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学者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李泽厚生前唯YI审订并作序的“对话体学术传记”:“对拒绝写自传的我来说,这本书材料真实、叙述清楚、内容宽泛,也有重点,是可以作为我的学术传记来阅看的。”

作者:马群林 编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ISBN: 978730524978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63.99

类别: 传记 畅销榜, 学者 SKU:6437bc31f0f224279a8c6f3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24978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概括说来,我先后写了“思想史三论”“美学三书”“哲学三纲要”“伦理学三说”,加上《论语今读》,当然还有“康德书”和对谈等,“4×3+3=15”。多乎哉,不多也;少乎哉,亦不少。如此人生,而已而已。我的哲学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要以“人活着”(中国传统的“生生”)来替代或超越西方传统的“Being”。对我的东西的现在,我很悲观;但对将来,我非常放心。

 

我一方面强调要继承启蒙,反对假“儒教”“国学”和各种反理性主义的理论学说之名来“蒙启”;另一方面我也强调要超越启蒙,主张以中国文化传统(如“情本体”),来纠正启蒙在根本理论和现实实践中的诸多缺失,以走出一条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自己的路。

 

我一生谈不上“中庸之道”,也不算是进取的“狂者”,最多不过是“有所不为”的“狷者”。我尝自省,这一生也算温良恭俭,以让为先,兢兢业业,直道而行;虽缺点很多,但从不敢心存不良,惹是生非。只由于性格孤僻,不好交往,便得罪了不少人。

 

富贵非吾愿,声名不可期,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关键确乎在于“沉默而顽强”:盖非“沉默”无足以保身全生,非“顽强”不可以韧性持久。是以黄卷青灯,敢辞辛苦?任人责骂,我自怡然。我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我从来不是要人帮忙解闷的人。我愿学鲁迅,死后还有人咒骂。

——李泽厚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虚拟”,内容却很“实在”: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马群林,男,1962年出生。李泽厚先生晚年友人。曾帮助李泽厚整理、出版多部论著,选编有《李泽厚散文集》《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从美感两重性到情本体一李泽厚美学文录》等。

目  录

【目录】

李泽厚序

 

引子“一生简单平凡”

不喜欢谈个人  / 003走我自己的路  / 006

 

第一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930—1954)

一  “子欲养而亲不在”

 

五代之前不姓李  / 013一辈子的哀痛  / 018故乡印记  / 021

 

二  最恨虚伪

生活顿陷困境  / 023靳江中学片忆  / 024酷爱鲁迅与冰心  / 025最不喜欢的作家  / 029热衷于读词和填词  / 030

 

三  精神危机

上了免费的第一师范  / 033啃下“费尔巴哈章”  / 035

我也狂热过  / 038废学三日  / 040当了一年小学老师  / 042

 

四  自己摸索

“状元来了!”  / 043从小题目做起  / 046基本没上过课  / 049

读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 050

 

五  暗自掂量过那些教授、名家

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 054文史哲三系比较  / 055

“我心里有数”  / 057没能留在北大  / 059

 

第二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955—1976)

一  “这个人是哪里的?”

“有点空谷绝响”  / 065“你的分析很好”  / 067印象很深的稿酬  / 070两本小书  / 072

 

二  李泽厚派

写文章的两条规矩  / 075“直觉性”不敢展开  / 077酝酿积淀思想  / 080

想写本《美的哲学》  / 081思想发展三阶段  / 084美学三派  / 086

给宗先生的书写序  / 091

 

三  擦肩而过

一个好友  / 094去敦煌  / 096

有所不为 / 098写了“审美意识”章  / 100

 

四  下放劳动

经常搞“夜战”  / 102顾准觉悟很早  / 104第二次下乡  / 105

最好的时光被浪费  / 107

 

五  核心思想早有了

造了“积淀”这个词  / 109强调的是个体精神之自由性  / 111

“康德书”的前奏  / 112核心观念1961年开始形成  / 115

看了不少英文资料  / 116读皮亚杰和杜威  / 117

 

六  “偏袒”西方哲学

最欣赏休谟  / 120海德格尔的“士兵哲学” / 122尼采与叔本华  / 124西方马克思主义  / 125已走到了尽头  / 126有比语言更根本的东西  / 129

