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72131
1.《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教育经典
2.连续52周位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全球畅销200万册,被译为50多种文字
3.超40年家庭治疗经验+近40年亲子教育精粹
五大心法+N种技巧
4.约翰·格雷博士是:
媒体女王奥普拉的婚恋家庭导师
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的启蒙导师
5.约翰·格雷博士陪伴广大父母,
开启养育之旅——从畏惧教育到积极教育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错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会更好。
·积极教育,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长,走出畏惧教育的常见误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发展自身独特天赋。
6.指出旧有养育方式(畏惧教育)的常见误区,避免踩雷;了解孩子的自然天性和天赋优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改进。
7.适用于所有父母,尤其是1~18岁孩子的父母研读。
畏惧教育 ·从父母的需求出发
·看到孩子的缺点
·惩罚,吼叫,责打,威胁
·培养顺从的孩子
积极教育 ·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看到孩子的积极天性
·爱,理解,奖励,支持
·养育幸福出色的孩子
一粒苹果种子自然会长成一棵苹果树,而不会长成梨树或橘子树。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支持他们自然而独特地成长。我们无须依据自己的期望,塑造我们想要的下一代,因为父母的责任在于给孩子更理性的爱和支持,为孩子这粒种子提供肥沃的土壤,陪伴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给孩子的积极教育课》是约翰·格雷博士家庭教育集大成之作,作者毫不藏私地阐释了积极教育的心法与技巧,有助于父母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长,成就孩子的绽放人生。
推荐语 / 01
引 言 / 07
上篇 从畏惧教育到积极教育
第1讲 孩子来自天堂 / 003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问题 / 005
积极教育的五大心法 / 008
教育孩子要预见各种潜在可能 / 019
第2讲 五大心法起作用的原理 / 023
养育孩子的压力 / 0252
教育方法需更新换代 / 026
从畏惧教育到积极教育 / 027
暴力只能导致暴力 / 029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难以管教且破坏力强 / 031
教育观念的全球性转变 / 033
中篇 积极教育的五大心法
第3 讲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 039
性别差异:性别不同,需求不同 / 041
解压方式差异:男孩会忘记,女孩会记住 / 052
性情差异:适用于你的不一定适用于孩子 / 054
体形差异:身体健康最重要 / 057
智力差异:了解并培养孩子的天赋 / 058
学习速度差异:其实孩子各有所长 / 064
正确看待差异 / 066
第4 讲 允许孩子犯错 / 069
从无知到承担责任 / 070
孩子的学习曲线 / 0763
“你不会因犯错而被惩罚” / 078
“尽你最大的努力就好” / 088
如果不允许孩子犯错 / 091
父母也要允许自己犯错 / 101
第5 讲 允许孩子表达消极情绪 / 103
情绪处理的重要性 / 105
强烈的失落情绪需要出口 / 106
适时、适当地表达情绪 / 107
表达情绪是有好处的 / 108
如果父母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 114
不要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感觉 / 116
不要直接询问孩子有何感觉 / 118
父母压抑什么,孩子就会呈现什么 / 119
家里的“黑羊” / 120
第6 讲 允许孩子要求更多 / 123
允许要求更多,孩子会索求无度吗 / 125
感恩的美德与要求更多的激情 / 126
给孩子谈判的权利 / 127
如何学会说“不” / 130
以身作则教孩子提要求 / 132
要求的力量 / 1334
如果总是给予孩子太多 / 134
珍惜已经拥有的同样重要 / 135
离异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要求 / 136
要求更多很正常 / 137
第7 讲 允许孩子说“不”,但父母才是主导者 / 139
父母怎样才能影响孩子 / 142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 143
孩子需要安慰时,不要讲道理 / 144
别再过度期待 / 145
平衡“自由”与“管束” / 146
孩子的三个“9 年” / 149
认同父母与孩子的差距 / 152
父母离异对代际线的影响 / 153
如何管束十几岁的孩子 / 154
下篇 积极教育的实用技巧
第8 讲 让孩子合作的技巧 / 161
请求,但不要命令 / 1625
说“…… 好吗”,不用“能不能” / 164
不要反问孩子 / 168
表达要直截了当 / 169
无须解释 / 171
避免唠叨说教 / 173
不要用感觉来控制孩子 / 174
激发孩子合作的魔力词语 / 176
简单的回顾和练习 / 177
第9 讲 应对孩子反抗的技巧 / 181
最大程度减少孩子反抗的四大技巧 / 182
如何对待不同性情的孩子 / 184
为什么孩子会反抗父母 / 203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 206
严厉型教育 / 209
溺爱型教育 / 212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 214
了解并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 / 216
第10 讲 更有效激励孩子的技巧 / 217
惩罚正在失去其重要地位 / 218
用奖励替代处罚 / 223
理解型的奖励 / 2336
根据孩子的性情表达奖励 / 235
常备一些“奖品” / 237
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孩子吵闹 / 241
如何奖励十几岁的孩子 / 242
奖励就像甜点 / 243
不要从自然后果中学习 / 244
对奖励的担忧 / 246
第11 讲 维护父母主导地位的技巧 / 247
