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4216525
★超实用口腔健康指南,远离牙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日常中护理好自己的口腔:牙刷牙线该如何挑选?只要少吃糖就能不长龋齿吗?给孩子用多少牙膏合适?我能不能不洗牙?害怕看牙医?那只要在生活中护理好自己的口腔就行了!本书贴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作者不仅讲明医学知识,还在每章的“小贴士”环节中给出简明直白的建议,让你读有所获,切实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
★超全面受众覆盖,从乳牙到假牙,从智齿到外伤,让每个人找到自己需要的建议:孩子乳牙上有龋齿可以放着不管吗?长期牙龈出血是什么情况?我打架赢了,但我门牙不见了怎么办?做种植牙之前,我需要考虑什么?菲克尔医生从专业角度全面考虑读者需求,为不同年龄段、被不同问题困扰的读者解决口腔问题。
★作者出身牙医世家,行医20年,业务水平广受患者与学界认可:身为教授·博士·医学·牙医,作者斯特凡·菲克尔的父亲和祖父也都是牙医,其本人在这一领域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是颇受患者好评的种植学和牙周病专家,还在这些领域入围了德国第三大新闻周刊《焦点》(Focus)名单。现在,他经营着自己的牙科诊所。本书正是他从业20年的经验结晶。
★爆笑吐槽 真实病例,德国医生竟能如此反差萌,让你开怀大笑,炫出好牙!:钻别人的牙是什么感觉?牙医家属的牙真的总是完美无瑕吗?真的有人想当牙医吗?最重要的是,你们牙医一定赚得很多吧!妙梗不断的菲克尔医生在本书中充分展现搞笑功力!他不光用亲身接触过的真实病例为你讲解医学知识,还将真实的牙医生活展现给你,让你轻松愉快地走进牙医日常,在他的妙语连珠中重新认识这个职业。
乳牙真的不重要吗?儿童一定要正畸吗?成人必须拔智齿吗?架打赢了,可是门牙不见了该怎么办呢?牙医要给我做根管治疗,我夺门而出不过分吧?
等等!看到“牙医”两个字我已经开始牙疼了!
想远离牙医,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口腔!牙病预防是当今牙科医学的热门话题。在本书中,作者斯特凡·菲克尔身为享有盛誉的在职牙医、医学教授,用极其符合德国人身份的严谨态度与极具反差感的幽默文笔,为我们普及了口腔的结构,解释了常见的口腔问题及常用处理方法,并为我们预防口腔疾病、呵护口腔健康提供了实用性极强的专业建议。
从婴儿到老人,从乳牙到假牙,从预防到治疗,只要翻开这本书,总能收获需要的知识和建议。
从本书开始,尝试消除对牙医的恐惧、正视自己的口腔需求吧!
序 谁要读一本讲牙齿的书啊?本书的“说明书”
第一部分 牙齿和牙医
牙齿本牙:明明挺明显,却总是被忽视
找对医生很重要:五星好评比博士头衔重要多了!
怎样找到好牙医?我不希望只是一位姓郝的牙医
对,我是牙医:冷知识,牙医也是医生
第二部分 年轻的牙:下颌骨里正发生着什么?
乳牙:反正很快就要掉,所以无所谓?
恒牙: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正畸,也不是每个大人都必须拔智齿
我打架打赢了,可我的门牙不见了!
第三部分 成熟的牙:关于龋洞、裂缝和初步修补
牙刷、牙线、牙缝刷:谁才是真正的口腔清洁冠军?
一天一苹果,牙医远离我?
防患于未然:我想预约口腔检查,这不疼对吧?
我的牙医在钻牙:他是要挖出石油来吗?
根管治疗?我宁愿再生两个孩子!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的牙齿最漂亮?
运动让我得到健康,也会让我失去自己的牙?
第四部分 衰老的牙:从小磕小碰到全面报废
噫,好臭啊!我得了牙周病!
有洞就有桥:我需要假牙!
救命啊,我的牙医要在我的骨头上开个洞!关于种植牙您想知道的一切
黏膜:不只是牙,整个口腔都归牙医管
第五部分 脱下白大褂:牙医生涯幕后探秘
宇航员、消防员与心脏外科医生:谁想当牙医啊?
法定医保还是私人医保?保险总是让人眼花缭乱
宜家椅子:论牙科医学研究
本书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还有啥要说来着?
