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0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07863
客厅不是越开敞越好,有开有闭的空间交替布置,居住才能更有趣味;
窗户也不是越大就越好,开对了窗口,家仿佛就是林中小屋,还能让空间变得深邃幽远;
采光不是一味追求明亮,捕捉阳光的同时更善用影子,才能让家中充满期待感;
利用地面高低差,或是倾斜的屋顶,家人就能自由选择一个角落随意安坐;
……
正是这些日本建筑师才懂的设计手法,让看似简单的住宅,时刻焕发着新鲜感。
本书提供了近100个日本住宅建筑的独特设计手法,
以全图解的方式,让无法亲临住宅内部的读者们能直观体会到空间内的感受,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手法的精巧构思与落成实景。
更难能可贵的是,建筑师亲自绘制了正反两种设计方案的分析草图作为对比,使设计思维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习建筑设计的初学者们,或是自建住宅的业主朋友理解日系美宅的设计精髓。
本书精选当代日本优秀的住宅设计实例,剖析日本建筑师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手法。不仅包括住宅与周围环境、住宅外观设计、空间的开合等常用手法,更独树一帜地介绍了住宅的光影塑造、视线营造、动线设计以及空间氛围和整体印象的营造等新颖的设计方法,全面展现了日本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的意匠巧思。图解式的内容讲述,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建筑师的思考分析图,并以实际采用的设计方案与反面设计方案对照分析,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设计者的构思,仿佛与建筑师本人面对面交流一般,加深理解与感悟。
无论是建筑设计的初学者还是想要提高设计水准的建筑师,又或是自建住宅的业主,相信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第1章 引入风景:连接内与外001
利用北向自然光,尽享美景002
截取景色中最美的一隅004
大落地窗设计,山樱花浮现眼前006
缩窄走廊,让视线聚焦于窗口008
减弱窗框的存在感,提高内外连续性010
窗框隐形,使内外彻底连通012
隐去窗框,加强室内与庭院的整体感014
长椅相接,提高室内外的连贯性016
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能尽赏风光018
连接内外的通道采用户外风格020
将邻家外墙变成自家风景022
住宅建筑分散布局,居室融入绿色之中024
开放式庭院使住宅与外界相连026
小巷使两代人同居的住宅更融洽028
第2章 捕捉光影:打造空间深度031
抬高地面,打造日光良好的中庭空间032
地面下沉,引入光线034
明暗变幻,营造空间的深邃感036
用宽大的屋檐制造阴影,使风景更加鲜明038
汇聚北侧阳光,营造宁静之感040
隐去直接光源,增强期待与深邃感042
降低开口,创造阴影044
墙壁与屋顶一体化,让阴影更加柔和046
平行墙壁创造出明暗变化,增加空间深度048
第3章 空间划分:边界的多种方式051
隐去立柱与门槛,打造一体空间052
开放式浴室使住宅整体更加通透054
用装满绿色的玻璃箱柔和地划分空间056
以地面高度变化划分空间058
缩小入口,创造心理距离060
缩小出入口,凸显各空间的独特氛围062
利用翼墙营造深邃之感064
采用统一设计,营造视觉深度066
给挑空空间安装隔断,打造具有深度的空间068
合并功能区,节约住宅面积070
调整地面与屋檐高度,打造舒适的中庭空间072
第4章 优化视野:有效遮挡视线075
敞开屋顶,将天空收入眼底076
调整窗口形状,聚焦视野078
利用重叠空间塑造深邃之感080
四面开口赋予空间多样性082
利用曲面墙,将视线引向广阔天空084
利用中庭,创造深度与广度086
调整房屋朝向,视线透过门窗延伸至建筑之间088
活用露台,提高私密性的同时还能精准取景090
利用格栅,控制视线092
遮挡外界视线,创造开放的浴室空间094
双层屏障保护隐私096
改变地面高度,错开外界视线098
既保护住宅隐私,又能丰富建筑物的表现力100
第5章 动线设计:让体验更加丰富103
建一面墙,引导人的行动方向104
“箱体”与动线明确分开,使各空间动态相接106
狭小空间,延长动线营造开阔感108
增加可供选择的动线,更具心理增效110
借助室外空间,营造心理距离感112
将浴室纳入生活动线,居家体验更具活力114
一房两门,提供更多选择116
架设廊桥,引入街道气息118
第6章 空间互动:创造新的行为活动121
以高度差赋予空间变化,触发丰富的活动122
连廊为空间增添活力124
多动线台阶触发自由活动126
楼梯与地面的一体设计可增大生活空间128
高度差赋予空间更多变化,带来全新的行为活动130
通道化身功能空间,扩大活动范围132
拓宽走廊宽度,通道也变成生活空间134
房屋分散排布使空间更加广阔,带来全新的活力136
第7章 空间氛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139
差异化材质将空间衬托得更加简洁140
天花板倾斜设计,大空间也收获安宁142
在窗口前安设长椅,营造安心感144
降低地面,突出沉静感和住宅与庭院的连续性146
镜柜嵌于墙壁内侧,盥洗台与外界相连148
统一材料的收口和角线,直观塑造出空间感150
降低门的存在感,使空间更加沉静152
家电收纳于百叶窗内,室内空间干净整齐154
隐藏收纳柜门,削弱凌乱感156
内开门与墙面完美融合158
消除厨房墙面的凹凸之处,打造整齐简洁的空间160
第8章 细部设计:改变空间的整体印象163
配合建筑物外形设计楼梯,打造有活力的空间164
改变地面高度,创造自主体验变化的空间166
多边形天花板,赋予空间丰富的表现力168
利用天花板的高度变化,创造多样的生活空间170
平缓的钝角转角创造深度与期待172
以地板收边的厚度打造空间的沉稳174
悬浮感家具更添开阔与轻快176
地面降低70厘米,提高整体宜居性178
以曲面墙创造深邃感和表现力180
利用透视效果削弱体积感182
排水管采用柱形设计184
卷末 “雪之下的家”186
附录 本书中的作品一览194
当你翻阅本书时,会发现每一小节中都有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照片在等待着你。
首先,请仔细观看案例的照片。然后,想象自己身处照片所展示的空间。之后,再阅读文章。书中简明的标题与正文将阐释照片中空间的设计意图,同时对设计师以何种方式、为了什么目的而创造这个空间进行说明。然而当用文字去解释时,我们往往会以理性而非感觉去理解,与他人分享感官设计的方法真是难上加难。
因此,为了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知空间设计意图,我在书中使用了简单的草图来阐释。具体来说,我将实际采用的设计方案与反面设计方案的草图作对比,以此来凸显设计立意。我希望借此可以唤起读者对照片所展示空间的敏感度,加深知识理解,以便将来看到建筑物照片或实际建筑时,能够获得更广博、更深刻的理解。
通常来说,介绍住宅设计的书籍往往会按房间或区域划分章节。然而,我认为在本书中,如果提醒读者注意特定区域或房间反而会干扰他们对感官设计方案的理解。因此,我以感觉为标准为本书分章节。
无论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本书,还是随意翻开,从任意感兴趣的照片开始看起,都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住宅,即“雪之下的家”的设计手法,将本书着力介绍的感官设计方案汇聚在这一栋住宅中。
最后,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那些正在计划修建自家住宅的读者,使他们对建筑师的作品更感亲切。同时,我也期待本书能够帮助建筑初学者去理解设计活动中无法以概念阐释的细腻的感官设计方法。
石井秀树
2019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