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76014
-
文贞姬是韩国诗坛巨擘,《我们去摘玫瑰花:文贞姬诗选》是诗人的诗歌自选集,所收录的179首诗作选自诗人在1973—2014四十一年间出版的十三部诗集。这是诗人首次携大量诗作与中国读者见面。
-
文贞姬的诗作诗风自然真诚,诗性触角敏锐,诗行间有诗人纯真与赤诚的诗心。她真诚俏皮,“我坦白/游走欧洲/我只想到爱情”;她反躬自省,“很久以来它们并不真正属于我/而属于我爱的男人/和我的孩子/但是此刻,我脱掉上衣/赤裸裸地抱着冰冷的机器/彻骨地感觉到这两个乳房属于我”;她洒脱自在,“开口就谈孩子和神经痛/比果实更大,比落叶更红/日益茂盛/肥沃而美妙的季节来了”(《中年女人之歌》);她悲悯深刻,“那么多女学生都去了哪里/是否没能在高楼大厦的丛林里成为国会议员/长官、医生,没能成为教授、企业家和职员/仍然像狗食里的橡子到处遭人嫌弃/为了生计辗转漂泊?/是否没能融入辽阔的世界/仍被囚禁在厨房和卧室里”。她的诗确凿无疑地属于当代。
《我们去摘玫瑰花:文贞姬诗选》是韩国当代诗坛重量级诗人文贞姬的诗歌自选集,所收录的179首诗作选自诗人在1973—2014四十一年间出版的十三部诗集,含《失眠》《喷泉》《祖母和母亲》《爱情旅馆》《“嗯”》《在机场写信》等多篇名作。
诗人在诗作中对自我深刻挖掘与剖析,检视爱情、观照家庭、省思历史、反思母亲乃至祖母留给自己的影响,展现出生而为人、生而为女人、生而为诗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怀疑精神和否定视角。诗风自然真诚,诗性触角敏锐。其中多篇诗作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这是诗人首次携大量诗作与中国读者见面。
目 录
译者序1
2009 年版序1
我的悲伤,我的宝石——写在《我们去摘玫瑰花:文贞姬诗选》增补版序1
第一部
看雪3
挽歌5
被鸟追逐的少女7
幽灵8
暴风雨10
失眠12
鸟群14
豆15
牛17
宣言19
正月日记20
鸟的行踪22
凝视24
村长26
忏悔诗I 28
冬季日记30
酒瓶之歌32
在异国34
四月36
面朝大海38
孤独40
宝石之歌42
擦拭餐具44
黄真伊之歌I 45
爱不是火47
信49
献给年幼的爱51
雨的爱53
吸血鬼54
白头翁56
眼泪58
野蔷薇59
写给儿子61
哭婢63
枕头65
指甲68
山火70
小厨房之歌72
四十岁的诗74
这个秋天76
离别之后78
遥望南汉江80
哥哥83
中年女人之歌86
小镜子之歌88
我是坏诗人89
再见,蝴蝶91
切草莓93
等待的回信95
新绿97
初秋的黄昏99
擦玻璃窗101
我的爱情103
……
译者序
最初读到文贞姬诗歌的时候,我特别惊讶于她作品中流露出的批判意识和嘲讽语调,感觉这位年届七旬的女诗人现代意识强烈,诗性触角敏锐,于是下意识地搜寻我国与之同龄的女诗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书写个例还真不多见。
更为遗憾的是,这样的优秀诗人至今尚未在中国读者面前亮相。趁着翻译文贞姬诗集《我们去摘玫瑰花:文贞姬诗选》的机会,我得以认真拜读了她的作品,更加感觉很有必要早日向中国读者介绍。
文贞姬,1947 年出生于全罗南道宝城郡,毕业于东国大学国文系,获得首尔女子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69 年,二十二岁的文贞姬获得《月刊文学》新人奖,携诗作《失眠》《天空》登上诗坛,从此以后始终走在现代诗创作的前沿,堪称韩国女性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
“经过长久的哭泣,/碾碎黄金时间之后,/只留下我的悲伤,我的宝石。”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文贞姬的诗歌是岁月留下的宝石,这宝石里包含着曾经的哭泣和悲伤。作为女性诗人,文贞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得天独厚的诗意通道。她检视爱情、观照家庭、反思母亲乃至祖母留给自己的影响,而她最为独特的地方恰恰在于怀疑精神和否定视角,比如《爱情旅馆》,起笔平静而随意,漫不经心地呈现出身体里的爱情旅馆、教堂、诗人,到了中间则陡转直下,借由“某著名教授”之口指出“最近我们国家最多的有三样/爱情旅馆、教堂和诗人”的事实,诗人引以为荣的财富突然沦为庸俗的时髦,难免“浑身颤抖”,不料一番煞有介事的“反省”之后,“期待着不可能的爱情/今天我又去了爱情旅馆”。这里的不动声色的自我剖析的确动人心魄,自然让我们对诗人心生敬意。“现在,辽阔如海/风声阵阵的富足年龄/也被我愉快地夹在身份证里/提着巨大的旅行箱/我健步如飞/我拥有的只是荡漾的自由/和咸涩如盐的孤独”(《祖母和母亲》),自信满满、自由自在的年龄,自给自足的旅行,短短几句刻画出功成名就的现代女性形象,然而很快,这样的形象就被打破,“可是为什么/我以为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去世的祖母和母亲/一声不响地跟随我/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事无巨细都要干涉/小心小心,小心走路,小心野兽”,原以为自己是独立的存在,却始终生活在母亲和祖母的影子里,这是个人的体悟,然而推广开来,何尝不是每个人的宿命呢?
