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4145304
剑桥大学教授翻译研究力作
选用经典理论探讨经典翻译课题
《翻译与创造性》一书该书从康德的哲学理论出发,重新考察了创造性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与创造性的关系,揭示了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中的创造性特征,旨在说明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美学态度是产出创造性译文的关键因素,译作虽然是衍生品,但却具有原创的特征。全书从多元角度探讨了翻译与创造性的关系,使用了大量翻译实例,理例结合,论证环环相扣,展示了翻译活动与翻译作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第一章 创造性的定义
1 引言
2 康德的创造性十特征
3 疯狂、危险与艺术
4 康德关于创造性的观点是否依然具有时效性?
5 小结
6 本章余论
第二章 创造性定义语境下的翻译
1 引言
2 翻译行为是否符合当下关于创造性的观点?
3 小结
第三章 翻译过程阐述
1 引言
2 翻译的意义理论
3 翻译的语言处理
4 如何做好一名译者
第四章 翻译行为与翻译作品中的创造性
1 引言
2 对原文的美学关注
3 一篇短文的翻译过程
4 章内小结
5 非创造性、非美学翻译
6 回到创造性
7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我看来,用某些能力来区分像莫扎特这样的人和像我这样的人是很重要的。我识谱,也会演奏乐器,但不会作曲,而且演奏水平连儿童时期的莫扎特都赶不上。我会做饭,但远不如星级大厨们做得好,而且我不擅长开发新食谱。许多人都会做衣服,但很少有人能设计出新时装。肖特霍斯和梅克罗夫特(Shorthose & Maycroft, 2017: xi)说,“众所周知,我们天生会为爱的人做饭、会逗孩子笑、会为不同的场合选出得体的衣服,这些能力都是出于技能和洞察,而这些行为都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这种说法善良且民主。但是,我们在解释,甚至哪怕仅仅是在讨论莫扎特、著名厨师和著名设计师到底比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或水平多出了哪些能力时,我们仍旧一片茫然。
无论如何,就像雷恩(Rehn,2011: 160)所指出的那样,并不 是人人都需要富有创造性,但是,如果要回答创造性是不是我们称之为艺术家的人身上才具有的特质这一问题,答案很显然关乎创造性的定义方式。在这一点上,博登对历史创造性和心理创造性所做的区分很有帮助(Boden,1990 / 2004: 2; 参照下文关于个体创造性和历史创造性区分的讨论)。心理创造性是个体的,即某一特定的个人,产生出一个或一组新的或是以创造性的方式衍生出来想法,尽管其他人也可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想法。相比之下,历史创造性指的是一个人在现有的人类历史背景之下,有了一个新的创造性想 法,或是以一种新的、原创的方式对前人的想法进行了整合,而在此之前,没有人有过这种想法,或者以这种方式整合过前人的想 法。创造性的这种区分是否可以从原则上予以验证,这对于该区分本身而言并不重要。然而,在艺术的语境下,以及就本书关心的内容而言,该区分提出的问题却非常重要,因为,我在本书中想要论证的是:翻译是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是否拥有历史创造性,这个人其实都不会比拥有心理创造性而非历史创造性的人更具创造性。只是说,如果许多人都已经想到了或做过了你现在正在做或者第一次想到的事情,至少你不太可能在你的领域比那个拥有历史创造性的人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可以有力地帮助论 证为什么教育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创造性。因为,除非你通过学习去了解你的领域,否则根本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拥有历史创造性。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安德瑞森(Andreasen,2005: 3)所言的“创造性的火花”。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火花需要而且要能够被滋养成一束火苗。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个人的火苗都可以燃烧得同样明亮,或者无论努力的方向如何,火苗都不会熄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