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纸质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219645
★古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何在快节奏的当下,活出慢节奏的人生境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其实这就是大多数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日子。生活不过如此——有花相伴,花为媒。
★古有《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今有《中国插花技艺传承与创新》。
★作者池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人,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传统插花可以滋养人心、涵养品德、以花育人。
★插花疗愈——将中国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修养身心的方式。
★焚香、抚琴、对弈、品茗、酌酒、听雨、莳花、读书、候月、寻幽,这才是健康的生活。
- 中国传统插花于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本书从传承与创新两个维度分别介绍了中国插花的发展历程、特质、花文化和技艺,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插花教学和研究实践,提出以花育人、插花疗愈的新理念。
- 中国插花作为艺术疗法之一,其目的不仅仅是创作出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插花的过程中给予人精神的滋养。
- 中国插花要传承下去必须要有思想、文化的浸润,“韵”是色、香、姿的升华,在插花疗愈中更注重人心性品格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
- 插花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在喧闹的都市中独辟心灵的一隅,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
目 录
上篇 中国插花技艺传承
第 1 章 历史源流
一、春秋战国的原始阶段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四、宋元的精雅期
五、明清的完善期
研习日志
第 2 章 艺术特质
一、自然之美
二、线条之美
三、意境之美
四、整体之美
研习日志
第 3 章 花材文化
一、花之姿韵
二、花之品格
三、传统名花
四、花材分类
五、花语诗情
研习日志
第 4 章 插花技艺
- 花材修剪
二、花材弯曲
三、花材固定
四、花材保鲜
研习日志
第 5 章 构图造型
一、直立式
二、倾斜式
三、水平式
四、下垂式
研习日志
第 6 章 以器载道
一、传统六大容器插花
二、花与器的比例
三、器的种类
研习日志
下篇 中国插花技艺创新
第 7 章 礼法仪式
一、敬畏精心(尊敬、虔诚)
二、清净明心(素净、清明)
三、和谐同心(环境、服饰)
四、境意会心(静心、欣赏)
研习日志
第 8 章 生活方式
一、节庆插花
二、节气插花
三、文人插花
四、禅意插花
五、茶席插花
研习日志
第 9 章 以花育人
一、“四实一体”教学插花模式
二、“因材取势”与“因材施教”
三、插花中美德品质的培养
四、插花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五、插花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六、插花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研习日志
第 10 章 插花疗愈
一、“五感合一”的插花疗愈法
二、插花与心性
三、插花与女人
四、插花与公益
五、疗愈案例分析
研习日志
第 11 章 中国插花产业化浅探
一、中国插花产业化的顶层设计
二、中国插花产业化的体系建设
三、中国插花产业化的渠道选择
四、中国插花产业化的应用场景
研习日志
第 12 章 中国插花发展前瞻与保护
一、中国插花与融媒体
二、中国插花与新技术
三、中国插花的生态化
四、中国插花的国际化
五、中国插花的传承与保护
研习日志
第 13 章 插花作品赏析
后记
一、创作方面
二、教学方面
前 言
随着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环境美的追求日趋强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形式又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它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并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崇尚自然、追求朴实、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让生活更舒适、优雅,让心灵得到更多慰藉。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距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它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强调花材的寓意、重意境、以线造型、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与西方插花相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2008年6 月,传统插花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 记
学无止境、触类旁通,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和创作。下面笔者从创作和教学两个方面来分享以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创作方面
其一,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除了要有观赏性,还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所谓观赏性不难理解,就是有美感,看着舒服。思想性,就是要有一定的立意,也就是想表达的主体思想。难的是艺术性。艺术性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只有具备艺术性的作品才有流芳百世的可能,才会经久不衰。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一定会唤起欣赏者或者各个层面的受众内心真的感触,每一个人都会被唤起内心的原始记忆。比如“十全插花”“岁朝清供”,比如雕塑艺术《断臂的维纳斯》等,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正是艺术家的灵魂,也是艺术的体现。