 

七  逍遥派

放现在可能不结婚了  / 132不让儿子搞文科  / 134不介入任何纷争  / 136

绝对的小人物  / 138非常侥幸  / 140发现历史真相  / 141

 

八  拟了九个研究提纲

不断想问题  / 143从怀疑到告别  / 144强调法治、理性、渐进  / 146

改良更不容易  / 148四顺序说  / 150

 

九  地震棚里写完“康德书”

沈有鼎趣事  / 152写出“康德书”初稿  / 153

“中亦略抒愤懑焉”  / 155

 

第三篇“一事平生无,但开风气不为师”(1977—1991)

一  一个苏醒的新时期

“第一只飞燕”  / 161“美丽的女性走廊”  / 164文艺主要靠感觉  / 167个人偏好  / 168人道主义论争  / 171

 

二  “评”更重要

“能看出一个新的哲学体系”  / 175“有思想史意义”  / 180

儒学、康德与马克思三合一   / 184意犹未尽  / 186

“交了第一本考卷”   / 188回到康德的含义  / 191

 

三  美学热

为何偏偏是美学热?  / 193“大美学”杂志  / 196美学译文丛书  / 198与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  / 200

 

四  美学三书

“令人叹为观止”  / 205审美趣味史  / 208“内篇”更重要  / 210

“你是有体系的”  / 213告别美学  / 214“美学是第一哲学”  / 217

 

五  文化热

从美学热到文化热  / 221反传统的文化热  / 223构建理性的形式  / 225

 

六  思想史三论

“后人恐难以想象”  / 228并未过时  / 230“有突破之功”  / 233

十几万字就打发掉了  / 238乐感文化与实用理性  / 239

兵家是中国哲学第一家  / 243有人跑来质问我  / 247

“救亡压倒启蒙”惹争议  / 249最看重的是另一篇  / 252

“西体中用”是第三派  / 255“转化性的创造”  / 258

“怎么能用这个标题?”  / 259

 

七  八十年代拾遗

“两代人中间的李泽厚”  / 262刘小枫变化太厉害了  / 264

当时我没有感觉  / 268“纵容你去敞开思想”  / 274“您立了功!”  / 280

已记不得帮助过谁了  / 284愉快的回忆  / 287

 

第四篇“人类视角,中国眼光”(1992—2021,上)

一  在美国教书

“似春水,干卿何事”  / 291三个冒险  / 293不图名,只图“利”  / 295学生的掌声   / 296海外汉学一瞥  / 299回国跟人聊天  / 304

 

二  七十岁以后的著述更重要

“同心圆”的伸延  / 306为自己编个“纪念品” / 307

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 311“吃饭哲学”  / 313“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316

 

三  伦理学新说

比美学更重要  / 321区分“两种道德”  / 322范导和适当建构  / 324

和谐高于公正  / 326情本体的“外推”  / 327与罗尔斯的不同  / 330

在丽娃河畔讲学  / 332由外而内的伦理道德二分  / 334

道德心理三要素  / 337 伦理学总览表  / 338

 

四  “要启蒙,不要‘蒙启’”

“五四”仍然了不起  / 341厌恶所谓的“政治儒学”  / 344

我与“国学派”的不同  / 347建“儒教”不符合儒家精神  / 348

启蒙理性并未过时  / 350过犹不及  / 352自由派与民粹派  / 353

历史与伦理二律背反  / 356落到制度上才算数  / 358

 

五  重释《论语》

《孔子再评价》的继续  / 360哲学读法  / 362三个要点  / 363

《周易》比《论语》还重要  / 366

 

六  巫史传统

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  / 367一种哲学视角  / 370

周公、孔子和秦始皇  / 372“一个世界”与“两个世界”  / 374

感觉不错的三个翻译  / 377

 

七  儒学四期

为何不赞同“三期说”?  / 378举孟旗行荀学  / 379

现代新儒学四大家  / 382喜欢梁漱溟  / 386在台湾没去见牟宗三  / 388“五十年代便提了出来”  / 390我的四期说  / 392只有吸收、消化才能发展  / 394

 

八  “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

还用不用“哲学”“本体”这些词?  / 396讲“情”还算哲学吗?  / 398“双本体”之间不存在矛盾  / 400情本体的线索  / 403

填补海德格尔  / 405情本体的“内推”  / 408“历史进入形上”  / 412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 414与刘绪源的对话  / 417

 

第五篇“原意难寻,六经注我”(1992—2021,下)

一  “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

正确的废话  / 421各有所长、各有其用  / 423

不应追求成为“哲学王”  / 427

 

二  什么是哲学?

