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34406
? 陪着不等于陪伴,陪伴不等于深度陪伴。深度陪伴不是全天式、消耗式陪伴,而是既轻松又高效的陪伴!1个陪伴层次模型,帮助父母清晰地定位自己处于哪个陪伴层次和未来希望成长的方向,走出陪伴孩子的误区。
? 孩子到底怎么养?复杂不复杂?1套底层养育逻辑,给父母一条系统、清晰地养育路径,以不变应万变,以“亲子关系”(Relationship)为基础,助力孩子“内在意愿”(Aspiration)和“多元能力”(Power)的发展;36个深度陪伴工具,实用落地,拿来就用,帮助父母轻松高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学了很多养育方法,但遇到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因为陪伴的重点和方向与孩子当下真正的需求不匹配。有的问题看似是出在孩子的能力上,其实是出在孩子的意愿上,甚至是出在亲子关系上。深度陪伴RAP养育法,帮助父母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看透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个层面,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地解决。
? 作者是实战派亲子养育专家、畅销书作者,根据十年亲子教育研究和经验,总结了一套系统、落地的底层养育框架,已帮助百万父母解除养育焦虑和困惑。
陪着不等于陪伴,陪伴不等于深度陪伴。本书以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为主线,围绕一套完整的养育体系,通过60 多个真实养育案例和36 个深度陪伴工具,为父母提供可以实现深度陪伴的完整路径和具体方法,帮助父母用更轻松和智慧的方式构建亲密牢固的亲子关系、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家庭的底层养育逻辑,让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有时间做好对孩子的深度陪伴。通过深度陪伴,给孩子需要的爱,同时也让父母自身得到成长和滋养。
前言
第一章 深度陪伴,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一、测测看你在哪个陪伴层次 002
陪伴层次模型 002
深度陪伴,既要快乐也要成长 015
二、给孩子最需要的爱 020
当经验不再奏效时,就是父母成长的契机 020
父母的两种思维模式 022
期待落空的四种父母 025
成为深度陪伴型父母的成长路径 033
第二章 RAP 养育法,实现深度陪伴的好抓手
一、深度陪伴,RAP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040
深度陪伴的递进顺序:R-A-P 045
深度陪伴解决问题的路径:P-A-R 048
二、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离不开妈妈爱自己 051
停止抱怨、开始爱自己的妈妈 051
深度陪伴的前提是妈妈的能量状态 052
给自己的情绪银行定期储蓄 055
用生命生孩子的女人,配得上任性和骄傲 059
三、深度陪伴RAP 养育法,让孩子的成长没有天花板 062
第三章 R关系,构建亲密牢固的亲子关系
一、对亲子关系的四种错误认知 066
二、亲子关系的四个核心要素 068
三、看见:看见孩子的真实自我 075
不打扰孩子,才能看到他本来的样子 076
不急于评判,了解事实的真相 081
孩子无理取闹的背后是未被看见的需求 086
你想要的孩子就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 091
四、接纳: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094
界限清晰,认清孩子的需求 095
你眼中孩子的缺点,都源自你自己的预言 098
抗拒的背后是感受没有得到认同 102
五、安抚:安抚孩子的心灵 106
成为孩子的情绪稳定器 107
多拥抱孩子,不要让孩子“皮肤饥饿” 110
沉默和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112
任何时候,都可以用“道歉”来修复亲子关系 116
六、相信:不论怎样都先相信孩子 121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让我们为难 121
允许孩子犯错,才是成长的捷径 124
放下担心,孩子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129
孩子需要商量,而不是你一厢情愿的意志 133
第四章 A意愿,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
一、四种学习内驱力,只有一种最有益 140
二、提升孩子内驱力的三大引擎 144
三、胜任感:让孩子行动更积极 149
帮孩子放松,不要让他觉得“学习本身是痛苦的” 150
多让孩子体验“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感觉 154
孩子做得不好时,也值得鼓励 157
降低难度,每个孩子都能做好 162
四、自主感:激励孩子自发去做 166
让孩子自己体验前面的“坑”,他才有意愿去改变 167
给孩子选择权,孩子才知道他永远都可以选择 172
孩子不想做作业,用梦想激发孩子的热情 177
家有起床困难户,试试玩游戏 184
抓住“哇”时刻,让孩子体验心流 188
有条件的爱,造就虚假的独立和自律 192
五、联结感:情感的联结给孩子满满的动力 196
换个氛围,孩子大不一样 196
每一个小小的成长,都值得用心庆祝 200
从“做不到”变为“再试试”,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的态度 204
第五章 P能力,智慧地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
一、从关注孩子的成绩到关注孩子的多元能力 212
二、促进孩子能力发展的三大秘诀 215
三、聚焦优势,父母是孩子的伯乐 221
发挥天赋,孩子越来越自信 222
放大优点,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229
四、搭建脚手架,助力孩子成长 234
通过复盘,教孩子把过去的成功经验迁移到未来 235
启发式提问,激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240
拆解目标,让孩子体验时间的复利 246
三个步骤,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
孩子抱怨时,是给孩子示范重构思维模式的好机会 255
五、顺势而为, 轻松培养孩子的多元能力 260
孩子自己尝试的失败,比别人代劳的成功更可贵 260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264
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孩子的成长事半功倍 268
后记 深度陪伴RAP养育法,赋能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276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深度陪伴疗愈
我的第一本书《深度陪伴》出版之后,在这五年时间影响了很多家庭,不断有读者(主要是妈妈)通过我的书找到我,跟我表达她们的惊喜和感激。有的读者是在逛书店时偶然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机场候机时偶然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孩子的兴趣班翻到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朋友或孩子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我的书,有的读者是在网络上搜索与陪伴相关的书籍时找到了我的书……
