,都只是一件“珠宝”的包装盒而已。如果仅有“包装盒”,里面却没有“珍珠”,那“包装盒”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里面的“珍珠”所放射出的独特光芒,才是演讲者真正的思想,也是演讲珍贵的东西。
有人曾提出一种“7-38-55理论”,认为一篇好的演讲,55%靠辅助表达手段,38%靠声音,7%靠内容。我认为这样的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它会把演讲引入歧途。演讲中需要考虑外在美和声音美,但外形、声音都只是外在形式,演讲仅靠这些是不能取胜的。我不认为这些外在形式应该成为评价一次演讲优秀与否的标准。
语言是一种工具,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和孔子在演讲时,从来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外形是否好看,声音是否好听,普通话标准不标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说明,演讲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传播思想服务的。
所以,演讲和聊天的区别不在于表面形式,而在目的性和指向性。谁说演讲不可以像聊天一样随意呢?演讲就是纸老虎,掌握了演讲的精髓,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驾驭演讲,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
2.好的演讲产生于即兴,但源于内驱力
什么是“即兴”?
“即”代表着即时、当下;“兴”代表着发出、创造,因外部刺激而引发的内在冲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演讲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即兴发言,有时候我们表现得好,有时候表现得不好。
比如,我们与客户见面,向客户推荐产品时;我们与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交流今天的收获时;我们面对领导,汇报工作进度时……这些时刻,我们都是带有目的地在说话,也都是在演讲。恰恰是这种没有舞台、灯光、话筒的“演讲”,能够让我们放松下来,随性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才是接近演讲本质的时刻,也是演讲本真的状态。
但是,一旦我们把场景切换到舞台上,事情就变得完全不同了:原本侃侃而谈的人,可能马上就变得无所适从、磕磕巴巴。当然,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个人具有一定的演讲潜能,同时也说明他对于演讲场景的切换缺乏适应能力。如果我们无视这个场景切换,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找到与朋友轻松聊天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能够解决演讲中因为紧张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优秀演讲家都是这样,无论多大的舞台,面对多少观众,他都能找到与朋友闲聊的状态,轻松自然,谈笑风生。所以,真正有吸引力的演讲,就是要找到自己与人聊天时那种自然、轻松的状态。
怎样找到这种状态呢?
就是“即兴”,其中“兴”又是问题的关键,它代表着演讲者内在的冲动与情感。这种冲动与情感可以是外界的刺激、话题的兴趣,也可以是自己内心澎湃的情绪、表达的欲望,等等。
马丁?路德?金在街头对着民众呐喊“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脑中浮现出来的一定也是这样的画面。
闻一多在得知李公朴被暗杀后,拍案而起,怒而发表了《后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用近乎颤抖的声音怒斥反对派暗杀行为的无耻:“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卑劣、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闻一多在讲出这些话时,他的胸中燃烧着怒火,事情的发展已经到了他不得不站起来发出正义之声的时候了。
时至今日,从这些演讲中,我们仍然能体会到演讲者或激动、或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一定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人。这些即兴的演讲,就是世界上出色的演讲。
可见,“兴”就是激发你演讲的内在动力。言由心生,人的语言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是语言真正的作用。正因为马丁?路德?金对于种族平等事业的热情点燃了他的情绪,才带来了他的演讲;正因为闻一多得知李公朴被杀的噩耗,胸中怒火奔腾,才作出了这样一场演讲。这些演讲都是即兴的,只有话题的热情才能让你真正有想说的欲望。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诞生出出色的演讲。
3.好的演讲要有正确的目标,那就是思想的分享与传播
多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演讲比赛。当时我很自负,因为演讲一直都是我的热爱和特长,在大学期间和工作后,我陆续参加过多次演讲比赛,拿奖无数。所以对于那次比赛我是势在必得,当时目标只有一个:拿名。
接下来,我开始认真准备比赛,不仅把演讲词背得滚瓜烂熟,每天还要进行多次训练,要求自己表现得近乎于完美,不能有一丁点儿的闪失。
决赛那天,单位领导和我的家人都到现场给我加油助威,这既让我感动,又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次比赛只能赢,不能输!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上舞台的,我只记得,说完句话后,我就忘词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终我的演讲不得不草草收场。很显然,我失败了。
