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74791
1.给深陷无力感的你的能量提升课,适合每个人阅读
“具体不清楚怎么回事,我总觉得我的人生缺乏干劲。”
“我总觉得必须改变现在的自己。”
“现在我虽然不存在养家糊口的问题,但还是心有不甘。”
“像现在这样下去真的没问题吗?”
……
有的人掌握着很好的资源,却没能令其充分发挥作用;有的人明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但就是懒得采取行动。于是,25-35岁的年轻人,40岁前后就闭门不出的人,或者临近退休年龄的人,都会有对现状说不出、道不明的不满,“想改,但改不了”的很不爽的现象。
本书以科学为依据,介绍了一系列成为内在强大的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教你加强改变现状的意识,改变固化思维,摆脱过去的束缚,赋予自己应变万难的力量,抵御多变的外部世界。
如果你正被“空心病”折磨,这本书可以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是一名职场“社畜”,这本书可以让你成功上岸;如果你正遭遇中年危机,这本书可以让你突破瓶颈;如果你正为延迟退休后不知怎么度过漫长的职业生涯,这本书可以让你顺利划向退休。
2.内容通俗易懂,以生动的案例代替枯燥的理论
本书不事理论铺陈,语言朴实无华,极少堆砌心理学成功学专业概念,用生动的案例带给你切实的帮助,跳出了大多数成功学只说不练的常规,以逻辑井然的步骤、细致入微的讲解,教你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认知,树立自信,最终成为不易被外界动摇的强者。
作者引用了大量亲身经历,父亲嗜酒如命,给他带来痛苦的记忆,对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深远。他用意志力和专业技能改写了对过往的负面解读,甚至从潜意识里抹去了痛苦的回忆,成为内心强大的自己。
3.小开本设计,便于阅读
本书为便携小开本,章节短小,分段频密,文字量适中,让阅读变得轻松,甚至成为一种享受,便于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充电。可以作为案头或床头必读书,随时随地翻阅。
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却无法执行;
以前的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
昨日的常识已被完全颠覆;
……
我们正处在“乌卡时代”,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为了在这样的时代立足,我们需要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强大”。
日本营销管理咨询师横山信弘以科学为依据,围绕着“为了成为不易为外界变化所动摇的人,必须逐步改变自己”这一主题,介绍了“变成全新的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减轻不安的秘诀、把烦恼变成思考的技巧、即使发生计划外的情况也能处变不惊的矩阵思考法、不被感情左右的俯瞰力、从过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的方法等;推荐了三种实操性强、切实有效的练习,即幸福体验与不幸体验的数值化、增加成功体验的意识训练、改写过去的方法——转换次感元。通过这些方法与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量,成为不会轻易为外界所动摇、应变万难的强者,拥有幸福、精彩的人生。
第一章 强者的新定义
为了在变化剧烈的时代生存下去,我们需要什么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优势都会很快过时
是承担改变的风险,还是承担不改变的风险
不要用登山思维去思考,而要用漂流思维去思考
掌握可以顺应变化的“强大”
人生是各种偶然的堆积
固化自己的未来,风险很大
漂流所需的两个要素
“足够了”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
钝感力不具参考价值
思维程序因“刺激强度× 次数”而改变
增强变化耐性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 用知识武装自己
解除来自父亲的“魔咒”
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
“想改变,但不行动”的思维方式的共同点
比寻找软弱的理由更加重要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
自我解析幸福的技巧
减轻内心不安的秘诀:把计划外变成计划内
思考活动三要素,超级信息化社会最需要哪个
烦恼与思考的区别
把烦恼变成思考的技巧
概率论和再现性:判断标准所需的依据
