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342277丛书名: 外国文学经典汉译评析系列
《法国文学经典汉译评析》精选经典法国文学及汉译作品,在对二十四部文学作品及其译著的介绍中,读者得以一览法国的文学长河,同时能够借以管窥法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历史流变。本书亦是一本文学翻译指南,以译文评析为主体内容,在讲解文学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同时,注重对读者的价值引领。
在作品选择方面,编者精心选择法国不同时代的文学经典,凸显出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各异的文学特质,进而对不同特质的文学经典作品的译介进行评析,为读者探索文学翻译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在译文评析方面,本书通过对文本与文字的分析展现译者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对译文在词句、修辞到风格、文体等层面的传译和再现进行了客观的评析,将译文的得失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加深对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在价值引领方面,教材重点着墨译文背后的译家,强调译者在文学跨文化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彰显译者主体性赋予译文的温度。
综上,该书将读者的关注点引向文学翻译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同时提升文学翻译水平。
《法国文学经典汉译评析》为研究性系列文学翻译丛书《外国文学经典汉译评析》的系列图书之一,该书以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汉译为评析对象,通过译文与原文的对照分析,引导读者对文学翻译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法国文学经典汉译评析》全书共分为二十四个章节,每章节选取一部法国文学名著及对应经典汉译,分别对相关作者与作品、译介历程及主要译者进行简要介绍,并附译作选段及相应原文,着重对译文进行分析与评价。该书重点关注译者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传译效果,对文学翻译的要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第一章 拉伯雷《巨人传》
第二章 蒙田《随笔集》
第三章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第四章 伏尔泰《老实人》
第五章 卢梭《漫步遐想录》
第六章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第七章 雨果《巴黎圣母院》
第八章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第九章 乔治·桑《魔沼》
第十章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第十一章 巴尔扎克《高老头》
第十二章 司汤达《红与黑》
第十三章 小仲马《茶花女》
第十四章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第十五章 左拉《萌芽》
第十六章 莫泊桑《项链》
第十七章 法朗士《诸神渴了》
第十八章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第十九章 纪德《背德者》
第二十章 莫里亚克《爱的荒漠》
第二十一章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二十二章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第二十三章 加缪《局外人》
第二十四章 勒克莱齐奥《沙漠》
自中世纪起,法国文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取得了辉煌成就。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的《巨人传》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抒发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蒙田的《随笔集》则开创了欧洲随笔式散文体的先河;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既是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革新文学样式的伟大作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学流派相继登上法国文学舞台,涌现出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意识流、荒诞派等文学高峰迭起,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世界文学资源。法国文学在其优异的传统与根基之上不断寻求突破,在写作题材、创作手法、叙事技巧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推陈出新,这使其得以长期屹立于欧洲乃至世界文学之林,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持续贡献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国文学与中国有着特殊的“缘分”,而缔结这一缘分的正是翻译活动: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外国文学译著正是于1899年出版、由林纾和王寿昌合作翻译的小仲马著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茶花女》)。在此之后,为数众多的法国文学作品不断被译入国内,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译介特征,例如二十世纪初对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作家的翻译热潮,五四时期对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重点推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集中引进,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对法国新小说、现代派文学等的多元译介活动。翻译在文学的经典化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是通过翻译,法国文学经典得以丰富我国翻译文学的基本构成,对我国本土文学的创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译入语读者的文学观念与艺术审美。本教程选择的二十四部法国文学名著正是这一译介历程中的“典范”,它们在中国均有多种译本,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反复阅读、诠释,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从节译到全译、从文言到白话的发展过程中,翻译文学的经典化受到译入语文化语境中多重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积极且无限的生成,这要求我们以动态、发展的目光看待法国文学汉译,关注作品在中华文化土壤中的诞生与成长。
