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924334
在真实还原梅艳芳人生原貌的基础上,突出了其在人格魅力、励志精神方面的价值,鲜活再现了梅艳芳艺术成就,侧重描写了其一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务,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立足翔实资料,拒绝狗血八卦,挖掘梅艳芳身上诸多优秀品质,鲜活呈现出梅艳芳的励志人生,帮助青少年从优质偶像身上感受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梅艳芳是继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龙后,第二位在尖沙咀星光大道上竖立铜像的香港艺人。她出身草根女孩,靠着内心的斗志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将一生活成了传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书不是情感故事实录,更不是八卦信息集合,写作过程中立足信源,拒绝狗血,坚持真实还原梅艳芳人生原貌的原则,资料全部来自权威媒体和出版物的记载,以及梅艳芳生前朋友同事的口述,尽力做到了客观真实去伪存真。
《了不起的邻家女孩:香港的女儿梅艳芳》既完整介绍了“香港的女儿”梅艳芳的励志人生,也凸显出梅艳芳的精神价值和人格魅力。
目录:
童年
灰蒙蒙的童年时光 – 002
初登舞台:荔园游乐场 – 013
11 岁的“小歌女” – 025
青春
青涩的恋情 – 040
被毁掉的婚约 – 050
风的季节 – 057
成长
出道即受挫 – 074
赤色梅艳芳 – 091
引领时代的“坏女孩儿” – 111
天后
从备受质疑到百变天后 – 148
巨星光环背后的寂寞 – 181
传奇
香港乐坛的“梅家班” – 218
她给了世间太多爱 – 227
芳华绝代 – 234
拜拜
病魔降临 – 252
光芒一生 – 262
夕阳之歌 – 269
后记 致敬“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 300
参考文献 – 307
自序
一代巨星陨落,一个时代落幕
2003 年 11 月,香港红磡体育馆内,身穿洁白婚纱的梅艳芳笑着问大家:“我穿婚纱好看吗?”顿时,台下“好看”声如雷鸣!整个红磡体育馆,暖潮汹涌,大多数观众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梅艳芳又说:“我是个歌手,也是演员,穿婚纱不是第一次,但是没有一次是属于我自己的。这也许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有你们的爱,已将这遗憾弥补上了。我把我自己嫁给了音乐,嫁给了你们。”
说这番话时的梅艳芳,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极度孱弱。在那厚重的演出服下,是一副病弱的躯体;在这病弱的躯体中,跳动着的是一颗火热的心。她好似一个在舞台上跃动的精灵,又好似一位尊贵圣洁的女王。她的演出风格和造型设计始终是富于变化又引领潮流的,她曾经用自己的百变造型征服了一个时代。她告诉人们,美不只有一种样子,美不应该以陈旧的标准来评判。
就在这场演唱会刚开始时,梅艳芳手持话筒,望向台下观众淡淡地笑着,说:“头饰加上衣服,起码 80 多磅 a。”台下观众也笑着,他们凝望着这位舞台上衣着华丽的百变天后。她依然是那样的洒脱与自信,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根本不像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甚至那一刻的她比以往的舞台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但其实,此时的梅艳芳穿着尿布;她的身体正在不受控制地流血。赵文卓回忆起“梅姑”这最后一场演唱会时说:“演唱会上她(梅艳芳)唱歌时上身在摆动,腿已经抖得很厉害了,但是她一直都在坚持。”
坚持唱完最后一首歌的梅艳芳,绝非逞强,而是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以一种美好的姿态向舞台作别,向观众作别。在短短 40 年的人生历程中,她有 36 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她的一生是属于舞台的。因而她想着在绚丽灿烂的舞台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她不需要世人的怜悯,她以无比平静的心态实践着自己的死亡美学——即便病魔缠身,却依然顽强而乐观,以自己光彩夺目的璀璨演艺成就,照亮了港澳台地区,以及内地的演艺圈。
有人说,梅艳芳在二十几岁的年龄,同时斩获了“歌后”与“影后”的桂冠,已经冲到了事业的巅峰,她的演艺事业如此辉煌,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是,对于梅艳芳本人来说,她依然尚有心愿未了。在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她举办了最后 8 场演唱会,并且穿上好友刘培基为她设计的婚纱,嫁给了舞台。
