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40644
中医专家、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作序推荐:“养精、养气、养神的经验之谈。”
养好我们的元气,活出兴致勃勃的美丽人生
人心中的很多烦恼和辛苦,都是因为对外在或自己期待太高,过于贪求和苛刻,便会陷滞其中,于是辛苦,也阻碍了生机。
把自己当个宝宝
我们总爱说,等我如何如何了,我就可以过想过的生活。
年岁在长,但要照顾好自己心里那个永远天真的小孩,好奇又新鲜地面对崭新的每天。就像老子说的那样,能婴儿乎,把自己当个宝宝。
希望我们都能记得,要在一弯小月牙的时候,就有满月本在的踏实和从容。珍惜这唯一的人生,简简单单,活得欢喜。
远离消耗你元气的人和事
像害怕利刃、躲避强盗一样来对待消耗你能量的人、事、物;像保护婴儿、宝贝玉璧一样来保护自己的真气和那点灵光一闪的直觉。也就是保护自己的那一点天真、完满、冲和以及平和的心性和状态。
元气有多足,能量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得有多远
我们总是在“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之间矛盾徘徊,网上常说,心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其实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元气有多足,能量有多大,我们才能走多远。
人生里,总有如意和不如意。如意时,心怀感激,好好相待;不如意时,把它看作升级与成长的可能。
没有经过努力得到的,大概也不会感到快乐和珍惜
人生大概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起伏,没有寻找的艰辛,没有解题与求得答案的过程,应该就很难有趣,或者对于得到的一切也很难心存感激。
“不怨不乐”,王世襄先生的这句话的确是真理,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费劲得到的,大概也不会快乐与珍惜。
《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马太效应说的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就是吉人与凶人的差别。
节能的七条建议
① 问问自己什么是不用做的
② 少闲聊
③ 不揽事
④ 不要总觉得自己站在舞台中心
⑤ 给事务做难度分级
⑥ 善始善终
⑦ 果断说不
吃饭的七条常识参考
① 要吃好
② 少一点,好一点
③ 尽量少吃生冷
④ 减少辛辣刺激
⑤ 合理搭配
⑥ 注意吃水果的量
⑦ 甜食要适量
希望我们都珍爱自己,保养好自己,有充沛的能量,在这一段人生旅程中,去好好地经历、体验和成长。
你有没有想过,元气是什么?它就好像人生旅途里我们唯一的行囊,其中有什么、质量如何、有多少,关乎着你这一路能走多远以及质量如何。要知道,我们的行为和状态是需要能量支撑的。睡得着、吃得香、能思考、能专注都需要能量,能高兴、有热情更是如此。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用流行语来说,就是“丧”,这个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可能我们并没有那么的“酷”或“丧”,并不是对生活和世界没有兴趣和热爱,而是能量不充沛、不支持了,要注意收藏和养护了。
这本小书里集成的内容,便是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的短文书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智慧对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知。第二部分是关于保养身心我们值得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为自己节能的一些建议。第三部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五脏中枢纽性的存在——脾为入手处,谈论一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事情。第四部延续前文对于养护身心的探讨,收录了几篇相关文字,有中医学习的一些心得,也有对艾灸、过敏等生活常见问题的浅谈,以及对于《原则》一书的读后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发展中,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的方向和所长,但一些对生命的理解和相待方式,却是殊途同归的。
上 别忽略心的力量
一 把“养”这件事,放进日常必做的清单中
1.“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元气就如孩子气
3.身心一体,为我们的“软件系统”升级
4.诸如写字这样的事
二 中国传统智慧所理解的生命
1.一切如常——经典中所认知的好的生命状态
2.道不在远——从高濂的一天中学生活
3.生命不是纯物质化的存在——曾国藩的“续航”指南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特长”
5.不辞飞沙走石——苏东坡的叮嘱
中 管好自己的事
三 除了自己,谁都无法真正为我们的生命负责
1.效仿滴水穿石的力量
2.对你而言,什么更重要
3.珍惜与护持,是我们能为自己的身体所做的最好的事
4.中医式的思路
5.现代人的养生问题
四 古人关于预防生病的建议
1.中国传统中关于健康的三个基本条件
2.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3.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自己
五 为自己节能
1.在小事中,养成节能的习惯
2.管好我们的时间
下 从“脾妈妈”说起——养好我们的后天之本
六 好好照顾“脾妈妈”
1.为什么把脾叫作“妈妈”
2.脾的健康宣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3.我该吃点什么——不论贵贱,适合最重要
4.可以这样吃
5.身体的通与不通:喝水的小讲究
6.好好睡觉
7.别留大便
8.学会养气
9.想让头发好,请供好“脾妈妈”
七 关于美的杂说
1.自己感觉好比看上去好重要
2.有余量才运动