选择困难症患者的不足之处
矩阵思考:即使发生计划外的情况,也能处变不惊的思考法
掌握不被感情左右的俯瞰力
渊博的知识,可以造就不易被动摇的自己
第三章 尝试新体验
行动改变,价值观就会随着改变
准备好土壤,及时抓住契机
三种优势感觉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优势感觉会因环境而变化
体验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使刺激达到最大量级
外在体验与内在体验
消极想法总是不自觉地追赶过来
利用意志,率先进行未来的体验
自我开发能够产生追加体验的外在体验
接受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并做好充分准备
积极的新体验与消极的新体验
选择与当下状态正好相反的新体验
使变化耐性不减弱的方法
让人发生剧变的契机,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
契机是结果论,所以我们才一直追寻
探索过往契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上都是细节
构成契机的要素
不断去尝试各种很小的新体验
改变环境
巧妙利用压力耐受强的时机
尝试容易上瘾的事情
置身于能让自己产生“那股劲”的环境中
第四章 从过去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事实不能改变,但认识可以改变
练习一:幸福体验与不幸体验的数值化
养成发现“某些好事”的习惯
时常关注自己的感觉,给感觉水平打出真实的分数
把感觉数值化,你会明白当下的真实的自己
体味快速而巨大的变化
练习二:增加成功体验的意识训练
从做了20多年的噩梦中解脱出来
练习三:改写过去的方法——转换次感元
不是抹去事实,而是让你忘却那时的感觉
把菜鸟从苦闷中拯救出来的方法
建立起全新的信赖关系
后序
所谓强者,是如何界定的呢
不被担忧与恐惧所动摇,时刻保持冷静头脑的人。
不被失败与风险所动摇,富有挑战精神的人。
不被困难与压力所动摇,能富有逻辑地思考解决方案的人。
不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动摇,能保持清醒头脑的人。
像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强者吧。
如果单纯从“强者”这个词来想象的话,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或具有强健的体魄,或具有坚韧的精神,或具有战胜对手的实力等各式各样的高大形象。然而,我脑海中强者的最重要共性是不被动摇。
有些人一听到“强者”二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掌握着很大权力的人,但请冷静地思考一下,其实此种情况下不动摇的是他的地位,而他本人是否强大则另当别论。
任何人都可以变成强者
我是一位咨询师,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深入企业中,帮助企业顺利达成既定目标。我成立的公司名叫阿塔克斯销售集团,是一家咨询公司。我为公司制定的理念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营销支援公司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公司拥有了为NTT DoCoMo、软银、三得利等知名大企业,以及活跃在地方城市的小企业等各种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业绩。
我公司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人才济济。我公司拥有众多受到企业支持与信赖的咨询师,除了作为社长的我本人,一年演讲或受邀参加研讨会200场以上的有2人,150场以上的有3人,100场以上的有2人。
有一次,我被一位媒体人士问道:“横山先生,莫非您与山北阳平先生是同一家公司的?”“我们在同一家公司,山北阳平是我的下属。”我回答。
山北阳平的畅销书《越能出结果的领导越不容易被动摇》(“读者选择的商务类图书大奖赛2018”排名第八),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叫“介入式管理术”的管理方法。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3本著作。他是一位异常活跃的人物。杂志或报纸等媒体与我公司联系时,现在往往都不找我了,很多人都指名道姓地要找山北阳平。
即便是山北阳平,在最初的时候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强者。山北阳平原本是位音乐家,还从事过手机销售的工作。在进入我公司后,他自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也算是一个自我改变的例子吧。
