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418030
1.中国人的文化与思维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想要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核,读《庄子》,是必经之路,也是捷径。从庄子身上,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三观:知天——世界观、知命——人生观、知道——价值观,从而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则,知道人能做什么。他与孔子就如同A面和B面,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2.《庄子》是心病良药,教授普通人在艰难人世、逆境低谷中的生存方法和幸福心法。消除因时间空间局限带来的狭隘,是非贵贱导致的烦恼,死亡疾病带来的恐惧,从而获得身心的自由、精神的超脱。
3.《庄子》的诗意文字,超凡的想象力,海量寓言成语故事,对于故事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极有帮助,无论是写作还是沟通,都能立竿见影。
4.《庄子》是《道德经》的释读本。读《庄子》,可以更好地了解《道德经》中的一些难点思想。
5.底本可靠,精编精校,为读者提供浓缩《庄子》哲学、文学与美学价值的精选本。本书对内篇做全文收录,外篇和杂篇则从语言、想象力、说理等角度选取若干个精彩的寓言故事,对内篇起到深度解读、拓展阅读的作用。
6.简体双栏,文白对照,复原《庄子》本义。译文严谨浅白,生僻字注音,不曲解,不啰嗦,好读易懂的《庄子》入门书。
7.精选24幅传世中国名画,读者可在画中来一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逍遥游。既有古代书画家围绕《庄子》创作的书法墨宝和历史故事画,也有深受庄子道通为一、物我两忘思想影响的文人山水画。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在书中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过二百多个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阖之语,展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的相对认识论,以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世俗束缚,追求无限的精神自由,实现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另外,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对蕴含庄子思想精华的内篇做全文收录,对外篇和杂篇则选其精者,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以期为读者提供浓缩其哲学、文学与美学价值的精选本。
内篇
逍遥游第一 3
齐物论第二 15
养生主第三 41
人间世第四 47
德充符第五 71
大宗师第六 87
应帝王第七 112
外篇
骈拇第八 125
马蹄第九 130
胠箧第十 132
在宥第十一 138
天地第十二 149
天道第十三 154
天运第十四 163
刻意第十五 171
缮性第十六 177
秋水第十七 183
至乐第十八 206
达生第十九 213
山木第二十 218
田子方第二十一 227
知北游第二十二 238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249
徐无鬼第二十四 253
则阳第二十五 261
外物第二十六 269
寓言第二十七 274
让王第二十八 282
盗跖第二十九 289
说剑第三十 302
渔父第三十一 309
列御寇第三十二 321
天下第三十三 329
出版说明
一、《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撰《庄子集解》兼收前人研究成果、考证之文,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
二、在思想上,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淡泊名利、旷达超脱,但也存在过于追求“无为”等消极的一面。虑及语言、想象、说理三方面的具足,内篇做了全文录用,而外篇和杂篇内容稍涉驳杂,则做了选录,以期为当代人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精选本。
三、在编排方面,本书略去注释,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左边文言文,右边白话文。这种形式类似“直读”,一目了然,便捷通畅,读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欣赏《庄子》的美妙文章。
四、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且鉴于每篇文章均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寓言故事组成,故故事之间均用留白隔开,从而让读者在读完一个故事后能停顿下来,既做暂时的中场休息,又可对故事回味思考,阅读体验更佳。
逍遥游
——庄子的人生和智慧
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西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则被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虽然生活十分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和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庄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庄子》一书,不但是哲学巨著,也是文学瑰宝,其文采堪称一绝,在先秦诸子中,没有能出其右者。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庄子》时,往往先被那华丽的文采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折服。但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华丽的辞藻只是表层,其中蕴含着的,却是天地间最为玄妙的智慧和最高远的境界。
庄子为什么会拥有这么高的智慧和境界,并在他死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做到了如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呢?下面这些关于庄子的小故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庄子有个熟人叫曹商。有一天,曹商奉宋国国君之命出使秦国,走的时候,宋国给他配了几辆车。曹商到了秦国,把事情顺利办完,秦王在高兴之余送给他一百多辆车。曹商带着这上百辆车,浩浩荡荡地回到宋国,趾高气扬地对庄子说:“唉!你说像我这样一个人,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但如果让我住在破屋子里,每天净干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活,我估计没这本事。我的本事呢,就是用几句话打动国君的心,并轻而易举地换来巨大的财富。”曹商夸完自己后,便得意忘形地等着看庄子露出窘相。然而,面对着曹商的挖苦,庄子只是淡淡一笑,说:“据我所知,当今的秦王患有很严重的痔疮,他遍求天下名医,并答应如果有人愿意用嘴为他吸脓包,就赏对方一乘车马,如果有人愿意为他舔痔疮,就赏对方五乘车马。我知道你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但为秦王舔痔疮的本事还是有的。恭喜你啦,不知道你到底为秦王舔了多少痔疮,才能够带回这么多的车马?但是,抱歉得很,对于你带回来的这些东西,我根本就不稀罕。所以,您老请吧!千万别玷污了我的房屋。”曹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被“利”字困住思想和灵魂的人,又何止千百万?但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利”字根本就困不住庄子的心。因为在庄子看来,真正的仁人志士,从来就不怕生活上的贫困与潦倒,而只怕精神上的颓废与空虚。
