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5666
第一维 体力生钱
第二维 脑力生钱
第三维 钱生钱
第四维 时间生钱 永续财富
财富素养的十个方面:
财富思维
财富知识
财富身份
财富格调
财富习惯
财富投资
财富安全
财富教育
财富责任
财富领导
比之金钱、财宝、金融、资产、资本,财富的内涵丰富得多——财富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财富素养,才是日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围绕财富素养概念,作者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十个方面:财富思维、财富知识、财富身份、财富格调、财富习惯、财富投资、财富安全、财富教育、财富责任、财富领导,旨在提高读者的财富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进一步深化读者对财富的理解和洞察,更好地管理现有的财富,梳理出未来的投资理财思路,从而达成“钱的第四维”的愿景。
所谓“钱的第四维”,即善用金融和法律工具,永续财富。而要做到如此,掌握全面的财富素养常识,是充要条件之一。毕竞,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常识是我们唯一可靠的工具。
序言:什么是财富素养? 1
第1章 财富思维
1 有钱人是不是更坏? 3
2 财富越多,问题越多 5
3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7
4 创富者都是好销售 9
5 社会为什么需要有钱人? 11
6 唯一可靠的是历史 13
7 败局始于盲目自信 15
8 为什么有人喜欢发明新概念? 17
9 时间是最珍贵的财富 19
案例一:三个诸葛亮,败给臭皮匠
——美国“天团”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溃败事件 21
第二章 财富知识
1 一切问题在于经济 29
2 当代青年如何看待“资本家” 31
3 投资的“保守主义”与“经验主义” 34
4 做好财富战略规划 36
5 如何设定财富目标 38
6 对“退休”的正确理解 40
7 垄断的五种形态 42
8 为什么要容许个人破产? 44
9 中国未来哪里有前途 46
案例二:怎样从“鬼屋”赚钱
——“铺王”邓成波的港式生意经 48
第三章 财富身份
1 身份与认同 55
2 中国人的“君子人格” 57
3 恻隐心与羞耻心 59
4 “贵族”的合法性来源 61
5 卖掉城堡还是“贵族”吗? 63
6 暴得大名怎么办? 65
7 如何制定“家族宪章” 67
8 家族中需要哪些专才 69
9 “本土人”与“世界人” 71
案例三:靠做假账创造600 亿“巨无霸”公司
——美国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安然案” 73
第四章 财富格调
1 谁来定义品味? 81
2 “以貌取人”的合理性 83
3 上流社会交际的潜规则 85
4 摆脱品牌消费的上流社会 87
5 如何优雅地发表观点? 89
6 “士”的精神与价值 91
7 怎样交朋友 93
8 要“博爱”还是“偏爱”? 96
9 与人和谐相处的10 个关键词 98
案例四:“黑寡妇”为谋钱财买凶刺杀前夫
——百年古驰豪门夺产浴血奇案 100
第五章 财富习惯
1 富哥哥,穷弟弟 107
2 用习惯而非毅力坚持 109
3 富人没钱时在做什么? 111
4 为什么富人通常不胖? 113
5 如何保持精力? 115
6 存钱总比花钱强 117
7 经常总结自己的优劣势 119
8 如何提升审美? 122
9 需要提防的“大方” 124
案例五:“我的事都做完了,那还等什么呢?”
——柯达创始人伊士曼的精彩人生 126
第六章 财富投资
1 对“收益”的正确理解 133
2 对“风险”的正确理解 135
3 对“成本”的正确理解 137
4 对“时间”的正确理解 139
5 “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 141
6 投资的“利益一致性” 143
7 亦步亦趋跟随“周期” 145
8 为什么要成立“家办”? 147
9 再穷也要挤进富人圈 149
案例六:《华尔街之狼》幕后真正的“狼王”
——马来西亚“80 后”官商勾结的惊天大骗局 151
第七章 财富安全
1 没有财富安全,何谈财富自由 159
2 “人”是最大的风险 161
3 永远留出“安全边际” 163
4 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165
5 有节制的生活 167
6 个人信用作为金融工具 169
7 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171
8 为什么富豪喜欢负债生活? 173
9 一不小心就穷了 175
案例七:本来只想赚点小钱,没想到创了个门派
——“庞氏骗局”始作俑者的故事 177
第八章 财富教育
1 最好的教育是“Bildung” 185
2 个体在家族和社会中拉扯 187
3 找到“停损点”和“停利点” 189
4 不同年纪的成功标准 191
5 冒名顶替症候群 193
6 有些人出生在罗马 195
7 怎样避免成为金钱的奴隶 197
8 战争时期如何理财 199
9 “打工人”的痛苦之源是工资 202
案例八:史上最大欧洲商业弊案
——意大利帕玛拉特伪造账目事件始末 204
第九章 财富责任
1 拥财而死是一种“耻辱” 211
2 公益行为经济学 213
3 打造健康的 “财富大气层” 215
4 公益的新问题与旧认知 217
5 新时代的公益 219
6 对公益事业的批评 221
7 三宗关于税法的争议 223
8 最热门的公益事业 226
9 再谈《财富的福音》 228
案例九:从未正式推出,已经圈钱数十亿欧元
——加密货币“维卡币”疑案 230
第十章 财富领导
1 领导者是团队的天花板 237
2 有安全感的领导力 239
3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241
4 扁平化组织与意义的消解 243
5 摒弃工作与生活平衡 245
6 脆弱的力量 247
7 永远讲真话 249
8 如何做决策? 251
9 为什么有人喜欢抱怨? 253
案例十:“女版乔布斯”“硅谷最耀眼的明星”
——骗徒霍尔姆斯的陨落之路 255
附录一 离岸信托课程讲义
前 言 263
1 离岸信托的基本概念 264
2 离岸信托的结构 266
3 离岸信托的种类 268
4 离岸信托的办理 270
5 离岸信托的运作 272
6 离岸信托、资产隔离和财富传承 274
7 离岸信托与婚姻 276
结 语 278
附录二 100 本参考书目
美洲作者 283
欧洲作者 290
亚洲作者 293
什么是财富素养?