山本夏美女士也在成为我的部下后扩大了活动的领域。她成立了一个专门支援职业女性的组织——“讲逻辑的可爱女性会”,简称“逻爱会”。她在圆满完成咨询业务的同时,还作为由100多名女性组成的组织的领头人,出版图书,为线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等,声名鹊起。
我还有一些部下,别看不怎么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他们在工作的第一线拥有惊人的人脉关系,只要他们一招呼,规模为一兆日元大企业的部长就能来几十位。
我的这些部下在刚进入公司时并不是现在的样子,经过几年的培养与锻炼,他们变得敢于挑战难度更大的工作。曾经有一位员工,刚进公司时说他最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可一年后他便能站在50人、100人面前从容地进行演讲。
帮助客户公司制定出高标准的目标,并且让他们“绝对达成”这个目标是我部下的日常工作。因此,我觉得我的这些部下都可以被称为强者。而这个以“绝对达成”著称的咨询公司的统帅是我。我于2015年在日本成立了一个由一般企业经营者参加的经营者团体——“绝对达成社长会”,我正在把这个团体往全国各地扩展,它将成为“目标达成欲望日本第一高的经营者团体”。
“绝对达成社长会”的会员已超过600名,其中大部分当然可以被称为强者。我要求每一位社长都要在早上7点开始“把想达成的那个很高的目标向自己的员工做演讲”。如果是对所从事的行业没有自信的经营者,恐怕连加入这个团体都会犹豫不决。
有的会员加入团体时还不是经营者,仅仅是一名员工,但在加入团体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辞去工作自己创业了。或者把路都懒得走的人集结成一个“绝对达成跑步俱乐部”,让他们挑战全程马拉松。这些会员在体验了几次全程马拉松后,开始挑战超级马拉松和铁人三项。
还有一位公司员工喜欢健美运动,成为Tarzan的封面人物。他在不动产交易中获得成功,资产增加到了3亿日元……
在我身边,这样的人很多,而且逐年在增加。他们从某个时刻开始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全新的自己。
这些愿意尝试自我改变,而且成功变成了全新自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大,即“不为变化所动摇,内心很强大”。
本书的主题与使命,就是将其中的缘由解说清楚,让你也能变强大。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享受变化本身,由原来那个会因为隐隐的不安而备感折磨的自己变为一个不会轻易被外界变化所动摇的内心强大的自己。
讨厌变化的弱者们
与生俱来的强者,毕竟是少数。嘴上说什么都容易,但真能持续做到面对风险时英勇决断,去实际行动,即使遇到障碍也努力去克服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并不是只把改变客户公司人员的意识作为唯一目的。我们要改变员工的意识、行动方式,让整个公司变成稳定地朝着目标迈进的组织,这才是我们毫不妥协地要实现的目标。换言之,我们咨询师的工作就是把在客户公司工作的人变成强者,也就是说,把他们铸造成无论设定什么目标或者希望其挑战什么新事物,都不会动摇的人。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在前文提过,能被称为强者的人并不多。其中特别让人犯难的是那些资深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如果照我们说的做了,有可能就把以前的自己给否定了,心里当然会不痛快。有些员工做了一阵子抵抗后,就找个适当的理由辞职不干了。很显然,他们辞职的真正理由是他们对于变化(新生事物)所产生的不安,或者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法追赶上这些变化。
那么,讨厌变化而进行抵抗的员工占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呢?令人悲伤的是,他们占了员工的大多数。
进入经营层的人是有危机意识的,那些年轻职员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应对新事物时头脑挺灵活,而那些中层管理人员几乎都讨厌变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或发表演讲时,我一讲到这里,每每有人苦笑着问我:“不应该吧,现在可是到处宣扬自我变革的重要性的时代,你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会严肃地回答:“这就是日本企业的现实啊!你不妨深入第一线看一看。”