必要时用命令维护主导地位 / 248
命令时,不要带着情绪 / 249
吼叫是没用的 / 251
用肯定性命令 / 252
命令,但不必解释 / 255
如何命令十几岁的孩子 / 256
解释会让孩子的反抗变本加厉 / 258
第12 讲 父母重拾控制的技巧 / 263
“暂停”的必要性 / 265
理想的“暂停” / 267
向孩子解释“暂停” / 268
使用“暂停”时的常见错误 / 269
调整意愿≠屈服 / 2737
何时“暂停”最好 / 275
当“暂停”无效时 / 276
第13 讲 积极拥护积极教育 / 279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 280
再说说9 岁以前的孩子 / 283
再说说十几岁的孩子 / 285
如果孩子吸烟,你该如何应对 / 293
如果孩子说“脏话”,你怎么办 / 293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想法 / 295
养育是个挑战 / 297
成就绽放人生的礼物 / 298
鸣谢 / 301
引言
结婚一年后,我成为一个新生儿和两个继女的父亲。我刚出生的小宝贝叫劳伦。两个继女一个叫朱丽叶,8岁;另一个叫香农,已经12岁了。尽管我的新婚妻子邦妮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母亲,但对我来说,这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初为人父,就有了3个孩子—一个小婴儿,一个不满10岁的女儿,还有一个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女儿,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我曾给很多十来岁以及其他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上过课,很清楚孩子们对父母的感觉。我还为无数的成年人做咨询,协助他们疗愈孩提时代的创伤—在某些方面,这些成年人的父母没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我帮助他们学会用期待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给予自己那部分缺失的爱,以此疗愈内在的创伤。我靠着这些经验,开始了一个新手父亲的养育之旅。
在这一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沿用我父母的做法。有些做法很好,有些并不是很有效,还有一些真的很糟糕。但很快通过我个人的经历和很多咨询者的遭遇,我逐渐发现了更有效的养育孩子的方式。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做出改变的场景。那天香农和她的母亲邦妮正在争吵。我走下楼,试图去支持邦妮。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加入进去,大声嚷起来。没几分钟,香农就安静了下来,默默地忍受自己的伤心和内心的怨恨。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深深地伤害了她。
每次我的父亲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他就会对我大声吼叫,而现在的我竟然和他一样。我在用吼叫和恐吓的方式来控制她。尽管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法子,但我清楚地知道吼叫和恐吓并不能解决问题。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对孩子们吼过。最终我和邦妮一起找到了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重新掌控局面的更好的方法。
光有爱是不够的
对于父母的爱和支持,我非常感恩,正是他们的爱和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尽管他们爱我,但他们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还是伤害了我。疗愈这些创伤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
我知道,我的父母对孩子的内心需求了解得很有限,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于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犯错的情况,我们要了解,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会更好。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也需要父母花费时间、精力去照顾他们。但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除非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独特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给予孩子真正想要的。父母是在付出爱,却不是通过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的方式。
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真实需要,就不能给予孩子更有效的支持。
有些父母确实很想多陪陪孩子,可因为不知道在一起能做些什么就放弃了。也有的时候,是孩子拒绝与父母在一起。很多父母想尽办法和孩子沟通,可是孩子就是什么也不肯说,于是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想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打孩子或是惩罚孩子,但无奈的是,对他们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因为和孩子的沟通根本不起作用,惩罚或是用惩罚来威吓孩子就变成了父母唯一的撒手锏。
要让沟通有效果,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需要。你必须学会如何聆听,孩子才会愿意对你说。你必须学会如何请求,孩子才会愿意合作。你必须学会在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维持你的主导地位。家长们学会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放弃那些过时的教育方式了。
