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793371
不把教育当成生活本身,就不可能做好教育
30多年教育实践 50多年人生感悟
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 教育生活的深入探究
生命与教育的共鸣共振 追求卓越的攀登跋涉
绘就理想教育蓝图 指明教师发展方向
本书是著名教育教学专家干国祥的随笔集,是他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的文章集萃。书中既有他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阐释,包括罕台新教育小学建设、全人教育理论架构、深度语文实践等,又有他对儒学、解释学等哲学的思辨分析,还有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特别是书中写给女儿的8封信,情深意切、细腻感人,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父亲对女儿追求卓越的指引和期许。
作者的文字通透、思辨性强,是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体悟,展现了他对教育纯粹真挚的爱和执着坚守。本书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001 /自序 我想我还热爱着教育
第一辑 我最好的礼物还没有送出
002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学校叙事之序曲
016 /晨光中的罕台新教育小学
027 /隐匿时刻的隐秘歌吟
034 /我最好的礼物还没有送出
040 /全人教育论
043 /寻找每个人的武功秘籍
045 /怀着创造的喜悦工作
047 /孩子,你的每一步都很美
049 /深度语文碎碎念
058 /一天上好两节课的日子真幸福
060 /长不大,没办法
第二辑 为了爱你
064 /孩子,你必须学会等待
070 /“爸爸,我忘了你的模样”
077 /你是谁
——写在干如云11岁生日
081 /在大河的转折处
——写给12岁生日的如云
087 /让卓越成为你一生的肤色
——写给干如云13岁生日的信
091 /手拈花儿去穿越你的雨季
——为如云14岁生日而写的信
095 /为了爱你,以及自由
——为如云15岁生日而写的信
103 /在你被抛入的世界里做一个自由者
——写给干如云16岁生日的信
110 /或者,生命只是一首伟大而单纯的诗
——写在如云17岁生日
117 /十八岁的意义
——致如云18岁生日
第三辑 思想的跑马场
124 /国学何以可能
126 /什么是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
128 /解释学的自我辩护
130 /重返天真
133 /儿童哲学家
135 /今天,我们读《论语》
137 /《侍坐》里的儒家政治学
142 /自然:知识的浪漫起点,人类的金色摇篮
145 /随缘诠释横渠四句
149 /我们的名字里有银河灿烂
152 /偏爱佛教,超越虚无主义
155 /脱下禅这件湿漉漉的旧衣裳
159 /儒释道和绘画
——和青年画家的聊天
161 /和一位年轻画家的聊天
164 /疯成凡·高又何妨
——听实习教师墨迟讲从画的故事
第四辑 在下山的路上继续攀登
168 /风景与爱人,都得陌生化
170 /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老了
173 /孤独者
174 /天地静穆,万物光辉?
175 /在下山的路上继续攀登
177 /空心生焦虑
179 /虚无与觉悟
181 /让心灵投射在微小而美好的事物上
183 /五十以后,干干净净做自己
187 /干式禅喃
190 /当李一诺遭遇范雨素
195 /缅怀那永远逝去了的BBS争鸣时代
199 /五十而已
201 /就这样榨干身上每一滴油腻
203 /你走过,有没有造就更好的你
206 /世间又少一个本可以趣聊汉字的人
第五辑 知北游
210 /阴山下,河套地,古来游牧农耕争夺处
——知北游前置课程·历史地理篇
220 /敕勒川,阴山下
——知北游前置课程·晨诵
224 /胡马横行阴山侧
——知北游前置课程·晨诵
227 /饮马长城论是非
——知北游前置课程·晨诵
233 /蛾眉一笑塞尘清
——知北游前置课程·晨诵
236 /知北游起点:杭州
238 /京口瓜洲一水间
——古人如何知北游
241 /一路向北!
244 /出塞!出塞!
