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38689
打开这本书,从七十二物候里,读懂我们的“中国日子”。
本书开启三千年来中国人传承的时间密码——七十二物候,献给人群中,通过时间的细节辨别人生品质的人。
本书从溯源每一个物候入手,对物侯名称的选择、调整和确立,进行了完善;并新增七十二花信,花信的解说以生物属性为主,兼顾相关文化,阐述每一个物候背后的人文内涵,还原三千年来七十二物候的唯美画卷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书内文设计,既有中国传统的写意设计模式,又结合了西方特有的网格布局,中西合璧的版式使得版面的细节节奏变化舒适,内文图片和文字搭配的优势更加凸显。
本书采用环保绿色印刷,内文纸选择较厚的纯质纸,使得珍贵的图片能够更好地保持原色。
本书采用勒口外翻的新颖形式,内封特别设计有各具特色的盆景花鸟画,更有传统人文范。
4000年前,先民就开始观察记录的七十二物候,五天一候的时限使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周历,它涉及物候、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政事、民事、民俗、艺术等方面,因而更是一份丰厚的文化历,这种知识和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七十二物候在商周之际初步定型后,就得到了官方、民间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受到推崇,历法、政书、史书均予以记载,以至于在唐以后纳入科举考试,唐德宗、清乾隆帝等帝王,晋陶渊明、唐王起、宋吴淑、明顾德基等文人雅士,都有吟颂。但由于自然的变化、时代的演进,它需要订正和完善,本书首*次对七十二候的候名、候应物以及相关的内涵作了较为科学、切实的考订,并作了雅俗共享的阐述;另新增了相应的、切合的花信,充分体现了“花木管时令”的哲理,力争让读者领略七十二物候及其花信真谛的同时,又体会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淑气初衔梅色浅:肇春正月六候
风人春德:一候东风解冻 花信:迎春花
舒展春信:二候蛰虫始振 花信:点地梅
迨泮春冰:三候鱼陟负冰 花信:红梅
聊献春祠:四候獭祭鱼 花信:报春花
律协春阳:五候雁北归(次北归) 花信:水仙
渐苞春月:六候草木萌动 花信:绿梅
花开鸟弄会芳春:盛春二月六候
芳诞春华:七候桃始华 花信:桃花
鸟语春芳:八候仓庚鸣 花信:杏花
禽化春气:九候鹰化为鸠 花信:瑞香
燕舞春风:十候元鸟至 花信:海棠
气奋春威:十一候雷乃发声 花信:樱桃
激薄春光:十二候始电 花信:李花
送春争得不殷勤:阳春三月六候
桐葩春苑:十三候桐始华 花信:泡桐花
鴽助春阳:十四候田鼠化为鴽 花信:银杏
虹绣春锦:十五候虹始见 花信:牡丹
萍踪春池:十六候萍始生 花信:野蔷薇
布谷春播:十七候鸣鸠拂其羽 花信:榉柳
顾春蚕:十八候戴胜降于桑 花信:迎夏
叶阴迎夏已清和:朱夏四月六候
蝼鸣夏泽:十九候蝼蝈鸣 花信:鸢尾
蚓出夏清:二十候蚯蚓出 花信:石榴
萯滋夏苗:二十一候王瓜生 花信:夏鹃
荼济夏荒:二十二候苦菜秀 花信:芍药
献身夏节:二十三候靡草死 花信:合欢
麦黄夏熟:二十四候麦秋至 花信:楝花
赤气腾腾日出天:炎夏五月六候
螳趋夏炎:二十五候螳螂生 花信:无患子
?噪夏声:二十六候?始鸣 花信:女贞
噤声夏阴:二十七候反舌无声 花信:栀子
角解夏阳:二十八候鹿角解 花信:栾树
蜩鸣夏野:二十九候蜩始鸣 花信:紫薇
苗生夏半:三十候半夏生 花信:茉莉
十里荷香杂稻香:暑夏六月六候
炎起夏风:三十一候温风至 花信:木槿
居避夏温:三十二候蟋蟀居壁 花信:槐树
摩练夏空:三十三候鹰乃学习 花信:荷花
萤衍夏草:三十四候腐草为萤 花信:凌霄
土溽夏暑:三十五候土润溽暑 花信:玉簪
暑化夏雨:三十六候大雨时行 花信:海州常山
玉露金风处暑天:萧秋七月六候
雨启秋风:三十七候凉风至 花信:红秋葵
风携秋露:三十八候白露降 花信:石蒜
蝉鸣秋萧:三十九候寒蝉鸣 花信:金灯藤
鹰扬秋祭:四十候鹰乃祭鸟 花信:何首乌
风露秋肃:四十一候天地始肃 花信:八宝
禾稔秋收:四十二候农乃登谷 花信:紫苏
气清天朗属中秋:清秋八月六候
雁起秋塞:四十三候鸿雁来(首南下) 花信:桂花
燕返秋居:四十四候元鸟归 花信:芦苇
备寒秋实:四十五候群鸟养羞 花信:败酱
雷息秋阴:四十六候雷始收声 花信:木芙蓉
坏户秋严:四十七候蛰虫坏户 花信:葛花
阴风秋水:四十八候水始涸 花信:常春藤
露菊新花一半黄:凉秋九月六候
宾雁秋杪:四十九候鸿雁来宾(次南下) 花信:黧豆
雀化秋深:五十候雀入大水为蛤 花信:毛蕊铁线莲
闲赋秋菊:五十一候菊有黄华 花信:紫菊
豺行秋猎:五十二候豺乃祭兽 花信:枇杷
木飘秋箨:五十三候草木黄落 花信:雪松
虫蛰秋居:五十四候蛰虫咸俯 花信:墨兰
天街霜露感秋冬:玄冬十月六候
