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651645
将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走山野,清游其中,相伴寻花,快意人生。
《山野寻芳·浙东草木游记》跟随四季的步调,以漫笔的形式记录了在山野间行走探寻草木的故事,细致地展示了浙东山野极具魅力的草木和令人心动的自然世界。作者对身边的草木世界、自然山野怀有深厚的热情,在山野中感受草木之美、自然之美,并以“刷山”的形式,以文字和图像记录下山野里令人心动的草木世界。这些山野间的芳草,无一不顺应自然的内在节奏,摇曳生姿,自然生长。
久居樊笼里,需得返自然。春起,经夏,入秋,至冬,逢一朵花新,遇一株草木,历其四时之变。识野花,探草木,或寻新朋,或访老友,尽兴体验每一分自然力量。游山、沐风、寻花,与其向往,不如出发,一起去山野寻芳。
001 春动四明,檫木花开鸟语催
012 宁海摩柱峰赏花看云记
019 探访槲寄生
026 阿育王寺访杏花
032 宝庆寺西府海棠
038 重访二叶郁金香
046 欢聚丹湫谷
056 悠游南山南
065 华顶杜鹃,盛放在四月的高山之巅
075 寻找秤锤树
081 从明堂岙到太白山巅
091 桐花开处,愿与君同
097 雁苍山看花记
109 刷山周家岙,野花啼鸟亦欣然
120 依稀少年滋味
124 闲来携侣,对一朵花、一溪云
131 细雨斜风访百合
140 毛叶铁线莲,一个改变世界产业的宁波物种
149 且行且乐亭下湖
157 山间风景雨来佳
161 松石岭的南五味子
167 换个视角游岩坑
176 恰逢一朵花新
182 四明俱可喜,最妙渊源处
189 胡枝子,萧然含露待秋风
198 任是寻常也动人
206 探秘滴水岩
215 问秋四明山
223 寻找野荔枝
230 王爱山一日,可抵红尘半年
239 太白山之秋
247 秋归何处?看取山间风物
254 秋尽江南果犹好
260 山野又清秋
264 荻花风起醉流年
268 金峨寺秋色
277 冬日走过山间
286 若欲得奇趣,闲登老虎穴
295 后 记
自序:
清游快此生
《山野寻芳》是我们的第三本草木之书,与《甬城草木记》《草木 清欢》颇有些不同。
前两本书,主要为城市、山野那些美丽或有趣的草木逐一“立传”,属于单物种纵深的叙事方式。而本书则是一部记录“刷山”过程及其收获的书,采用的是全景式展现山野草木风貌及其生境的叙事方式,更加综合立体,也更有现场感。
虽然“刷山”日渐成为全国各地植物爱好者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但也常有人问:“刷山”到底是什么意思?“刷山”和“驴行”、专业户外,有哪些区别?关于这些问题,业界没有权威解释,字典里也没有“刷山”这个词。结合花友们的“刷山”日常,我们来聊一聊何为“刷 山”,“刷山”到底“刷”些什么。
“刷山”是花友们约定俗成的专用口语,意为像刷子一样“刷”过每一寸山野,目的是寻找有颜值、有价值、有趣味的草木,其实质是一种以草木为主题的山野清游。
“刷山”不同于“驴行”和专业户外,虽然也有登山、越野、攀冰、涉水等行为,但不以征服高度、克服难度、挑战速度、磨炼意志为目的,尽管为了一些稀有、罕见的植物,会做类似的事情,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驴友”和专业户外常常喜欢攀登一个地方的最高峰,但植物爱好者却更愿意去“刷”半山腰或沟谷地带,因为相比山顶,这些地方物种更丰富。花友们喜新不厌旧,同一条古道、同一座山峰、同一处山野,愿意反复去,不同季节去,和不同的人去。因为只去一次两次,实 在难以穷尽此处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难以充分领略一些草木的颜值和智慧,所以常去常新、常去常乐。
“刷山”主要“刷”些什么呢?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刷”自己的心灵。人在红尘万丈的钢筋森林里待得太久,离开大自然的时间过长,难免心烦意乱、身心俱疲,需要换个地方治愈修复,林泉就是最佳选择之一。不同季节走在古道、森林或原野之间,触目即山川雄伟、野花绚烂、硕果累累,充耳有溪水潺潺、松涛阵阵、鸣声上下。在这样一个生机盎然、万物自在的美好环境中,人似乎也会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就和有生命会呼吸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身心也就无比放松和怡然了。下山后,又可以“满血复活”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了。
二是“刷”友情。植物爱好者大多心地纯净,简单快乐。他们走在一起,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彼此自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一起“刷山”时,即使再内向的人,也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或尴尬冷场。放眼大自然,随处都有好玩的草木虫鸟、好看的山水美景,为花友们提供无数的话题。他们往往一入山就忍不住叽叽喳喳,欢声四起,似乎有说不完的开心事。常有花友说,“刷”一次山,脸都笑累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每个植物爱好者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兴趣方向都不一样,和不同的人一起“刷山”,往往能够发现更多自己未曾注意到的观察点。一群人“刷山”,通过交流讨论,比一个人“刷山”能发现更多物种,得到更多新知,欣赏更多美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学到更多,走得更远。
