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77226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热门通识课
以经济学视角透视治乱兴衰:盛世为何会突然终结?
为何近代欧洲崛起,亚洲却陷入停滞?中国是如何浴火重生的?
有为政府如何构建?如何选贤任能?
浓缩经济学和政治学对人类社会重要特征和重大历史进程的研究成果,
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人类追寻良治的努力
本书基于作者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中国与世界:历史视角”,书稿内容聚焦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不涉及具体的政策,而是探讨了更深层次的理念:国家如何形成、民族如何诞生、统治者如何制衡、如何选贤任能、欧洲为何崛起,等等。
作者在中外先贤对这些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工具,总结现代社会科学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其中浓缩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在最近几十年里对人类社会重特征和重大历史进程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成果,呈现出三千年来人类追求良好治理的努力与成就。作者期待这些成果能让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对人类社会的运转有更多了解,进而造福更广大的人群。书稿脱胎于课程,举例深入浅出,语言明快晓畅,很多中西对比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1 致读者
第一章│
1 普天之下: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4 美好的开端
9 出人意料的结局
12 气候的影响
16 全球化的影响
21 从历史视角思考现在与未来
第二章│
28 金戈铁马:国家的形成
32 中国的缔造
42 欧洲国家的形成
47 统一与分裂
第三章│
58 非我族类:民族的塑造
58 欧洲各民族的塑造
68 平庸之恶
76 中华民族的形成
第四章│
83 周秦之变:权力的结构(上)
88 欧洲走向分权
91 欧洲各国的分化
93 中国的集权
100 封建与郡县
104 更多思考
第五章│
110 组织迷思:权力的结构(下)
113 英国东印度公司组织结构
122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128 军队组织结构
131 疾控系统组织结构
第六章│
136 民贵君轻:权力的制约(上)
140 鸿蒙初始
144 理论落地
161 合法性的两难
163 长期和短期
第七章│
166 民贵君轻:权力的制约(下)
168 教育的作用
174 君与臣
178 言官与史官
181 干得久与干得好
185 帝王之术
190 坏皇帝问题
第八章│
192 国家能力:权力的使用(上)
193 有为政府与国家能力
199 战争与国家能力建设
第九章│
216 国家能力:权力的使用(下)
219 中国古代的国家能力建设
231 清朝国家能力
238 国家能力与不平等
第十章│
243 选贤任能:权力的选拔
246 文官的选拔
257 奥斯曼土耳其
259 选拔制度的弊端
第十一章│
263 开天辟地:现代社会的诞生
264 东印度公司
272 股票市场
278 债务市场
第十二章│
281 分道扬镳:东西方大分流
286 大分流
295 英格兰的崛起
304 历史的先声
第十三章│
307 周虽旧邦:中国组织结构的传统与更新
307 中国传统的组织结构
318 组织结构的崩坏与重生
第十四章│
327 其命维新: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331 集权与分权
333 过去、现在与未来
338 参考文献
本书脱胎于黄张凯老师在清华大学开设的“中国与世界:历史视角”的热门课,作者以经济学的眼光透视三千年的中外历史,剖析权力的结构、权力的制约和使用,欧洲崛起、资本市场的诞生,以及中国的历史特征如何影响现代中国等大问题。其中浓缩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在最近几十年里对人类社会特征和重大历史进程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在此特别把黄张凯老师的新作推荐给关心天下大事的年轻学子和社会公众。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创始院长)
黄张凯教授的这部新书,从17世纪总危机入手,以经济学思维方法和分析工具,重新审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以及东西方在组织结构、制度架构等方面做出的不同选择。这本书视野宏阔、视角新颖、资料丰富,对仁政和良治的不断求索这一思考框架贯穿全书始终。课堂讲稿的叙述风格,让这部书稿尤其生动好读。
——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
从历史视角思考现在与未来
人被历史裹挟着,君王也不例外。无论是崇祯,还是查理一世,都是暗流涌动的巨大力量下的棋子。国家、民族和个人受到这些命运之手的摆布,但是当时的人们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历史的草蛇灰线隐藏在树木的年轮、南极的冰芯、商船的账本里。近四百年后,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视角看风云激荡。
中国传统的史书,往往将历史事件的走向归结于君王或者英雄人物个人的品德和能力。哪个王朝搞得特别好,我们就说是因为皇帝特别仁爱。哪个王朝没有搞好,我们就说皇帝特别糟糕。事实上,我们对崇祯的评价已经很高了,只能说他有好心,但是没有办成好事。我们对其他一些亡国之君,比如说隋炀帝等人的评价更差。但是,我们今天可以利用我们过去几百年积累的大量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各种资料,包括利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手段和技术,这使得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角度看天下兴亡。
人类是一个整体,崇祯的命运和查理一世的命运,被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没有哪个国家是孤岛,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每个国家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19 年11 月3日美国大选,很多中国人希望特朗普连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外交事务》上写了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中国方面希望特朗普上台:因为中美两国是竞争者,因此两国都希望自己的对手被一个傻瓜领导。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多情况下如果美国没搞好,对中国也不会有好处,反之也一样。特朗普不理解这一点,他这个心态是很糟糕的,纯粹是一个零和思维。特朗普为什么有这种思维?可能因为他是个房地产商人,他如果是服务业或者制造业商人,可能就不会有零和思维。在很多行业,逢年过节的时候,要向供货商送礼,要向经销商送礼,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聪明的企业家不会把他的甲方或者乙方压得死死的,一定要大家一起好,因为整个供应链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不是说把另一方搞死了,企业就占便宜了。但是房地产不一样:我拍了这块地,那你就拍不到。特朗普的房地产思维限制了他,让他不能从一个很高的角度看问题。在现代社会,整个人类是一个整体,中国的奋斗就是人类的奋斗,人类的奋斗就是中国的奋斗。所以我们要经常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怎么样?是不是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在推动历史的进程?
