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98845
《女孩小猪猪去看心理医生》
儿童心理治疗的里程碑式经典案例
精神分析视角下,一个两岁半小女孩的愤怒、恐惧、欲望与幻想
细致揭示幼儿心理世界,呈现早期成长中被压抑的需求
指导父母筑基强大人格,保护孩子温暖、有力量地成长
《温尼科特写给家长的话》
让家长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消解育儿焦虑
生命成长中,自然的力量比所有其他力量都更强大
父母弄清楚哪些事不能打扰,哪些事无需干涉,比一味付出更重要
《孩子、家庭与人世间》
影响数百万家庭的养育经典
尊重父母本能,保护儿童天性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创始人李仑翻译
以专业诠释专业? 以温暖传承温暖”
《家庭与儿童成长》
影响数百万家庭的养育经典
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父母如何构建幸福家庭?
如何保护孩子温暖、有力量地成长?
温尼科特著述中最为通俗易懂的经典文本,温暖而平实。
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受益。
只需要做“60分父母”,不需要做“完美的养育者”
两位心理学博士联手翻译
以专业诠释专业? 以温暖传承温暖?
《婴儿与母亲》
影响数百万家庭的养育经典
细致揭示母亲与婴幼儿心理,守护母亲的天性本能
保护孩子温暖、有力量地成长
温尼科特著述中最为通俗易懂的经典文本,温暖而平实。
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受益。
只需要做“60分父母”,不需要做“完美的养育者”。
杰出青年名师翻译
以专业诠释专业? 以温暖传承温暖
温尼科特有数十年的儿科从医经验,拥有对孩子的非凡的共情力,可以准确把握儿童的身心状况,同时对母婴关系的理解细致入微,被称为“最懂孩子的心理学家”。他建议家长做“刚刚好的父母”,给孩子“抱持性环境”,强调父亲与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些养育理念都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值得父母们认真学习。
本套“温尼科特心理学经典译丛”选取温尼科特著述中最为通俗易懂、适于家长阅读的经典文本,邀请国内一流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翻译、诠释,兼顾专业度与普适度,不但对家长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对于社会工作者、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丛书书目:
《温尼科特写给家长的话》
因为温尼科特的知名度与专业度,英国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曾邀请温尼科特在电台做过长期专栏,在这档广播节目中,温尼科特以深入浅出的育儿指导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学会如何轻松地与孩子相处。
《温尼科特写给家长的话》即为这档广播节目内容的纸质版。在本书中,温尼科特用具体案例和浅近的文笔来表达复杂深刻的专业思想,为普通家长提供容易接受的养育指导。
《女孩小猪猪去看心理医生》
两岁的女孩小猪猪自从妹妹出生后,陷入了情绪困扰。她在母亲和新宝宝两个角色之间横跳,唯独拒绝做她自己。从两岁五个月起,小猪猪开始了与温尼科特医生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经过两年八个月的十六次治疗后,小猪猪成长为一个真实自然、精神健康的五岁女孩。
本书记录了十六次治疗的详细过程、温尼科特对治疗过程的讨论,以及小猪猪父母和温尼科特间的通信。读者可以看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一个女孩两岁到五岁的内心世界、成长和疗愈过程。
《孩子、家庭与人世间》
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儿童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了解人类心理成长过程的很好的入门书籍,尤其适合新手父母和老师、儿童心理爱好者阅读。
在书中,温尼科特引导成年人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母乳哺乳”“断奶”“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的利弊”“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等让父母犯难的主题做了专业阐述,指导父母塑造孩子稳固人格,陪伴孩子成长为温暖、有力量的人。
《婴儿与母亲》
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儿童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了解人类心理成长过程的很好的入门书籍,尤其适合新手父母和老师、儿童心理爱好者阅读。
本书聚焦于人类生命早期,对母亲与婴儿的互动细节做了深度剖析,由母婴关系延伸至人格的早期征象、养育过程中非语言交流的本质等问题,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婴儿的需求与冲动、婴儿对哺乳过程的理解,帮助母亲清晰在哺乳过程中的障碍与常见困难,树立做母亲的信心。这些问题对于帮助母亲了解孩子、认知自我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家庭与儿童成长》
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儿童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了解人类心理成长过程的很好的入门书籍,尤其适合新手父母和老师、儿童心理爱好者阅读。