彩蛋:牙科诊所的搞笑神秘日常
致谢
参考书目
序
谁要读一本讲牙齿的书啊?
本书的“说明书”
亲爱的读者们:
想象一下,某个清晨,您心情愉悦地从床上一跃而起,窗外阳光明媚,预示着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您看了一眼日历,然后愣住了——日历上赫然写着几个可怕的字:预约看牙医。
关于这一点,我有很多病人的故事可讲,他们为了逃避看牙医,编出了各种离谱的借口:路上堵车了,地址忘了,宠物狗生病了等,只要能不看牙医,他们编出的借口一个比一个有创意。我还有许多病人非要拖到牙齿“咔吧响”了才来看病,如果不是疼得实在受不了,他们是绝对不愿意踏进我的诊所一步的。
既然我们都不愿意面对这个主题,那又为什么要搞一本讲牙齿的书呢?毕竟除了每天刷两次牙,一年去做一次例行检查,我们也没法再对我们的牙齿做什么,不是吗?
所以我为什么不写一本牙医专业著作,发明一种全新的手术技法,再以天才发明者的名字为它命名呢?我倒确实这么考虑过,但我的姓破坏了这个计划——顶着“菲克尔切法”1 这个名字的手术技法估计很难推广吧……
但您现在之所以能读到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上面这个原因。有一个事实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除牙齿以外,此时此刻人体内外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会在大约一年内经历一次更新换代。身体的其他部位会不断地自我更新,细胞会被替换,头发会持续生长,但您嘴里的每一颗牙齿依旧是六岁那年从牙床上长出来的那颗。作为牙医,我甚至见过辛勤工作了将近一百年的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毕竟现在用了两年的手机就已经算是古董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牙齿的了解还是少得出奇,也不知道如何让牙齿保持健康强壮。我希望能通过风趣的方式让您掌握一些有关牙齿的基础知识,顺便像拔牙一样拔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当然,我们拔除的只是想法。
不要害怕,我们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急着拔牙了,牙病预防才是当今牙科医学的热门话题——本书也会提及这一方面。您绝对想象不到,我在私人场合跟人聊起我这个职业的概率有多高!人人都有关于看牙医的故事可讲,或者眼下正受牙病困扰,而后者发生的概率更高。看到没有,虽然我们牙医不是特别招人待见,但人人都需要我们!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有位老先生在主菜上来时从嘴里摸出了假牙,问我能不能随手帮他磨一磨他这颗会引起压痛的假牙。我那会儿还在读医学院,这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假如换成现在的我,自然会拿出《百战天龙》里马盖先2 的派头,用牛排刀解决掉这个压痛点。
同样重视我的建议并大力协助我的还有过分焦虑的年轻父母们,自从我和妻子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就经常来我家做客。他们往往会遮遮掩掩地问我,能不能帮忙看看他们家孩子嘴里某颗长歪了或变黑了的牙。更让人难忘的是我亲爱的岳母,她有一次像召唤四处出诊的乡村医生一样,把我叫到一场盛装晚宴上,就为了让我在女厕所里帮她冲洗一下牙周袋。事到如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加班”,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在摆着烤肠和烤鸡的餐桌旁帮人看看他们疼痛的牙齿。有时我也会这样回应:“幸好我不是妇科大夫!”