当诗人把这样的发现和警醒应用于更多的女性和更辽阔的
世界,一丝悲凉和悲悯便在诗行之间洋溢开来。《小厨房之歌》《处容妻之歌》《造水的女人》《那么多女学生都去了哪里》《洗头发的女人》《乳房》《通奸》等作品描写爱情中的女人、传统家庭中的女人、世俗眼光中的女人、社会关系中的女人,笔调充满深刻的嘲讽意味,嘲讽传统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想象,同时也嘲笑自己对于社会集体无意识的屈服和顺从。“很久以来它们并不真正属于我/而属于我爱的男人/和我的孩子/但是此刻,我脱掉上衣/赤裸裸地抱着冰冷的机器/彻骨地感觉到这两个乳房属于我”(《乳房》),诗人的觉悟因为真诚而感人,她只是在生病之后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身体属于自己,当然这种觉悟又显得无比宝贵,宝贵在于她挣脱了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体上的想象和逻辑。“ 她在煮土豆汤吗?/放入牛骨头,守着燃气灶/被热气熏三个小时,煮完土豆汤/幸福地看着下班归来的丈夫/用十五分钟津津有味地喝光?”(《那么多女学生都去了哪里》)当诗人自己到了母亲乃至祖母的年龄,看见青春饱满的女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怎能不感慨万端?既然已经认识到那是万人必经的通道和千百年重复的老路,诗人就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继续受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压抑,通过“撒尿”这个简单的、日常的、隐秘的动作,诗人来了个小小的革命。“你身体里的河水/踏着和煦的节拍渗入泥土的时候/倾听你和大地终于融为一体的声音/倾听绿色生命欢呼的声音/我的高贵的女人啊”(《造水的女人》),诗中母亲对女儿的嘱托和期望显然超越了《祖母和母亲》中的期望,具有了生命的自觉,体现出自我的觉醒。
……
在机场写信
亲爱的,一年之内不要找我
我要去度假,婚姻安息年
那天我们俩并肩而立
无论喜悦悲伤都会不离不弃
宣誓结婚之后
一路走到今天
沙漠有绿洲
不,应该说是绿洲拥有沙漠
我们在里面扎下须根
长出茂盛的枝叶
不过,一年之内不要找我
士兵都有假期
工人也会休假
甚至安静的学者
也有为自己充电的安息年
现在我要给自己一个安息年
亲爱的,一年之内不要找我
我会把自己找回来
我们去摘玫瑰花
——在弗里达·卡罗故居
这个著名女人的家
建在破碎的骨盆上
这个女人的家
在蹂躏初冬的加勒比海风中
像背阴植物似的无声地呐喊
在发卡、蕾丝内衣
和唇印依然清晰的茶杯间
心碎的石榴突然迸发出悲伤
婚姻是蓝花盛开的痛苦的神殿
嵌在额头的好色丈夫如神如魔
紧身内衣勒紧流血的子宫
躺在床上
只是画画,画画
这个女人的家
终于变成灿烂如钢铁的画
一切都没有了
爱情、疯狂、革命
什么扫过才会这样一无所有
这样空旷的庭院
有空就去摘玫瑰花吧
享受此时此刻吧
只有骷髅在扭曲着身体大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