考虑到文学翻译的特性和翻译教学的实际需要,本教程共分为二十四章,各章均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一是作者与作品简介,二是作品译介历程与主要译者介绍,三是译作选段及相应原文,四是译文评析。在第一部分,我们着重介绍所选择的法国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简要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与艺术价值。在第二部分,我们回顾并简要梳理对象文本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历程,重点关注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性成果,对被选定用于评析的译本及其译者进行介绍,阐明选择的原因。在第三部分的译文与原文节选中,我们注重所选文段的典型性和相对完整性,使其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作品的文学特色,另一方面也能够与具体的翻译问题紧密结合。例如在关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章节,我们选择了“小玛德莱娜”这一书写感觉与记忆的著名片段,以探讨译者对长句的处理和对词语的精确把握;在关于孟德斯鸠书信集《波斯人信札》的章节,我们则选择了三封完整但风格各异的信件,讨论译者对叙事、讽刺和说理三种不同文体类型的灵活再现。第四部分是本教程的主体部分,以译文评析的形式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的翻译教材设置。
翻译评析是翻译批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包括对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也包含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在每一章节的评析部分,我们都将目光聚焦于文本和文字,因为无论是译者主体的能动性,还是影响翻译的多重内外部因素,都是在文本和文字层面形成其可感、可知的表征。诚然,评析活动难免带有主观性,但这与我们在具体的译文分析与评价中力求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相悖,后者正是评析活动有别于零散、自发性评论的关键所在。评析过程中,我们注重分析汉语和法语各自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特征,从忠实性、文学性和可读性等多个层面对译文进行综合审视,力求有理有据、重点突出。翻译评析对于译文读者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体悟译文的得与失,并对整个翻译过程及其中的各类影响因素予以观照,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关于翻译的理论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翻译的探索与研究。在追求学理性的同时,本教程也力求明晰实用。我们在每一章节都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译例,对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进行探讨,涉及的问题包括“名词与形容词的翻译”“句式处理”“修辞的再语境化”“风格再现”“音乐性的传达”“副文本的价值”“标点符号的处理”等等。我们重点关注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方法以及达到的具体效果,既对成功的译例加以总结和提炼,也指出有待商榷的部分,帮学生把握文学翻译的要点和难点,提高文学翻译能力。
本教程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对翻译家的关注。文学经典的跨文化生成过程中,翻译家可谓厥功至伟,他们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关键摆渡人,更是拓宽思想厚度、推动社会进程的重要启蒙者。李青崖、傅雷、李健吾、罗大冈、许渊冲、郝运、柳鸣九、李恒基、施康强、郑克鲁……,这些伟大的名字应在中法文学交流历程中被永远铭记。他们博学、严谨、真诚,他们以各具风格的笔触将异国文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使文学跨越地域疆界和语言文化区隔,在异质文化土壤中延续其“来世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自己“情投意合”的法国作家,如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之于傅雷,福楼拜之于李健吾,莫泊桑之于李青崖。也正是基于这种审美倾向与精神旨趣的契合,其译作才得以分外传神,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教程选择名家名译,关注翻译家的翻译历程,关注他们的翻译观念与原则,关注他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关注他们的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同时,我们也力求将翻译家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探索其精神世界,感受译者与作者及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探析其翻译选择和翻译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与价值取向。翻译不是机械冰冷的文字转化,通过翻译者的在场,文字与符号有了温度,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也便不会固化。我们认为,新时代的翻译教学不应只是理论讲授和技巧指导,更应是一种价值引领,一种对多元文化交流的关注、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这也是本教程编写中所遵循的重要理念。
法国批评家圣伯夫曾表示,经典能够丰富并推进人类思想,并在看似洞悉一切的内心重新捕捉到某种永恒的激情。这一观点针对文学经典,同样也适用于翻译经典。通过遴选法国文学经典著作并对其代表性汉译本加以评析,本教程既构成一部简明法国文学史,也构成一部浓缩的法国文学汉译史,文学与翻译在此有机地交融。同时,它也是一本实用的文学翻译指南,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翻译的本质、主体、功能、价值、方法等各个方面,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翻译观,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受篇幅所限,每一章节仅选择了一种译本进行集中评析。我们深知,作为一项以创造性为本质特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无定本,即便是被公认为经典的译本也不完美,会存在缺陷,其文字也可能随着历史发展而趋于老化。当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综合考量译文品质、影响力和接受度等诸多因素后所做出的选择,是文学翻译之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度补充,展现翻译中不同“声音”的碰撞与互动。对教程中涉及较少的问题,例如原作内容、作者与译者信息、译介史料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与研究。此外,诗歌与戏剧的翻译具有特殊性,本教程没有纳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选择补充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囿于编者有限的学识和经验,本教程难免有疏漏与错误,评析部分的某些观点也可能需要更进一步展开探讨,诚恳地希望使用本教程的老师和同学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