这个失败让我痛定思痛,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演讲到底是什么?不得不承认,失败总是能让人清醒,更能让人成长。经过认真的反思,我也终明白:好的演讲绝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个功利性目标,而应该源于一种真诚的分享。而我一开始就没能为自己的演讲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奔着拿奖去的,终也只能跌在奖牌之下。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的会长刘湘酃先生曾在一次比赛点评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演讲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声音,比赛绝不是演讲的目的,如果为了荣誉的演讲,你就会与演讲的荣誉远离。
一次好的演讲,既不是为比赛而生,也不完全是为展示自己,演讲的本质就是一种思想的分享和传播。不同的人,演讲水平可能有高低之分,但演讲内容没有,因为不同的演讲者带来的都是自己对生活不同的感悟和思考,这是演讲者送给观众的礼物,应该用一种分享的态度与观众交流。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你会讲什么,你的内容是否有趣,你的观点是否有价值,而非谁讲得好、谁得名。一些演讲比赛如果只为表现和竞争,其实已经偏离了演讲的初衷。
有一位名叫赵旭的高中语文老师,因为一次演讲而爆红网络。她演讲的题目为《文化基因的唤醒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
“我所讲的《诗经》文化是之前高考从未考过的。但是,我要讲,因为我知道,那个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什么考试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如果教育都能忘记初心,那么孩子丢掉的将是他们自己!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不知道自己将要成为这个国家新时代的主人,……他们只知道低头学习别人教给他的考试重点,却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线前……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你诗和远方,还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如果你是一位能将学生带到这样高度的老师,那么,你所做的教育,正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所以,我们要如何评判一个演讲?
没有别的,就是让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获”,这就是好的演讲。
★著名主持人 汪涵推荐
年轻人尤其应该学习的两项技能就是演讲和写作,演讲比写作还要重要,因为好的演讲,能让人真实获得一些感受,这些感受,就是未来。推荐陈飞老师的新书。
——作家 飞驰学院创始人 李尚龙
通过演讲,释放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已经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配备之一了。希望你能通过阅读这本书,具备这种能力。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演说家冠军、奇葩说辩手、得到系老师 熊浩
《掌控演讲》观点新颖、讲述深入,尤其是谈到的言由心生,思维习惯决定语言表达,要学习搭建框架和画演讲地图等,这确实是演讲中极为重要的东西。愿这本书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武汉大学教授 沈壮海
如果说创业是一件好玩的事,那么演讲就是怎样把你觉得“好玩”的事告诉你的伙伴,让他们跟你一起“玩”。
——郭列 脸萌App、Faceu激萌创始人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时刻需要强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观点或解决问题。掌控演讲,其实就是掌控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演讲都是一项基本的能力。
——倪朗 朗星资本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当我问你什么是演讲时,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大大的报告厅、舞台、灯光、大屏幕、精美的PPT,以及一个站在舞台中央侃侃而谈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演讲的样子吧。
但是,演讲一定要有舞台吗?一定要有PPT吗?一定要有演讲稿吗?到底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的演讲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各地同时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人物,其中西方著名的人物就是苏格拉底。他貌不惊人,甚至略显丑陋,既没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没有悦耳的声音,更没有任何著作,但是,他却是一位真正的演讲家。
每天,苏格拉就站在雅典广场上,以跟人闲聊的方式探寻哲学问题。他的思维独特而犀利,常常驳得人哑口无言,而这种提问与探讨式的说话风格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他的演讲也常常引得路人驻足围观。久而久之,苏格拉底所在的广场角落形成了一个演讲场,很多平民百姓、达官贵人都慕名前来,参与其中。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辩论进行整理编撰,我们后世人才得以了解了他的语言魅力。
同时代,在东方,印度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释迦摩尼。传说他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并带领弟子四处传教,用演讲的形式传播佛教思想,为苦难中的人们带去精神慰藉。
而在我国,当时也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孔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孔子膝下弟子三千,但他与苏格拉底一样,所有思想皆是靠对话、问答等口头传播形式,后人了解他的途径就是通过《论语》。这部著作也是孔子的弟子根据他与弟子们的对话进行记录和整理而成的,皆以“子曰”的口头语言形式组成。