这些惊喜和感激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慢慢长大,是一个个焦虑的父母变得越来越从容淡定。
“在我女儿4 岁左右时,我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不允许孩子成长为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不管孩子怎么哭,我总是认为孩子错了。坚持践行深度陪伴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是错的,后来才逐渐修复了跟孩子的关系。”
“以前我跟大部分妈妈一样,焦虑、看中分数、情绪不稳定,自从践行深度陪伴之后,我平和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有一天跟女儿聊完天后,女儿说,‘妈妈我喜欢现在的你,你是周围的妈妈中最好的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也被孩子看见了。”
“我很幸运,在还没有生孩子的时候就接触了深度陪伴这个理念。现在孩子4 岁,不论是深度陪伴中倡导的玩中学,还是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我都一直坚持在做。即便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我没忍住说了孩子几句,也会马上觉察,然后补充一句,‘妈妈永远是爱你的’,所以我们家孩子的安全感满满的。”
“有一次孩子的英语老师找我,说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很严重,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很不好。我的下意识反应是有一点生气的,但是想到了深度陪伴,马上又冷静下来,重新回到关注孩子的感受上。周末跟孩子一起调整了学习计划,后来在期末考试中,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了15 分。”
“有一天11 岁的女儿跟我说,有个同学的东西坏了,同学冤枉她说是她弄坏的。这些事情放在以前,她会很生气、很难接受,但是那天她却一点都没生气!孩子对我说:‘妈妈,是你一直学习改变对我的态度,让我知道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自己,不用理会别人的评价。但是,自己做得不恰当的事情就不能这样想,要把握一个度。’第一次被孩子正面肯定,让我在这具有挑战、充满艰辛与喜悦的育儿之路上充满了动力。”
越来越多家庭的反馈,也验证了我从一开始就坚信的,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深度陪伴疗愈。
在这五年中,我的二宝雄雄也出生了,到现在已经2 岁多了。老大乐乐也从书中那个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发脾气的小宝贝长成了一个大男孩。他每天都会自主阅读,爱上了科幻写作、写诗,喜欢扬琴,喜欢《我的世界》游戏,也喜欢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习制作自己创作的游戏,喜欢思考,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弟弟说“弟弟我爱你”。
每一天我都在深度陪伴我的两个孩子长大,每一天我都在深度陪伴很多妈妈们成长,让她们在被支持和陪伴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有育儿智慧,让她们和她们的孩子都能得到爱的滋养。
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长大
跟很多父母一样,我曾无数次思考过,我应该如何陪伴我的孩子长大。
回想我的童年,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要听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
虽然我内心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但是小时候自己的力量有限,迫于大人的权威,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得不听话。这种不想听话又不得不听话的影响就是,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升级成孩子妈妈的这十年,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修复我不稳定的内核以及不稳定的情绪,才让自己从内而外长成了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所以我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在“只能听话”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可是如果我们任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父母又容易走向纵容孩子、溺爱孩子的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提出了“陪伴层次模型”:第一个层次是传统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听话;第二个层次是快乐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开心满意,甘愿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第三个层次是深度陪伴,这个层次的父母既关注孩子的感受,也关注孩子的需求,处于这个陪伴层次的家庭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
有了这个陪伴层次模型,父母可以非常清晰地定位自己当下对孩子的陪伴层次,以及未来希望成长的方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容易步入误区。
关于陪伴层次模型,我们在第一章开篇就会详细讲述。
适合中国家庭的深度陪伴底层逻辑
传统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强势、孩子听话的关系,父母不太重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这种传统陪伴模式又与当前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对尊重和自由表达的需求是相矛盾的,所以导致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出在亲子关系层面。
三年前,有一位妈妈找我咨询。那时,她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仅厌学,还在学校调皮捣蛋,让老师非常头疼,以至于班主任老师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让她在一周内带孩子去医院做心理疾病筛查,她非常焦急。
我帮助这位妈妈逐步分析,最后我们发现,看似严重的厌学情绪背后,藏着孩子渴望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