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69551丛书名: YH0123456789
◎没有真正的大智慧,再怎么迎卷而上,也卷不出你想要的生活!
南怀瑾讲中国智慧系列第二辑:修心篇《人生随处是心安》 健康篇《身体是个小宇宙》。南怀瑾嫡孙暨法定继承人独家授权,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官方认证,纪念南师逝世十一周年特别推出。
◎这一次重读南怀瑾,让你彻底爱上中国文化。
南师学贯百家,融汇中西,一生著作近百本,总字数约千万,内容无不广博而宏大。本系列化繁为简,主题明确,每本书只专门解决一个现代人的核心大问题,在千万字原稿基础上汇编出十余万字精华文章,打磨一年,既保留南师博学通达、生动幽默的原汁原味,又更加好读实用。
◎第二辑修心篇 健康篇,化解困扰无数当代人的身心痛苦。
☆修心篇《人生随处是心安》,提炼南师95年修心经验,助你修炼从容强大内心,不再自我消耗,换个自在的活法!
南怀瑾先生认为:十九世纪威胁人类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的一定会是精神疾病!物质文明虽进步,带来许多生活的方便,却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只是带来更多心灵上的痛苦,这种痛苦又导致心理变态、精神分裂而至于现在已开始增加的精神疾病。
☆健康篇《身体是个小宇宙》,没有好身体,一切都免谈!六大单元,全方位讲透中国养生健康知识体系,零基础即学即用!
我们的身体每分钟都在变化,跟宇宙天地同一个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懂得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才能找回健康通透的生活,不再疲于奔命!
修心篇《人生随处是心安》
◎五大单元,摆脱内斗内耗,换个自在的活法
第一章·心是什么
要成事,先修心。要修心,先知道什么是心。
第二章·凡人的心病
心病难医,面对悭贪、嗔恨、愚痴、傲慢、疑惑、嫉妒,如何是好?
第三章·谁能不动心
古圣先贤一样是人,他们为何能走出烦恼?
第四章·自在的活法
每天内卷内耗,如何修炼强大内心,才能幸福自在?
第五章·修心之境
真正的大智慧,是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会走上绝路。
◎即学即会的修心锦囊,心中有困难,这里找答案
☆谈内耗
我们的生命本来很长,为什么凋谢得像秋天的落叶那么快?就是因为自己内斗而造成的生命消耗,等消耗得差不多,人也老了。
☆谈自卑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即使绝对自卑的人,也觉得自己了不起。自卑的人都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他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
☆谈专一
心外求法是外道,有学问有思想的人,能言善辩,头头是道,叫他拿身心来证明,却一无所能,因为他的思想念头静不下来,不能专一,不能定。
☆如何打开智慧
如果我们修养到心境离开感情的困扰,心中不被喜怒哀乐爱恶欲某一小点所困住,而非常旷达而逍遥,那时智慧就开了,这才真叫作大聪明。
☆烦恼痛苦从何而来?
我们所有的痛苦烦恼在哪里?就在于我们往往知道是无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来。所谓后悔,就是已经过去了的,非把它抓回来。
☆不动心不是无情
所谓不动心,就是对一切外境都非常清楚,对应该如何应对也非常灵敏,但是内心不会随外境被情绪所控制,这就是庄子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但是要注意,不动心并不是无情,而是不受一般私情、情绪困扰,心境安详,理智清明。
健康篇《身体是个小宇宙》
◎没有好身体,一切都免谈!六大单元,讲透健康养生知识体系
第一章·生命在自己手中
古人的生死观,易经、道家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身体是个小宇宙
阴阳、八卦、五行、天人合一等思维与医学的关系。
第三章·不治已病治未病
了解独具特色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呈现南师对中医的反思,以及中西医的比较、养生观念的辨析、针灸中的疑问等。
第四章·身心性命的药方
精讲传世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超越医学专业的整体文化视野阐述该书的意义,带读者领略书中代表性的内容,如“四气调神”“风与气脉”等。
第五章·精气神的动与静
讲透有关道家“生命科学”的内容,如奇经八脉、活子时等。
第六章·人的本源和奥秘
佛家医学及印度文化关于生命的认知。
◎即学即会的健康锦囊,身体有病痛,这里找答案。
☆圣人都是医生,政策就是药方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不管任何政治思想,在政策上都是开一个药方,是为了治病。儒家开的药方是仁义,基督教开的药方是博爱,至于印度,四种阶级非常分明,所以释迦牟尼佛开的药方是平等,种性平等。
☆何为长生不死?
