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49854
读懂中国发展路径,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么看、这么干!
★蔡昉领衔之作,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蔡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立足中国现代化科学内涵,阐述落地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任务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等科学内涵出发,
揭示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补足的短板,从具体举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未来发展路径,每个人都要看懂!
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下一个五年航标,其中关于实体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双循环格局、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教育公平、收入分配等等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
★读懂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决策,把握个人发展和财富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自信与自觉,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领衔之作,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出发,立足于高质量发展,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治理、共同富裕等维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与发展路径,帮助读者读懂中国发展方向,为未来行动和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前言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序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关键路径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
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成功规避“发展陷阱”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空特征与实践逻辑
第二章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格局
从新发展格局看清下沉市场新趋势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经济、政策与投资
第三章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策级战略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与潜在影响
把握建设统一大市场指导思路的精神实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市场主体行为
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专业化分工的内在逻辑
第四章 创新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
广义数字治理与平台治理难点
中国政府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化
企业创新模式:从国企创新谈起
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资本
第五章 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共同富裕的三大途径
促进共同富裕应全面融入人的现代化
“一体两翼”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的新超越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在实现这个中长期目标的过程中,要克服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冲击,解决随时出现的短期问题。为此,应当着眼于既解决紧迫的挑战难题又推动实现远景目标,揭示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补足的短板,并从具体举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江小涓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现代社会治理不像一些经济学家讲的那样,要么市场,要么政府。在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下,公民、社会组织、市场、企业都可以参与治理,我们原来讲所谓有外部性因而需要政府伸手的领域,有些可以通过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通过各方的共同治理来完成。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我们需要深化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经济现代化发展大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从而坚定信心,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战略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实现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贾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指导文件,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新时代“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仍然行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未来30年将是中国现代化的冲刺阶段。如果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完成政治和社会转型并赶上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我们不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也将创造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周黎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中央提出了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在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系统反思中国政府治理的传统性特征、内在逻辑以及过去40多年的演进路径,预判未来可能的变革方向与挑战。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如何锚定未来三十年航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以及战略安排与重大原则。
那么,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提出并深化的?有哪些内涵特征和内在要求?应怎样理解其战略部署和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及内涵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下探索出的新道路,是在全面深刻总结贯穿百年党史主题主线时提出的重大新论断、新概括和新命题。
在2021年“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4个月后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表示,“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事实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的过程。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系统论述,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对它的内涵特征要有更为充分的认识。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的基本特征。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根本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
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上的具体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总结和专门概括,尚属首次。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上述本质要求的落脚点。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逻辑出发,二者之间的关系应
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
从两步走战略安排到系统协同路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应当蹄疾步稳、有序
推进。
战略安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必要而充分的风险预案。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
考验。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五大原则,并使用更多的策略方法。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项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为
此,报告在其他部分相应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人民民主是应有之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内在要求。报告还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中,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双循环则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国内大循环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部分,其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亟需增强。具体而言,需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
放,锚定高质量发展航标,统筹发展与安全,协同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挖国内市场空间与潜力,以市场化法治化持续激发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前越来越重视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畅通高效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安排。这背后也预示着,中国的内需和外需将出现一定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外需将面临长期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这种调整给扩大总需求带来较大挑战,扩大内需的重要性随之跃升。这种结构性变化影响深
远,再加上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二十大之后的5~10年,中国外贸发展尤其是商品贸易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将有所下降,但服务贸易的比重将逐步提升,全球贸易结构也将呈现分化趋势,新兴市场进一步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只有重点解决制约国内需求的堵点和难题,才能在极端情况下确保国内大循环高水平顺畅循环。未来内需潜力的释放,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练好内功,实现消费、制造、科技、投资、服务、金融等全方位循环,重点是推进科技与消费的同频
共振。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应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在供应链安全、敏捷柔性、价值创造、生态协同等方面多维推进,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通过强大、可控、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企业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产业链核心环节留在国内的同时借好国际分工的“力”,进一步促进内外双循环,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中国企业应抓住高质量发展机遇,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为契机,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打造“有数企业”,提升“战略母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一些投资规模大、辐射领域广、引领带动强的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引领未来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下一个三十年航标。面向未来,应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以市场化法治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