247 /成吉思汗简单明快的胡马生涯
自序 我想我还热爱着教育
我已停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拒绝去爱一切事物——除了食物。
我让自己像一个未经教化的土人,每天为着三餐而奔波劳碌快乐。
然而,只有在偶尔又被提及教育时,我的灵魂才会颤动,思想发光,精神舞蹈,不可理喻的词语近乎自动地完成它们的任务。
唯有那把我伤了的,才能再度把我拯救?
我还需要时间去确认,但我也知道,真的没有其他道路可能抵达我心的彼岸。
少年时候,为了确认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从佛经开始,翻读包括大多数四书五经,一部分诸子百家——同时用心理学、西方哲学作为解读的助手。哦,还有若干个宗教的不同的圣经。
然而,我没有在最伟大的典籍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或许,我一直在误读,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打开经典。
我应该聆听而不是视阅(看),我应该借书籍的指引好好生活,而不是把读书当成生活。
我应该去爱书本外的整个世界,包括那并不美丽的部分,这才是最伟大书籍的一致教诲。
最伟大的书籍不会告诉我们去爱书籍,只会告诉我们去爱书本外的真实生活。
不是要丢弃书籍,而是要把它当成柴火燃烧——而食物则是生活本身。
于是,带着这样的领会,我回到曾被我鄙弃的生活,以及工作,也就是教育,教育生活——不把教育当成生活本身,就不可能做好教育。那一年,我二十七岁。
于是,它携带着我走了那么远。
它给了我无尽的欢乐,最后,又给予致命的打击。
我以为自己已经心如死灰,但终究逃不过死灰复燃的宿命。
还将在无数个黎明翩然起舞吗?
我不知道,我仅仅确认,唯有教育,才能唤醒我继续去爱这个世界。
怀着创造的喜悦工作
平凡教师和好老师的区别是什么?
一天工作的疲惫,带给平凡教师以厌倦,平凡教师就是怀着厌倦努力工作的人。
一天工作的疲惫,带给好老师以深深的满足,好老师带着喜悦教书育人,他或她甚至无法区分生活和工作,因为它们是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有着完全一致的幸福。
平凡教师听命工作,教育大纲就是他或她工作的边境线;卓越教师将创造带入一切领域,仿佛教育这件事自从有了他或她的存在,从此将与众不同。
喜悦,可能来自对生活的感恩——这是草木和昆虫的喜悦,是一切生命的喜悦。就像草木感恩黎明的阳光,我们确实没有理由不赞美这个宇宙,尤其是自有生命以来的无尽奇迹。即使我们不幸生活在某个可诅咒的时代,也仍没有理由因此将自己的生活一并诅咒、抹黑、颓废。
喜悦,可能来自对孩子的喜爱——这是源自我们生命深处的母性或父性的喜悦。从事教育,本就是从事人世间最奇妙的事业,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同意:我们面对的,确实是宇宙间最可宝贵的珍奇。哪怕仅仅是因为基因的安排,孩子的笑脸仍然胜过钻石、稻谷或者电子屏幕。
而最深的喜悦来自创造,来自生命在岁月里的不断拓展。不只是农民收获庄稼的喜悦,不只是工匠献出器具的喜悦,而是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喜悦:在创造中生命没有重复,它永远站在进化的最前沿,不断地加深宇宙的深度。
大自然本无所谓进化,在无方向的无尽演化中,我们把创造我们的这条轨迹称之为进化。
而人的世界一直在谋求进化,当一个农民或工匠谋求进化,她或他也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或科学家。当一个教师谋求进化,她或他就是参赞着天地之化育,接过了造化或上帝借她或他之手继续着的事业。
教育是塑造生命的事业,按部就班将复制按部就班,冒险将复制冒险,喜悦将复制喜悦……唯有创造不是复制也无法复制,它只能去启发、被追随、被超越。
怀着创造的喜悦工作,就是让生活和工作成为艺术,成为科学,成为不断结出新果的源泉。
一天上好两节课的日子真幸福
少年时吃肉喝酒,中年后吃菜喝茶,这是生命不同阶段的幸福。
但一个人最深的幸福,应该和他最终的志趣有关。所以今天早上我问自己,过去岁月里哪一段日子最让我感到幸福,我自己也想不到,答案竟然是“一天上好两节课的日子最幸福”。