当告别演唱会上最后一支歌《夕阳之歌》的前奏响起时,舞台上光影斑驳,舞台中间的人身影伶仃。梅艳芳本人最中意的歌曲,便是这一首了。只是夕阳再美,也是一片黄昏景象,不禁让人愁绪万千。此时的梅艳芳,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她就像那夕阳,尽力地燃烧自己,释放出点点余晖。
身穿洁白婚纱的梅艳芳深情演唱着,然而依然有细心的歌迷能听出来,她的声音略有颤抖,并且声音里透露着些许的疲惫。当演唱即将结束时,着一身洁白婚纱的梅艳芳,唱着歌,缓步地走上阶梯,一个挺拔却也落寞的身影如同一声绝响,镌刻在万千歌迷的记忆深处。她大声喊着“拜拜”,向观众用力挥着手,身后那道门渐渐地打开,她通过那道门缓缓退场。大家知道,她余下的时间已不多了。
最后 8 场演唱会,她散尽了身上仅存的光与热。当她终于完成演出时,面向观众蓦地回首一笑,那便是她留给人们的最后一抹美好。
一个多月后,梅艳芳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享年 40 岁。可是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自从她去世后,各种纪念影视剧和纪念书籍相继问世。这些纪念作品,饱含着人们沉甸甸、情深深的思念。梅艳芳,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
在人们谈起梅艳芳时,诸如“豪爽仗义”“赤子情怀”等评价成了高频词汇,而实际上梅艳芳在诸多的杰出品质之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坚强、独立、坚持自我。她幼年生活坎坷,却始终乐观向上;她在歌坛、影坛均有不俗的成就,却仍乐于学习、精益求精。
文化研究学者李展鹏说,香港曾涌现过不少巨星,但不是所有巨星都能留下一种精神。然而梅艳芳的精神之所以被人们记得,就因为这种精神体现了诸多美好、光明,比如对事业的热爱、对公益的追
求,即使面对人生困境也不轻言放弃,绝不让自己轻易垮掉,永远保持着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曾几何时,当人们望着舞台上的梅艳芳一边忘情、忘我地唱着歌,一边挥洒自如地跳着舞时,纷纷为她鼓掌喝彩,致敬这位演艺天才。可无人知道她为了做一场演出要付出多少辛劳。
梅艳芳说:“天底下没有什么是天生就会的。”在梅艳芳家中有一面光洁巨大的镜子,每次她在家放着音乐练习舞步,都要对着这面镜子反复纠正动作,反复找对的感觉。
当梅艳芳得知自己患上宫颈癌晚期的时候,她明知身体已没有任何好转的希望,但依然选择以坚强积极的姿态,笑对剩下的人生时光。她说:“我只希望大家在某一晚抬头望向天空,看见其中的一颗星星时,会想起曾经有个很熟悉的名字,一个曾经为你们带来一点儿欢乐的人,她的名字叫梅艳芳。”有的人最初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奋斗、向上,永不停息地前进。因此,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便实现了生命质量的飞跃,如同星星永远挂在天穹,被人们永久铭记。那颗叫梅艳芳的小行星,就挂在天宇的那一端,它的编号是 55384。
人生诸多事,如梦幻泡影,万般带不去。从 4 岁半开始在荔园游乐场演唱,到 19 岁一举赢得新秀冠军,梅艳芳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独有的“香港精神”,那就是乘势而起,不屈不挠。她身上似乎有一种永不消歇的能量,那便是真实,便是赤诚。香港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教父”戴思聪评价梅艳芳是“第一位在香港开创舞台的女艺人”,“她开创了属于梅艳芳的舞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令观众着迷,她自己也沉浸其中”。他还称梅艳芳为“乐坛的天之骄女,舞台的巨人,后继无人”。(摘自戴思聪遗作《星河回忆录》)梅艳芳迫于生活,年幼便出来唱歌表演,这一经历与美国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颇为相似,他们都曾有过不幸的童年,也都为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并且他 们在成名之后努力地奉献自我,在慈善事业上发光发热。经历过不幸的人,更懂得关怀他人;被剥夺了童年之爱的人,更加心怀悲悯、满怀善意。他们在年幼时未曾感受到的幸福,便以另一种方式回馈到他们身上。在 1993 年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迈克尔·杰克逊是这样说的:“我根本没有童年,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也没有童年可以享受到的任何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辛勤工作、奋斗和痛苦,最终换取了物质和事业上的成功。