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6034332
双博士父母的教育智慧,助力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的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并不能无师自通,做家长的本领是慢慢练就而成的。
双博士父母用切身经历摸索出一系列家庭教育的思维工具。
围绕15个家庭教育话题,小故事 小插画,教会你如何使用思维工具。
家是另一个学校,父母可以是孩子的玩伴、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在家感受到爱和归属感,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
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点点滴滴皆是教育,但我们身在其中却往往不知其解。如何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学会打破一些惯性思维,纠正一些观念偏差?
本书探讨15个家庭教育话题,探讨5个认知转变,聚焦家长普遍关心的5个问题,启发5大类引导,介绍相关的思维工具以及相关的使用模板,帮助各位父母体察教育本真,升级教育思维。
前言
上篇 做父母,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第一章 有娃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逆袭传统幸福观
思维工具: 为人父母的价值和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遗憾
思维工具: 少留遗憾的教育
如何定位父母角色
思维工具: 父母角色的四个角度
第二章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睡觉前如何陪孩子聊天
思维工具: 睡前三问
寻找最佳点
装上滑轮的兔子
思维工具: 最佳点
思维工具: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三章 家庭教育也有顶层设计?
学术成就=未来成才?
改变墙上的影子
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
给孩子的“优点墙”
思维工具: 家里的“优点墙”
第四章 只盯着孩子,怎么可能成功?
特殊的双面镜
思维工具: 我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做父母的五层境界
思维工具: 父母的五层境界
教育即生长
第五章 放下成见 无为而治
赢在无形中
“隐形”大盗的故事
盲区和未知
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中的“周哈里窗”
思维工具: 想一想(THINK)
中篇 做父母,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第六章 电脑产品到底是福是祸
网络“原住民”
妈妈,我可以玩电脑游戏吗
思维工具: 脑—心—手
电子海洛因的背后
儿子,让我采访你
第七章 谁没有个青春期?
青春期的烦“脑”
乖孩子不能说的秘密
高明的谈判艺术
思维工具: 六招沟通法
给孩子写信
第八章 情绪这个怪兽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思维工具: 事实和观点
“安全岛”
思维工具: “安全岛”
吹灭四十根蜡烛
第九章 时间管理的博弈
什么是时间
思维工具: 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思维工具: 时间预估
紧急重要,排一排
时间都去哪儿了?
思维工具: 时间日志
思维工具: 8小时的自由时间
第十章 没有目标,将会处处逆风
请问你要去哪儿?
如何成为8%的人?
思维工具: 成为8%的人
做个“聪明人”
思维工具: 成为“聪明人”
下篇 做父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第十一章 玩耍—激情—使命
从陪玩开始了解孩子
补充型快乐
思维工具: 陪孩子玩什么?
触摸更高的目标
三个孩子的故事
第十二章 从“为什么”开始,激发内驱力
黄金三圈
如何寻找和培养使命感?
思维工具: 寻找使命感
第十三章 善良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麦当劳叔叔之家
第十四章 乐观是最好的礼物
乌云的银边
思维工具: 悲观VS乐观
感谢人生中的“象鼻虫”
乐观,可以学得会
思维工具: ABCDE从危机中寻找契机
第十五章 让孩子做自己真的那么难吗?
是否要霸占导演角色?
翁格玛丽效应
思维工具: 三步改变人生
SOAR让你的优势飞翔
思维工具: SOAR
后 记
两条小鱼儿在水里游啊游,恰好遇到一条老鱼迎面游过来。老鱼对它们点了点头,表示致意,然后问:“小朋友们早啊!今天的水怎么样啊?”小鱼们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往前游着。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终于忍不住了,好奇地问同伴:“你说,水到底是什么?”
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会为两条小鱼的无知而会心一笑。这个故事来自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一场大学毕业典礼的发言,题目叫作《这就是水》(This is Water)。
这个故事隐喻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育内涵,耐人寻味:“小鱼”可能就是我们父母自己,“水”则是孩子成长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熏陶等。
如果把小鱼的对话翻译一下,大概应该是:
“嘿,我们怎么教育孩子?”