今后的时代所要求的“强大”具体指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产业结构在变,不稳定的国际形势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世间所默认的常识被完全颠覆已是屡见不鲜。而且,这种常识性颠覆的震源往往来自科技的进步。可以预见,今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加速变化,这是现实。
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不为变化所动摇的自身强大”的素质。
“人的性格说改就改是很难的,你说的这些都与我没关系。”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这么想。
人们以为的性格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是受过往经验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只不过是一些惯性思维方式。
既然是后天形成的,就可以改变,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
我为什么能如此断言呢?别看我现在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营销支援公司为目标”的集团的社长,又是“目标达成欲望日本第一高的经营者团体”的代表,但35岁之前,我只不过是一个不值一提的非常平庸的公司职员,对组织做不出较大的贡献,是一个胆小而无力的“弱者”。
那时的我,在工作中接二连三地出现失误,然后会加班到公司只剩下我一个人;或者在公休日放弃休息跑到公司加班,却坐在电脑前发呆,往往几个小时的时间溜走了也没干什么活儿。现在看来,我属于典型的逃避现实的人。如果上司交给我难度比较大的工作,我马上就想逃离,会说出“这不可能,我可做不了”这样的话,或者一直沉默不语,直到别的同事举手说愿意接受那份工作。类似这种事发生了很多次。
虽然我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一直都在办公室里工作,但我能完成的工作还不到其他同事的十分之一。
我知道,读到这些文字,能引起共鸣的人可能很少,但请允许我这么写出来。当然,我既不是心理疾病患者,又没有从心底抵触公司的制度。虽然我抱有对组织做贡献的强烈想法,但我的身体就是不配合行动。我虽然什么都明白,但并没有去做应该做的事,庸庸碌碌地混着一天又一天的日子。
当时我虽然才30多岁,却经常生病,胃痛刚刚好,偏头疼又严重了,还常常被腰痛、后背痛所困扰,一感冒就拖拖拉拉不容易好。我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人。
我一直忘不了妻子快要分娩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时的情景:我一边侧身看着因阵痛而痛苦不堪的妻子,一边不停地咳嗽,我已经感冒3个星期都没好了。
妻子顾不上初次生产的不安与恐惧,反而劝我说:“你不要紧吧?要不你回去休息吧!”我听到她说的话时,感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羞愧。
在长子出生3个月后,我从日立制作所辞职了。那时我正好35岁。因为我还没找好下一份工作,所以每天都待在家里面对妻子和孩子。那段日子对我来说就像身处地狱一般难熬。
虽然我赋闲在家,身体健康却每况愈下。去医院看完病后,我总是拿着处方单去同一家药店买药,那家处方药店的药剂师已经记住了我的脸。我感觉那位药剂师每次看到我的脸,都会摆出一副像吃了黄连似的表情问我:“花粉症又严重了?”“这次是膝盖疼?”“双手发麻?”“带状疱疹?”
再就职一事迟迟定不下来,这时我听说在JICA驹根训练所附近将举办一次青年海外协力队同窗会,我就去参加了。
我从赴任的危地马拉回来,已经过了10年了。参加这次聚会的人都是曾承接外务省的工作,奔走于世界各地,完成海外工作后返回日本,目前几乎人人都成了活跃在各自岗位上的干劲十足的佼佼者,我待在其中真是如坐针毡。那种情景,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在宴会中途,我的一位同期赴任的同事匆匆忙忙地走出去接电话,谈的都是些工作上的事情,令我羡慕不已。我的手机通信录里只是保存着妻子的电话号码,其余没什么人可以联系的了。
曾经那样的一个我,如今已经出版了15本书,有3个专栏的连载,每年进行100多场演讲,经营着一家咨询公司,还是“绝对达成社长会”的代表。
我每月跑步100千米,与在一个叫作“绝对达成健身房”的团体中一起锻炼的伙伴们每日相互汇报锻炼的成果。这几年,我连一次感冒都没有得过。
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我和妻子的关系,其他(包括工作及身心状况)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我的精神变强了,而且可以说处于灵活、富有弹性的状态。那些自卑的想法或怨恨他人的意识都烟消云散了。
人,确实是可以变强大的,而且不只限于我一个人!
基于科学依据的变成强者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变成不易动摇的强者呢?