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很了解哪些教育方式是无效的,只是之前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要成为更好的父母,仅仅是摈弃以惩罚或是吼叫来控制孩子的方式是不够的。要放弃以惩罚威吓来保持控制权的方式,我们就必须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在形成本书的基本观点以及积极教育技巧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足以替代传统教育技巧的有效方法。
要抛弃旧的教育方式,就必须使用新的教育技巧。
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最终总结出了本书所介绍的积极教育的观点、技巧。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我为很多成年人做过咨询,处理他们个人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使我有机会了解,哪些教育方法在来访者的童年时代是无效的。
后来,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长期探索并运用新的教育技巧。这些积极的教育技巧不仅对我自己的孩子们是有效的,对其他成千上万的家庭也同样有效。
单身妈妈玛吉开始把这些方法用到大女儿莎拉身上。
在玛吉参加“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之前,只要玛吉一开口,莎拉就会开始皱眉头,莎拉从不愿意和她有任何沟通,几乎处在离家出走的边缘。当玛吉转变她的沟通方式后,她和莎拉终于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了,成功解决了彼此间的矛盾。莎拉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一个人。几个月后,莎拉竟开始和母亲谈论自己的生活,听玛吉的话,并且很配合。
提姆和卡罗尔对他们只有3岁的小儿子凯文一筹莫展,他常常捣乱,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学习了积极教育技巧之后,他们放弃了责打的方式,转而使用“暂停”的新技巧。凯文发脾气的次数开始越来越少。提姆和卡罗尔学会了用了解并满足凯文独特需要的方式来养育孩子,重新取得了主导地位。
菲利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参加了“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之后,他认识到孩子们是多么需要他,也了解到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他小的时候,主要是由母亲带的,因此,他根本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父亲。现在,他知道了孩子们的需要,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他开始迫不及待地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
对于积极的教育技巧,他感到非常感激,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还因为他自己也享受到了身为人父的欢乐。以前的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这样的快乐。
汤姆和凯伦常常为如何抚养孩子的事争吵。因为他们俩成长的方式很不一样,所以双方在如何管教和抚养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大分歧。自从参加了“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后,他们对此有了一致的看法。孩子们不仅从更有效的支持中受益,更重要的是,父母不再总是争吵了,这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已经有无数家庭从“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以及本书的观念和技巧中受益,若你仍疑虑其有效性,那么不妨先试试,看看结果会是怎样。这些技巧和方法的效果很容易验证。一旦开始使用,很快便能看到成效。
本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很有意义。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阅读厘清自己的思绪。有些时候,书里的新观念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尽管本书不可能涉及你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它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会让你更了解孩子,启发你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你更好地应对每天遇到的问题。
很多人错过了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本书所介绍的技巧和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适用,无论是婴幼儿、蹒跚学步的儿童、青春期前的孩子,还是青少年,即便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方法,他们也很快会对这些教育方式做出反应。
就我本人的经验来说,我发现我的两个继女对这种非惩罚性的教育方式很快就有了积极的回应。即使过去她们是在惩罚和吼叫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但这并不影响新方法的效果。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不管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当家长开始运用积极的教育技巧后,往往都会变得越来越合作。
即使孩子是在被忽视、被辱骂甚至是残酷的惩罚中长大,这些技巧也同样有效。当然,被忽视、被辱骂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行为问题,而一旦运用了积极的教育方式,这些问题都会有效地得以纠正或解决。只要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支持,他们就能很快恢复和适应。
新的教育危机
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教育危机。暴力、自卑、注意力缺乏症、吸毒、早孕、自杀,诸如此类的报道每天都在不断增加。无论是新的教育方式还是旧的教育方式,几乎所有家长都对此存在质疑,似乎没有方法是有效的,孩子们的问题仍然在持续增加。