其二,一件成功的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一定要具备融合性和跨界性。我们不但要看到一幅好的插花作品,更要读懂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古代诗词、人物传说、各种地方史志等,都是作品的主体和题材之来源。有了各种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如植物学,让习花人更加了解各种花材的特点和适合表达的主题。又如插花的理论和案例,以及现在 VR 技术的应用,通过虚拟场景的模拟和练习,让学习和创作插花时更加注重节约和实效。再如,插花作品和诗歌以及朗诵结合起来,就能让作品动起来、活起来,这样就具备一定的跨界性。
其三,一件好的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疗愈性。成功的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一定是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的。或装饰,以增加空间美感;或比赛,以提高习花者的技能;或疗愈,给人以正能量与启迪。在这里重点介绍插花的疗愈性。当下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内心缺乏信仰、缺乏力量、容易迷失、容易失去人生道路前行的方向,而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心底的某种力量。
二、教学方面
其一,中国传统插花教学更加注重教育性。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只有好的德行,才是教学的根本。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插花教师,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中国传统插花的技法?我想应该不是。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做正确的事,以及如何正确地做事。在学习中国传统插花之时,必须具备植物学、美学、色彩学、文化底蕴等学科知识。这些是学习中国传统插花需的。后,才是我们教的中国传统插花的技巧。
其二,中国传统插花教学更加注重创新性。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中国传统插花的教育者,更加应该创新。那么在教学方面应该做哪些创新呢?笔者觉得首先应该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只有理论创新,才能武装更多的习花人的头脑。其次是在创作方面,诸如在题材、风格、技巧方面的创新。后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其三,中国传统插花教学更加注重继承性和传播性。以花为媒,以人为本。只有在继承性和传播性上下足了功夫,中国插花事业才能后继有人。首先是继承人的选择和甄别,只有具备匠人精神的人才能具备继承者的重任。这个需要不断地发现和选拔,不断地创造各种平台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传播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体系的传播。其具体承载形式就是音像制品与文字以及自媒体的应用。即作品的传播,通过产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产品传播,让美无处不在。二是人的传播。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品牌。品牌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也是心智模式成熟的选择。
作为一名插花教师,笔者时常反思:我能传授给学生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除了知识、技能,我想,更重要的是爱国情怀和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对插花的感悟教化育人。我爱花,更视我的学生为花,和学生们分享花对于生命的启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国粹,提高艺术素养,增强文 化自信,更爱祖国,成为创造美、传递美的使者。
吾将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和传承使命,这就是笔者心中一直坚定的信念!
中国传统插花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要师法自然,在创作中融入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外形优美、内富诗情画意,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注重表现线条之美,作品意境深遂,有感染力。讲究环境、音乐、书画、配件与作品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是追求多感官美感享受的高雅艺术。
一、自然之美
随着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环境美的追求日趋强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又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朴实、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让生活更舒适、优雅,让心灵得到更多慰藉。中国传统插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对自然的大写意,其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道,顺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如图 2-1 所示)。
二、线条之美
中国传统插花注重线条之美,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木本花枝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其寿命也较长,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构图,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运用枝条的不同线条形态以表现出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充分体现构思上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艺术表现力。有些线条天然风韵极佳,尽量保持其自然弯曲而流畅的线条,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讲究画意,布局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呼应;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共生,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可谓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如图2-2 所示)
