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58868
嘉定陈启朕评价 “会诸家之要旨,集先哲之大成,本乎心得,参以苗用,审辨七情六气、寒热温凉,就症立方,神效昭著,裒而集之,以说明以启迪学者,亦圣人心法相传之意”。该书流传较广,本版本较其他版本更加完整,故参考价值较高。
蒋元烺现青浦区华新镇蒋家巷人,为清末秀才,《传心集》为其所著。本书为陈氏儿科传人钱正修医师手抄本,蒋更宅之徒谭林伯校辑。分上、下两卷,有对疫病的认识,如伤寒、瘟疫、外感热病、疟疾、痢疾、霍乱等;有对急性病证的认识,如卒中风、破伤风、中暑;有对内科常见病的认识,如内伤脾胃、呕吐、泄泻、痞满、呃逆、咳嗽、嗳气、中满臌胀、血证、自汗、盗汗、痛证、痿证、痹证、眩晕、消渴、不寐等;有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认识,如痔漏、肠风、发斑瘾疹等。卷末附五运六气图说、三径草庐賸稿。内容丰富,贴近临床实用。
上卷1
伤寒赋3
附方歌诀7
伤寒坏证铭9
伤寒热证六经定须熟认11
备用汤名13
瘟疫感冒四气务要先明14
附余方14
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15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15
卒中风本有四因证分三种16
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17
中暑有动静之异18
受湿有内外之分19
火有七说20
气有九论21
痰有十因22
郁有六名23
疟犯暑风更兼痰食24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25
脱肛附27
痔漏肠风湿热所致27下卷29
发斑瘾疹风邪所乘31
附方歌诀32
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33
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34
霍乱脾寒伤食所致35
痞满脾倦积湿而成36
呃逆者胃气之不顺37
咳嗽者肺气之不宁37
嗳气皆由痰火38
咽酸尽为食凝38
附嘈杂39
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39
附水肿40
噎膈反胃者气实相并40
喘急有虚有实41
痉痓有阳有阴42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42
五劳六极皆缘火炽乎天真43
吐血出于胃府44
衄血本乎肺金44
附痰涎血44
附咯血45
牙宣乃阳明之热极45
舌衄者少阴之火升45
腹中狭窄而痰火各别46
胃中烦热而虚实异形46
惊悸痰迷恐惧所致46
附怔忡46
健忘血少忧郁而兴47
颠狂者分心肝之热极47
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47
便浊者有赤浊白浊之辨48
汗出者有自汗盗汗之称48
九种心疼痛在胃脘48
七般疝气病在肝筋50
胁痛有两边之辨别50
头风有左右之分清51
腰痛者肾虚而成气滞51
腹痛者寒气或系食生52
痿症非不足即因湿热52
痹证因寒湿复被风侵53
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54
五般黄疸湿热同是熏蒸54
眩晕者无痰不作55
消渴者无火不臻55
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56
脚气者湿气多而风淫56
大便秘乃血液燥结56
小便秘乃气滞不行57
耳聋缘肾虚之故57
目疾皆肝火之因58
鼻塞者肺气之不利58
口疮者脾火之见征59
女人经水不调皆因气道59
寡妇心烦潮热多自郁萌60
带下沙淋由于湿热60
血崩漏下为伤冲任60
胎孕不安治有二理61
产后发热源有七门62
六气者风寒湿燥热火63
四因者气血痰食云云63
附痈疽64卷末65
五运六气图说67
脏腑纳甲歌67
