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816999
1.全本无删节,注释博采众长,详尽准确;译文流畅,全本阅读无障碍。
2.底本权威,校勘精审,内容专业可靠,值得信赖。
3.原文与译文左右双栏对照排版,合理分段加以注释,查看译文无需翻页,更便于阅读。
4.锁线精装,便于翻阅。布面书脊,美观、牢固、耐磨。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
《庄子》一书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手笔,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玄学”吸收庄子的思想学说是比较突出的。文学家如嵇康、阮籍、陶潜、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人,对庄子精神也多有承继和发扬。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等诗文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厚度,拓展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
内 篇
逍遥游…………………………………………………………003
齐物论…………………………………………………………017
养生主…………………………………………………………045
人间世…………………………………………………………052
德充符…………………………………………………………075
大宗师…………………………………………………………090
应帝王…………………………………………………………113
外 篇
骈拇……………………………………………………………127
马蹄……………………………………………………………135
胠箧……………………………………………………………140
在宥……………………………………………………………149
天地……………………………………………………………165
天道……………………………………………………………189
天运……………………………………………………………204
刻意……………………………………………………………221
缮性……………………………………………………………226
秋水……………………………………………………………231
至乐……………………………………………………………250
达生……………………………………………………………260
山木……………………………………………………………277
田子方…………………………………………………………292
知北游…………………………………………………………307
杂 篇
庚桑楚…………………………………………………………327
徐无鬼…………………………………………………………349
则阳……………………………………………………………379
外物……………………………………………………………400
寓言……………………………………………………………415
让王……………………………………………………………424
盗跖……………………………………………………………448
说剑……………………………………………………………469
渔父……………………………………………………………476
列御寇…………………………………………………………487
天下……………………………………………………………503
后 记…………………………………………………………526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 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但从总体来看,这三十三篇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形成了以庄子思想为主体,包括后学的发展变化在内的一个庄子学派的思想体系。”(阎振益:《庄子》,中华书局,1985)
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在蒙的漆园(地名)担任过小吏,可能时间不长。他生活在公元前 369— 公元前 286 年之间,司马迁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与孟子生活的时 代差不多。他家境非常贫困,居住在“穷闾厄巷”之中,“衣弊履穿”, 炊米难济,饿得面黄肌瘦。《庄子 ·外物》所讲述的“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的故事,正是他日常生活景况的一次写照。但他品行 孤傲高洁,鄙弃世人干禄求仕的卑劣行径。《庄子 ·列御寇》就记载过 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名叫曹商的人,是庄子的宋国老乡,替宋王出使 秦国,宋王给了他几辆车;到了秦国得到秦王的欢心,秦王也送了他一百辆车。他回到宋国,便来向庄子炫耀,没料到庄子却狠狠地把他 嘲笑挖苦了一通:“秦王有病求医,凡是替他挤脓穿疱的便可得到一辆 车,替他舔干净痔疮的血的便可得到五辆车。治的越是肮脏卑下的部位,得到的车子也就越多。你莫不是用舌头给秦王舔痔疮了吧?不然 怎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车啊?去你的吧!”庄子因为鄙弃仕禄,酷爱自由,追求放任、自在,所以宁肯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也不愿屈志从 仕,使身心受羁绊。《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载,楚威王听闻庄子才学 高,曾派使者带上厚礼去聘请他担任楚国的卿相,他却报之一笑,说:“千金,多么贵重的聘礼啊!卿相,多么显赫的权位啊!可是你难道没 见过那祭祀所用的牛吗?喂养了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锦绣,牵进太庙去供祭。在这个时候,这头牛即使想当个无依无靠的小犊,以免受宰杀,还能办得到吗?你赶快走吧,不要玷污了我!我宁肯在沟渠的 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下去,也不愿被你们的国君拴住套住!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做官,只想让我的心情快快乐乐!”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庄子 的精神和人格。
庄子之于老子,如同孟子之于孔子,所以后世言儒必称“孔孟”,言道必称“老庄”。庄子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老子讲“天 道”,倡“无为”。庄子也大谈“天道”,宣扬“无为”。这是老子、庄子思想核心的、一致的地方。不过,庄子毕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人物, 所以他于老子自有其不同之处:“老子犹要做事在,庄子都不要做了,又却说道他会做,只是不肯做。”(《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老子微 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 直指心灵。若说老子像惠特曼,有最宽大慷慨的胸怀,那么,庄子就像梭罗,有个人主义粗鲁、无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启蒙时期的人物 作比,老子像那顺应自然的卢梭,庄子却似精明狡猾的伏尔泰。”(林语 堂:《中国的神仙哲学 ·序论(二)》,见《林语堂选集 ·老子的智慧》, 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其实,老子的思想自其出发点而言还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庄子 的思想才是彻底出世的、消极的。老子曾向世人、向统治者慨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庄子尝自述:‘思之 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可见,他是属于嬉戏幻想的一型,站 在作家的立场,他又是极端厌恶官吏的一派”(林语堂:《中国的神仙 哲学 ·序论(二)》)。此外,后世道教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若要寻 其由来,与其说源于老子,毋宁说源于庄子。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神幻 世界是直接关联的,不可分离的。还有,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智”虽然也是排斥的、否定的,但毕竟不像庄子那样对孔子展开了“直接、全面、尖锐的攻击”。“当然,一位看到儒家救世愚行的虚无主义者,多少想从其他方面获取某些娱乐性的补偿。如果只因儒家的失败,便期望他戴上一副沮丧的假面具,确是极不公平的要求。因此, 西方人不必再批评孔子,因为单单庄子一人对他的攻击就已经够严苛 了。”(林语堂:《中国的神仙哲学 ·序论(二)》)
《庄子 · 内篇》七篇,其中《逍遥游》和《齐物论》是最重要、最精粹的两篇,也是庄子自著最可信、最能体现本人思想的代表之作。《逍遥游》着重展现了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彻底的、绝对的自由境界。绝对自由的境界在人世 社会自然不可能存在,只能如同“藐姑射之山”那位“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一样存在于幻想之中罢了。《齐物论》则是庄子的世界观和 认知论的集中反映。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因为天地、万物、人类,无不是“道”派生出来的。从自我或物的角 度来看,天下万物是千差万别的;但以“道”而言,天下万物的千差 万别却是微不足道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也 好,“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也好,“不知晦朔”的朝菌也好,“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也好,无非是“大知、小知”“小 年、大年”罢了。在“道”的面前,“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皆是齐同混一者。这种世界观和认知论,如同《逍 遥游》的自由境界一样,最终也必然陷入虚无主义之中。
应当看到,庄子追求绝对自由和齐万物、等死生的思想,乃是当时恶浊的社会现实激化的产物,是庄子不满于现实和想逃避现实的一种极端的结果。庄子的自由追求和相对认识论是大胆的、敏锐的,但他把追求自由绝对化了,把相对认识论也绝对化了,所以庄子思想对 后世的消极影响也恰恰在这两方面。
《庄子》一书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手笔,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玄学”吸收庄子的 思想学说是比较突出的。文学家如嵇康、阮籍、陶潜、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人,显然对庄子精神也多有承继和发扬。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等诗词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
不仅晚周诸子莫能先,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郭沫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