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79998
《泰州学派思想研究》首先对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的人物设定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在此基础上,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泰州学派七位主要人物,深入考察了这些人物的生平、著述、言行及其历史地位等问题。本书对泰州学派思想进行了仔细解读,揭示了泰州学派的整体思想风貌,指出其思想作为中晚明时期民间儒学的典型形态,值得我们加以充分关注和重新评估。
20世纪初,近代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之际,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备受关注,刘师培和吴虞等撰文表彰王艮以及被认为是泰州传人的李贽,现代新儒学第一代人物梁漱溟对王艮尤其是泰州后学更是推崇备至,这说明泰州学派在明代思想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泰州学派在阳明后学中是一支个性鲜明、色彩独特的思想流派,与擅长思想论辩的其他阳明后学诸子不同,泰州诸子大多出身平民或属于底层士人,故他们的思想言行与精英士大夫相比确有诸多不类之处,他们热衷在社会基层开展讲学,然其思想关怀仍在于维护儒学价值和重整社会秩序。
《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从“泰州学案”的重新厘定着手,暂时搁置了那些没有明确师承关系的所谓泰州学人,集中探讨了王艮、王襞、王栋、颜均、何心隐、罗汝芳的思想学说。本书分析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第一章绪论:泰州学案的重新厘定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泰州学案之设定
第三节赵贞吉与泰州学派
第四节耿定向与泰州学派
第五节李贽与泰州学派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王艮:泰州学的创立
第一节家世与生平
一安丰盐场
二身份转变
三拜师阳明
四布衣儒者
五学凡三变
第二节现成良知
一问题缘起
二良知见在
三日用即道
四余论
第三节淮南格物
一“形成说”再议
二道学与格物
三格物安身
四余论
第四节学与政
一政学合一
二讲学为先
三出入为师
四明哲保身
五王道论
六讲学与乐学
第五节结语:孝弟与师道
一孝弟
二师道
三小结
第三章王襞:恪守家学传统
第一节生平及家族
第二节良知见成
第三节乐即道也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王栋:诚意慎独之学
第一节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反对“以知是知非为良知”
第三节良知之上“不必加致”
第四节良知本体、人人具足
第五节从格物认取良知
第六节意是心之主宰
一诚意一言,关系总要
二意是心之主宰
三独即意之别名
第七节小结
第五章颜钧:思想与实践的宗教趋向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生命体验与乡村教育
第三节“放心体仁”与“开心遂乐”
第四节急救溺世的政治主张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何心隐:乡村改良运动的实践家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乡村改良运动
第三节以“讲学”为生命
第四节原学原讲
第五节小结
第七章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
第一节生平学履
第二节仁学思想
一“求仁”宗旨
二《中庸》与“仁学”
三《易》与“仁学”
四仁即是心
第三节孝弟慈
一孝弟慈
二赤子之心
三源头与后来
四日用即道
第四节良知说
一良知评议
二良知见在
三破除光景
四当下与因时
第五节身心观
一身心灵妙
二身心不离
三形色与天性
第六节天心观
一问题由来
二天心人心
三魂只去来
四上帝监临
五宗教趋向
第七节结语
一万物一体
二政治化取向
三历史评价
第八章结论:关于泰州学派定位问题的几点探讨
附录“名教罪人”抑或“启蒙英雄”?
——李贽思想的重新定位
征引文献
“吴震著作集·阳明学系列”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