书中记录了人类的成长历程,从早期婴儿的“完全依赖”到青春期的“完全叛逆”,再到成长为成熟的人。温尼科特聚焦于“家庭”这一社会单元,以儿童如何适应环境的具体案例,深度解析孩子与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的相互影响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调整方向。
《女孩小猪猪去看心理医生》
英文版编者按
序言
一 欢迎再次做回自己,加布里埃尔
引言 / 3
家长手记 / 7
次咨询(1964年2 月3 日) 11
第二次咨询(1964年3 月11 日) 26
第三次咨询(1964年4 月10 日) 41
第四次咨询(1964年5 月26 日) 56
第五次咨询(1964年6 月9 日) 66
第六次咨询(1964年7 月7 日) 76
二 不是医生温尼科特,是小宝宝温尼科特
第七次咨询(1964年10 月10 日) 89
第八次咨询(1964年12 月1 日) 99
第九次咨询(1965年1 月29 日)111
第十次咨询(1965年3 月23 日) 122
第十一次咨询(1965年6 月16 日)133
三 每个孩子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父母
第十二次咨询(1965年10 月8 日)149
第十三次咨询(1965年11 月23 日)164
第十四次咨询(1966年3 月18 日)176
第十五次咨询(1966年8 月3 日)182
第十六次咨询(1966年10 月28 日)190
小猪猪父母的编后记 193
◎序言(引言/导言/出版后记/编辑手记/跋)
见附件3
《温尼科特写给家长的话》
致谢词
英文版编者按
序言
目 录
章 电台节目如何做心理健康教育 / 1
第二章 继父母的难处 / 9
第三章 婴儿吸吮行为的价值 / 17
第四章 说“不”的三个阶段 / 25
第五章 嫉妒 / 45
第六章 父母的厌烦 / 69
第七章 安全感 / 91
第八章 妈妈的罪疚感 / 99
第九章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 111
第十章 孩子五岁时/ 119
第十一章 建立信任 / 131
每一章的原始资料 / 146
温尼科特的著作 / 148
《孩子、家庭与人世间》
序言
自序
目录
部分 母亲与孩子
章 一个男人眼中的母亲 / 3
第二章 了解你的孩子 / 6
第三章 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 12
第四章 婴儿喂养 / 16
第五章 食物都去哪儿了? / 21
第六章 消化过程的终点 / 26
第七章 母亲喂养婴儿的特写 / 31
第八章 母乳喂养 / 36
第九章 婴儿为什么哭? / 44
第十章 婴儿的小世界 / 55
第十一章 把婴儿当作一个人 / 62
第十二章 断奶 / 68
第十三章 关于婴儿作为人的进一步思考 / 74
第十四章 婴儿与生俱来的品德 / 82
第十五章 孩子的本能和正常困难 / 88
第十六章 孩子和周围人的关系 / 93
第二部分 家庭
第十七章 父亲的作用 / 103
第十八章 他人的标准和你的标准 / 110
第十九章 “正常孩子”是怎样的孩子? / 116
第二十章 独生子女 / 124
第二十一章 双胞胎 / 130III
第二十二章 孩子们为什么玩游戏? / 136
第二十三章 孩子与性 / 141
第二十四章 偷窃与说谎 / 157
第二十五章 首次尝试独立 / 163
第二十六章 对普通父母的支持 / 170
第三部分 人世间
第二十七章 五岁以前孩子的需要 / 177
第二十八章 母亲、教师和孩子的需要 / 188
第二十九章 关于影响与被影响 / 199
第三十章 教育诊断 / 205
第三十一章 儿童的羞怯和紧张是病吗? / 212
第三十二章 学校中的性教育 / 217
第三十三章 探视住院儿童 / 223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犯罪 / 230
第三十五章 攻击的根源 / 236
温尼科特的著作 / 245
《家庭与儿童成长》
致谢词
序言
自序
第一部分 从独立到依赖
第一章?生命的第一年——情感发展的现代观点 / 3
第二章 最初始的母婴关系 / 17
第三章 不成熟阶段的成长和发展 / 24
第四章 安全感 / 35
第五章 孩子五岁时 / 40
第二部分 促进与阻碍
第六章?家庭生活中的整合性因素和破坏性因素 / 51
第七章 父母有抑郁症的家庭 / 63
第八章 精神障碍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 77
第九章 有精神病障碍的父母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 88
第十章 青春期 / 101
第十一章 家庭和个体情感成熟 / 113
第三部分 个案工作典型案例
第十二章 儿童精神病学理论 / 125
第十三章 精神分析对产科的贡献 / 136
第十四章 给父母的建议 / 146
第十五章 患精神疾病儿童的个案工作 / 156
第四部分 学校与社会帮助
第十六章 被剥夺儿童如何补偿失去的家庭生活 / 173
第十七章 学龄阶段的团体影响和环境适应不良的儿童 / 191
第十八章 民主在心理学上的含义 / 203
每一章的原始资料/222
温尼科特的著作 / 224
《婴儿与母亲》
英文版编者按
序言
目 录
第一部分 平凡而尽职的母亲
如何理解母亲的“尽职” / 5
母亲需要外部支持 / 8
母亲的专注状态至为关键 / 10
平凡而尽职的母亲,是每个婴儿的幸运 / 13
婴儿的绝对依赖 / 15
母亲是婴儿存在的前提 / 17
第二部分 知与学
母性直觉比知识更宝贵 / 24
如何抱你的孩子 / 26
母亲是照顾自己孩子的专家 / 29
第三部分 母乳喂养中的交流
母亲的价值 / 37
母乳喂养不应该被强迫 / 39
母乳喂养的特别之处 / 42
如何处理婴儿的攻击 / 44
第四部分 新生儿和他的母亲
对婴儿的照顾,其原型是抱持 / 51
小婴儿的心理 / 55
莫罗反射 / 58
一个精神分裂女孩的出生之梦 / 63
第五部分 人之初
人在何时开始成为人 / 69
第六部分 婴儿期的环境健康
抱持和应对 / 82
客体关联 / 84
排便训练与婴幼儿心理 / 87
第七部分 精神分析对助产术的贡献
助产术中的精神分析 / 94
尊重自然规律 / 96
对婴儿的完整认知 / 97
健康的母亲 / 98
