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18437丛书名: 计算机开源丛书,开源创新在中国系列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陆先生的著作为我们认识“开源创新”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即中国信息化道路选择与开源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Linux和Git创始人Linus Torvalds、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联袂推荐。
◆ 开源界泰斗将所历、所思、所感寄于文字,铺筑中国开源发展之路。
◆ 跟随作者从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角度,认知开源发展道路上的大事件与大人物。
陆首群教授作为我国信息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以及开源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几十年来为信息产业发展和开源兴起作出重要贡献。《开源创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重构》所收录的陆首群教授在过去29年来的文章、报告、谈话、评论等60余篇作品,逐步搭建出开源发展历程,串联起陆首群教授在这一历程中的实践、观察和思考,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开源创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重构》依据内容主题分为5章:
第1章“信息化起步”收录了陆首群教授在推进中国开源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论述、谈话、工作等。
第2章“开源的兴起”收录了多篇陆首群教授围绕开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重大事件、关键问题等进行深刻论述的文章。
第3章“基于开源的深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收录了陆首群教授对全球知名开源项目进行点评的文章,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并得到广泛传播。
第4章“炉边谈话和获奖情况”记录了陆首群教授与开源界领袖、Linux和Git创始人LinusTorvalds的两次炉边会谈以及陆首群教授的获奖情况。
第5章“开源访谈记(及准确理解开源)”记录了陆首群教授在接受访谈时针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开源的发展所发表的看法。
第 1 章 信息化起步 1
1.1 每一步都是起点 1
1.2 “三金工程”建设简讯 8
1.3 创建中国互联网 8
1.4 建设数字中国,实现数字化转型 12
1.5 陆首群谈中国电子商务起步 15
第 2 章 开源的兴起 19
2.1 COPU 回顾——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成立 19
2.2 创建开源高地、创新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 37
2.3 “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高峰论坛 41
2.3.1 2006 年第一届“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纪要 41
2.3.2 写在 2007 年第二届“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之前 50
2.3.3 2007 年第二届“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后记 54
2.3.4 2007 年第二届“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纪要 64
2.4 东北亚(中日韩)开源软件推进论坛 70
2.4.1 第六届东北亚(中日韩)开源软件推进论坛 70
2.4.2 中日韩合作培育开源人才 76
2.5 建立开源社区开发创新机制 77
2.6 开源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84
2.7 开源的兴起 86
2.8 开源经济 94
2.9 现代创新引擎:互联网 基于知识社会的创新 2.0 96
2.10 共享经济 97
2.11 UNIX 和中国 98
2.12 积极投入开源大发展洪流 102
2.13 开源(LinuxOSS)在中国的发展 108
2.14 什么是新经济 110
2.15 什么是数字经济 111
2.16 推进中国的开源运动 113
2.17 “2019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上的讲话 117
2.18 自由软件、开源软件有关问题 119
2.18.1 关于自由 开源软件(FLOSS) 119
2.18.2 Linux 迎接挑战 121
2.18.3 不要引发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之间的分歧——兼评 Stallman 的谈话 131
2.19 开源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134
2.20 利用开源软件尽快建立和恢复缺失的供应链 136
2.21 在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由开源软件思想者论坛”上的致辞 138
第 3 章 基于开源的深度信息技术的发展 141
3.1 基于开源的互联网和深度信息技术 141
3.1.1 云原生 Kube 编排 143
3.1.2 阿里云 Pouch Container 与 Kube 145
3.1.3 区块链的基本属性 147
3.1.4 开源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149
3.2 读《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有感 150
3.3 人工智能何处去 153
3.3.1 人工智能如何走向新阶段 153
3.3.2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20》的商榷之处 155
3.3.3 打破机器学习黑盒子,实现可解释性人工智能 157
3.3.4 人工智能应向何处去 162
3.4 点评科研的四个范式 166
3.5 操作系统和生态 169
3.5.1 鸿蒙 169
3.5.2 欧拉(openEuler) 170
3.5.3 欧拉(openEuler)和龙蜥(Anolis OS) 172
3.5.4 在优麒麟 16.04 发布会上的讲话 175
3.5.5 在优麒麟 20.04 LTS Pro 0620 更新版本发布会上的 致辞 176
3.5.6 为《深入理解并行编程》中文版作推荐语 177
3.6 多个开源软件 177