有一次,庄子来到梁国,他的好朋友惠施当时正在梁国当相国,惠施本来是十分欢迎庄子到来的,但他的手下却跑去跟他说:“庄周这家伙的口才、能力远远在你之上,你别看他平时不喜欢说话,但他要说起来,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虽然惠施以能言善辩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但听手下这么一说,还是害怕了,因为他觉得一旦庄子去见梁王,自己的位子就坐不稳了。于是他立即发动自己的手下去搜捕庄子。庄子听说惠施正在派人到处抓自己,就直接找到惠施要说法。惠施一见庄子便不怀好意地问:“你到梁国来到底是什么目的?”庄子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一种类似于凤凰的鸟),它从南海飞到北海时,虽然飞了很远的路,但它非梧桐树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鹓飞过一只鸮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顶,当时这只鸮鸟正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害怕鹓抢夺,便仰头大叫一声,想用这个方法吓走鹓。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嘎’地向我大叫一声?”惠施听罢,尴尬地低下了头。
或许有人会说,就梁国那个小国,以庄子的才干,当然不会放在心上,所以对于梁国的相位,他也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如果换个大一点的国家,估计他就不客气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庄子》记载的另外一个故事:
楚王派了两位大臣找庄子,希望把楚国托付给他。这两位大臣找到庄子时,他正在河边逍遥地钓鱼呢。两位大臣毕恭毕敬地对他说:“先生!我们大王想劳烦您出山,做我们国家的相国!”庄子听了并没有回头,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两位大臣讲起了故事:“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虽然已经死了三千年,但它的骨头还被放在宗庙里,用作占卜之器。你说,这只神龟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呢,还是情愿在烂泥巴里打滚呢?”两位大臣听后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愿意在烂泥巴里打滚了!”庄子笑着说:“这就对了,二位请回吧,因为我也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烂泥巴里打滚。”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可能许多人不会为利所惑,却会为名所累。即使是高洁之士,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的也大有人在。但在庄子看来,功名带来的快乐还比不上在烂泥巴里打滚呢。或许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吧!要不然,不在乎功名的庄子,为什么反倒能够名垂青史呢?
在庄子看来,大自然赋予人形体,生活使人劳顿,岁月使人老去,而死亡却能够使人永远地休息。所以,庄子虽然十分珍爱生命,但对于生死,却看得比谁都淡。
庄子临终前,他的学生商量安排他的后事,打算厚葬他。庄子知道后对他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什么东西都别准备,就用整个天地做我的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接着他又对学生们说:“既然我死后拥有这么隆重的葬礼,那么你们直接把我扔到山上就完事了。”学生们当然不敢这样做,流着泪说:“老师呀!如果我们不给您弄个小棺材,而是随便把您扔在山上,您被野兽吃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连您的尸体也找不到了呀!”庄子淡淡一笑,说:“你们害怕我被扔在荒山上,可能被飞禽走兽吃掉;但如果你们弄一个棺材把我装起来,埋在地下,等到有朝一日木头烂掉了,地下的蚂蚁、蝼蛄等小虫子不照样会吃掉我吗?你们为什么要把我从飞禽走兽的嘴里夺走,然后交给地下的小虫子当作饲料呢?你们也太偏心了吧!”
智慧如庄子,即使面对自己的死亡,仍然能够如此幽默。然而,这样的幽默,却在无数人的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因为在这幽默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在我们面临苦难和悲伤时,一直在支撑着我们,默默地温暖着我们有些苍凉的生命。
当然,庄子的思想远远不止这些。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庄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庄子思想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关于人生哲学和人生境界的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我们走向一条通往心灵自由和精神解脱的道路,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就会过上更加精彩的人生,领略更高的人生境界。
若水古社
逍遥游——庄子的人生和智慧
逍遥游——庄子的人生和智慧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战国•荀子《荀子•解蔽》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西晋玄学家 郭象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唐•李白《大鹏赋并序》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唐•白居易《读〈庄子〉》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北宋•苏轼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北宋•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明•徐渭《读〈庄子〉》
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清•曾国藩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清•曾国藩
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鲁迅与庄子》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李泽厚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庄子独见》
庄子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古今中外独此一人。他的特点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变成了神话、寓言、故事、传说。他的那些论述哲学问题的文字都是朗朗上?、比喻精当、辞藻华丽、文风开阔、见棱见角、妙不可言的,读起来你感到的是津津有味、心旷神怡。这就做到了深奥哲理的文学化与趣味化。——王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