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28240
聚焦出土文物上的动物纹样,从艺术史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呈现中华古文明的丰富和深厚底蕴。
·从出土器物上的动物图案、纹样入手,做类别的专题研究,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形态的分析,兼顾形式与意义两端·史料涵盖古今,分析贯通中外,多层次理解中国艺术。
·介绍文物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覆盖古代神话与民俗、古文献、古代农业史科技史等诸多内容,生动地论证了古代文化的历史观、艺术观,帮助今人认识中华古文明的丰富性和文化脉络的传承。
·刘敦愿先生是中国艺术史学的奠基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视野,这一系列的扎实研究,集中表现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本书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彼时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追踪古族的征伐与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与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卷一
古代动物画艺术中的细节 003
鹳鱼石斧图的艺术性及其他 015
甘肃黑山岩画狩猎图像中的飞鸟 028
西汉动物画中的杰作 033
卷二
饕餮(兽面)纹样的起源与含义 051
夜与梦之神——鸱鸮 072
含义复杂的虎崇拜 108
神圣的昆虫——蝉 136
卷三
山西石楼龙觥与鬼方 163
云梦泽与商周之际的民族迁徙 181
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 214
聪明的蜻蜓与神异的蜈蚣 223
卷四
岳石文化陶器上的叶脉印痕 239
鸡卣与貘尊 244
战国铜鉴上的庭园植树与观赏鹤 254
文物中的“食物链” 263
铜鼓上的牛鸟纹样 271
古老的啄木鸟 276
导读
碎金屑玉的意义 郑岩 287
——试说刘敦愿先生关于古代鸟兽草木的研究
出版说明 306
鹳鱼石斧图的艺术性及其他
河南临汝县阎村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的成人彩陶瓮棺上的“鹳鱼石斧图”,是一件著名的史前艺术品。图像内容复杂,水鸟衔鱼之外,又配以一柄石斧,两组毫不相干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含义神秘而耐人寻味;就其表现技巧而言,画幅面积巨大而富于变化——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形象完整、明快,画幅占据器表之半,在现知彩陶艺术中,要算是气势最为宏伟的了。因此长期受到文物、考古与美术界的重视,直到今天大家仍然怀有浓厚的兴趣,继续进行讨论,由此可见一斑。
这幅富于魅力的史前艺术品,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我也曾经进行过一番思索,总的印象是:画法天真直率,毫不雕琢,风格简洁,颇有新意,正是史前这个人类的童年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感染力也就特别强烈。
在画法上,“鹳鱼石斧图”具有自己的特色:一般的彩陶图像,都是以墨线勾勒在陶器之上,这件自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大面积地、也是相当大胆地使用白色,黑白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与此同时,陶器质地原来的红褐色,便自然而然地起到了一种中间色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画面上的各种形象取得了协调——白与黑,也就是明与暗,因有这种红褐色作为中间色,三种不同色调交相为用,于是便产生出十分微妙而又动人的效果。这是彩陶艺术技巧上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此前从未有过,此后也未能继承并加以发展。这种效果,根据彩陶摹本容易被忽略,一般单线勾勒轮廓示意,用作历史、考古方面的研究是可以的,如做艺术方面的探索,便神韵全失索然寡味了。如果把这三种色调简化成一幅图案化了的图像,予人的观感,可能便大不相同,在这里我做了一个尝试。
在物象的造型方面,鹳的描绘一反通例,采用了“没骨”的画法,不用线条进行勾勒,鸟形包括趾爪,都用一个白色的板块,直接涂于器表,借陶器底色的衬托呈现出来轮廓,右眼由宽粗的黑色线条画的圆圈加以点睛构成,巨大而炯炯有神,用这种方法来表现水鸟羽毛的洁白、体态的轻盈、生命力的旺盛,可以说是恰切极了。在右侧,竖立着一柄穿孔石斧,轮廓全由粗黑的线条勾出,这本已显得相当强劲有力,又将木柄的后半全部涂黑,再在这黑色的底子上,用刻画的方法制作出网纹,以表示是用细绳缠绕而成,因而更显得柄斧牢实厚重。鱼悬于两者之间,形体较小,使用较细而流畅的线条表示。这虽然是一幅原始人的绘画,凭借如此简单的颜色与线条,竟然把不同物象的质感表现无遗;而且就画面的布局而言,自左向右,由浅入深,由轻而重,黑与白、粗与细的对比强烈,色调层次丰富而构思巧妙,这些都是颇有些令人惊讶的。
三个物象的描绘都是静态的,剪影式的,相当简单拙稚,甚至还存在着某些看来不甚合理的地方。表现在鹳与鱼方面尤其明显:水鸟的双足僵直而歪斜,股骨与跗跖之间的关节应该向后反而有些向前,有如人的膝部了;爪趾应该是四个(前三后一),现在省而为三;鱼既被鸟所衔,鱼形必然不会是完整的,如今像磁石引针那样挂在鸟嘴下边,如此等等。但,也正由于画法的拙稚,更能体现出艺术的真实,如果拘泥于琐细的写真,反而失去了应有的天趣:斜出的双足,表示静中有动,鸟是主动的、胜利的一方,双足的指向,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画面的中央,加强了鸟嘴衔鱼的视觉效果;足有三趾,只是表示多数的最简练的方式;鱼如悬针,正显示其被捕获,已无所逃其命了。这些都不是缺陷,反而是省略细节,加强总体效果所需的措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