科学 诗  / 430思索命运  / 432可以是提纲,不必是巨著  / 434

“粗”但不“空”  / 437更爱看扎实的文章  / 439

王、陈、钱三大家 / 440哲学需要论证吗?  / 445

 

三  治学方法

提倡多元化  / 448关注现代脑科学  / 450边缘政策  / 452

从零开始  / 453 从来不谈方法论  / 456“六经注我”  / 458

“超越李泽厚”  / 460 “支援意识”  / 463根本性的创造太少  / 465

能留下两三本就很不错了  / 467

 

四  羡憎交织

一个非常危险的概念  / 470世界一体化视角  / 472真是入木三分  / 474历史经常曲折前行  / 476

 

五  “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

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  / 478以培育人性为根本  / 480教育心理学是核心课程 /482

 

六  情爱多元

“食色,性也”  / 484顾城不可饶恕  / 487女性更追求心理感受  / 489

家庭感情不可替代  / 492“想不通就想不通好了”   / 496

 

尾声  “四个静悄悄”

能用的只有脑袋了  / 501最多是一个“狷者”  / 503

一辈子都在孤独中度过  / 507从未有失落感  / 510

还有好几个题目  / 512去留无意  / 514 至今未悟  / 516

 

附录一  “救亡压倒启蒙”与“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之“发明权”考释 / 马群林  / 520

附录二  李泽厚《伦理学新说述要》撰著记 / 马群林  / 537

附录三  我和台北三民书局的故事 / 李泽厚  / 557

附录四  李泽厚著作年表简编  / 马群林  / 569

 

后记  一部“特殊作品”/ 575

又记  忆李泽厚先生二三事 / 583

前  言

李泽厚序

 

有如本书编撰者马群林先生的“后记”中所说,并不存在这个对话。所以这本《小纪》应属于马先生的著作,而非我的著作。因为尽管所有对话大半摘自我的文章、论著、访谈、电子邮件、微信等,并经过我多次翻阅增删,但经由他编排、调整、拼接、撰写、改动,便不完全是我的语言、风格和口吻,而且有些地方半文不白,即他的口头语言和我的书面语言交错相接,有些地方虽属同一主题却是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不同讲法的拼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这本书不能算是我的书稿或著作,这是首先应该向读者交代清楚的。

本来,从一开头我就不赞成编撰这本书,但马兄非常坚决,多年孜孜不倦地将分散在我的论著中的一些观点、看法、意见摘编汇聚在一起,还梳理加上我的一些生活经历、事件以及他人的各种论评,其中也有我以前未曾谈过的好些问题,如强调汉字(指汉文,非汉语)在融化各不同种族、文化而形成大一统中国时的巨大功能(我始终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但我非专家,未敢多说),等等。这些的确花了他不少时间和极多精力,并坚决不顾我的反对,认为这是介绍我的思想的读本,很有必要。他既如此强硬“有理”,我便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便要我写序。从二十几岁起,我所有著作都从不请人写序。因为写序总会要讲几句好话,但并非所有好话我都愿听。那么,我这个序该说几句什么好话呢?虽然我并不承认也不认可这就是我的“学思之路”,但对拒绝写自传的我来说,这本书材料真实、叙述清楚、内容宽泛,也有重点,倒是可以作为我的学术传记来阅看的。这是实话,也就算是好话吧。但我估计此书今天迎来的可能是一片嘲笑咒骂声,不过几十年来我已习惯生存在这种声音中,也就无所谓了。

我已年过九十,心脑俱衰,本该匿声,却来写序,而往事依稀,徒增怅惘,如今只欠呜呼,可伤也矣。

此序。

抢先评论了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

EUR €31.99
阅读更多
缺货

父亲南怀瑾(完整详实还原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

EUR €36.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EUR €3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