三、意境之美
- 意境的内涵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质表现为线条美、自然美、意境美和整体美,其中意境的创作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境界。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理念),是经过艺术的构思而产生的独特艺术世界,即“意之境”,是一种情感的境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一文中为我们多方面提示了意境的定义,“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的境界”。
一件插花作品,固定修剪技巧上的成功固然能获得观众的喝彩,但不一定感人,道理在于“繁彩寡情,其味必厌”。插花的意境就是作者在插花创作中通过对花草诗情画意的艺术配置,在情与境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是插花创作的目标。
意境作为情与景、意与法、形与神的高度统一,不仅是艺术水准高低的衡量标准,也是中国传统插花魅力的标志性特征,它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释、道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国诗、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所以,意境之美是中国插花艺术对世界插花艺术的贡献,也是中国传统插花创作中的难点,因此,理解和掌握意境创现,对插花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意境的创现
意境的创现,是衡量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重要的标准。意境怎样创现呢?王国维认为境界的获得必须有以下的条件:是性情真,写出真感情便有真境界。即显本性,吐真情,不矫饰,不作态。第二是态度真,忠实地、真诚地对待人、景、物,才能写出真境界。第三是观察真,独特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写出真境界的必要条件。
插花中将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移情花草,物我合一,实现从情境再到意境的升华。插花作品构图自然,手法细腻,通过写实手法使人看过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把理想和情愫融入作品中,似“无我之境”。写景就是写情,作品更多地融入作者的情思,体现出它的写意特征,是一种感情与形象的完美结合,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随心所欲的产物。意境是情境更深层次的表现,是有意识地“以意造境”,如《清幽》作品,体现出空谷幽兰的气质与幽静,以及作者个性、精神、情感的共同特征。王国维说:“至意境两浑,则唯太白、后主、正中数人足以当之。”意指作品的意境之高,已经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可见完美的意境是艺术创造的境界,是艺术家的毕生追求。插花所用的花草植物是客观形象,结合花的文化、作者的主观情绪并有了情的渗透就是意象了,进而调动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张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观赏者在解读意象时则是在解读心灵,从中领会更深远的东西。总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如图 2-3 所示。
要想创造出有意境的插花作品,其一,要有“情感之美”。有真实而浓烈的感情,任何矫饰、造作都不可能创造出具有意境的作品。意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即变成了一种审美,是理想化的、人类精神的休憩场所。优秀的插花作品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真挚的、强烈的感情是插花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要表达意境需要意匠加工,反复多次调整花枝,让作品趋于完美。
其二,要有“诗意之美”。插花的意境往往同诗歌、书画联系在一起,互相衬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插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优秀的中式插花作品应是有诗意的,要求插花作品的立意、线条、布局、色彩都含蓄诗意、虚实相生,以少胜多,就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表现出灵动的空间一样,空灵之美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意境创现是由近及远的进入,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构成画面的意境,以虚映实,以实显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结合,使意境更为深远。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因心造物,以乎运心,此虚境也。”如图 2-4 所示。
插花中,立意尤为重要。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应是含蓄的、耐人寻味的,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唐代大画家张璪《论画》中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插花立意很重要,有人把它作为主题思想来理解,这是片面的。主题思想是指要显示给人的某种思想,是由作者从生活中感受、认识,并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仅是“立意”的一个方面,“立意”是插花总的构思,它不但包括主题思想,还包括选材、修剪、色彩、线条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插什么,还包括怎么插。构图中要表达布局的整体性,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重视藏与露的关系,若主于露而不藏,便浅而薄,即藏而不善藏,亦易尽矣。善藏更为重,有限中表现无限。构图时要学会取舍,只取动人的枝条,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不求多和全,而求美和精。取舍必须合于理法,取舍不由人,取舍须出于心源(情感和审美),故取舍可由人,取舍合宜,巧夺天工。另外,构图中的层次要分明,疏密得当、高低错落、虚实相生。构图要有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有灵气,即气韵自然生动;有气势,即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品味较高的作品不仅要求立意好,表现技巧新颖,还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才学和修养,对作品赋予感情和激情,这样才能与观众产生交流,产生共鸣,达到“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出神入化之境地。如图2-5 所示。