3.6.1 领跑的开源软件 Apache 177
3.6.2 KaiOS 179
3.6.3 首评 Fuchsia OS 180
3.6.4 再评 Fuchsia OS 181
第 4 章 炉边谈话和获奖情况 183
4.1 陆首群与 Linus Torvalds 于 2018 年 6 月 25 日进行首次 “炉边谈话” 183
4.2 陆首群与 Linus Torvalds 于 2019 年 6 月 25 日再次进行“炉边谈话” 186
4.3 所获荣誉情况一览 189
4.3.1 国际开放源代码实验室(OSDL)于 2005 年聘请陆首群 教授为特别顾问(Expert Advisor) 189
4.3.2 东北亚(中日韩)开源推进论坛于 2006 年向陆首群教授 颁发“开源特殊贡献奖” 193
4.3.3 Linux 基金会于 2017 年授予陆首群教授“开源软件推进
终身成就奖” 193
4.3.4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于 2019 年授予陆首群教授
“开源领袖奖” 195
第 5 章 开源访谈记(及准确理解开源) 197
5.1 准确理解中国和世界开源的发展 197
5.2 开源访谈记 205
20多年来,在我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开源社区和关键领域用户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开源创新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具备了在国际开源创新生态中发展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系统等基础软件的能力,还成为全球参与开源软件贡献代码的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开源软件在互联网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孕育了新的软硬件开发范式,更改变了开源产业格局,催生了众多新型经济模式,开源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协作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开源领域。
世纪之交,我国融入全球开源软件创新生态网络之中。在国家信息化推进部门的重要岗位上工作多年的陆首群教授是我国信息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也是开源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离开政府信息化决策管理岗位后,他还高度关注基于开源的深度信息技术(如云原生、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的创新发展,并力推开源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构,继续为推动我国开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书汇聚了数十篇陆首群教授在过去29年来的文章、报告、谈话、评论等,不仅详细展示了中国开源事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也生动记述了陆首群教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实践、观察和思考。
此外,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本书也收录了国内外有关机构与专家的论述、摘要作为附件。
本书依据内容主题分为5章:
第1章“信息化起步”收录了陆首群教授在推进中国开源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论述、谈话、工作等,包括针对我国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所发表的见解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创建中国互联网、参与并推动国家重大信息工程“三金工程”的工作情况等,帮助读者了解我国信息化起步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感受参与者的历史使命感。
第2章“开源的兴起”介绍了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开源组织——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及其智囊团在推动我国开源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本章收录了多篇陆首群教授围绕开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重大事件、关键问题等进行深刻论述的文章,展现了陆首群教授对于开源、信息化、数字经济的思考和探索,帮助读者学习开源相关的方法论和战略等。
第3章“基于开源的深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收录了陆首群教授对全球知名开源项目进行点评的文章。陆首群教授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知名开源项目和开源技术的发展,并结合项目的发展情况以及领域内现状进行点评。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点评往往高屋建瓴,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并得到广泛传播。
第4章“炉边谈话和获奖情况”记录了陆首群教授与开源界领袖、Linux和Git创始人LinusTorvalds的两次炉边会谈以及陆首群教授的获奖情况。陆首群教授与LinusTorvalds有非常好的私交,他们从20世纪开始就有非常多的交流。在这两次炉边谈话中,两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会谈,编者把这些极具参考价值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了整理。
第5章“开源访谈记(及准确理解开源)”记录了陆首群教授在接受访谈时针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开源的发展所发表的看法,其中谈到了开源基金会、开源许可证、开源生态系统、开源社区等核心问题,也宏观地论述了开源在科技创新、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信会对开源界人士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本书收录的内容可看作中国开源发展的缩影和见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所有关心开源事业的人,和互联网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借鉴和参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