但我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我再也不能重塑这段人生。”实际上,这也正是梅艳芳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特殊的童年经历,奠定了梅艳芳一生的性格基础:努力拼搏,喜欢付出。在香港经济开始崛起时,出身草根的梅艳芳更是满怀希冀,徒手搏来一个绚丽的人生。虽然她的人生已经落幕,可是她的精神永存。她的精神代表着香港精神,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珍贵乐音。梅艳芳这一生的故事,便是香港发展的故事、腾飞的故事。可以说,香港乐坛再难出现第二个梅艳芳,那个曾经引领时代的巨星徒然留下了一段芳华绝代的传奇。
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依然需要被梅艳芳的精神所激励,依然需要从她的人生故事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动力。我们无须将她神化,但应该了解她在演艺事业上的成就,为改变人生而做出的努力,以及为公义、公理和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
她被封为香港乐坛的百变天后,更被称为“香港的女儿”,这称号的由来便是她在演艺事业的影响力之外,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真诚奉献。
她不只是出色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生命价值的倡导者。
引领时代的“坏女孩儿”
香港音乐教父黎小田曾说:“娱乐界是偏门来的,七十二行之外才是演艺界,不是正行来的,所以你漂亮也好,帅气也好,唱得好也好,不红就是不红,是命。”说起梅艳芳日后的成功,黎小田表示梅艳芳在很多事情上总喜欢自作主张,很是任性,但因为她眼光独到,因而颇能做出一些成绩;而且梅艳芳喜欢去迪斯科舞厅留意到一些很新潮的东西,也能注意到流行歌曲的最新趋向,她有时也在舞厅里对着镜子练习舞步。然而,如果最初梅艳芳顶不住媒体的攻击和舆论压力而选择退出娱乐界,那么她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功了。
梅艳芳正式踏入演艺圈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备受流言蜚语的困扰,承受着外界的恶意。直到发行《赤色梅艳芳》之后,她才在香港流行乐坛站稳了脚跟。人们原本认为,梅艳芳作为新人歌手,专辑《赤色梅艳芳》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可人们没想到的是,梅艳芳在 1985 年推出的新专辑《似水流年》和《坏女孩》直接将演唱事业推至新的高峰。也正是在这一年,梅艳芳歌迷会正式成立。在第一批歌迷会成员中,表现得最为踊跃的便是苏笑贞,此后她与梅艳芳更发展成为好友,并陪伴梅艳芳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似水流年》唱片封面上的梅艳芳,以崭新的造型震撼了人们。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梅艳芳剪了一头短发,穿一件宽垫肩的西装搭配大衣,她打领带、戴墨镜,展现出一派硬朗帅气的中性气质,一改以往香港传统女性那种温婉端庄的形象。这种中性造型,对当时的审美理念而言是一种极大的突破,也成为梅艳芳形象美学的一个典型标签。谁说女孩儿一定要温婉动人,一定要乖巧听话?性格爽快豪气,外表雌雄同体,未尝不是一种另类魅力。在刘培基的设计下,梅艳芳将这种中性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也正因此,她逐渐收获了众多女歌迷的喜爱,并开始迎来演艺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似水流年》这首歌曲则成为梅艳芳早期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就在 1985 年的最后一个月,当人们准备迎接下一年的时候,梅艳芳再推出一张新唱片,这便是在香港乐坛掀起狂潮,于香港社会引发争议的《坏女孩》。这张唱片发行仅一周便售出 40万张,拿下了 8 白金;3 个月后,销量冲破 72 万张,主打歌《坏女孩》登上了第三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榜。这张唱片,令梅艳芳一举获得“最受欢迎女歌星奖”,也正是在发行了这张唱片之后,梅艳芳开始被人们誉为“东方麦当娜”。与梅艳芳同时代的美国流行女星麦当娜被视为时代偶像,梅艳芳便成为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对外输出的一张重要形象名片。
