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64448
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克拉丽丝·里维埃尔踏上火车,重新成为马琳卡——那个她既爱又恨的名字,那个让她既害怕又欣慰的名字——去看望母亲拉迪维娜。她以母亲为耻,把她完全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却又深深地怜悯她。她曾经既深情又疏离,为无法言说的爱而痴狂,却难以去爱……这是一部充满神秘与力量的作品,记录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挥之不去的心理创伤,以及她们之间无尽的、歉疚的、令人窒息的温情。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又一力作
★ 玛丽·恩迪亚耶奇幻想象集大成之作
★ 2013年《费加罗夫人》杂志女主角大奖
★ 2016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2018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玛丽·恩迪亚耶找到了一种只属于她一个人的方法,来说出属于所有人的事。
——《文学半月刊》
对当今的文学景观感到厌倦的读者应该注意,通过跨越现实和梦幻,通过触及当下的需要和为古老的困境提出新的答案,玛丽·恩迪亚耶正在书写一种既创新又不可思议的文学。
——杰弗里-祖克曼,《新共和》杂志
神秘……怪诞……一个精雕细作的美丽的故事
——《出版人周刊》
梦幻……恩迪亚耶用如此引人入胜的散文写出了深刻的令人不安的小说,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图书馆》杂志
令人着迷……恩迪亚耶在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里讲述了偏见、阶级意识、歧视和自我厌恶带来的心理痛苦,最终在一个充满意外希望的令人满意的时刻结束。
——《书单》杂志
一踏上火车,她又重新成为马琳卡,对她而言,这不是乐趣也不是烦恼,因为从许久之前,她就已意识不到这种变化。
但她知晓这变化,因为她已不能对克拉丽丝这个名字自动地做出反应,当有认识的人乘坐了同一班火车时,虽然这种情况非常少,他们用克拉丽丝这个名字呼喊她或跟她打招呼,发现她表情困惑、呆滞,隐约地微笑着,在这种双方都尴尬的处境中,略微愚钝的克拉丽丝,想不到可以简单地用“你好,你怎么样”这种看似自然的方式回应对方。
正是因为如此,因为她自身不能回应克拉丽丝这个称呼,于是她明白了,从登上前往波尔多的火车的那一刻起,她就是马琳卡。
她明白了,如果有人看到她的脸,或是从远处通过瘦弱的身影和蹒跚的步子认出了她,喊道:“嘿,马琳卡,你好。”如果有人这样称呼她,她会立刻转身应答。
这不会发生的,但是,绝对不会吗?
很久之前,有一段时间内,在另一个地区,另一个城市,男孩和女孩们都叫她马琳卡,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除此之外的名字,不过,她自己也并不知道,那时她还没虚构出别的名字。
也不是没有可能,某一天,一个跟她同龄的女人欣喜地走近她,问她是否是马琳卡,来自那个城市、那所中学的马琳卡,而克拉丽丝,已经不记得这个女人的名字和样貌。
克拉丽丝面带微笑,不是隐约的笑容,而是自信和坚定的笑容,她既不困惑也不呆滞,尽管她确信自己不记得这个声称在她还是马琳卡时就已与她相识的女人。
但她能认出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被呼喊出时,最后一个音节停滞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闪耀着承诺、快乐的期待和完好的青春的尾迹,这是为什么她觉得没理由让她和这位她完全记不得的老同学之间继续尴尬着,这是为什么她努力在脸上表现出跟对方一样开心的表情,以免自己回忆起接受重新变成马琳卡可能带来的危险,即使这只是偶然情况。
于是她不敢想她应该做什么。
突然转身不理睬这个人,阴沉着脸,佯装不解,这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中庸原则的克拉丽斯·里维埃尔来说,远远超出了她所能设想的略微违背礼貌友好原则的行为。
她坐在火车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窗玻璃,看着玻璃上的斑点和细微的划痕,目光无法穿透玻璃,因此她都不知道如何描述沿路的风景,即使年复一年,每月一次,她早上坐火车从一个方向经过,晚上从另一个方向经过,想象着当有人叫她马琳卡时,她要装出正常的表情,忧心到微微发抖。
继而她的思绪偏航,渐渐忘了为什么发抖,尽管她还在持续颤抖,她也不知道怎样能停止发抖,最后她朦胧地把颤抖归咎于火车的前进,在她的脚下,在她的肌肉中,在她疲倦的脑袋里,火车有节奏地重复吟诵着,那个她既爱又恨的名字,那个让她既害怕又欣慰的名字,马琳卡,马琳卡,马琳卡。
这在她的女儿拉迪维娜还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悄悄地前往波尔多,度过部分白天的时间,然后及早返回,以便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