3.穿衣心得:先让自己舒服,再考虑好看的事
4.越是心爱的东西,越要变成日常
5.五脏其华在面,关于护肤品的一点看法
6.学会保暖的功夫
延伸阅读
先做一个空杯子——关于中医学习的一些心得
别因为无知而随意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关于艾灸的一点事
你为什么过敏
你要什么,你听谁的——《原则》读后感
开心遨游这人生 林曦/自序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暄桐教室做书法课的老师。对我和同学而言,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手上的技艺。作为中国世代文人的日常所爱,它是一个绝佳的入口,可以帮我们打开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的那扇门。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学习传统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和古人做朋友,于几千年来的积淀中获得启发,可以取用有益的东西,助益此刻的生活。所以从笔墨到生活,一直是我们用功的方向。
课程里“笔墨 ”的概念便是由此而起的,即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是写字、画画这样的实践功夫,另一部分则是由此牵引出的传统审美和生活智慧,比如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儒释道经典中的智慧思想,等等,并且作为一个中医哲学的热爱者,我也会选取一些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做分享和讲解。
涉及生活,尤其是对身体的养护,大家都会很关心,所以我总是会收到同学们提出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很具体,比如皮肤怎样保养才能更好,怎么吃饭喝水,怎么学习中医,怎么静坐,等等。有很多东西,在课堂上来不及探讨,我就趁着有空的时候,写成小文字给同学,唠叨一些身体力行过的经验和心得。这些文字像闲来与朋友的聊天,久而久之也积累了一些,它们便成了这本小书的缘起。
对于伴随我们一生的身体,如何护持、如何保养,中国古人有很多智慧的理解,因此我也会忍不住感叹,现在的我们很容易把养生变成一些贴士,或者说一些小“招儿”,有一种对于效果立竿见影的过度期待。就像我常被问到的那个问题,我该吃点什么比较好呢?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解决或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期望和迫切,但不论是书法还是中医,中国所有的文化都建立在一整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上。也许的确存在很多具体的方法,但它们都需要基于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被真正地理解和取用,而不是拿一个单一“结论”走,那样并不能真正解决或者改善问题。
在我的理解里,“养生”便是休养生息,把自己照顾好,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在当下的时代中,焦虑和过度消耗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养生也是一个迫切的需求,就好像在一个长跑的旅途中,路上总会需要一些补给,需要坐下来歇息,有个人递口水,递口吃的,处理一些状况,等等——这个照顾好自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很多事情,我们得靠自己去做,而每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其来龙去脉和各样关联。所以从对自己负责任的角度上看,我们需要先放下诸如“药到病除”的设想,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将生命这件事,了解得更深也更完整一些。
这本小书里集成的内容,如上面提到的,便是我日常与同学们交流的问题,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短文书写。编辑整理之后,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智慧对于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知。第二部分是关于保养身心我们值得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为自己节能的一些建议。第三部分比较具体,我以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中枢纽性的存在——脾为入手处,谈论一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事情。第四部分设置了一个“延伸阅读”单元,延续着前文我对于养护身心的探讨,收录了几篇相关文字,有中医学习的一些心得,也有对艾灸、过敏等生活常见问题的浅谈,以及对于《原则》一书的读后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发展中,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的方向和所长,但一些对生命的理解和相待方式,却是殊途同归的。
另外在一些部分的结尾,我还附上了与内容有关的一些推荐书籍,它们是一种更大的“延伸”。养生是一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不断体验、不断努力的事情,这本小书就像一个引子,希望它所指向的,是我们对于生命更深远也更具体的关切。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身心就好像一艘飞船,是我们人生这段旅程中唯一的依靠。所以很值得我们分出一些认真、一些时间,去了解它、保养它,让它有元气、有热情,才可以带我们在生命这个宇宙中开心遨游、尽情尽兴。
如上的种种,我很高兴可以与你来分享。希望我们都珍爱自己,保养好自己,有充沛的能量,在这一段人生旅程中,去好好地经历、体验和成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