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50461
1. 用演化的理论破除“生命奇迹”的迷思,用达尔文的思想理解社会与文明。
2. 本书入围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入选英国《泰晤士报》年度图书书单。
3. 诸多开宗立派的科学大师和科学作家对本书和作者盛赞不已:“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演化博弈论之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宇宙》作者卡尔·萨根。
4. 作者被“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称为“下一个伯特兰·罗素”,被媒体评为“50位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
5. 这是本书首次出版中文版,至此作者“心智与进化”三部曲(《意识的解释》《自由的进化》《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文版出版完结。
查尔斯·达尔文用他的《物种起源》为生命的多姿多彩提供了一种解释:是演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这个星球上缤纷的生命。但他真的如这部划时代著作的书名提示的那样,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吗?
自诞生的那一天起,达尔文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就引发过很多争议:被曲解、被滥用、被否认,并且引发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辩论。虽然今天的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生命是神创的产物,并接受演化和自然选择才是生命多样性背后的力量,但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认为,很多人,包括很多世俗的学者——哲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甚至生物学家——对演化和自然选择仍然存在误解。他们的思维中或许已经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但却仍然为一种变相的“创造论”和无法解释的“奇迹”留有一席之地。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基于公认的科学事实和缜密的逻辑论证,丹尼特提出,演化是一个机械的算法过程,这种算法过程不仅决定了羚羊的速度、老鹰的翅膀和兰花的形状,也同样决定了心灵、意义、道德等一部分学者不愿意用演化和自然选择来看待和阐释的概念。丹尼特在书中没有把对演化和自然选择的论述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还将其拓展到了文化、语言、社会等生物学以外的其他领域,把对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本书入围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并入选英国《泰晤士报》年度图书书单。
前 言
第一部分 从中间开始
第1章 告诉我为什么
1. 毫无神圣可言?
2. 何物,何处,何时,何故——以及如何?
3. 洛克对心灵至上的“证明”
4. 休谟的亲密接触
第2章 一个观念的诞生
1. 物种到底特别在哪儿?
2. 自然选择——拙劣的夸大
3. 达尔文解释了物种起源吗?
4. 作为一个算法过程的自然选择
5. 作为算法的过程
第3章 万能酸
1. 早期反响
2. 达尔文突袭宇宙金字塔
3. 设计积累原理
4. 研发工具:天钩还是起重机?
5. 谁在害怕还原论?
第4章 生命之树
1. 我们应该如何构想生命之树的形象?
2. 给树上的物种标记颜色
3. 回溯性加冕:线粒体夏娃和不可见的开端
4. 模式、过度简化和解释
第5章 可能的与实有的
1. 可能性的等级?
2. 孟德尔图书馆
3. 基因组和生物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4. 可能性的自然化
第6章 设计空间中的实有之线
1. 设计空间中的漂变与吊升
2. 设计游戏中的逼着
3. 设计空间的统一性
第二部分 生物学中的达尔文式思想
第7章 备好达尔文泵
1. 回到并越过达尔文的前线
2. 分子演化
3. 生命游戏的法则
4. 永恒轮回——没有根基的生命?
第8章 生物学即工程学
1. 制造品科学
2. 达尔文已死——达尔文万岁!
3. 功能和具体规定
4. 原罪与意义的诞生
5. 学会下跳棋的计算机
6. 制造品解释学,或逆向工程
7. 身为元工程师的斯图尔特·考夫曼
第9章 搜寻质量
1. 适应论思维的力量
2. 莱布尼茨范式
3. 顶着限制条件下棋
第10章 雷龙真牛
1. 喊“狼来了”的男孩?
2. 拱肩的拇指
3. 间断平衡:一个有前途的怪胎
4. 从廷克到埃弗斯再到钱斯:布尔吉斯页岩的双杀之谜
第11章 个中争议
1. 一批无害的异端邪说
2. 三个失败者:德日进、拉马克和定向突变
3. 何人得益?
第三部分 心灵、意义、数学与道德
第12章 文化的起重机
1. 猴子的叔叔遇上模因
2. 夺舍“魔因”的入侵
3. 一门模因论科学是否可能?
4. 模因在哲学上的重要性
第13章 达尔文让我们失去理智
1. 语言之于智能的作用
2. 乔姆斯基对阵达尔文:四个名场面
3. 精彩的尝试
第14章 意义的演化
1. 追寻真正的意义
2. 两个黑箱
3. 堵上出口
4. 通往未来的安全通道
第15章 皇帝的新心灵,以及其他寓言故事
1. 石中剑
2. 东芝图书馆
3. 虚无缥缈的量子引力计算机:来自拉普兰的教诲
第16章 论道德的起源
1. 合众为一?
2.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说定的故事”
3. 贪婪的伦理还原论的若干变种
4. 社会生物学:好与坏,善与恶
第17章 重新设计道德
1. 道德可以被自然化吗?