我的确很庆幸我不是妇科医生,而这并不仅仅因为我可以在烧烤野炊现场治病。和肝脏、大脑或骨骼相比,牙齿有一大好处:它们是您看得见的器官。您往往可以自己看见牙齿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牙龈肿了,或者牙上有个黑色的洞。绝大部分情况下,走进我诊所的病人都能明确指出究竟哪儿疼。和内科医生的体验比,这显然是一种奢侈,毕竟他们的病人只会说自己“肚子疼”,所以他们必须跟腹腔里的全部器官较一遍劲,才能给出正确的诊断。我们牙齿出的很多问题往往很好找到原因,有些问题您甚至可以自己解决!假如换成神经外科医生来写这么一本指南,估计书里就不会有这么多关于自己动手的建议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我很看重:牙科通常不会面临生死攸关的情况。这份职业既可以救人,通常又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多难得啊。简而言之,我爱我的工作,也希望您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的这份热爱。
但另一方面,牙医的确没什么好名声。除了看牙医时常常不可避免的痛苦体验,20 世纪80 年代给大众留下的印象依旧阴魂不散,影响着牙医的名声。那时牙医是自由职业者中最赚钱的,许多同行收藏红酒、购买跑车、拥有度假别墅,过着奢侈浮夸的生活。今天的牙医依然收入不菲(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宇航员、消防员与心脏外科医生:谁想当牙医啊?”一章中展开讲),而且我必须承认,要想辨认出此地是否有牙医大会,看一眼地下停车场停了什么车就行了,而且这种大会一般还会选在相当“糟糕”的地方召开,比如叙尔特岛、曲尔斯镇或马略卡岛1。与此同时,我如今认识的许多同行对这份工作都有着极其坚定的信念,他们每周会在自己的诊所里工作五十小时以上。本书也希望能够让大家看看牙医这个行业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下用钻头钻牙的体验,从业三十年的牙医的“后背健康”情况,以及最新款保时捷卡雷拉的驱动装置感觉如何。
那您应该如何阅读本书呢?首先,这是一本指南,而非小说。如果您想了解一下口腔黏膜,您可以直接从后面的“黏膜:不只是牙,整个口腔都归牙医管”一章开始阅读。您对种植牙有需求?请您翻到“救命啊,我的牙医要在我的骨头上开个洞!关于种植牙您想知道的一切”一章。您在担心您孩子或孙辈的牙齿健康状态?请您读一读“乳牙:反正很快就要掉,所以无所谓?”这一章或“恒牙: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正畸,也不是每个大人都必须拔智齿”一章。如果您更想知道牙医究竟赚多少钱,或想了解牙科医学如何开展研究,请您直接跳到本书的第五部分“脱下白大褂:牙医生涯幕后探秘”。
也许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现代牙科医学和牙病预防的重要性?那请您继续读下去,直接把这本书读完,希望能让您增长一些相关知识。如果您很着急,可以直接看每章结尾都会对最重要的建议做出的总结。如果您觉得补牙材料、种植牙和牙缝刷这些“硬核牙科科普”有点儿过量,附录里收录了一些有趣、刺激,甚至富有戏剧性的趣闻逸事,它们都来自我作为牙医的工作日常——而且全都是真人真事!
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基于我作为牙医的经验,其中许多内容都得到了学界的证实,但并非全部如此,不过学界证实也并非必须。我在研究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有能力评估科学研究及其在牙科日常治疗实践中的实际意义。十年前我们还认为,医生或牙医只能依照有科学依据的研究结果(人们称之为“循证医学”)做出判断,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比那时走得更远,医生从业几十年积攒的临床经验明显比先前的更有分量。在我看来,以我个人为例,科学研究的指导加上医生的直觉才是最有效的。而如果您遇上的是小问题,那这本指南自然能够帮到您。
希望您看得轻松,看得开心,以及我虽然不这么希望,但您也许和那位出席我在美国举办的讲座的听众会有同感。他在讲座结束后上台对我说:“现在我的迷惑更多了!”
您的
斯特凡· 菲克尔
乳牙:反正很快就要掉,所以无所谓?
正如我祖母常说的那样,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此言非虚,但作为父亲,我还是多操了不少心。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女儿来到我的诊所。四岁的妮莉带着灿烂的笑容向我打招呼,而她的母亲却忧心忡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位母亲在前一天被吓坏了——妮莉刷牙时发现她口内左下角的乳磨牙全部变成了褐色,她甚至说这颗牙摸起来是尖尖的。
妮莉的牙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龋洞吗?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她是不是得拔掉这颗乳牙?还是说这只是乳牙上有时会出现的磨牙凹槽染色?又或者说,妮莉得的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新型牙科病,即俗称的“白垩牙”?无论如何,妮莉还是冲我咧嘴一笑,对治疗——或者是对治疗后可以在礼物盒里一通翻找——兴奋不已。简要检查一番后,我明白了:妮莉的确长了一颗“白垩牙”,这种疾病在医学界被称作磨牙-切牙釉质矿化不全(Molaren-Inzisiven Hypomineralisation,简称MIH)。
不幸的是,家长对孩子乳牙的担忧还不止于此。举个例子:如果孩子从攀爬架上摔下来之后,牙齿往下颌里缩了几毫米,几周后颜色还变深了,这该怎么办?或者是一些非常日常的问题:孩子们可以像吮冰棒一样大吃小熊软糖口味的牙膏吗?什么年龄段换用什么样的牙膏合适?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让孩子张开嘴,把牙好好刷到位?
