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8225
本书卖点
1.中医文化现象级经典著作,畅销二十年,特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
2.全新序言《二十周年纪念本序》,书末还新增两篇长文,分享作者中医研究新感悟。
3.精美编号签章珍藏页,一书一号,独家专享,限量发售。
4.定制本草风雅封面,将太极、书法、中草药等多元素结合,极具国风质感。
5.布面精装,触感细腻,装帧升级,牢固耐翻。
6.书口三面四色喷绘,《伤寒论》影印文字和中草药彩图相结合,鲜活悦目。
7.局部文字烫金,太极图案烫银、本草剪影热压,精湛工艺,典藏品质。
8.内附数十幅根据《伤寒论》等原方中的中草药材绘制的彩图。
编辑推荐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思考中医》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力红教授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这个基础学科。
近年来,全国上下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势必会越来越受重视,中医类图书也将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思考中医》作为中医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是首选之列。同时,《思考中医》是常读常新的,任何时候阅读,都有收获。
《思考中医》畅销二十年,此次推出精装二十周年纪念本,内容进一步修订,质量升级;采用布面精装,装帧全面提升,更加牢固;书口喷绘、局部烫印、剪影热压等工艺,印刷精美,工艺精湛,力求增强读者阅读舒适感;作者签章,专享编号,限量发售,更适合收藏。
《思考中医》是一部中医文化现象级经典著作,畅销二十年,此次特推出的二十周年纪念本,特享作者签章 专属编号,限量发售。作者作全新序言《二十周年纪念本序》,并在书末增补两篇长文。封面设计在延续各版经典元素的基础上,采用布面精装、书口喷绘、局部烫印、剪影热压等工艺,将太极、本草、书法、古书等多种中国元素融合,呈现出全新的国风质感。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论》又超越《伤寒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 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 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 传统理论的构建
二、学问的传承
- 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 形而上与形而下
- 师徒相授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 历史的经验
- 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 三种文化
- 学习经典的意义
- 认识经典与现代
- 如何学好经典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一、伤寒论说什么?
- 伤寒的含义
- 杂病的含义
- 论的含义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 认识阴阳
- 伤寒总说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三阴三阳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 门户概念的引入
- 阴阳的开合枢
- 开合枢病变
- 伤寒传足不传手
第四章 治病法要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 下工层次
- 上工层次
二、临证察机
- 何以察机
- 十九病机
- 抓主证,识病机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一、篇题讲解
- 辨释
- 太阳释
- 病释
- 脉释
- 证释
- 治释
二、太阳病提纲
- 太阳病机条文
- 释义
三、太阳病时相
-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 欲解时
- 欲作时
- 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释
- 阳明本义
- 阳明经义
- 阳明府义
- 阳明的运气义
二、阳明病提纲
- 总义
- 脾约
- 正阳阳明
- 少阳阳明
三、阳明病时相
- 申至戌上
- 阳明病要
- 欲解时相要义
- 阳明治方要义
- 阳明欲剧时相
- 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第七章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解义
- 少阳本义
- 少阳经义
- 少阳府义
- 少阳运气义
二、少阳病提纲
- 总义
- 别义
三、少阳病时相
- 寅至辰上
- 少阳病要
- 少阳时相要义
- 少阳持方要义
- 《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 少阳之脉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解义
- 太阴本义
- 太阴经义
- 太阴藏义
- 太阴运气义
二、太阴病提纲
- 太阴病机
- 太阴的位性特征
- 太阴的病候特征
三、太阴病时相
- 亥至丑上
- 欲解时要义
- 欲剧时相
- 太阴治方要义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一、少阴解义
- 少阴本义
- 少阴经义
- 少阴藏义
- 少阴运气义
