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148146丛书名: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
《中公版·2024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必刷6000题》适用于备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生。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优质
全书共包含6000余道试题,其中全国各地近五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占比高达85%,考生可据此进行摸底自测,积累知识。本书余下15%的试题为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编写的模拟题,可以帮助考生及时了解新考点,把握考试新动向。
2.科学体例
本书整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客观题、主观题和套卷模考。
客观题部分设置专项练习、考点集训、综合测试等模块,分别对应基础性试题、易错易混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帮助考生实现能力的稳步提升。
考生在使用图书复习时,可以按照“上篇—中篇—下篇”的顺序,先练习客观题,主攻薄弱专项,再训练主观题,最后进行限时模拟自测。稳扎稳打,实现作答能力的稳步提升。
3.注重体验
本书共分为6册——3册题本和3册解析。科学的分册装订更加方便考生集中精力刷题,查看解析也无须再翻来翻去。
同时,本书中所有客观题均配有答案速查表,刷完题即可快速核对答案,省时又高效。不仅如此,所有试题均配备电子版解析,只需扫描试题后的二维码即可查看相应的解析内容,对于有外出需求的考生,只携带题本即可满足基本需求。
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解析册答案项更加醒目,核对不累眼,使用体验更佳。
本书内含优质课程,具体包括开篇导学课、思维导图课和月半时政课,扫描本书封底二维码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中公版·2024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必刷6000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客观题,中篇为主观题,下篇为套卷模考。
上篇客观题包括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与人文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其他知识九章,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材料分析题,题量为5400道。
中篇主观题涵盖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处理题、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题、公文写作题和材料作文题八章,题量为200道。
下篇套卷模考共包含5套试卷,试题涵盖主客观题型,试卷参照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设置题型、题量,并提供作答时限与分值,方便考生进行考前自测,检验复习成果,题量为462道。
目录
第一章政治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真题特训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真题特训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真题特训四党史与党务知识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三第二章经济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市场经济
真题特训二微观经济
真题特训三宏观经济
真题特训四国际经济与其他
综合测试第三章法律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法理学
真题特训二宪法及相关法
真题特训三民法
真题特训四刑法
真题特训五行政法
真题特训六诉讼法
真题特训七其他法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三
公共基础知识
系统必刷6000题
(题本·第二册)
第四章历史与人文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历史知识
真题特训二文化知识
真题特训三文学知识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第五章科技与生活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科技知识
真题特训二基础科学
真题特训三生活知识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第六章管理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管理学知识
真题特训二行政管理知识
真题特训三公共管理知识
综合测试第七章公文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公文基础知识
真题特训二法定公文
真题特训三其他文书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第八章地理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自然地理
真题特训二中国地理
真题特训三世界地理
综合测试第九章其他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事业单位知识
真题特训二公民道德建设
真题特训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综合测试
第一章简答题
真题特训
第二章辨析题
真题特训
第三章论述题
真题特训
第四章材料处理题
真题特训
第五章案例分析题
真题特训
第六章公文改错题
真题特训
第七章公文写作题
真题特训
第八章材料作文题
真题特训
套卷模考一
套卷模考二
套卷模考三
套卷模考四
套卷模考五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必刷6000题上篇·第一章政治知识上篇
客观题第一章政治知识
真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上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划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A. 《庶民的胜利》B.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D. 《Bolshevism的胜利》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科学严谨B.吐故纳新
C.与时俱进D.博大精深
5.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主张对以往的一切哲学进行彻底否定
B.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C.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绝对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体系
D.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坚持人民立场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D.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7.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康德、黑格尔B.康德、费尔巴哈
C.黑格尔、费尔巴哈D.黑格尔、费希特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9.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
A.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0.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所体现的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1. 《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道”。
A.人类解放B.公平正义
C.科技进步D.社会体制改革
12.亚里士多德将世界万物归结于“以太”统领地、水、火、风的创造,这是()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14. ()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A.亚特兰蒂斯B.乌托邦
C.反乌托邦D.玛雅文明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A.孙中山B.李大钊
C.毛泽东D.邓小平
1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B.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C.关于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其自然科学基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A.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B.相对论
C.量子力学D.分子生物学
1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唯物辩证法和剩余价值理论B.唯物辩证法和价值规律
C.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D.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规律
19.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辩证性B.唯物性
C.阶级性D.实践性
20.朱熹的观点“理生万物”与陆九渊等人的观点“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争论的焦点在于()。
A.哲学基本派别的分歧
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分歧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D.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21.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反映论B.不可知论
C.先验论D.唯心论
2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世界文明世代演进的结果,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的结晶。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发展的时代。
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23.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就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24.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出发点是()。
A.人的能动性B.人的实践力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合群性
25.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时代的需要就是哲学的主题。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
A.改良市民社会B.推翻封建社会
C.实现人类解放D.催生无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26. “半截子”唯物主义不包括()。
A.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7.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是()。
A.社会主义B.剩余价值
C.唯心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28.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指()。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9.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句话表达了旧唯物主义哲学()。
A.其认识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B.不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C.其认识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D.不理解认识的实践基础
30.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包括()。
A.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C.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同时革命论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3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33.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
34.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大量的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35.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民,不是抽象的、超阶级的“人”,而是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的人。()
3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属于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37.叔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由此可知,叔本华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家。()
38.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39.孟子说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
40.存在即被感知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速查
扫码查看
详细版解析1~5CABCA6~10ACCCA11~15ACBBC16~20DACDD21~25ABBCC26~30BCD、BD、ABC、BCD、ABC31~35ABAAA36~40ABBBB
物质与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相对静止性B.客观实在性
C.形式多样性D.运动永恒性
2.运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A.一般属性B.特殊属性
C.根本属性D.个别属性
3.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
C.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
D.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4.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
A.实践B.上帝
C.心的主宰D.运动
5.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D.生产劳动
6.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C.人们的精神活动依赖于物质活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A.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8.韩愈在《调张籍》中写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认清事物的客观规律
9.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让两者穿越时空进行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是()。
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C.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由物质派生
10.从哲学上看,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11. “政绩广告”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指导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12. “大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