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和孔子的语言传播形式就是演讲初的样子,从这些大家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演讲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可以凝聚人心,甚至可以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既然演讲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到底来自何处?作为一名普通的演讲者,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演讲更成功、给别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简而言之,什么样的演讲,才是真正优秀的演讲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这些先贤哲人身上寻找答案。从他们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好的演讲具有三个相同点:
? 强调交流性,有问有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都是完全即兴的,事先并无讲稿;
? 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言语精炼,发人深省。
这三个特点,就是让演讲成功的终极秘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进行逐条分析:
1.好的演讲类似于聊天,但又不同于聊天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印象中出色的演讲是什么?是乔布斯的演讲,还是TED的演讲?那些被人们无数遍点赞和传播的演讲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在大多数时候,那些成功的演讲者站在舞台上就像是在与观众聊天。他们表情轻松自然,开口谈笑风生,但却能深深吸引着观众,让观众由内而外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洗涤。同时,好的演讲也必然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我们在聆听之后有深深的感触和启发,似乎无声无息之中我们的大脑里就被种下了一颗思想的种子。
这种聊天就像苏格拉底与众人的聊天一样,但很显然,它已经不是普通的聊天,而是演讲。可见,演讲有时看似聊天,实际上是形似而神异。
那么,演讲与聊天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两者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聊天一般都是漫无目的的,想到哪里聊哪里,想聊什么就聊什么,而演讲的本质是什么?是思想性和目标性。没有舞台,苏格拉底站在雅典广场的角落里也能演讲;没有PPT,用一个个提问来引导,一样可以有逻辑。但是,演讲却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观众,更不能没有观点和思想。相比而言,那些富丽堂皇的舞台、PPT演示,都只是一件“珠宝”的包装盒而已。如果仅有“包装盒”,里面却没有“珍珠”,那“包装盒”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里面的“珍珠”所放射出的独特光芒,才是演讲者真正的思想,也是演讲珍贵的东西。
有人曾提出一种“7-38-55理论”,认为一篇好的演讲,55%靠辅助表达手段,38%靠声音,7%靠内容。我认为这样的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它会把演讲引入歧途。演讲中需要考虑外在美和声音美,但外形、声音都只是外在形式,演讲仅靠这些是不能取胜的。我不认为这些外在形式应该成为评价一次演讲优秀与否的标准。
语言是一种工具,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和孔子在演讲时,从来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外形是否好看,声音是否好听,普通话标准不标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说明,演讲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传播思想服务的。
所以,演讲和聊天的区别不在于表面形式,而在目的性和指向性。谁说演讲不可以像聊天一样随意呢?演讲就是纸老虎,掌握了演讲的精髓,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驾驭演讲,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
2.好的演讲产生于即兴,但源于内驱力
什么是“即兴”?
“即”代表着即时、当下;“兴”代表着发出、创造,因外部刺激而引发的内在冲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演讲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即兴发言,有时候我们表现得好,有时候表现得不好。
比如,我们与客户见面,向客户推荐产品时;我们与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交流今天的收获时;我们面对领导,汇报工作进度时……这些时刻,我们都是带有目的地在说话,也都是在演讲。恰恰是这种没有舞台、灯光、话筒的“演讲”,能够让我们放松下来,随性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才是接近演讲本质的时刻,也是演讲本真的状态。
但是,一旦我们把场景切换到舞台上,事情就变得完全不同了:原本侃侃而谈的人,可能马上就变得无所适从、磕磕巴巴。当然,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个人具有一定的演讲潜能,同时也说明他对于演讲场景的切换缺乏适应能力。如果我们无视这个场景切换,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找到与朋友轻松聊天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能够解决演讲中因为紧张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优秀演讲家都是这样,无论多大的舞台,面对多少观众,他都能找到与朋友闲聊的状态,轻松自然,谈笑风生。所以,真正有吸引力的演讲,就是要找到自己与人聊天时那种自然、轻松的状态。
怎样找到这种状态呢?