二、少阴病提纲
- 微妙在脉
- 但欲寐
- 少阴病形
三、少阴病时相
- 子者复也
- 欲解何以占三时
四、对AD病的思考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解义
- 厥阴本义
- 厥阴经义
- 厥阴藏义
- 厥阴运气义
二、厥阴病提纲
- 消渴
-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 饥而不欲食
- 食则吐蛔
- 厥阴禁下
三、厥阴病时相
- 丑时义
- 厥阴方义
结语
《思考中医》九问
跋
中医——尚礼的医学
访谈:有效治疗新冠,中医为什么当仁不让
附录:书中所涉经典方剂
《思考中医》二十周年纪念本序
在《思考中医》的第四版序中,我跟读者朋友们分享了写作的前因后果,这是一部基于《伤寒论》而展开的思考。也许正是由于该书出版以来获得众多读者朋友的认同,并令他们从中受益,2017年3月,我接到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简称《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简称“百办”)张洁主任的电话通知,指定我为《百部经典》中《伤寒杂病论》的解读人。因此,很想借此次《思考中医》二十周年纪念本的出版机会,向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解读的心路历程。
《百部经典》系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由先秦至近代的众多文献中遴选出一百部具有代表性的典籍作为《百部经典》,其中中医获列三部,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每部经典指定一位解读人,指定的解读内容有导读,原文,注释(含词解、释义、参校等),点评。《伤寒杂病论》含《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我此次的解读选择了其中的《伤寒论》部分。选择的缘由一则限于用功的深浅不一,另则个人认为《金匮要略》是否更大程度地保有了失传的《汤液经》的部分原貌尚待进一步研究,尤其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伤寒论》的 398 条原文,是我及我的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并深入思考过的部分,也是现今高校的《伤寒论》教材所取的部分,因而这部分的解读有较多的可参考资料。于是我将这部分的解读交给了学生赵江滨医生,让他先按流程走一遍,这样我便能集中精力来思考和酝酿解读的重中之重——导读部分。导读部分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是对作者生平、成书过程及其版本源流的介绍;其二,是呈现该部经典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由于兴趣所限,文献版本向来是我的弱项,可想而知,“导读一”的撰写于我是非常犯难的事。好在与文献大家钱超尘教授有过一面之缘,并留有联系方式,于是我很快联系上了钱老,约好了见面时间(大约是2017年9月或10月的某天)。钱老于《伤寒杂病论》的成书、版本及流布情况可谓如数家珍,真如及时雨般地给了我太大的帮助。就因钱老的帮助,原本最犯难的“导读一”用了两个月的时间(2017年10、11月)便顺畅地写就了,这是始料未及的。
啃下“导读一”这块硬骨头后,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于是我反过头来先去梳理江滨解读过的原文部分。这部分的工作持续到 2018 年年底,用去整整一年的时间。
原本以为“导读二”的写作应该是最不费力的,因为一则有长期思考的积累,二则有学术界公认的评价。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最不费力的部分却成了整个解读最艰难的部分。自 2018 年底,直至新冠疫情出现,我几乎只字未动,就这样硬生生地停在这里,卡在这里。仲景之所以能够被后世尊崇为医圣,所著的《伤寒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且在中医经典的园地里后来居上,影响日益深广,现有的这些认识和评价显然还不能够充分地说明。至少这些还不足以说服我,打动我。
那么,究竟什么才足以说服我、打动我呢?我陷入了漫长的沉思及问心。《伤寒论》所载诸方,后世称为经方,而经方之称的来由,大抵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所言“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相关。汉代有两大医学体系,即医经医学和经方医学,而《汤液经》似为经方医学的代表。仲景在传承经方医学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传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论广”。这便如其在序言中所述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仲景自述的“撰用”或皇甫谧所言的“论广”,其实质就是汇通医经和经方两家医学,使之合二为一。此一融合于后来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我们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2019 年 9 月的某日,我联系上了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的柳长华先生(《黄帝内经》解读人),我与柳师彼此相知,却从未谋面。我们约好在北京福建大厦见面,见面柳师问我的第一句话便是 :“你认为张仲景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径直答道 :“将医经与经方合二为一。”柳师竖起了大拇指!
