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44314
★一本深度研究人类情绪的历史文化与万千变化的“情绪考古学”
本书从大量神经心理领域的科学报告、历史文献、文艺作品、流行文化和音乐等,搜罗了大量对情绪的描述和定义,揭露人类探索情绪的历程。从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探险家达尔文、维多利亚时代到弗洛伊德,都指出情绪化身为人类潜意识的能量,穿梭在意识中,在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因此他们对情绪的关注,除了为精神治疗、心理辅导和人格研究领域带来重大贡献,也再现了人类演化意识中的深刻痕迹。
★156个词语罗列你我未曾察觉的感受、情绪、欲望与心理状态,认识“情绪文化”
本书搜集了156种或熟悉或罕见的感受、情绪、欲求,以及心理状态,每则词条下的精彩故事透露出塑造我们内在世界的奇特力量。作者以博学多闻又充满机趣的文笔,发掘出人类丰富又深刻的感受,并提供深入了解为何有此感觉的绝佳契机。
★走进情绪世界,用宏观视野看待理性现实中的感性自我,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情绪总是难以捉摸与无法名状的,即使在清醒的时刻,情绪纯粹或混杂的程度、微妙的转折,以及变化万千的伪装,让我们大多时候都受制于情绪、不由自主被掌控。因此,唯有关注感受、捕捉情绪,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与他人。
我们对爱的需求如此强烈,却又感慨生命脆弱又短暂,这就是爱的悲悯。
起初有一股凉意,接着是心灰意冷,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会让我们产生肃穆之感。
访客离去之后,仿佛雾气般的阴霾感突然降临,如何排解这种“别离空虚”?
曙光穿透黑暗,一早醒来的忧郁心情和坏脾气,只不过是“晨间忧伤”罢了……
“Emotion”一词,是指情绪、感情、欲望与心理状态,它总是难以捉摸也无法名状,即使在理智、清醒的时刻,情绪纯粹或混杂的程度、微妙转折及变化万千的伪装,就像迂回穿梭在意识中的伏流,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了文明的轨迹。
本书从神经心理学、考古文献、社会舆论、文艺作品和流行文化出发,搜集156种情绪词并加以描述和定义,溯源历史演化,展现每一种情绪本质及其独特的生命力。情绪文化充斥在你我所处的时代领域,具有鲜明的脉络,通过情绪考古,带你走进人类情感的世界。
人类是感情动物,打破理性的框架,用前所未有的视野看待感性的自我,你会发现那些情感表象下的思维和欲望,将是多么精彩,丰富又迷人。
A
Abhiman因爱生恨
Acedia倦怠
Amae撒娇
Ambiguphobia非解释清楚不可
Anger愤怒
Anticipation期盼
Anxiety焦虑
Apathy冷漠
L’appel Du Vide虚空呼唤
Awumbuk别离空虚
B
Bafflement困惑
Basorexia亲吻渴望
Befuddlement茫然
Bewilderment迷惑
Boredom无聊
Brabant不留余地
Broodiness求子心切
C
Calm镇定
Carefree无忧无虑
Cheerfulness和颜悦色
Cheesed (off) 厌烦
Claustrophobia 幽闭恐惧
Collywobbles, The肠胃焦虑
Comfort慰藉
Compassion 同情
Compersion多元爱情
Confidence自信
Contempt蔑视
Contentment满足
Courage勇气
Curiosity好奇
Cyberchondria网络疑病症
D
Delight愉悦
Dépaysement异乡感
Desire欲望
Despair绝望
Disappear, The Desire to失踪欲
Disappointment失望
Disgruntlement不满
Disgust厌恶
Dismay惊慌
Dolce far niente无所事事的快乐
Dread畏惧
E
Ecstasy狂喜
Embarrassment难堪
Empathy同理心
Envy羡慕
Euphoria欣快
Exasperation 恼怒
Excitement兴奋
F
Fago爱的悲悯
Fear恐惧
Feeling good (About Yourself)自我感觉良好
Formal feeling, A肃穆之感
Fraud, Feeling Like a感觉像骗子
Frustration挫败
G
Gezelligheid舒适惬意
Gladsomeness高兴