关于这个技巧,我会在本书中以我平时在咨询现场经常运用的NLP为核心,来进行有逻辑性的、具体形象的解说。
最近,街头巷尾涌现出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预测未来的书,我感觉其中很多作品都竭尽所能地煽动一种对未来的不安与充满危机感的情绪,“那么具体来讲,人类到底该怎么做呢?”却没有讲透彻。
我可以毫不谦虚地告诉你,你读完我这本书后,那种模模糊糊、很不爽的感觉就会消失。
本书核心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以及我的诸多客户、参加研修班的人员、我的部下们通过实践,花很长时间进行自我变革后提炼总结出来的经验、诀窍的汇总。
我特别希望大家留意的是第四章的内容,即“从过去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讨厌变化、容易妥协的“弱者”的特点之一就是很难摆脱过去的阴影。
摆脱过去阴影的技巧,我在咨询工作的实战中多次使用,其刺激强度很大。最初我们制定的目标是“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努力成为崭新的自己,逐渐发生变化”,等稍微习惯一些后,我们再来改变“过去的自己”。
“别人及过去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是,他人也好,过去也好,都是可以改变的!即使事实无法改变,认识也是可以改变的!当你掌握了这种刺激强度很大的技巧时,你就已经加入强者的行列了。
变为强者的精髓
本书由四章构成。
在第一章,我将详细说明在当今这个变化剧烈的时代,“强者”的定义也随着改变了。
第二章是“让自己成为不易被外界变化所动摇的人”的初级篇。我在这一章介绍了克服容易感情用事的弱点的方法。想改变自己,顽强的毅力并不是必需的,以近乎贪婪的态度去掌握知识,并且锻炼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就有成功改变自己的机会。
第三章,我把它称为中级篇。我在这一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为了成为能改变自己的人,成为不轻易被动摇的人,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刷新自己的固化思维方式。为此,我们需要持续地给自己一些新的刺激(冲击)。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尝试新体验”(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第四章是高级篇。我将结合案例讲述可称为“自我变革终极技巧”的“重写过去记忆的方法”。
大部分读者朋友通过前三章的内容就可以成为强大的自己,那些始终被过去的痛苦回忆所纠缠,难以摆脱出来的人,请一定尝试一下我在第四章所讲述的方法。
人,没必要被过去囚禁,也无须被未来的重负压倒。我们只要改变一下认识,就能把自己从过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只要成为适应变化的自己,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我衷心祝愿读者朋友们阅读了这本书后能拥有愉悦、幸福、精彩的人生。
体验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使刺激达到最大量级
商务领域存在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凭感觉判断事物,有的人靠一些理论或理由来进行决策。
你如果能了解优势感觉因人而异这一点,当你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可以保持冷静。这样,你距离不动摇的自己、强大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你如果了解自己的优势感觉,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刺激的强弱,会因每个人的优势感觉不同而发生变化。你如果能时常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感觉,便可以自我调整刺激的强弱。
越是自己习惯的行为中没有的体验,产生的刺激越强。
一年多前,我还不擅长做冥想,如今我早已习惯了。一些全球化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的感情控制力,都在积极地引入和推广冥想,并开展各种研修活动。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员,在他的推荐下,我试着练习了好几次,但不知何故,我总是难以真正地钻进去。
进行冥想时,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掌、足底和丹田处,并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就此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但此时各种杂念总是不时向我袭来。
“我的客户此时不会给我发来邮件吧?”
“那篇专栏文章刚刚写好,还没来得及推敲,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呢?”
“几个大企业都引入了冥想,是因为他们都是互联网企业吧。制造业厂家的员工进行冥想,不知道效果会不会一样,该怎么去确认呢?”
我的头脑中各种各样的想法时而浮现出来,时而又消失了,形成各种思维噪声,使我的冥想总是做不成功。到了最后,我甚至开始思考:“我怎么做才能消除这种思维噪声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我竟然在冥想途中开始思考起解决办法。
有意识地调身(调整姿势)、调息(调整呼吸)、调心(调整心态),反复做深呼吸,是冥想的基本要素。
我之所以无法让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这种不能语言化的抽象事物上,大概就是因为我不属于体感型的人吧。
但正因为这样,我这种类型的人更应该强迫自己去做冥想,这才更有意义。不难看出,冥想对于我来说是较强的刺激。
在此,我并不想讨论冥想有效还是无效,我只想告诉大家,故意去体验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会获得更大的刺激。这样做对于增强变化耐性十分重要。