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纵容孩子,给他们的太多了。还有些家长则认为过时的教育方式难辞其咎,比如说打孩子或是对孩子大吼大叫。也有些家长认为是社会的消极变化造成了这些新的问题。
太多的电视、广告充斥着整个社会,关于暴力、性的画面在网络中随处可见,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确,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政府也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很多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也可以在家庭中得到解决。家长们与其期待社会的转变,还不如认识到培养健康、自信、合作、充满同理心的孩子的力量就在自己手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家长们需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尽管现代西方社会是建立在自由和人权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很多人仍在沿用中世纪传下来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需要更新教育方式,以培养出健康、富于合作精神的孩子。商人们非常清楚,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只有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才能很好地存活下来。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当今的自由社会中有竞争力,那就必须运用最有效、最先进的教育技巧,为孩子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爱的教育方式vs畏惧式的教育方式
过去,孩子们往往被权威、恐惧和内疚感控制着。为了激发孩子们更好的行为,我们以各种方式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是不好的,如果他们不顺从,那就不值得受到更好的对待。失去爱和权利的恐惧,对孩子们起到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当这种威慑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用惩罚来制造更多的恐惧,并摧毁孩子们的意志。不守规矩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然而讽刺的是,从积极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坚强的意志恰恰是创造自信、合作和同理心的基础。
积极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坚强意志力同时具备合作精神的孩子。我们无须通过摧毁孩子的意志来迫使孩子合作,孩子来自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当他们的心灵不受拘束,自我意志得到滋养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和我们合作。
记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不是摧毁其意志力,这正是创造自信、合作以及同理心的基础。
旧有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好孩子,积极教育则旨在培养富有同理心的孩子。我们无须通过恐吓让他们守规矩,孩子们会跟从自己的内在指引,自发地行动和做决定。他们不会撒谎或欺瞒,不是因为这违反了规则,而是因为他们内在正直。道德不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孩子们内在原有的,也是他们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学到的。
旧有的教育方式重点是培养顺从的孩子,而积极教育旨在培养充满自信的领导者。他们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只是被动地跟着前人的脚印亦步亦趋。这些自信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些自信的孩子不会轻易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左右,也无须通过叛逆来证明自己。他们独立思考,也愿意接受来自父母的协助和支持。成年以后,他们不会被他人的限制性信念束缚,而是会遵循内在的指引,自己做出决定。
新时代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
世界在进步,我们的孩子也在发展。使孩子畏惧的教育方式不再有效,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反而削弱了家长的主导地位。
惩罚只会激发孩子对家长的反抗,甚至导致孩子的叛逆。吼叫和责骂也无助于家长取得控制权,相反,只会让孩子不愿意听话和合作。家长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沟通方式,以帮助孩子应对当今社会日益增加的压力,但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在沿用过时的教育方法。
我记得我的父亲就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他试图用惩罚来控制他的6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曾经是军队中的中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把我们当成士兵来对待。这是他所知道的唯一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反抗他的控制,他就会用惩罚来威胁我们,以掌控局面。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在他那个年代是有效的,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是无效的,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显然也是无效的。
当父亲的威胁并没有使我们顺从的时候,他就会增加威胁的力度。他会说:“如果你再这样对我说话,我就让你禁闭一个星期。”
如果我还继续反抗,他就会说:“如果你还不停下来,我就让你禁闭两个星期。”
如果我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就会说:“好了,现在你要禁闭一个月,马上回到你的房间去!”