中国艺术十分崇尚恬淡、素朴的美学风格。中国的诗以恬淡清纯者为;中国的画,以水墨为色,可谓素朴之极,金碧山水遂遭湮没。宋以后,文人画大兴,从题材、形式到总体风格都以恬淡为贵。中国的小说,重视白描;中国的戏曲,无布景、无换景、无烦琐道具,舞台上除了演员,别无他物,而大千世界尽在其中。如此,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讲究淡而有味、淡而有致,不求形式上的花哨、华艳,而求意境的隽永、深邃。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天地定位以后,人居中而立,与天地浑然融为一体,人在天地之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即人的主体性,可以与天地参,化育万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追求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也就是在插花中表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协调均衡。
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中国插花艺术创作的目标。中国传统插花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情感之物,有其内在的气质和品质,花材所表达的内涵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如图 2-6 所示。
中国传统插花重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东方“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不过多追求华美的外形,往往通过造型和构图来表达一种意境。在表达意境时要考虑到构图因素,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表现手法都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水平、下垂等。
构图上采用不对称式造型,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无固定程式,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主张以精取胜,追求自然典雅,手法简练,要突出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
插花材料的选择,除色彩鲜艳的花朵外,还要果实、枝条和叶片等搭配。可作插花的花卉,春天有玉兰、桃花、樱花、棠棣、迎春、牡丹、芍药、杜鹃、绣球、月季、香石竹、郁金香、马蹄莲、小苍兰等;夏天有大丽花、唐菖蒲、夜来香、荷花、睡莲、一串红、石榴等;秋天有菊花、槭叶、雁来红、桂花等;冬天有蜡梅、水仙、梅花、南 天竹、茶花等。
为延长插花的观赏期,常选含苞欲放的,花瓣初开的,或是半开半放的。插花讲究“多多许不如少少许,赏花只有两三枝”,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中国传统插花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还要能取其形、求其意、悟其道,花传形外意,意生花内情。插花中或清幽、含蓄、隐喻的意境表达,或雍容、华贵、富丽的造型,以及和谐、多姿的色彩,精巧的配饰及陈设,无一不在演示着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精神。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命名的方法:一是借用古诗名词命名,如:“千出万唤始出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等。这类命名寓意深刻,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二是依据花材的象征意义和花语命名,如:“岁寒三友”“独立寒秋”等,这类命名充分体现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对植物内涵的了解。三是巧借植物季象景观命名,如:“轮回”(如图 2-7 所示)、“春色怡然”(如图 2-8所示)等,这类命名体现了日月星辰及四季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时令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四、整体之美
插花在传统家居生活中的应用很早就有记载,《遵生八笺·高子书斋说》中写道:书斋中设长桌、榻床,桌上设砚台、笔筒等文具。床头小几一件,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墙上挂古琴、山水或花鸟画。又设几,配香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瓶用胆瓶、花觚为,次用宋磁鹅颈瓶。壁上挂壁瓶一,四时插花。从中可见插花在居家环境布置中的重要性。
在书斋里,插花常置于榻床旁的小几上或长桌上,插花的容器常用古铜尊或哥窑、定窑的胆瓶、花斛以及鹅颈瓶,与香炉、古琴、山水画搭配。
厅堂中陈设的插花一般体量稍大,色彩富丽。如明代佚名《夫妇容像》,绘夫妇对坐,后有大屏风;桌上设瓶炉三事,即炉、香盒、箸瓶,还有一柄如意;又设一大花觚,中插江梅、山茶。江梅洁白、山茶红艳,是典型的冬季配置。如图 2-9 所示。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注重作品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印与花的协调结合是中国传统插花又一重要的特点与风格。明代文人士大夫书房里的陈设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几样,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书法名帖,以及一些古董时玩,这些元素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明代文人书房。而插花配以几架、配饰、书画、古典家具,朴素大方,清雅绝尘,能烘托雅致气氛,突出古香古色的韵味,渲染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插花是否美观,重要的是安排恰当,色彩要搭配好,布局要讲重点,上下前后必须匀称协调,且忌对称、平行、等高和千篇一律,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如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跋的搭配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如图 2-10 所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