水寒冬冰:五十五候水始冰 花信:迷迭香
地冻冬孟:五十六候地始冻 花信:板蓝
蜃幻冬潮:五十七候雉入大水为蜃 花信:茶梅
虹匿冬阴:五十八候虹藏不见 花信:虎尾兰
阴阳冬藏:五十九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花信:参薯
绝成冬季:六十候闭塞而成冬 花信:毛瑞香
北陆苍茫河海凝:正冬十一月六候
慑于冬正:六十一候鹖旦不鸣 花信:蜡梅
虎交冬半:六十二候虎始交 花信:藏报春
荔挺冬荣:六十三候荔挺出 花信:山靛
蚓御冬寒:六十四候蚯蚓结 花信:匙叶鼠麹草
角解冬阳:六十五候麋角解 花信:仙客来
阳催冬泉:六十六候水泉动 花信:冬菊
琼芳消歇年华改:严冬十二月六候
雁归冬朔:六十七候雁北乡(首北归) 花信:梅花
鹊巢冬枝:六十八候鹊始巢 花信:山茶
雉鸣冬晓:六十九候雉雊 花信:寒绯樱
母鸡冬孵:七十候鸡始乳 花信:春兰
鸷鸟冬伐:七十一候征鸟厉疾 花信:鼠麹草
水凝冬凌:七十二候水泽腹坚 花信:款冬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是和它相似的七十二候,知道的就很少了!尽管在互联网上(或者由二十四节气引申出七十二候的书籍)可以看到相关的介绍或解读,但往往三言两语,大多既不得其详,又不得其实。近两年也有几本涉及的书:或用日本的七十二花信来配中国的七十二候,但日本七十二候及其花信都与我国有差异,如“樱始开”“霎时施”等候,我国没有,立秋的花信我国是红秋葵,日本则是我国仲夏开花的桔梗,这是乱点鸳鸯谱;或把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连在一起解说,结果是二十四节气的叙述洋洋洒洒、头头是道,但一到七十二候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调侃幽默一下,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不太高明的就实避虚。就七十二候本身作切实的记述,作“知其然”并道出“其所以然”的阐述,自古至今,除了宋夏圭《月令图图说》外,似乎还没有这样的著述,著名的元代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别开记述、阐述的要求不论,其中还有“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候的无解和“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不同候之间的循环解之类的缺误。古代七十二候的注疏也有类似的情况。元初陈澔《礼记集说·月令》中对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物候的阐释是:“此记寅月之候;振,动也;来,自南而北也;上,上声。”这五个物候,仅解释了“振”“来”两个词,标了“上”一个音,到清代纳兰性德作《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时,还没有补正。
不同的七十二候的候名哪一个才是与内涵贴切的,七十二候表征的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每一候真实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今天该如何正确评价七十二候:至少有这些关于七十二候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然后作出正面而具体明确的回答!这本小册子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回应,请大家耐心细读,并多批评指正。还有,七十二候究竟是部什么样的历法?我的基本结论是:七十二候是一部古尚时新的文化历。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裳在《赠灵谷山人》诗中说:“七十二候承天时,三五一法明天机。”这就揭示了七十二候的核心:以五天的时段为一候,三候就是一节气,六候就是一月,七十二候就是一年。这样一候接一候的承续是时序的递进,也是自然的机密。从时间上讲,一候就相当于今天的周历,六候相当于今天的月历,七十二候就相当于今天的年历。所以,七十二候就是中国上古初创的一部历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虫之乐队,因季候的关系而颇有不同,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它高高地栖在梧桐树或竹枝上,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结婚曲,那是中世纪武士、美人大宴时的行吟诗人之歌。
——郑振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