同样在17世纪,现代世界在欧洲诞生了。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上市,这是现代资本市场诞生的一个标志。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且在接下来一年里实证检验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624年英国制定了《垄断法规》,现代专利制度出现了。1687年牛顿发表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伽利略和牛顿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出现了现代宪政体制。在17世纪完成了这些准备以后,到了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阶段。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年的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其实是一个新的现象。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经济增长:几千年来的人均GDP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到了工业革命的临界点以后,人均GDP突然猛烈爆发,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出现了。
与此相关,我们自然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不是中国?为什么现代世界不是诞生于中国?你站在17世纪的初期,你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欧洲会比中国更早进入现代社会;你站在17世纪初期的欧洲,你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工业革命会率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当时更繁荣的意大利。为什么欧洲从17世纪的泥潭里出来,完成了工业革命,领先世界将近四百年,这是社会科学里面最大的谜!
中国有着辉煌的过去。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研究,中国在1820 年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占到了全球GDP的32.9%。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学者的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国经济在1600 年达到了顶峰,占全球GDP的34.6%。但是中国在过去三百年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衰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将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25 年称为漫长的19 世纪。在这125 年间,欧洲经历了知识、技术、思想、经济上的巨大进步,大体保持了和平与繁荣。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不可遏制的下滑。1913 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份额降到9.1%,到1978 年改革开放前夜,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仅为210.6 亿元,人均仅为23 元,人民生活陷入赤贫。中国经济当时占全球GDP比例大概只有1.8%,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官方汇率的数字上。当时的官方汇率一美元等价于两三块人民币,但真实汇率要比这低更多。即使按照这个远远高估、不切实际的官方汇率计算,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也低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并没有伟大的历史和人文传统。我们的五千年历史好像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似乎全是徒劳无功,各种尝试全部失败。我们中国人从1840 年开始,几乎把人类历史上能够想到或者曾经出现的所有政治制度都尝试了,却仍是气若游丝,几乎命悬一线。整个80 年代,我们最大的焦虑就是中国会不会被开除球籍!但是在那之后,我们进入了伟大的崛起或者说复兴,按照年平均汇率算,2020年我们的GDP为100万亿元,相当于1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左右。这和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大致相当,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中等收入国家。
…………
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来看,再考虑到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世界历史上这段增长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如果我们看看1800年之前的一千年,我们就会发现,这只是对我们伟大传统的一个回归!
经济学最关心的是寻找因果关系,关于因果关系有一个故事:有几个人去做客,主人家在20楼,需要坐电梯上去。进入电梯后,他们一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一个在电梯里倒立,一个在电梯里单腿站着。到了以后主人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来的?一个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倒立上来的,一个说我是金鸡独立上来的。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当然了,他们是坐电梯上来的!但是他们在电梯里面意识不到电梯的作用,他们以为自己在做俯卧撑,在倒立,在单腿站,做了这些才让他们上来。当我们看千年尺度的经济变化图,我们不禁想到,虽然人们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些解释都不对。因为也有别人在做俯卧撑,有人在单腿站,有人在倒立,但是他们都没有上来,只有我们上来了!有可能我们沉沦的原因和我们复兴的秘密都隐藏在这过去的三千年里。
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经济学里有个词叫路径依赖。用黑格尔的话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不管怎么样,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受到我们昨天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昨天的理解又受到我们今天的影响,我们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昨天。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奇说过:“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中国也到了这么一个时间点,我们过去的文献也将重新开口说话。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和世界,不光是为了理解我们的昨天,更是为了理解我们的今天,并试图展望我们的明天。
本书将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历史进程,让读者能够知晓当代社会科学对重大历史进程的分析,理解人类追寻良治的努力。希望读者能有一个普世的态度来看待人类不同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我们国家的典章制度抱有同情的理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