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14926
作为专门研究过去的学问,历史学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与使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于2016年面向全社会开设了“丝绸之路系列公益讲座”。该系列汇聚了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著名的海内外学者。各讲稿经整理后集结成册,内容涉及丝路研究的历史、考古、宗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了解丝绸之路的入门好书。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段晴/1
粟特地区考古新进展 法浩特·马克苏多夫/16
经济史上的丝绸之路 李伯重/28
佛像还是祆神?——谈谈丝绸之路上宗教的混同形态 荣新江/39
丝路三题 罗新/53
元朝的色目人 张帆/62
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漫谈 党宝海/75
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 朱玉麒/93
发现阿斯塔那古墓 李肖 杨烨旻/127
汉与北魏经略草原丝路盐湖的差异 王长命/147
略谈丝绸之路与区域研究 张信刚/159
灵明堂门宦及其神秘主义思想本土源流探析 王建新/168
希腊世界的埃及魔法 颜海英/196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海洋事业 昝涛/225
“谁是印度教徒?”——海陆丝绸之路节点的身份符号与文化生产 张忞煜/245
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总序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也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溯至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就已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秦汉以降,经由海路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汉武帝遣使西到黄支,孙吴时有朱应、康泰前往南洋,唐朝时则有杨良瑶远赴大食,直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官方主导的外交与外贸持续不断。而民间的交往虽然被史家忽略,但仍然有唐之张保皋,明之郑芝龙家族等,民间的向海而生,时时跃然纸上。特别是唐宋以降,海上“丝绸之路”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官民通过海路与沿线国家进行着频繁的政治、文化交往,海上贸易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日本、南洋、波斯、阿拉伯世界,远到欧洲、东非,并以此为跳板,连接到世界更广阔的地域与国家,它不仅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桥梁,也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也同样是面向海洋的国度,它们各自的发展与壮大,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曾积极参与海上贸易,特别是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逐步营建出“全球化”的新时代。
古为今用,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彰显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担当精神。
2019年初,北大历史学系受学校委托,承担大型专项课题“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研究”,我们深感这一研究的时代意义以及史学工作者承载的历史使命。重任在肩,我们积极组织系内有生力量,打通中外,共同攻关;与此同时,我们也寻求合作伙伴,拓展渠道,与校内外同行共襄盛举。以此项目启动为契机,我们筹划了“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希望在课题研究深入的同时,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系的学科建设,利用这个丛书,发表本系及其他参与人员的研究成果,共同推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