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79006
你可曾留意身边的鸟?
它们是世界上唯一覆盖羽毛的物种,
恐龙现存唯一血亲,
更是距离人类最近的野生动物,
连接大地和天空的精灵。
○ 堪比人类史上流星闪耀的科学壮举
布封——18世纪博物学的高山、启蒙时代的英雄,他比达尔文更早意识到进化论,耗尽心血著成皇皇44卷《自然史》,成为超级畅销书,欧洲、北美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读过这套书。其中,鸟类卷正式记录全球鸟类上千种标本,从马达加斯加到圭亚那、从菲律宾到北极、从中国到瑞典,其中多为首次记录、首次命名,并反映了布封与林奈全然不同的物种分类法。他还协同御用版画师为标本作画,再现鸟类绚丽色彩、自然习性和灵动姿态。他们的绝妙组合,让鸟类卷大放异彩,为早期鸟类学家研究鸟类提供了充沛资料。读者能够从他们的画作中注意到此前少见的鸟类细节,如??醒目的瓣蹼、啄木鸟健壮的趾、鸻鹬类不同的夏羽和冬羽、趋同演化的毛脚燕和普通雨燕等。1777年,法国皇家植物园赞颂他:“像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 时隔260年重版重制,科学与艺术精美融合
布封《自然史》鸟类卷首次出版于1763年,成为法国民众时兴的鸟类插画,被用于家庭装饰。250年后,这些图档已斑驳发黄,更存在版本不一、鸟名丢失/错误等问题。后浪版本在原书1000余幅画的基础上进行精选精修,重现创作当时的色彩,呈现多达32目、133科,共计600余种鸟类,其中5种已灭绝,224种在中国可见。本版与现代鸟类学接轨,按照现代生物分类法(林奈双名法),参考最新的IOC World Bird List、IUCN Red List、郑光美院士所著《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第十版)》等权威依据,重新整理、编校,并标明中国可见鸟种和濒危鸟种,使读者从中学习鸟类知识。
○ 袖珍世界鸟类图鉴,随翻随查随欣赏
本书采用小32开方脊精装,580页铜版纸全彩印刷,趁手小巧,如同一个小型词典,可一手掌握600余种世界珍奇鸟类。随手一翻,便可以在流传260年的精美鸟类插画和现代鸟类学之间畅游。
《群鸟嘤嘤:法国皇家植物园鸟类图鉴》是基于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皇家植物园收藏鸟类标本的博物学巨制,由博物学家布封主持,鸟类学家、雕刻家弗朗索瓦-尼古拉·马蒂内绘制、雕刻。该项目得到了法国科学界许多学者的大力协助,如路易斯-让-玛丽·道本顿、菲利普·盖诺·德·蒙贝尔拉德等。
原版书首版于1765年,由巴黎出版商庞库克作为布封《自然史》鸟类卷的插画汇编,分十册陆续出版。全套共有1008幅图,包含973幅鸟类画、35幅其他动物画(28幅昆虫、4幅珊瑚和3幅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其中有些鸟类(大海雀、旅鸽等)已灭绝,我们可以通过两位大师的眼睛去了解这些已经不存在于世的生命。
这些鸟类画雕刻在42块手工调色木板上,每块木板上有24幅图。在当时,制作写实的彩色鸟类插图十分少见且制作困难,然而,这些鸟类画设计干练,色彩鲜艳,充满活力。马蒂内采用他为科学作品插图的传统风格,将一只鸟(或两三只鸟)定格在金色框架内的树枝、岩石、草地或者小丘上,蚀刻线条轻盈而开阔,仿佛是为了让印刷后上色的鸟羽发光。他捕捉到了鸟类的正确比例和自然习性,强调姿势的重要性,便于读者识别和分类。这些画作代表了鸟类插图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们准确地描绘了近千种鸟,也成为公共欣赏的装饰艺术。
后浪此次精心重制有三大亮点,首先,对十卷内容进行精选、精编、精修,将篇幅缩减为570余幅,在保持画面干净的同时,不破坏其原有的古典画风,其次,与最新的鸟类科学相接轨,以郑光美院士、IOC、IUCN等鸟类学权威为依据,为书中600余种鸟类尽数定种、重新排序,并提供鸟类部位辨识、中国可见与否、濒危程度等信息。最后,采用小32开方脊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呈现为“小字典”式口袋工具书,趁手、小巧,带来丰富、轻松的阅读体验。
前 言
1728年,启蒙的旗帜正呼风唤雨,如秋风扫落叶般更新世事。21岁的布封再也无法忍受家里的安排,从第戎法学院退学,申请加入昂热大学。布封憋了口气,猛地将头扎入水盆——这是他一贯的习惯——让他更加清醒。他想,现在,必须把长辈的咒骂抛之脑后,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离心爱的自然科学更进一步吗?他内心清楚地听到牛顿、孟德斯鸠、培根、莱布尼茨的召唤,日夜澎湃得几乎跳出胸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那些古人浅尝辄止的自然造物,我要统统研究个遍!我要阅尽世上的鸟儿,为它们一个个命名、一个个作画,亲手记载它们的壮美、灵巧和聪慧。我要搞清楚它们生理构造的奥秘:歌声为何动听、飞行为何轻盈、迁徙为何准时、鸟巢为何精巧、羽毛为何美丽、记忆为何高明……只要鸟儿仍在四季忙碌、春来冬往,仍在枝头嘤嘤鸣唱,我就一天不停下手头的工作。没人能拦住我!”