“啊?什么是教育?”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点点滴滴都可能是教育;但是往往这么显而易见、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成为了最难被察觉的,让我们身在其中却不知其解。
教育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吗?教育就是成绩和分数?其实不然,真正的教育,隐藏于家庭成员互动的一言一行中,以至于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就是水,所有一切对孩子而言都是教育经历。”
我们是普通的父母,会冲着孩子大喊大叫,气得捶胸顿足;也会在骂过孩子以后深深地自责,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点耐心。我们也会焦虑是否要逼着孩子学习各种才艺,也会担心孩子成人以后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忙完一天,偶尔会感叹“有娃真累”“当初不知道带娃这么辛苦啊”“早知道只要一个就好了”。但是,这种累也不能阻止我们,望着熟睡的两张小脸欣慰一笑,感叹世界有他们竟然如此美好。
在学校接受教师培训的时候,会有整本整本的册子教我们怎么做好教育工作。校领导还会经常来听课,提供反馈和改进的建议;在公司上班,老板也会强调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的各种标准,指导我们高效完成任务。定期的各类培训也会让我们不断拓展知识和提高效率。当然,无论在哪儿,都有团队来帮助和支持我们。遇到困难,会有很多人一起分担和一起解决。万一考核失败、绩效不达标,总还有再来的机会。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是无证上岗的父母,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更缺乏考核和反馈。每天,我们感觉是盲人摸象、投石问路,做一点、矫正一点。不知道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更糟糕的是,教育失败的成本太高了!常有不幸的故事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以至于,我们生怕自己一旦做错什么,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幸运的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有机会参加了无数的教育讲座,攻读了很多的教育名著,跟无数的专家请教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每天跟两个孩子的磨合当中,我们时刻在受教、时刻在反思。
我们是在中国接受了传统教育,带有自己独特的原生家庭的特点。我们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生活,接受两种教育体系的冲击,不得不时刻批判性地看待出现的问题。渐渐地,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学会开始打破一些惯性思维,纠正一些观念偏差。
本书围绕十五个主题,分上篇、中篇、下篇展开,希望能让各位父母通过提高认知和勤于实践,在家庭教育中体会到“归之若水”的喜悦。
上篇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我们探讨五个认知的转变。家庭教育所处的大环境是真实而无奈的,从普遍的教育焦虑到教育遗憾,从“快乐教育”的本质到教育分层的现状,从父母的角色定位到父母的自我成长,我们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当大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仍然可以改变自己,以顺应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篇是“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聚焦家长普遍关心的五个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怎么了解孩子的情绪并处理复杂情绪,以及跟孩子分享时间管理和目标实现的方法。跟孩子相处的每一天,我们不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而是在回应真实的挑战。探寻脑科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有备而战。
下篇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最美好的教育一定注重品格、情操、胸怀的培养,这些也是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引导的;从玩开始,在玩当中发现兴趣和激情,最后发掘孩子的内驱力和使命感。面对生活的变数,积极乐观,遵从孩子的内心。
全书中探讨的十五个话题来源于我们在不同场景跟不同的朋友探讨得出的一些思考,所以书中会用一些对话形式尽可能还原我们当时的思考过程,包括准妈妈派对、一对一家长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培训、义工活动等。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家庭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里的人和事,对于教育的本真觉察,也隐匿在身边这些平凡的琐事之中。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增加代入感,全书以刘晓博士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来陈述,但本书由我们共同撰写,所以书中的“我”如果替换成一个父亲角色,也完全合情合理。当出现“我们”的时候,通常指我们夫妻俩的共同经历。
书中提及的部分方法,灵感来自我们学习的学校管理或者企业管理知识。因为这些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借鉴价值,所以我们进行创新应用。同时,相关的使用模板也附在书中。如果您觉得某种管理方法有用,可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我们在此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里附录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照片,也收录了程毅博士的漫画系列“生孩子前后对比——爸爸篇”和“生孩子前后对比——妈妈篇”,希望在博您一笑的同时,也引发您的共鸣和思考。
在此书中,您会感到飞蛾扑火的精神,也会感受到适可而止的理智;既有酸楚的无奈,又有博弈的智慧。我们既坚信孩子的无限潜力,也清醒意识到科学引导的必要性。
体察教育的真谛是非常难的,正如前面介绍的,教育就像水对于鱼一样,空气对于人类一样,那么真实,却那么容易被忽略。我们无法窥其全貌,但是希望借此书揭开冰山一角,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借此书,我们致敬曾给予我们启发和帮助的导师和朋友,也致敬在跟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所有父母!
后记
2010年的早春,寒风中还夹杂点雪花,天气乍暖还寒,怀孕八个半月的我却浑身燥热。在大家还穿着大棉袄的时候,我穿件T恤都直冒汗,感觉自己要爆炸了,我已经等不及要迎接我的第一个宝贝的诞生了!
自从怀孕以来,我精心选择了十几本育儿书籍。无论中文英文,只要是公认的育儿宝典,我一行行划重点,一页页记笔记,渴望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每天,我逼着自己喝着各种补品,努力实践各种胎教方法,希望宝宝健康和聪明。
终于,经过产房里痛苦的十几个小时的煎熬,我迎来了一声清脆的啼哭!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之前所有的笃定全都消失了,各种迷惘和困惑也随之而来。
一晃十年过去了。大儿子带着小寿星的帽子,我们围坐一桌,庆祝他的生日。程毅精心烘焙了一个草莓蛋糕,小儿子拍打着系在桌边的生日气球,我笑盈盈地举起了相机。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十年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在眼前一一浮现。
本书里提到的十五个主题,是在过去的十年之中,我们痛定思痛的十五个认知的提升。回到前面的“这就是水”的故事,这十五个方面,是我们对于“家庭教育”这个看不见但是十分重要的“水”的思考。
以前常常觉得教育就是知识,但是知识的获取只是过程,并非真正的目的。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生活的大智慧。因为知识可以传递,而智慧,需要升华和领悟。决定生命价值的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或者能背下的课文和共识,而是孩子能否真正地思考和睿智地选择。而好的家庭教育会教会孩子如何思考眼前的一切;领悟往往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加重要。用怀特海的话说,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完全渗透你的身心的原理。
作为父母,我们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式,以至于我们一直在为了解决问题伤脑筋,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我们自己才是问题本身。如果我们能够稍微放低自己的姿态,对自我百分之百的确信进行一下质疑,停止我们意识上的一叶障目,那么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或者荒谬的事情。也许换一个角度考虑,本身也没有那么不可理喻。教育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默认的设置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改变原本的自己。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觉得自己越是学习,越是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发自内心地真正在乎他人需要,并且每天以无数琐碎的、看似很不起眼的方式为他人付出,这就是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
做父母这个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过程是终身的,这刚好验证了另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放下成见,虚心地跟孩子一起,抓住一切可能的学习的机会,接纳和吸收新的知识和观点。而这些知识最终都会经过你的沉淀,变成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人,不到生命终止的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有多大潜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亲爱的孩子,我期待着跟你们一起成长的下一个十年!
看着两个孩子手牵着手,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这么望着他们的背影,幸福而感恩!
程毅博士
刘晓博士
2021年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