周末或节假日,花友们总有一些时间会留给山野,留给集体“刷山”,也因此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花友们平时各自忙碌,见面机会不多,正好借“刷山”之机,交流各自近况,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三是“刷”家庭幸福感。山野是开放的,森林是没上锁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花友们“刷山”的地方,往往不是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而是原生态较好的山野或少有人行的古道。“刷山”强度也不大,多为散步式看花赏景,老弱妇幼皆宜。故个人“刷山”之外,完全 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近年来,宁波花友的家人们参与“刷山”比例正逐年提高,形成了一个夫妇共同“刷山”的“甬城花伴侣”小团队。共同“刷山”给家庭生活注入新的内容,家人们一起呼吸新鲜空气,一起识花认草,一起领略自然风光,由此拥有更多的共同体验和家庭记忆,增进了理解与 信任,家庭幸福的基础也就更加牢固了。
四是“刷”专业新知。植物千种万种,是认不完的,但多认识一个物种,就少一个知识盲点。以宁波为例,其城市虽小,陆地面积也有近万平方千米,物种虽然不多,野生维管束植物也有 2183 种。30 多年来,林海伦老师一直致力于摸清宁波植物的家底,他经常说,终其 一生时间都不够用。
来到山野,除了熟悉物种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观察同一物种的四季形态,观察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竞争与依赖关系。
一种植物,只有对它的根茎叶花果都认识了,对于它们生命史不同阶段都有了解,才算对其有了基本的认识。如果更加深入一点,可以探究它们的生存智慧,比如怎么传粉、如何传播种子、如何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研究它们的观赏价值、食药用价值、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每一个物种,其实都是一本厚厚的书,等着我们去翻阅。
生态系统涉及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只有在山野才能看得更加清楚,因为人工干预较少之故。越是原生态好的山野,越能看出植物与昆虫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是如何相互竞争或依赖的。仅植物而言,就有纵向、平面两种关系值得关注。纵向上,可以观察乔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大树的形态,决定树下物种的群落样态,这是光照影响下的彼此适应关系。
如果一片森林以常绿树种为主,那么树下只能长出一些喜阴的灌木、草本。除非树与树之间空隙足够大,或者在林缘,也就是那些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喜阳植物才有生存空间。
如果一片森林以落叶树种为主,树下的草本、灌木会很好地利用乔木落叶的这段时间。如秋冬到早春,就是树下群落的生命活跃期,它们会较早开花,赶在大树长满绿叶之前,完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一轮生命史。
横向上,可以观察同一平面植物之间的竞争或依赖关系。平面关系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如海拔、地形、位置、土壤、湿度等等,都是影响植物群落形成的重要因素。河谷和山脊的植物不一样,路边和林中的植物不一样,斜坡和平地的植物也不一样。对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和 探究,是很有意思的。
五是“刷”美图。对业余爱好者来说,采集、制作标本不一定人人都会,但拍此存照却是最方便、最有价值的自然记录方式。不过,拍照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运气活,最好的照片永远是下一张。同一物种,在不同的位置、光线、生长状态下,呈现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个人,如果使用不同的器材,处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摄影阶段,拍出来的图片也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刷山”已然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我们与亲朋好友们沟通、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本书,就是我们实践上述“五刷”理念的集中体现。书中记录了我们一起爬过的山,一起看过的景,一起赏过的花,展现了我们“刷山”的快乐、艰辛和收获,是我们自然观察的一个阶段性呈现。
宁波有山有海,有江有湖,为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是华东颇具代表性的典型区域,其植物既有华东山野的许多共同特征,也有滨海植物的自我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刷山”记录,既可以作为华东地区的四季花历,也可成为宁波花友的“刷山”地图。
在多数篇章中,我们均详细记录了每次“刷山”的时间、地点、路线以及沿途物种,并且按照季节顺序编排成书。这部书,不但为植物爱好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刷山”攻略,还省去了鉴定物种的烦恼。如果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在地博物观察”书籍,不仅能大大方便各 地花友交流学习,对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积累,也是大有裨益的。
经常有人在“小山草木记”公众号后台留言,说希望和我们一起“刷山”看花。就本心来说,我们非常乐意和不同的花友一起“刷山”,互相取长补短。无奈工作太忙,时间难定,自己“刷山”都只能见缝插针,组织集体“刷山”就更属不易了。但如果带上这本书去山野,也就如同和我们一起在山野漫游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