“东方麦当娜”本来是美国《时代周刊》给予梅艳芳的称呼。意大利裔美国女歌手麦当娜,素来以女性解放文化引领美国社会风潮,是 20 世纪当之无愧的流行女王,而身在香港的梅艳芳同样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掀起了一股时尚风潮。20 世纪 80 年代的香港,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数不清的娱乐场所,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影海报,以及车水马龙的街巷,都给人一种时代飞速发展的感觉。
但同时,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香港,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女性依然属于被物化的对象,虽然她们较为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娱乐圈,女艺人往往处于被审视、被约束的地位,她们需要表现得或端庄优雅,或清纯可爱,她们的舞台形象是社会和公众赋予的,而并非她们本身便是如此。
很显然,梅艳芳的形象并不属于这两种类型。她开始展露出较为多变的演唱风格,虽然彼时的她尚未确立起“百变形象”,却显露出极强的个性特征:敢拼敢闯不服输,而且天生具有一种叛逆精神,哪怕她面对媒体时会显得怯生,偶尔流露出自卑,但她走上舞台后呈现出的气场却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也只有这样的女歌手,才能将《坏女孩》的前卫与大胆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这首歌曲的背后,隐藏着极为强烈的女性意识。
梅艳芳以现代女性的姿态,道出了女性在爱情关系上的主动权和主导作用。这也是为何当时那么多人批评这首歌“不堪入耳”,因为它表达出的女性意识在那些观念老旧的人们听来近乎于是“惊世骇俗”。
难得的是,梅艳芳不仅以一种新姿态成为当时香港娱乐圈的一个异数,她在舞台表演方面也逐渐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她一向极为主动地吸收西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理念,并将其融入本土的流行文化中。于是,在梅艳芳的舞台表演风格上,便呈现出中国本土元素与西方流行元素之间的某种融合;同时,梅艳芳又将粤剧表演的某些特色融入流行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黎学斌认为,梅艳芳之所以成功,和这些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梅艳芳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接受多元文化的人。她演唱的一些歌带有麦当娜的风格,在个人的形象造型上,也借鉴了麦当娜的经典形象。她那具有强烈时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及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表演方式,宣告娱乐业的旧时代已成为过去,新时代已经降临。
在《坏女孩》这张专辑的 MV 中,梅艳芳以干练潇洒的造型示人:俏丽的短发、时尚的大衣、浓艳的妆容,眼角眉梢处透露出野性与自信。剪去长发的梅艳芳焕然新生,她是那般的叛逆不羁,又是那样的洒脱自由。
流畅明快的旋律,动感十足的节奏,大胆热烈的歌词,让这首《坏女孩》短时间内成为大街小巷、随处皆可听到的热门歌曲。只不过由于这首歌表达的内容过于大胆前卫,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离经叛道,年轻女孩儿哼唱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可别让自己的父母听到,不然很有可能招致父母的一顿教训。可即便如此,梅艳芳的《坏女孩》依然赢得了无数女孩儿的喜爱。
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香港,抹着红唇、唱着《坏女孩》的梅艳芳掀起一股潮流。梅艳芳说,新一代新女性无须依靠任何人,女孩儿也不一定要依附男孩儿才能生存。“坏女孩儿”的言行表现或许大胆裸露,却体现出了新时代中悄然觉醒的女性意识。
女性需要冲破的枷锁太多,在以往那个时代里,女性能够做到自由洒脱地去爱已属不易,如果有哪个女性敢于对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发表一番宣言,那更是会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挣脱束缚、追求自由却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梅艳芳将它唱了出来,用音乐的方式演绎出来,惹得女孩儿们纷纷效仿。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中,梅艳芳可谓是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一时之间,敢于表达自我感受、大胆前卫有主见的女性不断涌现,梅艳芳则被公认是引领了这种趋
势潮流的人。
