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170051
畅销二十年经典翻译“黄宝书”全新上市!
豆瓣评分8.6,热门翻译理论图书TOP10,重印近30次
多所高校考研指定用书,CATTI考试参考用书,MTI考研书目,翻译实践与研究
“理解、表达、变通”理论框架全新梳理
将翻译标准概括为“信达切”,内容划分为“理解、表达、变通”三个版块
明确提出翻译的三大理念,即翻译是沟通、翻译是写作、翻译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出译者的三个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宏观思维、批判性思维
提出理解和变通的抓手——6W1H以及关于理解的专门论述
抓住非文学类翻译痛点,结构明晰,用例丰富,指导和实用性强
详述如何利用传统及新兴工具辅助翻译
提出以英文写作的基本原则(简明英语等)指导汉英翻译实践
新增大量英译汉例子,内容更加均衡
附丰富电子学习资源和参考译文,每章预习 讲解 课后练习,边练边学,分主题攻克难关
北外高翻李长栓编写,与音频课程“栓哥讲翻译”搭配使用更佳
本书将翻译标准概括为“信达切”,内容划分为理解、表达、变通三个版块。作者明确提出翻译的三大理念,即翻译是沟通、翻译是写作、翻译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译者的三个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宏观思维、批判性思维;提出理解和变通的抓手——6W1H以及关于理解的专门论述。全书脉络清晰,译例丰富,读者可按书索技,实用性强。
部分 翻译的理念
章 翻译是沟通 2
1.1 翻译的历史 2
1.2 翻译的历史作用 3
1.3 职业翻译是一种沟通行为 4
1.4 直译与意译之争 5
1.5 翻译的目的论 8
1.6 翻译中的“信达切” 10
1.7 “信达切”是文学和非文学翻译的共同标准 14
1.8 如何做到“信达切” 15
1.9 小结 16
第二章 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理解 18
2.1 全方位 19
2.2 多查证 25
2.3 理解汉语 27
2.4 小结 33
第三章 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表达 34
3.1 准确 34
3.2 通顺 58
3.3 小结 94
第四章 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变通 96
4.1 不说 97
4.2 少说 102
4.3 多说 109
4.4 变个说法 112
4.5 小结 123
第五章 翻译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26
5.1 批判性思维 126
5.2 以批判性思维理解原文 128
5.3 以批判性思维改善表达 146
5.4 以批判性思维变通取舍 154
5.5 综合举例 159
5.6 小结 162
第二部分 翻译中的理解
第六章 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164
6.1 理解的广度(6W1H) 164
6.2 理解的深度 170
6.3 小结 213
第七章 理解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 215
7.1 逻辑思维 215
7.2 宏观思维 218
7.3 批判性思维 225
7.4 调查研究 226
7.5 批判性思维需要知识基础 242
7.6 小结 243
第三部分 翻译中的表达
第八章 认识简明英语 246
8.1 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 246
8.2 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 260
8.3 小结 279
第九章 学会网络查证确保措辞准确 280
9.1 利用搜索引擎辅助翻译 280
9.2 当你找不到现成的译法时 302
9.3 小结 312
第十章 借助英英词典搭建句子结构 313
10.1 外语表达难以自如的原因 314
10.2 成语优先原则 315
10.3 词典介绍 316
10.4 电子语料库 WebCorp用法介绍 319
10.5 利用英语词典和电子语料库搭建句子结构 322
10.6 小结 334
第十一章 删减冗余信息确保语言简洁 335
11.1 活用英语词形变化 335
11.2 调整篇章衔接手段 339
11.3 多用强势动词 345
11.4 化解一些动词 348
11.5 省略汉语范畴词 349
11.6 省略不必要修饰语 356
11.7 慎用加强词 358
11.8 慎用限定词 363
11.9 少用陈词滥调 365
11.10 减少同义词并列现象 366
11.11 减少更高层次的重复 372
11.12 使用简单句型 380
11.13 精简慢启动句子 381
11.14 小结 385
第十二章 后置重要信息确保逻辑通畅 387
12.1 介绍 387
12.2 不重要信息左移 392
12.3 重要信息右移 393
12.4 使用倒装句 396
12.5 删除多余的结尾 398
12.6 使用被动语态 398
12.7 重组句子主语和从句 400
12.8 减少插入成分 402
12.8 几种表示强调的句法手段 402
12.9 小结 405
第十三章 简化句子结构克服句法障碍 406
13.1 核心句概念 406
13.2 核心句种类 407
13.3 核心句分析 408
13.4 核心句分析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411
13.5 小结 420
第十四章 多用主动语态 421
14.1 为什么用主动语态 421
14.2 如何把被动语态变为主动语态 422
14.3 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 423
14.4 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问题 426
14.5 翻译中多用主动语态 427
14.6 翻译中也可用被动语态 432
14.7 小结 438
第十五章 丰富表达手段 439
15.1 简明英语提倡长短句搭配使用 439
15.2 英语句子总体变短的原因 440
15.3 译者仍要学会理解长句 441
15.4 如何化繁为简 443
15.5 如何化简为繁 452
15.6 三种修饰方法 457
15.7 平行结构 463
15.8 小结 467
第十六章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469
16.1 语篇的衔接 469
16.2 语篇的连贯 480
16.3 小结 492
第四部分 翻译中的变通
第十七章 比喻、口号、简称的翻译 494
17.1 比喻的概念 ???