在这一章中,既是牙医也是父亲的我将向您说明有关您孩子牙齿的各种不可不知的知识,例如乳牙什么时候长出来,乳牙能使用多久,还有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烦人的话题:安抚奶嘴与牙齿
“安抚奶嘴”真是个烦人的话题。我是牙医所以我知道,安抚奶嘴显然不是最有利于颌骨发育的东西。当然,我一开始也怀揣着崇高的目标,希望我的两个孩子都能在不用安抚奶嘴的情况下长大。但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现实很快追上来教我做人了。我的女儿海伦娜非常喜欢她的安抚奶嘴,一让她放弃奶嘴她就要大闹一场。最后,“奶嘴仙女”送来了一份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问题多多的礼物,抚平了她与奶嘴分离的痛苦。最终的后果呢?她有轻微的开颌,好在还是可以用牙套纠正的。
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吸吮奶嘴或拇指会导致牙列不齐和所谓的深覆颌,牙科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吸吮安抚奶嘴会在儿童口中产生负压,使颌骨纵向生长幅度大于横向。然而,也有资料显示,吸吮拇指会比吸吮奶嘴导致的颌骨变化更明显。这大概是因为拇指要比硅胶奶嘴头更粗,弹性也更差,而且“使用”时间往往更长——儿童停止吸吮拇指的平均年龄是三岁零八个月!
但也不必过度担心:吸吮导致的畸形——通常情况下是所谓的开颌——可以通过正畸治疗相对快速地得到纠正。从这个角度来看,奶嘴似乎是比拇指更好的选择,毕竟可以选择对牙齿更友好一些的款式,而且可以挑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孩子们戒掉它——换成拇指可就难办多了。这样一想,作为父亲的我倒也不那么在意自家俩孩子用奶嘴了,毕竟奶嘴的确给了他们一些支持与安全感。
几乎没有科学研究能够证实奶嘴对孩子有积极作用,除了牙齿问题,安抚奶嘴还会让孩子更快断母乳,但母乳喂养是各方都强烈推荐的喂养方式。在牙科医学方面,有一个好消息等着您:如果您的孩子三四岁了仍在使用安抚奶嘴,那才会引发语言与牙齿错位的问题。
所以什么才值得推荐呢?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奶瓶和奶嘴也很开心,那我建议您维持现状就好——不要画蛇添足!如果非用安抚奶嘴不可,那它至少是比拇指更好的选择。
下面是选择安抚奶嘴的终极标准:从牙医角度出发,安抚奶嘴的奶嘴颈越细越好。维滕/ 黑尔德克大学与耶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奶嘴的体积和个头越大,使用者牙列不齐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在挑选奶嘴时,一定要注意挑奶嘴颈比较细的。还有一些奶嘴上有牙齿小人儿标记,这些奶嘴经过了临床测试,可以减少牙列不齐的情况发生。有些口香糖和糖果上也能看到牙齿小人儿图标,它说明这件产品经过测试,对牙齿友好。
除了奶嘴,奶瓶对您孩子的牙齿同样有影响。在用奶瓶吸吮时,瓶中含糖或酸性的液体往往会不断冲刷着牙齿。那些睡前用奶瓶喝甜饮料的孩子口中时常会有惊人的发现,因为睡前喝甜饮料会让糖(果糖也是糖!)在牙齿上停留很长时间,并对牙齿造成影响。因此,孩子满一岁之后就应该学会用杯子喝水,绝不能为了哄孩子睡觉把奶瓶带上床。
家长小贴士
这两样里您总得选一个:吸吮拇指或吸吮奶嘴。从牙科角度看,安抚奶嘴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根据临床测试,细颈奶嘴要比其他款奶嘴更不容易引起牙列不齐。购买时请注意牙齿小人儿标记。当然,从两岁开始,吮吸奶嘴就只是习惯问题了——不管是请来奶嘴仙女,还是出门度假时“不小心”把奶嘴忘在家里,再难也得让孩子告别奶嘴。有一个招数尽管听起来很不厚道,但似乎非常有效,那就是循序渐进地在奶嘴上开洞,吸吮的乐趣越来越少,孩子就能慢慢戒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