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98698丛书名: 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系列丛书
1. 人民论坛出品精品,汇聚了多位来自理论和实践一线的专家学者的重磅思考
2.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新内涵,探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中国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走向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本书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热点难点,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已经历史性地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任务,走向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共同富裕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行动指南。在从传统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转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有所作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本书从繁荣乡村、绿色乡村、数字乡村、和谐乡村、城乡融合发展五个维度切入,融合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对于各地在数字化转型、新时代城乡关系、干群关系、农业社会构建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为广大城乡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一章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 / 崔宁波
以数字乡村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韩青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难点、重点及方向 / 李道亮
准确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图 / 李建军
消费扶贫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李文
第二章 繁荣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个关键问题 / 唐丽霞
脱贫地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5 年过渡期支持政策为重点 / 郑有贵
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 王艺明
农村产业脱贫中组织创新典型模式探究 / 徐旭初
后扶贫时代乡村建设要树立三种理念 / 朱启臻
第三章 绿色乡村
以绿色发展理念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 谭淑豪
以乡村生态振兴推动绿色发展 / 刘垚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现状与前瞻 / 司林波
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发展格局 / 崔宁波
当前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 / 左停
第四章 和谐乡村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保障 / 王晓毅
村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的成效及思考 / 贺雪峰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 陈东琼
社会资本下乡的风险处置研究 / 席月民
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 刘合光
现代化:小康之后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 / 张国有
第五章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 / 熊易寒
劳动力市场转折、新技术变革与城乡融合发展 / 都阳
城乡融合视域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创新 / 高洪波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四重逻辑 / 高帆
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障碍与突破口 / 刘合光
中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 张友国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何以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越走越宽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何以愈加坚定?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力量源泉、深厚的文化底蕴等重要因素以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及将科学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可知可感的各个领域,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的支撑。中国道路发展新理念系列丛书从科技创新、中国智造、数碳经济、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切入,对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与阐释。
推进科技创新,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从历史维度看,创新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压舱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持续投入和积累,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但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相比有所不足,与国际竞争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创新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确保中国在国际大循环优势地位的“动力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成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动力,成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 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新助力。
推进中国智造,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总量和增速方面已然领跑全球,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基础,但制造业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与制造业转型的叠加优势不可小觑。制造业智能化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正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迈向深入实施、全面推广阶段。制造业智能化带来了全新的制造生产方式、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商业模式,这需要我国制造业在变革组织结构、突破物理边界以及对资本与劳动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思和生产新的产品等方面破局制胜。
推进数碳经济,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国崛起的代价是经济迅猛发展必然带来的环境污染。继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后,新时代的中国作出了新的选择,即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倒逼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更在巩固农业经济初级整合式生产、工业经济精细化复杂批量生产技术和成果的基础上,向智能化、智慧化的数字经济进军。
据工信部Z新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 450000 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6%。在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征程中,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指引下与绿色经济协同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协调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Z艰巨Z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契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区域、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国富”和“部分先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共富”。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正在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是为了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在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Z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但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也空前上升,需要在总结过去、把握现状基础上增强对强国时代未来发展的前瞻和规划。本系列丛书集结了 100 多位权威专家的重磅文章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课题成果,从战略、政策、理论、实践等层面对强国时代如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书中不乏精辟的分析、深度的解读、犀利的论断、科学的对策,相信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思想启迪,助力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铸就新辉煌。
中国式现代化是各领域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本套丛书聚焦创新、高质量、绿色、协调发展,综合反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百位专家、学者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背后的理论阐释也极具代表性,为及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这是一套阐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数字经济等重大举措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丛书本丛书时代感强,内容丰富,许多分析、论述具有独特的视角,观点新颖,值得广大读者关注并从其中没取知识和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四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汪玉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理想远大,怎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发展要求,也是发展基础,更是行动指南。特别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需要释放不同主体的生产积极性,要求各级政府有所作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本从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城乡融合诸方面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和方法探索,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本丛书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堪称一套优秀的强国丛书,给人深刻的启迪并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 张红宇
新时代十年,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软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本套丛书视野宏大,既展现出历史经验、历史自信,又有源自历史清醒的理性研判,并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改革发展建议和对策,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防范化解风险的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占斌
新时代发展的核心是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高质量发展Z需要的是开辟新路径、塑造新动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智造、数碳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乡村报兴、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Z终目标。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壁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本丛书的出版通逢其时,一定能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造路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 薛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