营气应时歌68
运气总论68
五运太过不及歌69
司天在泉歌69
六气主时歌70
三径草庐誊稿79
春初感怀79
申江寓楼送夏贯甫79
二月望至圆通禅院看梅二首80
思报口占80
赠朱若愚80
己未冬暮访友作80
闺情暗藏81
赠廖子仁卡员81
自叹81
归舟漫兴81
冬日晓行次野步原韵81
秋江感兴82
登舟晚眺82
村居82
秋夜82
营后马路积水感兴82
纸鸢83
咏雪次韵83
赠骑尉赵竹均玉德83
春日苦雨83
秋日苦雨84
先立夏三日84
跋85
一、 蒋元烺其人考略
蒋元烺,字朗山,生卒年不详。据民国《青浦县续志·孝友传》记载:“蒋元烺,字朗山,诸生。孝谨天至。咸丰庚申之乱,贼掠之去,辗转至常熟,日夜思亲,饮泣不已。贼严系之,历半载不得脱。”“咸丰庚申之乱”即发生于咸丰十年(1860)的江苏、浙江的太平天国战争。光绪《青浦县志·忠义传》记载,蒋元烺之父蒋汝枚,“字拜庚,诸生,居蒋家行”。蒋家行即现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新宜村蒋家巷。蒋汝枚因“周立春之乱,以义团有功议叙七品”。1860年太平军攻陷青浦,蒋汝枚被俘后被杀害。蒋元烺被俘半年后乘太平军不备逃出常熟。1860年时蒋元烺应为儿童,可以认为其出生时间应在道光、咸丰年间。
民国《青浦县续志·孝友传》有“尝从何其超学,以医名”。何其超,字超群,号古心,晚号藏斋,生于1803年,卒于1871年,为青浦竿山何氏世医第二十三代传人、诗人。据何其超生卒年月,蒋元烺当于1860年前后至1871年间师从何其超学医。
蒋元烺医术高超,疗效颇佳。《传心集》钱正修手抄本“跋”中记载:“太夫子以名诸生,而达于医理,名噪于时者,垂四十余年。”言其治疗效果云:“凡人有痼疾而医药罔效者,一经诊治,无不立愈。”谭林伯序言亦云“前清同光之际,朗山公大济蒸民,刀圭所施,活人无数,声誉卓著,有名于时,佥以为东垣、丹溪复生也。治证数十年,积劳成病以殁。”据此,蒋元烺医学成熟于1864年到1894年的“同光之际”。
蒋元烺除了医术高超外,还工于诗词。《传心集》钱正修手抄本胡佑模“序”介绍其“本儒而医者,书史之外,酷好吟咏。行道之暇,辄与二三知己饮酒赋诗,以言情见志,妙句清词,每多道人所未道。惟篇稿散佚,存者寥寥。医名所掩,人多不知其能诗耳”。
二、 《传心集》成书及学术价值《传心集》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但据《传心集》钱正修手抄本谭林伯序所言,其成书时期应当在1864年到1894年的“同光之际”。《传心集》成书后未印刷出版的原因,钱正修手抄本谭林伯序云“因有是书,当时曾有多人劝付剞劂,无如前辈过于谦让,以为不足传世,未之许也”。
据《传心集》钱正修手抄本胡佑模在“序”中认为该书可以指导初学者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医诊疗,云:“盖本平日治疗之经验,参以学问所得,推阐发明。故所论列皆非泛常,迥与他人徒凭理想抄袭陈言者不同,立言简而括,遗意约而赅,所用方药编为歌诀,用以教授学者,故名曰传心。初非矜为著述也,学者苟循,是以求升堂入室不难矣。”嘉定陈启朕在“跋”中亦云:“袞而集之,附以说明,以启迪学者,亦圣人心法相传之意。”并评价其内容曰:“会诸家之要旨,集先哲之大成,本乎心得,参以妙用,审辨七情六气、寒热温凉,就症立方,神效昭著。”
三、 《传心集》的版本及流传《传心集》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未记载。据笔者调查,目前存有钱乐天本和钱正修手抄本。