增加惩罚并没有产生真正积极的效果,相反,这只会引起更大的怨恨。在接下来的一整个月里,我都在想着他是多么的霸道,他的行为非但没有让我更愿意合作,反而将我推得更远。但如果他说的是“既然你不尊重我说的话,那么我希望你暂停10分钟”,这对我会有效得多。
惩罚通常会摧毁一个孩子坚强的意志,尽管这在过去可能会让孩子顺从,但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的孩子更有见识,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了解什么是不公平,什么是虐待,不会一味地忍受。他们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起来反抗。更重要的是,惩罚和惩罚的威胁破坏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对孩子大吼大叫,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听不进你说的话。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里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当今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更有竞争力,或是维持家长和孩子之间持久的情感连接,家长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倾听的时候,这些技巧会更有效。当父母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时,孩子也会聆听父母的声音。
惩罚使家长成为孩子避之唯恐不及的敌人,而不是寻求支持的对象。
当你把音乐声音调到很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会什么也听不到。当家长对孩子大喊大叫或总是提这样那样的要求的时候,结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新时代的家长们将上一代对待自己的方式沿用到现在的孩子身上,效果就会和以前完全不同。
放弃惩罚
在古老社会,人们被强大的暴君压迫、控制和操纵,但在新时代就不一样了。人们不会再忍受不公以及对人权的侵犯,他们会起来反抗,甚至为民主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样道理,现在的孩子不会接受惩罚的威胁,他们会起来反抗。对于惩罚的不公,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遭到惩罚时,他们会用反抗、怨恨、拒绝和叛逆来反击。现在的孩子拒绝父母的价值观,对抗父母控制的起始年龄越来越小。
在孩子心理发展成熟或能独当一面之前,父母的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这个阶段的他们很可能一直抗拒或拒绝父母的支持,渴望早日摆脱父母的管束,但其实在这一阶段他们是需要这样的管束的,这能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很多父母意识到惩罚已经不管用,但他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们不再惩罚孩子,但还是不行。纵容的教育方式无法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很快会得寸进尺,开始操纵和控制父母。
当孩子可以随意闹情绪、发脾气时,他们就控制了局面,而一旦孩子掌控了局面,家长就会失去掌控权,失去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很多方面,这些孩子与那些用过时的、让孩子畏惧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一样,会表现出相同的问题。
不管孩子是在畏惧教育还是在溺爱教育下长大,如果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父母主导着整个局面的感觉,那么当父母试图重新取得或是维持主导权时,他们就会反抗或者拒绝。没了父母的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采用本书中的积极教育技巧,家长们既可以给予孩子所需要的自由和自主权,又能保持主导地位,还有助于孩子形成强大而健康的自我意识。
畏惧教育的后果
用威胁、批评、反对、惩罚等手段管教孩子,是基于畏惧教育的老方法。现在,这些方法不仅失去了以前的威力,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更加敏感,能力更强,也更容易受到旧有教育方式,例如吼叫、责打、惩罚、禁足、谴责、辱骂和羞辱等的负面影响。
过去,打孩子是让孩子建立起对权威的畏惧感,让他们学会要遵守规矩。但在今天,这会起到相反作用。对孩子施以暴力意味着暴力的回应。这是孩子更为敏感的表现。现在的孩子更有创造力、更聪明,但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无须运用畏惧教育的策略,如今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学会尊重别人。孩子不是因为害怕而学会尊重,而是通过模仿学会尊重。孩子天生会模仿父母。他们的脑子一直在观察、记录、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他们是通过实际的模仿和合作学会所有事情的。
如果家长自身行为恭敬,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保持冷静、镇定,并满怀爱心,那么孩子就能逐渐学会在情绪强烈的时候保持冷静、镇定和充满爱心。而当掌握了应对失控孩子的法宝时,家长们保持镇定、冷静、尊重和充满爱心就变得容易了。
如果你依靠打孩子来重新获得控制权,那么孩子学会的就是在情绪失控时用攻击来解决问题。有很多次,我见到一些母亲一边打孩子一边说:“不要打你弟弟。”她们希望孩子能够明白挨打是什么感受,但打孩子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只会强化孩子打人或是做出攻击性行为的倾向。
以后,孩子只要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攻击行为来发泄内心的怒火。尽管打孩子在过去是有效的,但现在已经没用了。畏惧教育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家长花了更多的时间,却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不够
