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0151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试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8年至2023年的10套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试题,并对每套试题做了详细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试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考试试题研发的8套标准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考试试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本试卷与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包含10套考试试题,8套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
每一道历年考试试题都有详细解析。预测试题严格依据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编写,包括单选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题型。题目难易度与考试试题契合,直击考试现场。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书目录如下: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精选)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精选)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精选)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精选)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精选)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八)
目录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1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11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21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27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33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39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48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54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61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70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2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6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1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5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9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23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29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33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37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43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1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10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20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30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39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47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56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67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1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6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参考答案及解析/11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解析/15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参考答案及解析/19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参考答案及解析/24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
参考答案及解析/28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
参考答案及解析/32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狼》一文时,教师指出《狼》出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了激发学生对《聊斋志异》的阅读兴趣,教师又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范进中举》 B.《促织》
C.《山市》 D.《义犬》
2.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学生对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下列不合适的是()。
A.刘绍棠《蒲柳人家》
B.朱自清《春》
C.老舍《济南的冬天》
D.宗璞《紫藤萝瀑布》
3.在课外名著阅读鉴赏课上,教师准备推荐几部英国作家的名著,以供学生课下阅读。下列适合推荐的是()。
A.司汤达《红与黑》 B.莎士比亚《麦克白》
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D.歌德《浮士德》
4.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举例讲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句式。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教学《岳阳楼记》,讲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通假字“具”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包含通假字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B.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学习刘湛秋《雨的四季》,教师讲解“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列举了其他使用该修辞的语句。下列适合的是()。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毛宁《梦回繁华》)
B.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C.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D.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茅盾《白杨礼赞》)
7.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并归纳中国文学作品之最,学生做了以下笔记。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记》
B.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班超的《汉书》
C.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D.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
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探究一下‘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下列选项中,对该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B.这道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C.这道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D.这道题旨在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探究
9.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下列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语文教学需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B.语文教学倡导多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C.语文教学可以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D.语文教学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0.某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围绕学习任务群各抒己见。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B.“整本书阅读”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C.“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D.“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1.阅读某教师设计的比较阅读活动,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泼辣女人”的比较阅读教学活动:将一丈青大娘和上学期学过的《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人进行比较。教师先引导学生议一议这三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谁的“泼辣”功夫最厉害,然后让学生从嘴上功夫和拳脚功夫以外的角度探究三人“泼法”的本质不同,最后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的目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对上述比较阅读活动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以思想感情为基点组织比较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仅围绕三个人物性格的“泼辣”进行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过于浅显
C.跨教材、跨文本的整合阅读,实现了教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D.“三个泼辣女人”身处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比较的意义不大
12.阅读某教师教学《老王》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教学杨绛的《老王》时,我设计了一个时间为8分钟的自主研读活动,让学生从以下四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进行重点研读:
(1)第一段的表达作用;
(2)文章的铺垫手法;
(3)详写部分的语言特色;
(4)最后一段的意蕴。
我发现,在学生自主研读的过程中,有几位学生在交流到自己关注的话题时表现得十分积极,而在交流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认真参与,这让我很烦恼。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全面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B.应取消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避免学生不认真参与
C.学生自由选择研读重点,有利于调动阅读的主动性
D.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意蕴,注重人文价值的熏陶作用
13.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风筝》时的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
导入语:同学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飞舞着的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风筝时,大家的心情都是怎样的呢?(PPT展示风筝图片及相关视频)大家看到风筝都十分开心,看来你们都很喜欢风筝呀!但是鲁迅先生对于风筝的记忆和同学们是迥乎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吧!
对上述教学导入语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易于活跃学习氛围
B.教师使用多媒体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风筝的样式
C.应该适当增加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D.导入语中有问有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阅读某教师为教学《乡愁》一课所设计的系列问题,按照要求答题。
问题1:调一调——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整吗?
问题2:换一换——诗歌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可以换成“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吗?
问题3:改一改——有人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比喻太隐晦了,不如直接抒情的感染力强,建议改写成以下这样:
“小时候/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对爱人的牵挂/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对亲人的哀悼/我在坟墓外头/母亲在坟墓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你怎么看?
对上述问题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一调”的问题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原诗“思亲”情感的逐步升华
B.“换一换”的问题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遣词对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C.“改一改”的问题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直接抒发情感的重要性
D.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15.阅读某教师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教学自述(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在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但是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进行默读之后,能完整地把课文复述出来吗?能顺利找到课文中关于“我”遇险阶段的关键词吗?能概括出表现“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过程的关键语句吗?如果学生找不到,势必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场面,课堂上默读的时间也白白浪费掉了。为了有序、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我决定给学生提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首先我让学生在默读的时候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概述。经过学生讨论和我的引导点拨,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表现“我”身处悬崖时的心理的词语。这一问题难度较大,我提示学生先找出各个阶段描写“我”动作的字词,如“爬”“蹲”“伏”等,再因势利导,提出下一个问题——概括出“我”身处悬崖时的心理表现。这个过程,就是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化繁为简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
对上述教学自述(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可以在学生默读前设置明确、具体的默读任务
B.学生自主默读的效果不好,不如教师进行直接讲授
C.默读指导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D.有效化解教学难题需要教师考虑学情、预设风险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阅读《沁园春·雪》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师: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修养的必要元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学过的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两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
生: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辽阔的北国大地上,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雪花像梨花一样争相“开放”
评论
还没有评论。