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8546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作者从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出发,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内涵、丰富实践与内在逻辑。用一个个生活中可观察、可感知、可触及的案例,打破西方民主思维定式和话语陷阱,展示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方式,让世界更加读懂中国。
本是一部从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日常生活的路径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著作。通过国际比较、制度发展、理论分析三个维度,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场景、新实践、新成就,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作了生动诠释和精彩解读。视野开阔、富有学理,案例生动,是一部扎根基层、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全新力作。
序 一 今天,我们还是要谈民主 / 桑玉成 / 001
序 二 在生活中实现民主的意义 / 杨雪冬 / 001
序 三 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 佟德志 / 001
自 序 民主更是一种生活政治 / 汪仲启 / 001
绪 论 在生活政治中重新思考民主 / 001
1. 重新思考民主 / 005
2. 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民心政治 / 010
3. 到生活政治中去感知民主 / 014
第一章 以小见大:从社区政治透视民主的结构与过程 / 021
1. 花园小区的“先天禀赋” / 023
2. 治理结构与“三三制” / 024
3. 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 028
第二章 工人新村: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空间的基层实践 / 039
1.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中国 / 041
2. 人民城市的空间基础 / 046
3. 工人新村的建设与更新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力量 / 051
第三章 苏河贯通:产权保护与“当代六尺巷” / 057
1. 苏河岸线贯通与空间争夺 / 059
2. 民主政治要有能力实现“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平衡 / 063
3. 全过程人民民主应有能力在多元利益诉求中实现最优解 / 067
第四章 基层立法联系点:跨越科层的民意传递 / 079
1. 从代议制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081
2. 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制度的优化创新 / 087
3. 组织化的群众意见表达与自由化的多元利益竞合 / 091
第五章 共识政治:重大公共决策中的参与和动员 / 099
1. 医保改革:重大改革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式 / 102
2. 五年规划:大国规划中的民主和参与 / 107
3. 疫情防控: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 111
第六章 市民热线:有求必应的现代政治神话 / 121
1. 人民群众畅通表达意见和诉求是民主政府的应有之义 / 124
2. 现代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 128
3. 构建中国特色的回应性政府和行政民主 / 134
第七章 协商议事:社会治理共同体如何可能 / 141
1. 城乡社区的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 / 144
2. 何以基层:理想的民主政治的规模 / 149
3. 何以自治:三会制度重塑社区治理结构 / 152
第八章 政治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161
1. 始终注重回应并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 / 164
2. 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才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 / 170
3. 美好生活来自于共同的奋斗 / 172
结 论 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 181
命题一:民主是一种生活政治 / 188
命题二:民主是一种身份政治 / 189
命题三:民主是一种过程政治 / 190
命题四:民主是一种共同体政治 / 190
命题五:民主是一种民心政治 / 191
命题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形
态的集中表达 / 192
后 记 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为何如此重要 / 196
序一
今天,我们还是要谈民主
仲启新著《民心政治: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出版,值得庆贺。庆贺是两方面的,一是对仲启出版新著的祝贺,二是对又一种视角谈民主问题的庆贺。
日前,应天津师范大学佟德志教授的邀请,在他主持的“大家公开课·全过程人民民主”系列中开讲第一课,我的讲课题目叫作“今天,我们怎么谈民主”。
现在应仲启之邀,为他的新著写个序,我就把题目稍微变换一下,改成了《今天,我们还是要谈民主》。
在世界政治史上,民主是人类最为朴素也是最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是人类用以解决集体生活的困境和难题的基本手段和途径。2021 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这一论断指明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民主价值。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实务界,人们似乎谈民主少了,甚至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忌讳。一些学者对民主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把民主作为一个批判对象。一时间,民主失败
论、民主阴谋论、民主威胁论等论调不绝于耳。这些论调对民主的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民主的发展带来了认识上的阻碍。那么,这些质疑的声音是如何出现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民主,如何认清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
立足于当下的国际国内社会,我们也不难发现:
第一,当今世界的民主正在遭遇挑战。近些年来,一些经典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冲击,例如民粹主义、极权主义、政治极化等,都给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带来了挑战。这些问题导致现代政治发展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经典的民主理论和民主模式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了反对。但实际上,今天各个国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真的都是由民主导致的吗?人们关于这一问题往往缺少深入的思考。实际上,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必须要深入发掘这些影响因素,并且区分哪些影响因素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而不能将一切社会问题都归咎为民主的错。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的民主模式、民主制度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价值就要被否定,认为民主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或是认为民主对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一种威胁。我们要研究的是,世界各国应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有的民主制度,使民主更能够适用于本国国情,并且更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当民主问题发生时,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解决民主带来的问题,如何通过配套的机制和措施对民主加以完善和补充,而不能因遭遇了挫折和挑战就放弃民主。这也是我们对待民主应当秉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我们必须要构建出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实践道路。这不仅对本国的政治发展,而且对人类的政治文明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缺乏民主制度曾带来的惨痛教训,依然值得深思。民主固然历来遭受挑战,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民主,不能没有民主制度。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伟大征程。在这个决议中,再一次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为什么会有如此惨痛的教训? 1980 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深刻总结了这个教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这一论述的深刻性在于,明确认识到了制度是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问题。邓小平还说,旧社会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比较多,而民主法治的传统比较少。所以,在未来的民主化道路上必须吸取这样惨痛的教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围绕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愿景,“任重道不远”。党的十五大报告最早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又分别进行了重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在 2021 年,我们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愿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且继续朝向第二个“百年”愿景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接下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规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个百年的目标愿景中,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建设、民主发展的任务很重,同时,时间又极为紧迫,所以叫作“任重道不远”。
从这样的一些背景来看,我认为,关于民主的问题,不是谈多了,而是谈少了,需要多多的谈。
仲启从民心政治的视角,谈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事情,我认为是非常富有启迪的。民主需要建构,更需要培育,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相信,仲启对民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对于我们认识民主、理解民主、认同民主,都会是有益的。
是为序。
中国政治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桑玉成
2022 年 7 月 28 日于上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