医经虽具五术(砭、药、针、灸、导引按跷),然其所重则在针刺,而经方之所重在方药无疑。然而在合一的过程中,仲景显然是重方药而轻针刺的。这个轻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医学方向,针道逐渐衰微,及至清代近乎失传。从我们今天的中医格局来看,大学称为中医药大学,管理部门称中医药管理局,此中似乎亦透显着《伤寒论》重药轻针的影子。虽然我们无法请问仲景为什么要轻针,但是作为《伤寒论》这样一部融医经与经方两大医学为一炉的划时代的巨著,针(灸)和药是其两条腿,缺一就势必会跛足前行。是时候让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完美无缺了。这亦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说来也怪,得到柳师认同的上述见解,还是无法完全打动自己,内心隐隐觉得还欠些什么。2020 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出现,全国各地援鄂医护人员相继赶赴武汉。同有三和基金会作为一支民间队伍,收到江岸区政府的援鄂邀请,我们一行三人于 2 月 21 日到达汉口,进入武汉第八人民医院抗疫。
第八人民医院为三甲肛肠医院,自从收治新冠患者后,肛肠病患的诊疗几乎全面停止。疫情相对于常态下的各种疾病(无论其轻或重,也无论是突发或是慢性,如各种肛肠疾病)属于非常态,武汉之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非常”很容易挤兑“常”。而这个感受又让我想到了《伤寒论》,在《伤寒论》里,“常”与“非常”是相容的。
我们在国家推荐使用的清肺排毒汤里可以看到,该方由四个基础方化裁组成,即五苓散、麻杏石甘、小柴胡、射干麻黄(前三方出自《伤寒论》,后一方出自《金匮要略》)。上述四方既是最常用的应对常态疾病的方子,同时又可以应对非常态的疫情。仲景之所以将其所著命为《伤寒论》而非《疫病论》,显然是有深意的,“常”与“非常”,这又是一次合二为一。虽然,这样的认识得来有些沉重,但它真正触动了我,说服了我。
武汉归来后,我又重新拾起了停顿年余的“笔”继续往前写,并于 2020 年 6 月完成了“导读二”。解读的过程当然还有很多故事,但作为纪念本的增序已经是不少的篇幅了。文中提到的钱老超尘先生未等到书的出版便已辞世,心中甚感叹惜,希望能够通过此序表达对钱老的感恩!另外还想说一下我的老师杨海鹰先生,回想 2017 年 3 月“百办”的张洁老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时,我一口便回绝了。原因很简单 :一则似这样重大的文化项目,必有诸多条条框框,而一直以来,我已经不按套路走惯了,因此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就不一定是我所长 ;二则是三和书院医道传承刚刚起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应该是接到张洁老师的电话后不久,我到海鹰老师家汇报工作,其间偶然谈及此事时,老师立刻打住,说这件事你必须接。就这样才让我没有与《百部经典》中《伤寒论》的解读失之交臂。
刘力红
癸卯三月二十六于大理
达成仁的路径
我在思考用“达成”一词是否妥当,因为我们前面讲“仁”是人性的本能,人性的本能不是造作出来“仁”,或者说回归“仁”、回归本体,对此儒家给出了什么样的路径呢?
1.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第十二篇《颜渊》中有一段精彩问答。颜渊问夫子:“何为仁?”夫子没有直接答复,绕了个弯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解答不像今天的名词解释,而只是给出了一个到达“仁”的路径——“克己复礼”。这也告诉我们,“仁”是很难用逻辑语言去表述的。
又比如“仁者爱人”,意思是当你成为仁者后,你一定是爱人的,而这个爱人是无条件的。你对我好,我爱你,你对我不好,我也爱你;你品德好,我爱你,大家认为你人品很差,我还是爱你。当你成为仁、进入仁者的境界,你散发出来的就是这种爱人的气息。也就是说,你只要按照克己复礼去做,慢慢就能够体味到那个“仁”。
由此可见,回归“仁”的路径是什么?就是一个“礼”。那实现“礼”的路径又是什么?是“克己”。透过“克己”来“复礼”,透过“复礼”我们去知仁、去见仁、去体仁。由探讨医为仁术,推演到探讨克己复礼,这个逻辑关系就这样呈现出来了,学问也就是这样层层深入的。
2.礼的旨归和作用
中国是礼仪之邦,尤其儒家,非常强调礼,“六经”中专门有一部《礼经》。“礼”讲的是什么,“礼”的旨归和作用是什么?