财富(Wealth)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它比金钱(Money)、财宝(Treasure)、金融(Finance)、资产(Asset)、资本(Capital)等概念都更宽泛。财富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同时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比如父辈给子女留下的人生经验,是子女宝贵的人生财富。财富甚至还可以是某种坚定不移的信仰。相形之下,现在流行的概念“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亦见其小。身为创富者,在今后的社会中,拥有全面的财富素养(Wealth Literacy)将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反之,则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财富素养呢?它起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十个方面:
一、财富思维。思维是对世界的认知,面对同一事实时做出不同判断的依据。所以,财富思维是创富者一切行为的起点,只有清楚为何上路,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二、财富知识。知识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确定而有效的认识。如果说思维是大厦,那么知识就是砖瓦。想要拥有正确的财富思维,必须具备大量的财富知识。
三、财富身份。在面对身份时,创富者可能呈现出接纳、拒绝、怀疑、保卫、坚定等不同的状态。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从“像个有钱人”向“是个有钱人”进步。
四、财富格调。人没钱的时候自己是很容易发现的,没格调却不容易发现。因此,格调需要自省与培养。无论是否有钱,都要形成适合自己的“格调体系”,力求成为体面的人。
五、财富习惯。有格调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习惯。财富习惯是最强大的力量,它比热情、兴趣等更能有效地创造、累积和守护财富。创富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财富投资。投资也是财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财富投资的范围比财务投资大。创富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平衡收益、风险、成本和时间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七、财富安全。拥有的越多,就应该越小心谨慎。当有了一定量的财富积累之后,就要考虑安全,逐渐成为一个“风险厌恶型”的创富者,筑造防火墙,才能使财富不至于流失太多。
八、财富教育。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单纯地引导,而是要以身作则传递价值观。财富教育既包括创富者的自我教育,也包括对他者(家族成员或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
九、财富责任。世界上不存在单纯的权益,权益总是伴随着责任同行。创富者享有财富权益的同时,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回馈社会,比如组织推动公益事业等等。
十、财富领导。领导力是影响他人的能力,是让他人跟随的能力。创富者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是为了对抗过度个人主义、过度工具理性等因素给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上十点,卑之无甚高论,无非财富素养常识而已。归根到底,财富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常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常识是我们可靠的工具。两百多年前,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说了一句名言:“我很相信运气,事实上我发现我越努力,我的运气越好。”没错,创富者要努力创造,而不是等待奇迹。
《创富者都是好销售》
核心观点:无法接受“销售”,是没有常识,也就难以创造财富。
“销售”(Sell)两个字,一直是被误解最严重的概念之一。的确,“销售”可以是很肤浅的技能,但同时也可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简单理解,“销售”就是“做买卖”。传统相声中的名篇《卖布头》《卖五器》《卖吊票》等等,都是关于“销售”的段子。这个层面的“销售”,停留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最基础层面。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销售”,它又可以立刻具备普适性。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销售”的不仅是商品和体力,还有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东西,比如产品、服务、理念、创意等,都可以是“销售” 的对象。这样理解“销售”,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很难不与“销售”发生关系了。
实际上,“销售”的覆盖面甚至还能更广。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思想家”之一的美国趋势学家丹尼尔·H. 平克(Daniel H. Pink)在他的著作《全新销售:说服他人,从改变自己开始》中曾经这样写道:“医生要劝说患者接受治疗措施;律师要说服陪审团作出符合己方利益的裁决;教师要以自己在课堂上传授的价值,吸引学生专心听讲;创业家要争取吸引投资人;作家要对出版商甜言蜜语;教练要劝诱球员……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总会向同行做陈述,对着新客户说好听的话。我们恳求上司把预算给得稍微宽松些,劝人力资源部多加几天假期。”这些其实都是“销售”行为。根据平克的统计,现代人大约每天会花40%的工作时间从事“非销售”的销售工作,即便“说服、影响、打动他人”这些行为和购买行为无关。这里的关键在于,如果把“说服”理解为广义的“销售”,那么,基本上所有人都无可避免地在从事“销售”工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