就是“即兴”,其中“兴”又是问题的关键,它代表着演讲者内在的冲动与情感。这种冲动与情感可以是外界的刺激、话题的兴趣,也可以是自己内心澎湃的情绪、表达的欲望,等等。
马丁?路德?金在街头对着民众呐喊“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脑中浮现出来的一定也是这样的画面。
闻一多在得知李公朴被暗杀后,拍案而起,怒而发表了《后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用近乎颤抖的声音怒斥反对派暗杀行为的无耻:“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卑劣、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闻一多在讲出这些话时,他的胸中燃烧着怒火,事情的发展已经到了他不得不站起来发出正义之声的时候了。
时至今日,从这些演讲中,我们仍然能体会到演讲者或激动、或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一定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人。这些即兴的演讲,就是世界上出色的演讲。
可见,“兴”就是激发你演讲的内在动力。言由心生,人的语言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是语言真正的作用。正因为马丁?路德?金对于种族平等事业的热情点燃了他的情绪,才带来了他的演讲;正因为闻一多得知李公朴被杀的噩耗,胸中怒火奔腾,才作出了这样一场演讲。这些演讲都是即兴的,只有话题的热情才能让你真正有想说的欲望。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诞生出出色的演讲。
3.好的演讲要有正确的目标,那就是思想的分享与传播
多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演讲比赛。当时我很自负,因为演讲一直都是我的热爱和特长,在大学期间和工作后,我陆续参加过多次演讲比赛,拿奖无数。所以对于那次比赛我是势在必得,当时目标只有一个:拿名。
接下来,我开始认真准备比赛,不仅把演讲词背得滚瓜烂熟,每天还要进行多次训练,要求自己表现得近乎于完美,不能有一丁点儿的闪失。
决赛那天,单位领导和我的家人都到现场给我加油助威,这既让我感动,又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次比赛只能赢,不能输!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上舞台的,我只记得,说完句话后,我就忘词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终我的演讲不得不草草收场。很显然,我失败了。
这个失败让我痛定思痛,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演讲到底是什么?不得不承认,失败总是能让人清醒,更能让人成长。经过认真的反思,我也终明白:好的演讲绝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个功利性目标,而应该源于一种真诚的分享。而我一开始就没能为自己的演讲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奔着拿奖去的,终也只能跌在奖牌之下。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的会长刘湘酃先生曾在一次比赛点评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演讲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声音,比赛绝不是演讲的目的,如果为了荣誉的演讲,你就会与演讲的荣誉远离。
一次好的演讲,既不是为比赛而生,也不完全是为展示自己,演讲的本质就是一种思想的分享和传播。不同的人,演讲水平可能有高低之分,但演讲内容没有,因为不同的演讲者带来的都是自己对生活不同的感悟和思考,这是演讲者送给观众的礼物,应该用一种分享的态度与观众交流。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你会讲什么,你的内容是否有趣,你的观点是否有价值,而非谁讲得好、谁得名。一些演讲比赛如果只为表现和竞争,其实已经偏离了演讲的初衷。
有一位名叫赵旭的高中语文老师,因为一次演讲而爆红网络。她演讲的题目为《文化基因的唤醒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
“我所讲的《诗经》文化是之前高考从未考过的。但是,我要讲,因为我知道,那个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什么考试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如果教育都能忘记初心,那么孩子丢掉的将是他们自己!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不知道自己将要成为这个国家新时代的主人,……他们只知道低头学习别人教给他的考试重点,却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线前……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你诗和远方,还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如果你是一位能将学生带到这样高度的老师,那么,你所做的教育,正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所以,我们要如何评判一个演讲?
没有别的,就是让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获”,这就是好的演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