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60307
忠于原著,趣味讲解,33个经典历史故事带学生走进《资治通鉴》。
彩绘插图,身临其境,再现历史时刻,还原历史场景,提高艺术审美力。
语言通俗,浅显易懂,口语化的表达,让孩子轻轻松松读历史、懂道理。
拓展知识,激发兴趣,“博闻馆”讲解文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储备。
学习历史,汲取智慧,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在故事中收获成长。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璧”。《资治通鉴》记载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是一部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宝典。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资治通鉴》读本,精选原著中最经典、最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绘插图,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故事后还设有“博闻馆”,小读者可从中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韩赵魏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图强
孙膑智胜庞涓
将相和
赵括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奇货可居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卫青、霍去病、李广抗击匈奴
李陵投降
苏武牧羊
王莽篡汉称帝
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
赤壁之战
关羽败走麦城
羊祜以德服人
司马懿装病杀曹爽
石崇、王恺比富
祖逖闻鸡起舞
淝水之战
社稷之臣古弼
诤臣高允
北魏孝文帝迁都
隋朝统一天下
秦王兄弟起纷争
玄武门之变
谏臣魏征
狄仁杰谋反冤案
高力士受宠
马嵬之变
李愬雪夜入蔡州
赵匡胤立功掌兵权
附录 《资治通鉴》是怎样编成的?
《资治通鉴》是怎样编成的?
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资治通鉴》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年体史书就是编者按照时间顺序,把各个历史事件记述下来的一种史书。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为孔子修订,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跨十六朝,包含了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是一部鸿篇巨制。
这样一部大书,在北宋时期,是无法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首先,一个人无法看完历代浩如烟海的史书;其次,完成此书要参考多种典籍,需要借助朝廷丰富的书籍收藏。
在北宋时期,读书人能接触的书远不如现在多。司马光十分爱好阅读史书,但是据他自述,他在青年时代,对于许多正史连见都没见过,即便是读过的,也不是很熟。他这么喜欢读史书的人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多是为了学习写文章,才去读《汉书》,能够读《史记》《后汉书》的人已经算是博学了,至于三国以下的历史,当时人精通的并不多。
司马光先自己完成了战国时期八卷的编纂工作并呈给皇帝,皇帝看了后嘉奖了他,并命令他继续编纂下去。正因为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支持,司马光才能借助、参考当时官府丰富的藏书,继续编纂。此外,他还受到特殊的待遇,就是有权招收几名助手,协助他一同编纂。司马光的三位助手都是当时出色的史学家,他们是刘攽(bān)、刘恕和范祖禹。其中,刘攽负责秦汉史部分,刘恕负责魏晋南北朝史部分,范祖禹负责唐五代史部分。这三位助手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历史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记载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料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来删改取舍。
司马光编纂这部大书非常辛苦,一直持续了十九年才完成。据说,光是书稿就堆满了整整一个屋子。司马光编纂的时候,严谨认真,并没有因为要处理的稿件太多而敷衍塞责、潦草从事。时至今日,国家图书馆还保存着一小卷司马光的手稿,从他一丝不苟的笔迹中,我们能感受到司马光的认真和细致。
全书完成之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可以对现在治理国家有很多帮助。”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资治通鉴》更多地记载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且偏重于记载有关政治、军事的内容,强调每个时代政治的得失。
《资治通鉴》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时间来排列,在记载历史的时候也极为重视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各种历史背景,使得读者易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把宋代以前浩繁的历史著作浓缩在一部书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资治通鉴》的文笔极其生动,借鉴了历代史书中很多优秀的笔法;同时它的叙事平实清楚,虽然能看出作者对其他史书的借鉴,但是整部书前后照应勾连,剪裁得当,细致严谨,浑然一体,比起它所借鉴的其他史书更为精彩。
此外,《资治通鉴》的唐五代部分,借鉴了很多当时能够看到的史书,有些内容是后来记载唐五代历史的《唐书》、《五代史》中没有的。
正因为如此,后人普遍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难得的史学名著,与司马迁的《史记》一起被合称为“史学双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