于是,年轻女孩儿们开始纷纷模仿起梅艳芳戴墨镜、着风衣的造型,她们也学做那种率性潇洒的处事方式。只是,梅艳芳并不会停留在以往的音乐成绩中,她是一个求新求变之人,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若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屹立不倒,那么最好便是持之以恒地更新自我,持续不断地推出佳作。总而言之,梅艳芳既然已经站在风口浪尖,被人们关注,那么索性就不断挑战自我,拿出最佳水准来表演、来歌唱,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别人自然不会再说些什么了。
为了帮助梅艳芳打开日本娱乐市场,华星唱片公司特别联系了日本五大民营电视台中的富士电视台,梅艳芳受邀成为节目主持人,借此合作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新唱片。就在公司为《坏女孩》做宣传推广时,日本当地的唱片公司与华星公司联手举办了一场酒会。在这场酒会上,梅艳芳结识了正当红的日本歌手近藤真彦,他唱了许多流传颇广的金曲,梅艳芳后来那首广为人知的代表曲目《夕阳之歌》,便翻唱自近藤真彦的同名作品。
简单交谈了几句之后,尚属于歌坛新秀的梅艳芳并没有什么过于复杂的想法。但在此后的香港地区举办的一个小型酒会上,梅艳芳与近藤真彦再度相遇并轻歌曼舞。在几次见面之后,梅艳芳心底对近藤真彦产生出微妙的情感,好友刘培基也劝她“人生一世,只活一次,可以自私一些”。只是她在投入了感情之后才意外地发现,此人并不是自己此生的良配,这多少令她有些心灰意冷。尽管梅艳芳为这个人付出了情感,并且心怀不舍,但考虑到演艺事业,她认为及时止损方为上策。在这一段爱情经历中,梅艳芳也有过许多的甜蜜时刻,可当她意识到眼前人并非“对的人”时,便会断然离开。爱一个人却不依附于他,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特质在梅艳芳身上得到了最为鲜明的体现。
既然爱情故事已落幕,那么就安心投入演艺事业吧。梅艳芳从来不会在消沉的情绪中沉溺过久。就在 1985 年这一页即将翻过之时,香港娱乐业爆出了一则大事件:梅艳芳原定于 1986 年 1 月 3 日的首场个人演唱会将要提前举办。演唱会的地点,就在那座 1983 年落成的红磡体育馆。在红磡体育馆首开个人演唱会的许冠杰,连续唱了 3 场,每一场都观众爆满,而彼时的梅艳芳不过是个出道一年的新人。没人料到,不过 3 年时间,梅艳芳就从一个负面新闻满天飞的新人歌手,一跃成为香港乐
坛最闪亮的星——她将要登上万人舞台,将要在这舞台上拉开此后风光无限的人生序幕。
当时的香港乐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能在红磡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便是歌手演唱实力和影响力的证明。同时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香港的歌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去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另一类则是不能去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在20 世纪 80 年代的香港流行歌坛上,那些资质平庸、缺少人气的歌手根本不可能在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唱片公司才不会做赔本生意呢。那么,什么样的歌手才能获得唱片公司的支持,愿意为其举办演唱会呢?最起码这个歌手要有 20 首歌曲作为演唱曲目,并且歌手本人已经具备极高的知名度。如果备唱曲目数量过少,那么说明这个歌手缺少实力;如果歌手不具有相当知名度,那么唱片公司更不可能为其投入操办演唱会。因此,在20 世纪 80 年代能够有资格在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艺人,必然都是当时的巨星级别的人物。所以当媒体爆料梅艳芳这位新人歌手即将在红磡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时,引得公众好一阵关注。
从 1982 年通过新秀大赛出道到 1985 年,梅艳芳已经推出了 4 张唱片,她的备唱曲目足够多,歌曲风格也足够丰富。而且自从推出《坏女孩》之后,梅艳芳的人气一下子暴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年轻男女已经对大胆热辣且朗朗上口的歌词传唱了几个来回,甚至很多人表示就为了《坏女孩》这首歌才对梅艳芳的演唱会充满了期待。不过,说起《坏女孩》这首歌,梅艳芳本人也是颇多无奈。就 20 世纪 80 年代的香港社会而言,这首歌的内容实在过于离经叛道,甚至被许多电台列为“禁曲”,但是年轻人却非常喜欢它。举办演唱会之前,唱片公司犹豫不决:是否要将这首歌选入备唱曲目名单呢?梅艳芳则表示,对人对歌都要仗义,既然是《坏女孩》这首歌成就了她,她就要在自己的首次个人演唱会上好好地演唱它,她也不愿意辜负观众的热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