现在,家长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而,我们必须了解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让家长高效地利用时间,同时也让家长获益良多,主动创造更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家长更清楚孩子的需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由于社会生存的压力,女人们常常满脑子想着那些她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而男人们则主要把精力放在他们能做的事情上。如果父亲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通常什么也不会做。而当母亲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的时候,她们往往会把其他事情看得更重要。
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就会更愿意花时间享受家庭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赚钱。对现在的家长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而当家长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以及能为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更新教育观念
在本书中,我们会用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更新教育观念。我们会学到激励孩子合作并表现出色的新技巧,从此和畏惧教育的旧方法说再见。
我们无须用惩罚带来的恐惧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天生就有分辨是非的潜力,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他们发展这种能力的机会。适当的奖励,以及孩子与生俱来的希望父母高兴的欲望,就足以让他们轻松得到激励,而无须惩罚或恐吓。
在本书中,我们将学会如何将最重要的五大心法(或者说五大原则)传达给孩子;我们将学会运用积极教育的五大技巧(或者说五个步骤)及各种小技巧来改善与孩子的沟通,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教育的五大心法是: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允许孩子犯错。
·允许孩子表达消极情绪。
·允许孩子要求更多。
·允许孩子说“不”,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
这五大心法旨在让孩子的天赋自由发展。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将能够做出决定,用培养、支持孩子的方式回应孩子,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发展自身独特的天赋。
积极教育的五大技巧是:
·想让孩子合作,要请求,不要命令。
·想减少孩子的反抗,使之最小化,要采用沟通、倾听及培养的方式,而不是要么严厉要么溺爱。
·想激励孩子,要奖励,不要惩罚。
·想维护父母的主导地位,要命令,不要强求。
·想保持控制力,要让孩子“暂停”,不要责打他们。
这五大技巧旨在唤醒孩子合作的愿望。
当积极教育的各种技巧得到正确运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将逐步拥有获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宽恕他人和自己、分享、延迟满足、自尊、耐心、坚持、尊重他人和自己、合作、同理心、自信以及感受快乐的能力等。运用新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爱和支持,我们的孩子将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五大心法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方向及基础,积极教育的五大技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没有这些技巧,我们就无法有效地把积极教育的五大心法付诸行动。
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将拥有抚养孩子所必需的信心,这样,晚上我们就能睡个好觉了。遇到问题和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断回顾这些心法和技巧,同时提醒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孩子来自天堂。他们自身早已拥有成长所需要的潜力。家长的工作仅仅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运用这五大心法和积极教育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真实需要,并体会到由此带来的为人父母的自信,同时还会感受到,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有能力去创造他们想要的生活。
能够担任本书的译者是幸福的,这是一份幸福的礼物。我们也希望将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更多的父母,共力培养更多未来领袖。
——译者 周建华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包括我曾经迷茫的、希望的、期盼的。我想,如果我小时候父母按照这个方式教育我,我会更开朗。如果周围的人都这样教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宽容、积极、外向。所以我把书寄给了我好友,他是准爸爸了,祝福哦。我很喜欢约翰·格雷这个心理学博士。非常好。
——读者
针对家庭教养,鼓励积极教育。现实中,孩子的问题,原因很可能不在孩子,而在于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态度和处事策略、交往策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自己的角度看看,或许你的一些行为态度,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思想。
——读者
很欣赏本书的观点,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做得太少了,而是做得太多了。更多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陪着孩子一起走过成长这条路,这样孩子轻松,父母也会享受这个过程。
——读者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问题