长生不死的本意,是人终究要死,只是可以活得长久一点,多久呢?道家说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不论是否可以达到,仅仅这种假想已够得上伟大与雄壮。西方宗教也提到了永生,但那仍是精神的、死后的事,不可同日而语。道家这种想法,正是“宇宙在手,万化由心”。他们也并不只是想想说说,而是真正致力于寻求方法,真要征服人类躯体,控制生命。他们努力得到的成就,与中国医理关系至为深切。
☆静的力量
想要健康长寿,必须要学静,要把脑筋静下来,思想情绪完全静下来。要处理困难复杂的事,就要静下来什么都不想,过一会儿忽然有一个思想说,这样做可解决问题,那就是静态的作用,就是“确定心”。可是很多人忘记了这个静,反而尽量用动态去消耗自己,把脑子转了起来,把所有神经都转起来,等于全世界在拼命消耗能源,最后不死就病。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恢复的,要真在静的状态,所有的快乐痛苦都忘了,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便合一了。
☆都市人的阴阳失调
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这些人都是阴气很盛。譬如咳嗽,有些人半夜子时阳气上来,非咳嗽不可,比闹钟还要准。因为他的肺被痰包围,就像垃圾堆里有些东西出不来,半夜一到,阳气要往上冲痰,就咳起来了。道理就在这里,晓得这个病源就晓得用药。
《人生随处是心安》
第一章 心是什么 5
身心修养是根本 5
修身的重点在正其心 8
心能转身 9
心与七情 11
知性与意气 13
心、意、识三重境 15
人心与道心 18
第二章 凡人的心病 20
心病难医 20
心里的内耗 21
忘记多好啊 24
世上无如人欲险 27
宠辱谁能不动心 29
傲慢之心 31
悭贪之心 34
嫉妒之心 35
一念之间有什么 38
第三章 谁能不动心 40
孔子一生的修养 40
功成名就还能不动心吗 41
罗近溪的弯路 47
为情所困 49
圣人的欲望是什么 52
乐天知命就不烦恼了吗 56
诸葛亮的抉择 59
诗人们的修心与养气 60
了不可得安心法 63
第四章 自在的活法 65
自在的活法 65
第一等快乐的生活 67
不怕情绪,只管知性 68
静下来才能清 71
有善心,不刻薄 73
不迁怒,不二过 75
游心于淡 76
克己复礼也是修心 77
由心理行为扩充到仁义 78
勇气与守约 79
心气合一的修养 81
心有所主 85
尽心知性与动心忍性 88
观自己的心 90
烦恼也是菩提 92
此心如何住 93
善护念 98
《牧牛图》与渐修调心 101
第五章 修心之境 107
修道者的境界 107
心性修养不同层次 110
八风吹不动 111
不可得的心 113
灵山只在汝心头 116
内圣外王菩提心 118
《身体是个小宇宙》
第一章 生命在自己手中
生命无穷与长生久视
生死如昼夜
《易经》与医理
阴阳思维
五行思维
天干地支的道理
心物一元
第二章 身体是个小宇宙
八卦与医理
人体与天地的对应
从《易经》看生命变化的规律
生命科学离不开数理
十二辟卦与生命的时节
经脉、阴阳与天时
一天中的阴阳
看脉与思乡病
水火交感背后的健康道理
五色、五味与五脏
情绪与五脏健康
补药不能随便乱吃
第三章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西医学各有所长
中医发展简史
医者意也
望闻问切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
气脉与穴道
养生观念为何一直流行
“迷信”背后的科学
针灸方法中的疑问
第四章 身心性命的药方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应该怎么读
四气调神
六气是什么
寿命的根本
风与气脉
万病之首的风
五脏的分工
小心四季邪气
梦与病
第五章 精气神的动与静
奇经八脉是什么
道家的活子时
如何借花修我
抗衰抗老的秘诀
水火与人体
水火二用必归土
生命的能量来自宁静
第六章 人的本源和奥秘
佛学中的生命观
生命的开始与知性
人体的五大
风与气
三脉七轮
过午不食的道理
什么是中阴身
修心,无论是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在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体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同时,修心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在传统文化中,它可以是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浩然
之气,也可以是庄子的乘物游心,老子的专气致柔,还可以是佛教的菩提;以日常情境来讲,小到自我情绪的管理、待人接物的态度,大到人生信仰、文化归属,也都可以涵盖在“修心”之中。
南师曾预言:“十九世纪威胁人类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的是癌症,我想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是精神病。物质文明虽进步,给人类带来许多生活的方便,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只是带给人类更多心灵上的痛苦。这种痛苦的结果,将来又导致心理变态、精神分裂而至于现在已开始增加的精神病。”
如果再联系到当下迅速流行又不断更迭的一些词语,如正念、心流、自控力、断舍离、钝感力、松弛感,以及内卷、躺平、致郁、精神内耗……,我们就会明白,“修心”已然是当代人最迫切需要应对的课题。其实,这些流行词语所隐含的问题、概念、方法,也并不新鲜,几乎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对应。
《修心之路》意在为读者呈现南师以知行合一方式探索、验证的传统修心路径。第一章“心是什么”,首先点出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佛修道,身心修养都是根本,再从身心关系、心意识概念、人心与道心等维度阐明传统心性之学内圣外王的特色。第二章“凡人的心病”,梳理人们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弱点。第三章“圣人也烦恼”,以古代圣贤在修心之路上遇到的难题说明修心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第四章“自在的活法”,侧重探讨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如何修心,展示修心的基础方法和初阶成效。第五章“修心之境”的“修心”是“已修之心”,展示修心可以达到的至高境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