Glee欢欣
Gratitude感激
Greng jai过意不去
Grief悲痛
Guilt罪恶感
H
Han
隐忍
Happiness
快乐
Hatred
憎恨
Heebie-Jeebies, The
高敏感
Hiraeth
怀乡
Hoard, The Urge to
囤积冲动
Homefulness
家的感觉
Homesickness
思乡病
Hopefulness
怀抱希望
Huff, In a
气恼
Humble, Feeling
卑微感
Humiliation
屈辱
Hunger
饥饿
Hwyl
激昂
I
Ijirashii 惹人怜爱
Iktsuarpok客至忐忑
Ilinx快感恐慌
Impatience不耐烦
Indignation愤慨
Inhabitiveness安居乐业
Insulted, Feeling受辱感
Irritation激怒
J
Jealousy嫉妒
Joy喜悦
K
Kaukokaipuu渴望远方
L
Liget 愤怒能量
Litost 捷克情结
Loneliness寂寞
Love爱
M
Malu羞赧
Man心之所向
Matutolypea晨间忧伤
Mehameha怪诞恐惧
Melancholy忧郁
Miffed, A Bit微愠
Mono No Aware物哀
Morbid Curiosity 病态好奇
Mudita喜
N
Nakhes 子女荣耀
Nginyiwarrarringu不安
Nostalgia怀旧
O
Oime内疚
Overwhelmed, Feeling淹没感
P
Panic恐慌
Paranoia妄想
Perversity乖僻
Peur Des Espaces空旷恐惧
Philoprogenitiveness怜爱情结
Pique, A Fit of 赌气
Pity怜悯
Postal, Going邮差之怒
Pride骄傲
Pronoia想得美
R
Rage暴怒
Regret后悔
Relief纾解
Reluctance不情愿
Remorse懊悔
Reproachfulness责备
Resentment怨恨
Ringxiety铃声焦虑
Rivalry竞争
Road Rage路怒
Ruinenlust荒墟癖
S
Sadness悲伤
Satisfaction满意
Saudade惆怅
Schadenfreude幸灾乐祸
Self-pity自怜
Shame羞耻
Shock震惊
Smugness自鸣得意
Song不公之愤
Surprise诧异
Suspicion疑心
T
Technostress技术应激
Terror恐怖
Torschlusspanik关门恐慌
Toska忧虑不安
Triumph胜利欢喜
U
Umpty糟透了
Uncertainty不确定
V
Vengefulness报复心
Vergüenza Ajena替代性尴尬
Viraha渴慕
Vulnerability脆弱
W
Wanderlust漫游欲
Warm Glow暖光
Wonder惊奇
Worry担心
Z
?al失落感
引言
抬头看看天上的云朵。你看到的它们是在无风的天空中显得灰暗而笨重,还是在微风中纤弱如丝地轻快飘浮?那远在天边的地平线是否消失在落日余晖的红晕中?
对画家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来说,天空无疑是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他在 1821 年所写的一封信件中,将天空称为“绘画中的主调”和“情感的主要器官”。正因如此,他花费大量时间搜集不同云朵的样子,并为其分门别类。他经常背着成捆画纸,口袋里塞满画笔,走出家门,在汉普斯特得的荒原中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快速描绘头顶上千变万化的云朵,任凭画纸被风吹得窸窣作响,或是雨滴淤滞在颜料上。一回到家,他马上依据最新的气象来分类、整理速写,标明日期、时间和当时的天气情况。
康斯特勃企图精通天空的语言——仔细观赏他的作品,就知道他办到了。不过,他活在人们执迷于分门别类的年代,因此他经常不安地坐着看不停变幻飘移的天空。云是如此难以定型,一如 40 年后艺术批评家罗斯金(John Ruskin)的发现——要将云朵分类,终归是一种“便宜行事而非如实的描述”。每片云朵都会与其他云朵叠合,而后飘离,如此不断地转换叠合对象,直到难以区分彼此。
仰望云朵,你也许会发现,万物同样弥漫着某种情绪,然而天空瞬息万变,这种情绪便倏忽而逝了。
辨识“情绪天气”并加以命名,是一项奇特的任务,你不妨先试着描述此刻的感觉。你的心是否因为下火车后有人正等着你而兴奋地颤动?你的胃是否由于明天是截稿的最后期限而一阵揪痛?引领你走向本书的,是你在书店流连忘返不愿回家,还是纯粹的好奇心?翻开本书之后,你是满怀希望,还是津津有味,抑或是倍感无聊?
