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426439
只有在立体空间里理解了拳理,才能掌握前辈的拳法,进而练出功夫。
作者通过网络授课 实地培训的形式,帮助上万名学员,相信你也能通过:
在◆三维空间,
建立◆立体思维,
从而◆连通古今拳理、拳法,
把功夫练上身。
本书附赠近100分钟教学视频,一书一码一人,扫码观看
本书从三角形、圆形、点、中轴线、圆柱体、三轴等基础几何学角度出发,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阐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内家拳的桩法、练法、实战原理。这些原理解析和训练方法易懂、易学、易练,既让读者一目了然,又使人耳目一新。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角度,科学研究武术
一、武术的对与错,您知道吗?
二、影响武术成才率的变量
三、我出功夫的契机与几何的关系
四、古代授艺的科学:直线、三角的几何概念
五、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与联系
六、现代人虚无缥缈的门派归属感
七、武术爱好者与武侠爱好者
八、武术养生与技击的悖论
九、如何选择正确的老师:明师、庸师与刁师
十、学拳与资金投入
第二章 内家拳练习中的基础几何原理
一、太极拳与形意拳的区别与联系
二、松肩活胯与圆柱体
三、中轴线的概念
四、用受力检验腰胯功夫
五、人体中的点
六、点的同向运动与反向运动
七、外三合:点相反锁死的概念
八、发力与三角形的过渡
九、不动与身法
十、抻筋拔骨,松与紧
第三章 内家拳拳理与几何学概念
一、方圆相生,三角形与圆形
二、丹田与圆柱体
三、三盘分家与绞动模型
四、错误的立身中正与直线
五、双重:中心与重心的关系
六、如何正确发力?
七、太极拳与圆劲无用
八、人体的立圆与平圆
九、人体的 x、y、z 三轴
十、由坐标系引申出的发力的三个过程
十一、关于练功的层次与学习的方式
十二、网课到底好不好?
第四章 形意拳部分原理及解析
一、什么是三体式?三体式为何能沟通天、地、人三才?
二、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础
三、浑圆桩、三体式与五行拳的关系
四、与其他门派训练的差异
五、站桩的训练时间
六、站桩与五行拳的关系
七、三体式的实战作用
八、用意不用力:左右拔根与垂线原理
九、上下拔根,重心撬动的原理
十、两种错误的三体式
十一、三体式与一身具五弓
十二、三体式桩法,充斥空间
十三、心意拳、戴家拳、形意拳、大成拳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五章 五行拳粗讲 / 185
一、钻拳,不发力的发力训练 / 187
二、钻拳的守中用中:三角形的变化 / 189
三、钻拳的束展与直角 / 191
四、由钻拳打开修行之门 / 194
五、劈拳与脊柱 / 196
六、劈拳?劈掌?鹰捉?/ 199
第六章 太极拳的训练流程及原理 / 201
一、太极拳的训练流程 / 203
二、太极拳的缠丝与圆柱体 / 209
三、太极拳的天平系统与砝码 / 212
四、裆走下弧 / 215
五、太极如摸鱼 / 217
六、如何做到我顺人背?/ 219
后记
武术是一门日渐没落的学问。不仅仅是武术,戏曲等传统文化也都面临发展的困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庞大、严密的理论体系,理应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随着对内家拳研究的深入,我越发体会到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就技术而言,内家拳与西方竞技、现代搏击不同。西方竞技和现代搏击是“做加法”,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通过练力量、提高速度和强度,让人变得更强;而内家拳追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立足于人体先天的体能,通过站桩、行拳建立整体结构,减少力量消耗,通过“做减法”提高人的运动能力。
中西方的思维完全不同。如果将中西方一减一加的思维进行衔接,中西共用,就会产生独特的优势,就能有效提高国人的运动成绩。
笔者将自己练习内家拳的体悟、多年的教学摸索进行整合,写成了本书,力图通过几何结构、力学原理,把自己理解的内家拳的原理、技术方向、训练流程展示出来,并配合书中的内容拍摄了近 100 分钟的解释视频,希望抛砖引玉,与武术爱好者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如果大家都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按照目前的趋势,武术可能会持续地没落下去。笔者不才,将自己对武术的浅薄认知分享给读者,班门弄斧,万望众位方家海涵,多提宝贵意见。
希望大家一起为武术的发展尽一份力。
中轴线是我们在练拳过程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但大部分人对它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它就是从鼻尖到肚脐这条线,实际上它是躯干这个“圆柱体” 的中心线。
诚然,人体的重要器官都经过这条中轴线,但是如果我们以圆柱体理论来看的话,假如我们圆柱体的中心线(即人体中轴线)是黄色直线,来自外界的力为红色箭头,则从任何角度而来的指向圆柱体中心线的力量都会让圆柱体不稳。
因为就圆柱体来说,从俯视角度,有360 个方向能够指向圆柱体中心线,威胁圆柱体的重心。这还只是考虑二维俯视的效果, 如果考虑到三维空间,则会有更多的角度可以威胁圆柱体重心。因此,内家拳的守中用中,并不是守住鼻尖到肚脐这条中线。推手的时候,哪怕我们用笨力气硬顶,对手都很难通过向我们鼻尖方向发力而威胁我们的重心,因为正常人都会拨开对手的手臂。而如果对手越过我们的手臂,从其他角度向我们的圆柱体中心线发力,却很少有人感知得到。
当对手的力量指向我们圆柱体的中心线时,如果我们没有转动圆柱体的基本功,对手继续施加力量,就会让我们站立不稳。
大家可以用圆柱体的水杯做实验,用手指从各个方向轻轻推它, 模仿躯干圆柱体受力后的不稳定状态,只要来力指向中心线,水杯很容易就会倒。
如何具备中轴线这个意识呢?
首先通过正确的定步基本功,如我们教学体系中的钻拳、活肩胯,做到中轴线固定不动,然后转动身体,从意识上修行转动中轴线化解力量的能力。
如果没有中轴线意识,上来就进行动步的训练,便掌握不住这个本领, 更不会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存在。
而如果省略了定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一年级的学生,跳过了二年级直接学习三年级的课程,能学习好才怪了。
一旦对手向我们的中轴线发力,我们的躯干圆柱体立刻旋转变化,把对手的力量引向外侧。如此一来,对手不仅威胁不到我们,而且中门大开,我们迈步上前就可以把他撞击出去。
这种通过自身旋转把对手力量引偏,进而撞击对手的方法,就是太极拳中所谓的“引进落空”、形意拳中所谓的“守中用中”。
这个“中”,就是中轴线。
汉字“中”的字形,非常明显地说明了“中”的意义。一个方框,中间一条线。尚云祥一脉的传人徐浩峰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找“中”叫从头做人。在找这个“中”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的中轴线不会动,一动中轴线就歪斜, 姿势很容易变形。
聊到这里,很多朋友会反驳:我平时注意腰胯的旋转了,但是一样做不到你所说的中轴线稳定,一搭手就被动。
相信我,这只是你以为你的腰胯旋转了。旋转的法度不对,一样守不住自己的中轴线。
在练习过程中,假如你有以下两种情况, 就很难守住自己的中轴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