17.2 比喻的翻译方法 ???
17.3 比喻翻译的双重标准 ???
17.4 特色表达翻译举例 ???
17.5 政策口号的翻译方法 ???
17.6 数字简称的翻译方法 ???
17.7 小结 523
第十八章 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 524
18.1 是否调整原文结构取决于多种因素 524
18.2 调整或增加段落主题 525
18.3 各句主题相对一致 531
18.4 重组逻辑不清的段落 534
18.5 简化臃肿的段落 539
18.6 大规模调整 544
18.7 小结 550
第十九章 酌情改写原文 551
19.1 文化差异 551
19.2 意识形态差异 554
19.3 外语能力不足 562
19.4 小结 567
第五部分 译文的修改
第二十章 译文的审校 570
20.1 关注事项 570
20.2 审校他人译文 573
20.3 接受他人审校 589
20.4 小结 599
附录一 欧洲委员会英语写作与翻译指南 600
附录二 汉英翻译综合训练 600
附录三 汉英翻译综合训练参考译文 600
参考文献 600
(本书)是翻译实践类教材中使用为广泛的一种专业教材。
——仲伟合 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
本书在非文学翻译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且给出了很多大方向上的指导,给自己练习指明了大的方向。还有一些操作性很强的细节也不错,值得反复品味。
——平台用户 ruirui
考研书籍。里面的内容要慢慢体会,多找文章翻译,多发现问题。
——平台用户 以太cyan
简明英语这块内容真是字字躺枪。这个应该要在考catti之前看比较好,因为针对的是非文学。
——平台网友 cactus
文件翻译课上用的书,是译员。
——平台网友 Soliloquy
没有机会读北外高翻的童鞋,认真读这本书,除了不能感受到李老师的乐观和幽默之外,他所提倡和教授的翻译理念和方法都能学到。
——平台网友 翻译赵灿
真的很实用的一本书,作者的用心完全能看出来,高翻院的就素不一样啊~想着以后当个自由翻译者一定要把这本书买下来啃透!重新标记下
——豆瓣网友 少堂主
章 翻译是沟通
1.1翻译的历史
由于地域的分割,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两个操着不同语言的民族,只要进行交往,就离不开翻译。所以,翻译的历史可能与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国早记载翻译的书籍是《周礼》和《礼记》。两书记载了周王朝的翻译官职,其具体任务就是负责接待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使节与来宾。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周代之“行人”为“典客”(意为“译者”),又另设典属国一职,掌管蛮夷降者。西汉因秦制。魏、晋、南北朝和隋代掌管四方民族和外国交往事务并配有译员的官方机构,大体上沿两汉之制,或有所损益,或有所省并。从东汉末年到宋代,官方组织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辽宋时期,辽国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着占人口多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因为沟通的需要,不得不聘用大量译员,在州以上官署置译史,从事文字翻译工作。同时,还首置通事,从事口译工作。金代和辽代一样,也有译史和通事职称,在政府机构内从事口笔译工作。元朝同样设有译史和通事。元朝译史有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之分。明朝永乐五年(1407),为适应外事翻译需要,设四夷馆,原为八馆,后又增添两馆,毕业生分发各部,充当译员,凡外国人与中国官员往还,谈话交际,都由他们翻译。明末清初,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知名的总计七十名以上,他们与中国士大夫结合翻译编写书籍三百余种,除了经院哲学、神学和其他宗教文献外,科技书籍计一百二十来种,涉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采矿冶金、军事技术、生理医学、生物学、舆地学、语言学、文学等。清朝更加重视翻译。清军入关前,就建立文馆,以“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清军入关后,设立“笔贴式”,以沟通满汉两族。清朝重视各族语言教学,培养通晓满、蒙、朝、汉文的各级官吏、笔贴式和口译人员。清朝的科举考试,还特设翻译一科。在中央一级设立多种翻译机构,负责满、汉、蒙、藏诸语之间的翻译。鸦片战争以后,有识之士和政府组织的西学翻译,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马祖毅,2001)
纵观中国翻译史,可以发现官方翻译机构发挥三个作用。一是进行国家的日常管理,这在多民族国家是必需的,尤其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二是外交,在汉族统治时期外交似乎是翻译的主要功能。三是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如东汉末年至宋代的佛经翻译、伴随佛经翻译进行的印度药书和历法的翻译、清末对西学的大量翻译,都是汉民族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而辽、金、夏、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把汉籍翻译为少数民族语言,则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可以说,翻译的历史,就是世界各民族沟通交融的历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