某些情绪的确将世界涂成了单一色调,例如汽车打滑那一瞬间所感受到的恐惧,或恋爱时沉浸在欢欣雀跃之中,而有些情绪则像云朵般难以掌控。例如,当你为爱人准备意外惊喜时,可能在满心憧憬中夹杂着一丝不安或害怕——万一他不喜欢怎么办?争吵时会大发雷霆,却又很难知道你的激愤是何时结束,而自我憎恨又是何时开始淹没自己。有些情绪来去无踪,甚至在我们发现它之前就悄然溜走了,比如,当你将手伸向超市货架某个熟悉的品牌时那种短暂的慰藉感。此外,一些正在酝酿的阴郁情绪,比如使我们手指发痒想翻寻爱人口袋的嫉妒感,或驱使我们走向自我毁灭的羞耻感等,就像笼罩在地平线的乌云,让我们急欲摆脱,唯恐它们突然在我们身上爆发。
有时,我们像是驾驭着情绪,其实是情绪操控着我们。
或许唯有更加关注自己的感觉,就像康斯特勃设法捕捉千变万化的云朵一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蒂芬妮?史密斯以品酒师般的鉴赏技术,处理每一种情绪,深刻剖析个中包含的各种混和成分,实在精彩!」 ——《周日邮报》
「这本探讨了一百五十六种情绪的小论文是如此饶富趣味,如果有人打断你的阅读,很可能让你恼怒!……深具教育性和娱乐性。」 ——《观察家报》
「机智风趣,见闻广博,丝毫没有说教味,甚且发人深省!这本书能说服我们,情绪绝非只是关乎神经的事。」 ——《泰晤士高等教育报》
「我太爱这本书的文字!探讨复杂难解的情绪,却写得趣味盎然。这本书为我发掘出许多新鲜情绪,而我竟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亚马逊网络书店读者,莫瑞医生
「从社会文化面向看待个人主观的情绪,值得深思。作者涉猎广博,轻松优雅的文字令人读来满心欢喜。我愿为读者大力推荐这本值得再三品读的好书。」——伦敦书店资深店员
Abhiman 因爱生恨
撰写于约公元前 1500 年的梵语宗教与文学作品总集《吠陀经》(Vedas),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包含的赞歌、咒文和仪式构成了印度教的精神基础,也让我们得以一窥 3500 年前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首度在《吠陀经》中被提及的印地语“abhiman”,即使现代人提及也并不会感到陌生,它在印度次大陆各地是一种很容易辨识的情绪。“abhiman”无法单独用一个英文单词加以翻译,其字面意义是“自尊”,然而,更深刻的含义可从另一个与之呼应的梵语 balam(力量,天城字母转写)来获得线索。
这个深层含义描述的是,由于我们被所爱之人或期待对方能善待自己的人伤害了,继而引发的痛苦和愤怒。其根源是悲痛和震惊,但很快便衍生成受伤的强烈自尊。它在英语中往往被翻译成 wounded dignity(受伤的尊严)或 spiteful retaliation(恶意的报复)等暗指当事人小气的词组。
在印度,“因爱生恨”是一种可以被人们接受、甚至被期待的反应。若能将“因爱生恨”视为我们情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便能明白:打破与家人和伙伴之间关于爱与尊重这种不需言明的约定,将会是多么严重的背叛。
如同许多与自尊有关的情绪一样,“因爱生恨”可能带有倔强意味。有时正是感受到这种情绪的人受苦最深——可谓是一种双重打击。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短篇故事《判决》(Shasti)中,女主角香德拉与她挚爱的丈夫、丈夫的弟弟和卑鄙又爱抱怨的弟媳,一同过着令人难以忍受的贫穷生活。一天,香德拉的小叔子失手杀死他太太,当警方赶到时,香德拉的丈夫惊恐万分。为了解救弟弟,他指控香德拉是杀人凶手。此举不仅背叛了两人的爱情,也践踏了香德拉身为妻子的尊严,并深深伤害了她。
她昂然起身,因为感到寒心和难以平息的愤恨而全身僵硬。于是她承认谋杀,默默入监。泰戈尔描写她的行为乃出于“因爱生恨”所驱使,英语译者也将这个故事翻译成各种版本的译文:“多么难以抚平的愤恨!”“如此热烈、激昂的自尊”“被伤害的感觉让她做出多么可怕的反应”等等。随着行刑日的逼近,香德拉的丈夫后悔了,希望与她和解,然而这个伤害使她痛彻心扉。直到她走上绞刑台的那一刻,仍拒绝迎视丈夫的目光。
互见:屈辱;愤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