除了天生被赋予善良与纯洁的心灵外,每个孩子都怀着其特有的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是帮助孩子去面对他们独特的挑战。
我有6个兄弟姐妹,尽管我们有着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机遇,最后我们却完全不同。我有3个女儿,但她们每个人都完全不一样,各有所短,各有所长。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却无法帮他们避免特有的问题和挑战。看清这点后,我们的顾虑和担心就会减轻,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改变孩子,或是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们可以让孩子就做他们自己,把我们有限的精力用于帮助他们去应对生活的挑战。
当父母以一种更放松、更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时,孩子也可以对自己、父母,及对不可预见的未来更有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接受这个现实可以让家长更安心、更放松,父母无须对孩子面对的每一个问题负责。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找出我们是不是哪儿做错了,或是孩子应该怎么做。我们为什么不接受所有的孩子都有问题、麻烦和挑战这个事实呢?父母的工作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
我们要牢记,当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的一刹那,他们不仅已被赋予了天分,也包括了必须面临的挑战。要改变他们,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提供的是让孩子的天分发挥的最佳机会。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此时,别忘了孩子来自天堂。因此,他们保持原本的样子,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是最佳的状态。
孩子不仅需要我们的共情和帮助,也需要那些挑战。克服那些特有的障碍,可以让他们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他们面临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协助,而且,孩子独特的性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型的。
孩子健全的成长过程必须包含挑战的部分。在学习接纳父母和社会给他们设定的限制的同时,孩子也可以学会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比如原谅、延迟满足、接纳、合作、创意、共情、勇敢、坚持、自我纠正、自尊、独立自主以及自我修正的能力。例如:
·除非有需要原谅的对象,否则孩子就学不会原谅。
·如果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就不会有耐心,更学不会延迟满足。
·如果身边的人都很完美,孩子就无法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每件事都照自己的方法做,孩子就无法学习与人合作。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为他们做好了,孩子就学不会创新。
·除非孩子感受过痛苦和失去,否则他们就无法学会共情和尊重。
·除非孩子面对过逆境,否则他们就无法学会勇敢和乐观。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孩子就无法变得坚强而有力量。
·除非孩子经历过困难、失败或错误,否则他们将无法学会自我纠正。
·除非孩子曾经克服障碍并达成目标,否则他们就感受不到自尊或者自豪。
·除非孩子经历过排挤或拒绝,否则他们就无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如果凡事有求必应,或不曾抵抗决定者,孩子就无法学会主导自己的方向。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挑战和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需的。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不是保护孩子免受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帮助他们成功地战胜挑战,帮助他们成长。
看完本书,你将学会积极的教育技巧,协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如果你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那他们就无法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才华。
生活中的障碍以其独特的方式磨炼孩子的心智,并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蝴蝶破茧而出的时候,要经历痛苦的挣扎。如果你为了让它少受点苦而割开茧,那它很快就会死去。试图破茧而出的努力,其实就是锻炼强而有力的翅膀。没有这番挣扎,它将永远无法飞翔,并失去生命。
同样的道理,为了让孩子们更强壮,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他们也必须经历一番挣扎。
为了战胜挑战,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特别的爱和支持。没有这种支持,他们的问题可能会被放大和扭曲,有时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和犯罪。
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在于给予孩子特别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强壮,更加健康。如果我们干预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过于顺利,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力量;但如果我们让孩子的成长过于艰难,又没有提供足够的帮助,其实也是在剥夺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孩子独自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难以顺利成长,也无法培养生活的技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