母亲、医生和护士的关系 / 99
不健康的母亲 / 101
对母亲和孩子的护理 / 103
产后的敏感状态 / 105
母亲的两种相反属性 / 107
第八部分 儿童照料中的依赖
婴儿的最早期依赖 / 112
母亲状态存在不确定性 / 113
婴儿的需求具有无限可能 / 114
婴儿的依赖被充分满足后 / 116
第九部分 “婴-母交流”VS“母-婴交流”
生命一存在,交流就开始 / 122
前语言期的信息交流 / 125
母亲的双重功能 / 127
婴儿的“可靠性经验” / 130
母婴交流的具体方式 / 133
创造性沟通与顺从性沟通 / 136
每一章的原始资料/138
温尼科特的著作 / 142
序言
阅读这些大部分还未发表过的温尼科特的文章,就像是一个在荒漠中艰难前行的人遇到了一汪清泉。每一篇文章都令人受益匪浅,有一种刷新体验的愉悦感。
温尼科特会借助媒体直接与家长们谈话,他的这个选择是非常有趣的。毕竟他理想中的“全情投入的平凡母亲”,是一位自然而然就会照顾孩子的母亲。虽然广播节目传播的是他的育儿理念,却可以被看作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不过,按照他的日常实践,温尼科特并不是一个问题导向的专家。他与广播里的其他育儿专家或权威们不同,后者习惯于告诉父母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而温尼科特并不试图去教导父母,转而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证明他们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比如他会说:“你只能看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或者做得更糟。”这样的话看似简单,却非常有力地支持着父母们相信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服从于什么专家权威。
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都是唐纳德·温尼科特的崇拜者和学习者。他把规范的儿科学方法与他自己在儿童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方面的洞察力结合在一起,这让我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把他当成我的榜样。他的真知灼见是基于对母婴之间养育过程的深入理解,加上坚定地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拼命地想为自己的孩子做得更好。本书的所有文章都蕴含着温尼科特积极有力的精神分析解释。他妙趣横生的独特见解,能让父母们感到松绑,打消自己的疑虑,相信自己由心而发的行为是正确的。
正如温尼科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些广播谈话的目的不是告诉父母该做什么,而是要①去除所谓育儿科学的不良影响;②让父母们对自己的养育过程有信心;③解放思想,让他们知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若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可以寻找个性化的帮助。他不断强调,在养育孩子时,父母本能地想将所有事情做对,生怕孩子有闪失,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内疚和矛盾心理,这使父母们已然成为惊弓之鸟。温尼科特从不回避这种真实,他坦承人之常情,直言:“继父母……抑或是成功的继父母,他们也都是普通的男人和女人。”选择成为继父母,就要坦然于这是一个不可避免地没有回报的角色。
在关于婴儿吸吮拇指的文章中,温尼科特给出了我所听到过的好的解释。吮吸拇指是婴儿次运用想象力,在吮吸自己拇指的真实体验里,有着婴儿对乳房或奶瓶的想象。明白了这一点,谁还会去剥夺婴儿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情感客体的初体验呢?
本书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温尼科特所主张的通向养育目标的步骤。例如,在育儿过程中,父母有三个说“不”的阶段,阶段开始于父母需要为孩子的现实承担全部责任;第二阶段是教孩子将“不”这个词与危险因素关联起来,避免被伤害,如“烫”;第三阶段是给予孩子言语上的解释,帮助孩子进行思辨,增加他的选择经验和内化现实限制的能力。
还有一个家长们很上心的问题:“嫉妒是如何消失的?”在温尼科特优美而简洁的解释中,我们看到“认同”如何终平抑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嫉妒。当一个人认同了那个照顾着他又让他嫉妒的母亲,他就可以感受母亲的感受,同时学会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同理心)理解另一个人的思考方式。
不过,我喜欢的是那篇关于为人父母的“厌烦”的文章。这一章将帮助所有的父母以正常且健康的方式面对他们的负面情绪。养育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可再正常不过了,温尼科特提醒我们,出问题的时候总是令人讨厌的,而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它就可能被忽略。所以,父母们记得的一天里,总充满了烦人的日常细节。但那又怎样呢?“孩子们会继续惹人厌烦,妈妈们也会继续为自己有机会成为‘背锅侠’而乐此不疲。”
这是一本出色的小书,在书中,温尼科特提炼了为人父母的本质属性。例如,第八章的结论就很直指人心——如果没有内疚感和又爱又恨的内在冲突,母亲就不会对孩子的需求敏感。温尼科特着实让读者了解到养育子女的挑战之大,但他也让读者们体会到成为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是一个人可以追寻的令人满意的角色之一。真是个天才。
贝尔特·布雷寿顿医生(T. Berrt Brazelton, M. D.)”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