钱乐天本为原河北省中医研究所筹备处钱乐天所得传抄本。作者不详,因封面上载有“上海刘一仁”而认为是“刘一仁”所著。一般认为该书为抄于清道光年间。该版本内容包括诊脉、汤头、本草、病因、证治等内容。原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1954年据此手抄本改名为《中医捷径》,并内部出版作为学习材料。1958年原河北省中医研究所以《医学传心录》为名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后在该版本基础上,先后出现1969年台湾北一出版社《医学入门》、1971年香港太平书局《珍藏秘本中医捷径》、1974年香港文光图书有限公司《珍藏秘本中医捷径》、197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医学传心录》、2014年学苑出版社《医学传心录》、2015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传心录》等版本。
钱正修手抄本正文第一页写明“青浦蒋元烺朗山著”,为蒋氏世医第四代蒋明华传抄予徒弟金文彬,金文彬再传抄于其徒陈叔达。笔者所阅为陈叔达学生钱正修1956年手抄本。该本由胡佑模、谭林伯作序,嘉定陈启朕写跋,并在该抄本末附有“三径草庐誊稿”,记录了蒋元烺诗作23首。在该抄本的凡例中记载“是书原稿遗失已久,诸家抄本妄以私意窜改,互有异同,莫衷一是”。因此,民国五年(1916),由蒋元烺之子蒋更宅纂,蒋元烺之孙蒋镜清、蒋达泉参订,嘉定谭林伯校辑,陈沁梅参校而成。
钱乐天本中,卷首附有一篇学医方法的文字,云“先将我寄来抄本《传心录》一册,共计八十八章……”结合民国《青浦县续志·艺文志》记载“《传心集》蒋元烺著”,以及钱正修手抄本《传心集》内容,《医学传心录》的原作名称应为《传心集》。钱乐天本作者不详,因封面题为“上海刘一仁”,因此多个版本认为作者不详或是刘一仁所著。通过对钱正修本及钱乐天本比较发现,两个版本主体内容基本一致,仅前面部分内容存在差异。据此认为钱乐天本与钱正修抄本为同一著作的不同抄本,作者为蒋元烺。封面题字“上海刘一仁”,可能为名为“刘一仁”的抄者。钱乐天本称其“抄于清道光间”,笔者存疑。如前所述,蒋元烺道光年间可能尚未出生或处于儿童时期,医学成熟于“同光之际”,道光年间不可能成书,遑论抄于道光年间。
四、 《传心集》内容概要
钱乐天本包含“用药传心赋”“治病主药决”“引经药”“诊脉传心诀”“诊脉总要”“脉诊六法”“三部总看”“发言须当理”“病因赋”,其中“病因赋”又包含74章内容,是全书的核心。钱正修抄本则分上下两卷,上卷17篇,下卷57篇,卷末附有“五运六气图说”和“三径草庐誊稿”。上下卷内容除第一篇“伤寒赋”、第二篇“伤寒坏证铭”外,大部分为钱乐天本“病因赋”内容,但两个版本“病因赋”部分略有差异: 钱正修抄本较钱乐天本缺漏“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4篇;钱乐天本较钱正修抄本缺漏“脚气者湿气多而风淫”“六气者风寒湿燥热火”“四因者气血痰食云云”。
五、 《传心集》的学术影响
自蒋元烺后,蒋氏一门多从医业。据《华新镇志》记载,蒋元烺之子蒋更宅继承父志,从其医业,谭林伯、陈启人为其学生,钱正修手抄本《传心集》即为谭林伯校辑。蒋氏世医第三代蒋镜清、蒋达泉亦从医业。据《青浦卫生志》介绍,第四代蒋梅春(1903—1980),师从父亲蒋镜清学内、儿科,学成后悬壶于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医务精良,业务极盛,嘉定多位中医师为其学生,传其医术,如嘉定区中医医院原院长杨炳奎。第四代蒋明华(1904—1939),擅长幼科,纪王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金文彬等多名医师从其学。第五代蒋卫邦、第六代蒋震霖均在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卫生院从事中医工作。
蒋氏世医第三代蒋镜清、第四代蒋明华均擅长儿科,蒋明华传人金文彬亦从事幼科。嘉定区陈氏儿科创始人陈叔达18岁起师从金文彬学医,1942年回嘉定行医,适逢疫病流行,治愈患儿无数,声名鹊起,擅长治疗肺系、脾胃系疾病。陈叔达曾任城厢区第一联合诊所(嘉定区中医医院前身)所长,著有《中医儿科传心录》(再版更名为《陈氏儿科心传》)一书。陈叔达学生众多,嘉定区中医医院钱正修、陶红医生现仍从事中医儿科诊疗工作,在嘉定及周边地区医名卓著,一号难求。
校注者2022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