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67127
☆张宏杰代表作,揭示乾隆盛世从缔造到崩塌的底层逻辑
☆看懂了乾隆时代,也就看懂了近代中国
☆深刻剖析乾隆的性格、爱情与统治得失
☆读懂大清盛世的繁华及背后的隐忧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要读张宏杰这本《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除了文笔具有古典文学之美,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解构往往能打破刻板印象,提供全新的认知。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才能贴近历史,真正读懂历史。
张宏杰历史书写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从具体的历史人物出发,通过人物身处的时代和个人命运,揭示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
张宏杰写过朱元璋、乾隆、慈禧、曾国藩等各色人物,而清高宗乾隆无疑在这些人物谱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而且他身处的18世纪正是人类文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乾隆之后,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近代”。
乾隆处在一个全球化风起、大革命云涌的时代,历史要求他不仅能够调动传统资源以资盛治,更应具备开阔的眼界,有新的擘画。18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以前,人类进步的脚步一直是迟缓的。从18世纪起,历史开始跑步前进。得益于环球航行、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但乾隆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察觉。这不但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更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这部书里,张宏杰不仅深刻剖析了乾隆统治的成败与得失,也揭示了乾隆的性格和爱情对其统治风格变化的重大影响。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
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大分流”。
第一章 帝国遗产的继承人
一 被八字决定的历史 /02
二 毫无心理准备的接班 /11
三 转变帝国的航向 /14
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
一 政治改革的牺牲品 /26
二 驭臣之术 /35
第三章 统治风格剧变——孝贤皇后之殇
一 长恨歌 /46
二 乾隆十三年的风暴 /63
第四章 权臣的结局
一 张廷玉的过人之处 /74
二 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 /80
第五章 盛世之巅
一 “以民为本” /104
二 “盛世”的武功 /110
三 “盛世”的四个支点 /134
得不偿失的盛世
一
1793 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二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
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得出的这个集大成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
14 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18 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更是蒸蒸日上。1808 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 2.3 加仑脱脂牛奶、1 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 1 英两茶。
而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 11 镑,约合 33~44 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 32 两,而年支出为 35 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 3 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
三
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答应了。
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