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22489
☆“日常生活&档案生成”系列最新篇,新锐学者徐前进继《流动的丰盈》《驶于当下》后的又一力作!
☆把东北作为一种方法!一次极具先锋意义的思想实验,一次本土视角的城市深观察;从日常景观中重新发现东北,发掘隐藏的中国现代精神;呈现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留下时代变迁的文本,用记忆对抗遗忘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城市”篇,用个体的经验感受,通向具体真实的日常叙事。
人民大街、流行音乐、垃圾箱、电梯、快速路、地铁、早市、辅导班……这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在生长与消失中,记录着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学学者陈恒、社会学学者陆远、作家班宇、人类学学者黄剑波诚挚推荐!
“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
“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
本书是一次先锋的思想实验,作者以在地的观察视角,从空间、物质、人物着眼,考察一个东北工业城市具体层面上的景观与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内涵。那些正在变化或已经消失的事物,逐渐成为现代精神的象征。记录东北城市的日常景观,这既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些生长的、消失的事物,正蕴藏着我们未曾仔细了解的现代精神,属于中国城市的现代精神。
00 序 经济向南,思想向北
一、不确定的经济—文化论
二、东北边陲之行
三、传统的两种类型
四、中国是一个文化平面
01 前言
一、历史档案里的奇异城市
二、行走、感觉与城市叙事
三、当下的阐释权
02 空间
一、人民大街的时尚性
二、反向艺术与街道漫游
三、音乐与双层景观制造
四、立体空间策略
五、城市文明生长
六、静止的空间
03 物质
一、日常垃圾里的思想
二、桂林胡同步行街
三、景观集中
四、汽车的空间权力
04 人物
一、早市与漂泊精神之根
二、辅导班与时空秩序
三、小巷里的生活逻辑
四、售楼处:商业之美
五、房屋中介:空间开放的象征
05 结论
一、城市、故乡与现代精神
二、现代性的中国类型
06 后记
一次对东北工业城市的个人记录,强调当下的日常生活,重视自我和感觉能力,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这当然也是一种历史写作,亦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黄剑波
我们或许很熟悉“东北文化”,却对“文化东北”充满隔阂与误会。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在本书中,我仿佛听到赖特·米尔斯有关“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呼声,在半个多世纪后,这一呼声得到了来自东北的响亮回应。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群学书院”主理人 陆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