我们透过《论语》《礼记》可以大致作一个归纳,“礼”实际讲的是规矩、秩序。那么规矩和秩序,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实现“一”!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先看看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看作是军队的“礼”,是每一位军人都必须遵从的规矩和秩序。这个规矩、秩序,这个“礼”是为了实现什么?是为了实现步调一致、万众一心。所以,我们的礼、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实
现“一”,我们要有这个认识。
“礼”的旨归是为了实现“一”,而“一”又是什么的根本呢?是整体性的根本!亦即中医两大特征之一的整体观念的根本。“一”的现代表述是一致性,因为只有一致才有可能整体。所以,礼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整体性。为什么说中医是尚礼的医学?至此,大家应该略有领受。
近年我读了欧文·拉兹洛的一本书,印象很深,作者曾经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奖。他的这本书叫《全球脑的量子跃迁:新科学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及我们的世界》,我很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的很多内容我虽然也没读懂,但它对“一”的表述、一致性的表述,我却感到非常赞叹。一致性是现代科学领域的顶级观念,由于量子之间的干涉或缠绕,量子之间存在不可思议的一致性,而由量子的一致性,就带来了一切领域的一致性。
这里介绍几个一致性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摘自《全球脑的量子跃迁:新科学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及我们的世界》,下同),现代科学解释宇宙的生成是大爆炸理论,大爆炸之后,宇宙极速地膨胀,“若宇宙早期膨胀速率比正常慢十亿分之一,则宇宙将几乎瞬间大瓦解;若速率快于十亿分之一,它会因为太快而最后只生成稀薄冰冷的气体”。膨胀速率快或慢十亿分之一,宇宙就没有办法诞生,只有不快不慢恰到好处,宇宙才能够诞生。为什么宇宙早期的膨胀速率能够这样不快不慢?唯一的解释就是它存在一致性。
第二个例子是电磁场。我们知道宇宙之间有四个力,强力、弱力、电磁力、重力。“如电磁场和重力场之间力略有差别,也会阻止热而稳定的恒星,如太阳的存在,也因此阻止了可养育生命的地球上生物的进化过程。”电磁力和重力不能有略微的差别,若稍有差别,恒星就无法构建。为什么能如此精准?唯一的解释还是一致性。
再看生物圈。生物圈中的一致性亦即有机体内量子的一致性,是保证其进化和生存的根本。例1:“若没有通过量子的一致性产生的波形能量转移,就不会有让这个地球上生命开始的高效的光合作用:地球上将不会存在生命!”例2:“人体由101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每秒发生一万次生物电化学反应。所有这些都要求及时可靠的紧密联系。另外,每一夜会有1012个细胞死亡,并有数目大致相等的细胞来替换它们。有机体内数目如此庞大的细胞的完美协作和它们复杂的电磁与化学信号,仅靠物理和化学作用机制是难以诠释的。”唯一的解释仍然是它们存在一致性。
生物有机体的一致性包括内在一致性和外在一致性。内在一致性的水平决定器官的健康水平,这不就等于告诉我们,整体性的水平决定机体健康的水平!如果一致性遭到破坏,变成非一致了,疾病便会随之而生。而内在非一致性极端的例子就是肿瘤。肿瘤为什么会产生?肿瘤就是一群异化的细胞。它的细胞分裂已经脱离了机体的一致性、整体性,这就是肿瘤。
外在一致性,是有机生物体跟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家庭、工作等的关联方式,这实际上就是讲人与天地、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中医的整体性不单讲人自身是一个整体,它更强调人与天地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内外一致性之间的关系,是内外相互联系、相互增强,和则共和、坏则共坏,这是现代科学最前沿的认识,由此不难发现,它与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完全契合。
以上我们谈到了一致性在宇宙生物圈中的体现,其实在社会形态中亦是如此。过去的皇帝都称天子,天子即天的儿子,子承父志,子不能有违父志,所以天子就意味着皇帝必须跟天是一致的;天子之下有大臣(诸侯),臣跟君是什么关系?臣必须跟君王保持一致;诸侯(臣)之下有大夫,而大夫又要跟诸侯保持一致,以此类推,以至于民。如此一来,上下就一致了,这就是整体性,就是天道。
周代之所以历经了将近八百年,跟它的社会形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或整体性是有关联的。因为孔子崇奉的周礼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反之,若天子不能真正体察天意,上行下效,那诸侯就开始跟天子不一致了,就会出现诸侯割据。诸侯如此,大夫随行,所以在孔子生长的鲁国,出现了三家大夫专权进而天下大乱的局面。为什么学中医也要关注历史社会?因为人与社会的健康都离不开一致性(整体性)。《素问·灵兰秘典论》之所以要将脏腑官能化、社会化,目的亦在于此。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知道宇宙和自然的特征是一致性,拉兹洛也在书中讲到:在宇宙和生物圈中,一般没有什么能持续地、有目的地阻挡一致性。这个重要的观念清楚地告知我们,自然会不会有非一致,会不会有灾害?会有!但它没有持续地、有目的性地非一致,非一致极其短暂和局部,它能够很快地进行调整。而人类就不一样了,因为唯独人类能够持续性地、有目的地阻挡一致性,可以说人类的特征就是非一致性。我们看历朝历代的更替,最后都是因为非一致性,我们再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是非一致性,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结果。
——节选自刘力红著《思考中医》(二十周年纪念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