我有过许多高峰体验:连续啃读数十天经典后的某个深夜,忽然对宇宙万物有了全新的觉悟;在重重压力下,上出一堂超越了自己历史高度的课;上千人的会场,用绍兴腔普通话,把全场带到另一个世界……
但幸福不同于高峰体验,幸福要温和得多,却可以通过规划可靠地获取。高峰体验总是和灵感有关,它需要努力,需要投入,但努力和投入并不能确保这一神秘时刻的降临。艺术家们的痛苦,就是他们的职业成就高度依赖这种体验,但高峰体验和灵感却像是街上偶遇的美女,惊鸿一瞥,却难再遇。
人需要偶然的高峰体验,还需要稳定可靠的日常幸福,否则他的生命要么过于疯狂,要么过于平庸。
对我而言,一天上好两节课,给了我很朴素但也最坚定的存在意义,我知道我脚踏在大地上。
也许是基因,也许是童年,也许是疾病,对于生活和工作,我从来不是个安分的人,不愿意过平常日子,丧失了激情就仿佛丧失了全部。
但如果一味去追逐激情与灵感,事实上也就意味着把自己逼上那条看似卓越但很危险的道路。这样的矛盾曾几乎把我逼疯,我总觉得生活毫无价值,眼前的世界除了平庸就是平淡,一天天重复的日子,人们不过是延续着动物的本能,却自以为是自己在选择和决定命运。
似乎我想彻底地超越肉身,寻找生命的真谛;想超越日常生活,虚构一个彼岸的王国。
所以在外人看来的平淡日子里,其实我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一边是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与诅咒,一边是对任何虚伪价值的反抗,从而试图从虚无中自己闯出一条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就这样,直到某一年,突然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就是在普通教室里上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成就,一种快乐,甚至,就像是一种可以规划的幸福。
它是一种劳作,事先需要用力地开垦土地,细致地耙土,认真地播种……然后和阳光、雨水一道,和更年轻的生命一道,感受枝丫的拔节、花的开放和青涩果实的凝结。
当然它也有可能挫败,并殃及一整天的幸福,甚至如台风降临,惶惶不安。痛苦总是幸福的伴生者,但这恰恰就是生活意义之所在,没有痛苦的幸福是无法想象的,它甚至就是虚无和虚构。
但是生命就此安定下来,每一个日子都成了可以期待的。
再然后,阅读经典时获得的本来虚无缥缈的概念、名词,现在就成了活泼泼的。所有最高级的词语,本就源于生活,并可以和日常生活对峙、对抗、和解、共鸣。日子不再割裂,存在不再虚无,但是,生活并非成为安宁、恬淡的流水,而是需要每天坚持着水往高处流,需要蝴蝶逆风飞翔。
是的,每天上好两节课真的很不容易,它需要我真的用一辈子去备课。
就像诗人,每天寻找着诗意,琢磨着词语,然后突然有一天才能“妙手偶得之”,而我则是可能用几十分钟、一两小时备出一堂自己觉得还算满意的课。
也只有做到既用一辈子备课,具体到某节课又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备课,这样才能确保日常的教师生涯是能够获得创造的快乐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幸福的。
在他的讲话中,在他的文字中,没有虚无阴冷,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浅尝辄止,没有自我表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有的是文本、学生、老师、知识、生活、生命的深入探究和共鸣共振,有的是生命意义追问的心路历程,有的是知识的伟大魅力,有的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感悟心得。
—— 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东强
理解了浩瀚宇宙中人类的孤独,理解了漫长进化中人类的偶然,理解了生命与心灵的无限复杂、精微,理解了有限生命的无限意义,理解了所有的知识、技能、规则都是人类在宇宙中创造出来的神奇,并愿意在特定的历史中去创造尚未规定的未来,这才是教育的意义,也是全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 干国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