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49125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东西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终生未婚的“生命天使”,妇女和婴儿的守护神。
她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妇产科学事业;
她没有儿女,世间却有5万多名“林巧稚的孩子”;
她血肉丰满的高尚灵魂和纯粹的医学本色足以震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她用一生诠释医者仁心,吟诵永恒的爱的诗篇……
她是林巧稚。
本书以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的医学生涯为经,以她的成长背景为纬,详细记述了她在妇产科医学的求学、行医经历及在妇产医学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了林巧稚丰富多彩的人生、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医德和精神情操。作品在对协和医院历史的梳理和对人物性格的发掘上精雕细刻,使人们得以走近和了解这位“东方圣母”式的女性。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林巧稚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章 鼓浪屿的女儿
一、女婴出生在圣诞前夜
二、少女的选择
三、走向远方
第二章 协和啊协和
一、北京城里的“国中之国”
二、专注的眼睛
三、年轻医生
四、孕育与疼痛
五、医者的使命
第三章 洁白的颜色
一、母与婴
二、胡同诊所
三、白,是一种颜色
四、医患之间
第四章 新出来的太阳
一、大红请柬
二、一个孩子名叫“念林”
三、明朗的天
四、塞外来信
五、拒斥与坚守
六、白发人送黑发人
七、救命的“林婆婆”
第五章 风起时
一、头发乱了
二、奇异诊断书
三、后一个病人
尾声 后的时刻
夜是那样长,病房里是这样静……
过去的岁月里,她曾在妇产科病房值过无数个夜班,从没有觉得夜晚的时间这样难熬。
在静静的病房,她已经躺了许多日子。病床上的困顿时光一天天在这间屋子里流逝,那些过往的荣誉和喧哗显得遥远而陌生。
病房的日子简化了生活,隔离了她熟悉的一切,牵绊她的事物越来越少了。她像一片冬日的树叶,一天天单薄,一天天脆弱……只需一阵风刮过,就会随风而去……
从1921 年进协和读书开始,她在这座医院已经行走了整整 60 年。
60年,几乎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她已将自己燃烧尽了,无论多么美好的祝愿,都阻挡不了生命流逝的脚步。
深夜,五号楼二层,特护病房。
万籁俱寂中,病房里突然响起急促的呼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值班的护士疾步跑到林巧稚的病床前,林巧稚双手在胸前悸动,嘴里发出一连串的呓语,护士留心看了看心脏检测仪,轻声叫着:“林主任!您醒醒!林主任……”
又一个凌晨,值班护士被林巧稚的声音惊醒——那是清晰的、满含歉意的低语:“……你来得太晚了,只能手术了……”
很多个夜晚,护士们已习惯了林巧稚的叫声。
刚开始,她们很紧张,为了让她安静下来,她们会把她叫醒。
以后,她们有了经验,当林巧稚再喊着要产钳时,她们会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件东西递到她手里,她抓得很紧,很紧。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 3 个,真好!”林巧稚在声说完这句话后,陷入了沉沉的昏迷。
1983 年 4 月 22 日,北京的正午时分。
林巧稚在一阵悸动后,血压骤然下降,呼吸停止,心脏不再搏动。
四月的风很轻快,轻快的四月风送一个灵魂向另一个世界远行。
如茵浅草,柳枝茸茸,远处传来婴儿嘹亮的啼哭,婴儿的啼哭如展翅的鸽群盘旋在城市上空。
此时此刻,在协和妇产科,在古老而崭新的北京城,在辽远的乡村和城镇,有多少新生命在亲人的期盼中诞生……
临终,她的神情十分安详,脸庞光洁、干净,额头、眼角的皱纹全部舒展开来。仿佛刚值了一个长长的夜班进入了梦乡,又仿佛长途跋涉后回到家中。
阅尽 82 载寒暑春秋,她走得无憾,走得安心。
她留下了遗嘱:
3万元存款捐给医院的托儿所,
遗体供医院做医学解剖用,
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故乡人记得她后的心愿,故乡接回了自己的女儿。
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家庭,却使无数家庭幸福完满;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儿女,却亲手迎来了千千万万新的生命。
她离开这个世界后,厦门鼓浪屿——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为她修建了占地 4750 平方米的典雅园林——毓园,让回家的女儿安息。
林巧稚纪念馆设在毓园。
园子里有林巧稚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塑像后安葬着林巧稚的骨灰。
一袭白衣的林巧稚微微笑着,双手交叉握在身前,像是伫立着在守望,又像是忙碌后在小憩。
苍穹笼罩着大海,层层浪涛犹如白色的花环。
三角梅、白玉兰、木芙蓉,繁茂的花木守护着毓园的宁静。
邓颖超亲手种植的两棵南洋杉,秀挺地立在毓园一角。
长风抚过每一寸土地,吟咏着永恒的爱的诗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