1739年,智力竞赛在欧洲各强国之间纷纷上演。32岁的布封受命担任皇家植物园总管。“真是千载难逢!”站在上锁的那道门前,布封终于有机会说出心底隐秘的愿望——为自然撰史,即为整个自然界分门别类之大工程。他明白,老普林尼之后,没人敢再如此大言不惭。然而,国王的恩典稍纵即逝,他哪里顾得上后人笑他狂妄?《自然史》项目敲定后,布封借助皇家的力量笼络了一批科学界时杰和丰厚的科研经费,做出了在世界范围内获取矿物、动植物标本的壮举:从马达加斯加到圭那亚,从菲律宾到北极,从中国到瑞典,从海底到山巅……人财消耗难以尽数。随着包括数十万样本纷纷落地巴黎,布封夜以继日地悉数整理,为全新的现代自然科学奠基:布封早于达尔文一百年注意到人和猿的相似性,提出彗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利用新兴的比较解剖学推演鸟类进化分支。
光有文字还不够,布封相信鸟类之美必须经由绘画才能触及人心,于是和同为鸟类学家的版画家弗朗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合作,为《自然史》鸟类部分制作了精美插图。在当时,写实派的彩色鸟类版画十分少见且困难,然而马蒂内将一(或两三)只鸟定格在金色框架内的树枝、岩石、草地或者小丘上,蚀刻线条轻盈而开阔,仿佛是为了让印刷后上色的鸟羽发光插图设计干练、实用,色彩鲜艳而充满活力。他捕捉鸟类的正确比例和自然习性,强调姿势的重要性,便于读者识别和分类。读者能够从中注意到此前少见的鸟类细节,如??醒目的瓣蹼、啄木鸟健壮的趾、鸻鹬类不同的夏羽和冬羽、趋同演化的毛脚燕(燕科)和普通雨燕(雨燕科)等。
最终,皇皇四十四卷《自然史》全本,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如同人类史上的一次彗星闪耀,点燃了大半个博物学的夜空,和同时代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同样重要。其中九卷的鸟类部分有大量鸟种首次正式记录、首次命名,许多鸟类标本产地模式沿用至今。由马蒂内绘制的鸟类插画也于1765年到1783年间独立出版十卷单行本,代表了鸟类插图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后果然成为受公众青睐的装饰艺术。1777年,皇家植物园竖立一座纪念布封的铜像,上面写着:“献给像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已经证明,在白垩纪大灾难之后,恐龙并没有从地球上完全消失,我们身边仍然存在恐龙唯一幸存的血统——鸟类。时至今日,不论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还是鸟类仿生学的应用,都发展到令中世纪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和深度,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功用和乐趣。这一切,都基于早期鸟类学家仅凭双手和裸眼从各大洲艰难采集样本,在这片全然未知的土地上奋力开垦。
出于对前人工作的崇敬和喜爱,我们完成了布封《自然史》精选鸟类图版的整理、修复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译者面对的难题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插图。在全部1008幅图中,有部分绘制错误(如比例、喙色、羽色)、重复、非鸟类生物,以及主画面污渍导致图片质量较低、辨识不清者。对此,我们以图片清晰、鸟种可辨识、中国可见、罕见(甚至灭绝)者为优先,尽量涵盖更多目/科,并以还原色彩、保留绘者风格与特色为要旨,精心修图。
另一方面是文字。布封为每幅插图标注了标本产地和描述,如“巴西,黑色的雀”“菲律宾,小的白色鹦鹉”“新几内亚,一种翠鸟”“马尼拉,雄性蓝矶鸫”,其中存在不少误认的情况,如夜鹭幼鸟被认作夜鹭雌鸟、混淆了夜鹰和燕子等。由于该书早于林奈双名法通行,且物种分类尚不成熟,我们无意苛责,但足以认定这些描述对当今读者并无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决心将本书与现代鸟类学接轨,逐一校订鸟种,按照现代生物分类法(如鸟纲—鹰形目—鹰科—兀鹫属—高山兀鹫)排序;根据一定的体量,将若干关系紧密的科合并为一章;最终在页面上呈现鸟种的准确中文名和拉丁名,星号表明中国可见,以及该鸟种的濒危等级(如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 NT),以提醒读者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生物多样性。
最后,本书收录共536幅图版,共32目、133科、600余种鸟;其中5种已灭绝,224种在中国可见。主要的参考文献有最新的IOC world bird list、IUCN red list、郑光美院士所著《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2版)》、约翰·马敬能先生所著《中国新编版)》以及《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第10版。书中不足及未尽之处,欢迎读者指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