因此,你如果习惯于选择符合自己优势感觉的新事物去做,不妨故意选择一些不符合自己优势感觉的事物去挑战一下,有时效果很好。
比如,“总是凭感觉活着”的你去尝试学习记账,能体验到好事多磨的感觉。你大概会经历一段比较痛苦的过程,每次去学校都要与那些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同学进行交流,就算你说“资产与净资产这两个概念那么接近,真容易搞混”,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产生共鸣。
有意识地让自己处于不太习惯的环境中,给自己一些刺激,你会发现一些之前从未想过的东西,会意识到“原来有时候有必要追求这么缜密的数字”。于是,你的思维方式就这样开始改写了。
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挑战些什么。是不是只要是不习惯的事,做什么都行呢?不是的。我建议大家以自己的优势感觉为突破口,捕捉事物的本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享受各种变化带来的乐趣。
像我这样的听觉型的人,如果用第二章提到的知识武装起来的话,就比较合适。对于一讲到逻辑、结构之类的理论就感觉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的人,我建议他们进行一些非言语化的体验。特别是那些需要把人的五种感觉全部运用起来的体验项目,更能给这些人带来较强的刺激。
事实不能改变,但认识可以改变
“虽然我想挑战些什么,但没有自信。”
“我被那人说得内心受到了伤害,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觉得很消极。”
过去那些令人心烦的体验,成为改变自己的绊脚石,这样的人应该不少吧。
在这一章,我将针对那些仅仅靠新体验所带来的刺激无法改变思维方式的人们,介绍一种通过操控内在体验,强制改写过去的练习。
其中有一项叫作“转换次感元”(Sub-modality Change)的练习,虽然不容易做,但如果做得好,会成为一种刺激性很强的体验。
过去体验的“刺激强度× 次数”所决定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固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它变得灵活,需要花费同样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对形成了现有思维方式的过去的体验加以修正的话,你不用花那么久的时间就可以令你现在的思维方式重生。
让我们对自己的过去重新进行一下思考吧。
在商业领域,人们常说在看待事物时必须把事实与认识区分开。如果把二者混同的话,将难以看到课题的本质。对于经营者和咨询师来说,持有这种客观的视点是一项基本技能。
比如,某位企业经营者认为,他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与竞争产品比起来其性价比低,他抱有这样一种认识。
可是,对1000名客户进行调查后,我们搞清楚了一个事实:70%以上的顾客对该商品的优点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
如果这位经营者搞清楚这样的事实,就可以改变之前的认识。以前他误以为是商品本身存在问题,后来了解到是商品的亮点并没有被消费者正确地认知,因此,营销与推广活动的方式方法均需要做出改变。
我平时就养成了把事实与认识区分考虑的习惯。我经常会在工作中对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们进行指导,告诉他们“这些是认识,并不是事实”。
“我们的过去”也一样,也可以分为事实和认识。
过去发生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了,但如何认识那个事实,取决于大脑对事实的处理方式。
比如,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出于某种原因,你和另一半分手了,而且到现在你都没有再谈恋爱。“那么痛苦地分手”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不过,你是否真要因为分手这个事实而深深地受到伤害,始终背负着这座沉重的十字架了此一生呢?你恐怕不应该这样活着。
你的悲观源于你的大脑对分手这个事实所下的结论,即对它的认识,对它的解释。说到底,这不过是主观意识而已。如果能改变这种认识,你所背负的十字架就会消失。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想接受过去发生的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并去重新认识它,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过去因为恋爱受过伤的人,很多都会说“再也不能和任何男人谈恋爱了”或者“一想到女人就觉得可怕”。
有些人长期拥有这些烦恼:
“我参加了好几次教师资格证考试,总是考不上,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不适合当老师。”
“我越是参加有可能破纪录的比赛,越是紧张得不得了,结果就失败了。”
“每次坐电梯我都觉得特别恐怖,一旦进入狭小的空间,胸口就憋闷难受。”
只要你能改变对过去的认识,类似这种挫败感、厌恶感是可以逐渐改变的。要想做到这一点,你需要通过锻炼获得一些技巧。
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变成那只挣脱了重力的氢气球。
我们需改变认识,让自己心里那个阻碍氢气球飘上天空的重物变得没那么重。或者,我们把它隐藏在长期记忆的深处,使追加体验不会反复出现。于是,我们的身体从过去那些束缚和精神伤害中解放出来,变得轻松了。
如果我们把通过尝试新体验给身体一些新的刺激比喻为“持续送风的行为”,那么改变对过去的认识就可以比喻为“卸下负担的行为”。
给重量变轻的人再送去点儿风,就可以使他飘起来了。负担过于沉重的人试图改变,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卸下负担的人会飞向哪里,不得而知,至关重要的是你要尽早扔掉那些由自己意念所形成的无法改变的重负。否则,你恐怕永远也无法变身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