2. 裁定竞赛
3. 道德急救手册
第18章 一个理念的未来
1. 生物多样性颂
2. 万能酸:轻拿轻放
参考文献
丹尼尔·丹尼特是当下最优秀的哲学家,将会是下一个伯特兰·罗素……他正在改变并重新定义哲学家所扮演的角色。——马文·明斯基,“人工智能之父”
一部超凡脱俗的作品。在有创意的地方,它将读者的智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批判性的地方,它有压倒性的力量。——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作者
作为一名演化生物学家,我常常被很多哲学家误解……很荣幸,阅读这本书让我遇到了一名真正理解并且认同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家。——约翰·梅纳德·史密斯,演化生物学家、“演化博弈论之父”
这部作品对现代科学中的达尔文理论做了清晰和严格的检验,丹尼特说服我们,基于自然选择的演化对哲学的未来至关重要。——爱德华·威尔逊,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之父”
演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其他科学——从人类学到天体物理学——的关键……这本书令人耳目一新。——卡尔·萨根,天文学家、科学作家、《宇宙》作者
对任何有思想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必不可少,而且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史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心智探奇》作者
对达尔文和当代生物演化理论的讨论,在介绍对理解我们自己至关重要的观点方面堪称典范。——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著名文学家,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奖、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
丹尼特把达尔文的理论比作一种”万能酸”,它侵蚀了有关心灵、意义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等问题上我们最珍视的设想。最困难的问题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设想不复存在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取代它们?通过有力的论证,丹尼特指出,重要的第一步是放弃一厢情愿的设想,接受关于我们起源的真相。——《纽约时报》
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作者丹尼特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自己的博学。——《华盛顿邮报》
丹尼特是一位严谨、机智并且具有罕见原创性的哲学家。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他做了一件哲学家需要擅长做的事情:厘清科学中概念上的混乱。——《华尔街日报》
第2章 一个观念的诞生
……
3. 达尔文解释了物种起源吗?
在对付适应性这个难题时,达尔文的确表现出色并取得了胜利,不过,他在多样性议题上的工作却收效有限——尽管如此,他在给自己那本书命名的时候,提到的仍是他那个相对失败的尝试:物种起源。
——斯蒂芬·杰·古尔德(Gould, 1992a, p.54)
因此,在类群之下再分类群的自然历史中的这一伟大事实(因其司空见惯,而不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在我看来,已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查尔斯·达尔文(Darwin, 1859, p.413)
请注意,达尔文在总结中压根没有提及物种形成。这段总结完全是在谈论生物体的适应,谈论它们在设计上的卓越之处,而不是多样性。此外,从表面上看,这个总结将物种的多样性当作一项预设:“所有有机生物之间及其和存在条件之间,有着无限[原文如此]复杂的关系。”造成这种惊人(即便实际上并非无限的)复杂关系的原因是,如此繁多的生命形式,及其如此繁多的需求和策略,在某一时刻同时存在(并争夺同一个生存空间)。达尔文甚至无意为第一个物种或生命本身的起源提供解释;他从中间开始,假设大量不同且技能各异的物种已经存在,他还宣称,从这个中间点开始,他所描述的过程必会磨炼现存物种的技能,并造成技能的多样化。那么该过程会进一步创造出新物种吗?那段总结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但那本书却没有。其实,达尔文看到他的思想一举解释了两大奇迹之源。他指出,适应性的产生和多样性的产生是单个复杂现象的不同方面,而能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洞见,就是自然选择原理。
那段总结说得很清楚,自然选择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适应,他主张,如果条件合适,当适应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物种形成(speciation)就会发生。达尔文深知,解释变化并不能解释物种形成。动物繁育者们知道如何在单一的物种中繁育出变种,达尔文孜孜不倦地向他们讨教秘诀,但显然,他们不仅从未创造出新物种,还对这个观念——他们繁育出的不同品种可能具有一个共同祖先——冷嘲热讽。“如果你像我之前一样,去问一位出名的赫里福德牛饲养者,他的牛可不可能不是长角牛的后代,他就会对你嗤之以鼻。”为什么?因为“他们熟知每个族群都有微小的差异,因为他们就是靠着选择这样的微小差异来赢取奖项的,可他们却看不到所有一般性的论点,拒绝在自己的头脑里叠加一代代逐渐积累下来的微小差异”(Darwin, 1859, p. 29)。
达尔文主张,一个物种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物种,是因为如果在(单个物种组成的)一个种群中有多种可遗传的技能或装备,那么这些不同的技能或装备往往会为该种群的不同子群提供不同的回报,这样一来,这些子群往往会分开,每个子群都去追求各自偏好的那类卓越性,直至最终走上完全分离的演化道路。达尔文自问,为什么这种分异会导致变化的分离或聚合,而不是展开为扇状,其中只有或多或少连续的微小差异?达尔文以单纯的地理隔绝来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当一个种群或是由于重大的地质或气候事件,或是由于随机迁徙到了孤立的区域(如岛屿)而被分隔开时,这种环境方面的不连续性,理应最终反映在两个种群中可观察到的有益变化方面的不连续性上。一旦不连续性站稳了脚跟,它就会不断自我强化,直至它们分开为截然不同的物种。达尔文的另一种十分不同的观念是,在种内争斗中,往往是“胜者通吃”原则在发挥作用:
应该记住,那些在习性、体质和构造上彼此最为相近的类型之间,竞争通常最为激烈。因此,介于较早的和较晚的状态之间(亦即介于同一物种中改进较少与改进较多的状态之间)的所有中间类型和原始亲种本身,通常都会趋于灭绝。(Darwin, 1859, p. 121)
关于自然选择的无情铁手如何以及为何创制出物种之间的边界,他还构思出了诸多其他既新颖又合理的推测,但直至今日,它们仍旧是推测。人们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用某种程度上可被证实的解释取代达尔文那高明但无定论的、有关物种形成机制的揣摩。关于物种 形成机制和原理的争论仍未平息,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达尔文,还是后来任何一位达尔文主义者,都没有解释物种起源。正如遗传学家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 1993)的评述所说,倘若达尔文是在今天用这个书名出版他的大作,“那他就会由于违犯《商品说明法》而惹祸上身,因为要说《物种起源》的内容与什么无关,那就是与物种起源无关。达尔文对遗传学一无所知。而我们如今掌握了大量的遗传学知识,尽管物种起源的方式仍然是一个谜,但它是一个已经被人们填充了许多细节的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